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歌批评】世界的本质: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及转化——海子诗歌及其意象

2021-08-05 12:56 作者:Whypoet  | 我要投稿

世界的本质: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及转化

——海子诗歌及其意象



海子的诗歌,包括诗歌中的一些意象,大都存在着两种属性的对立:光明与黑暗,温情与残酷等等。你可以用任何这样的一对词语来描述,毕竟,“它”是一种复杂的东西。

这样的诗歌,比如《亚洲铜》《村庄》《麦地与诗人》《黑暗的献诗》等等;这样的意象,比如“村庄”、“土地”、“麦地”、“太阳”等等。

这种“对立”到底是什么?其实,简单说,就是在一件事物中,看到了它的两面性。而诗人就在这种两面的对立冲突中,感受到了迷惘、痛苦甚至绝望。就像穆旦说的:“你给我们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出发》)可以说,这种“痛苦”是只有现代人才能体会的。



如《亚洲铜》: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一方面,“亚洲铜”——即其所象征的“土地”,它是埋葬“祖父”、“父亲”、“我”,在死后仍然给我们以蔽所的地方,它是永恒的赐予,纯然的温情;另一方面,它又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是在死后仍然禁锢着我们、拘束着我们的地方,它是永恒不变的攫取,纯然的残酷。“土地”的身上,就存在着这种深刻的冲突。这就像鲁迅所说的“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土地”仁厚而黑暗。



“麦地”也是如此:

诗人,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一种愿望

一种善良

你无力偿还

在《麦地与诗人·询问》里,“麦地”还是“情义”、“一种愿望”、“一种善良”,是世世代代养育我们的粮食。

麦地

别人看见你

觉得你温暖,美丽

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

被你灼伤

我站在太阳 痛苦的芒上

而在《麦地与诗人·答复》里,“麦地”就成了“痛苦质问的中心”,它是人在温饱之后自然而发地对宇宙世界痛苦地探询。



“麦地”既是“痛苦质问的中心”,也是“太阳 痛苦的芒上”,实际上,在这里,“麦地”与“太阳”是同构的(在《麦地与诗人·询问》以及其他的诗里也可以看出)。“太阳”既饱含温情,也不乏残酷。

比如,在《夏天的太阳》里,“太阳”还是这样的形象:“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当年基督入世/也在这阳光下长大”;而在《日光》里,就变成了了“日光其实很强/一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同样,在《歌:光打在地上》,是“阳光打在地上/并不见得/我的胸口在疼/疼又怎样/阳光打在地上”。这种“万物生长的鞭子和血”,就是“太阳”的温情与残酷的最好写照!



海子的诗及其意象不仅存在着这种“光明与黑暗“、”温情与残酷“的对立,更重要的是,纵观海子的全部诗歌创作,还有一种前者向后者转换的趋势。这就是西川在《怀念》中说的:

我们可以以《圣经》的两卷书作比喻:海子的创作道路是从《新约》到《旧约》。《新约》是思想而《旧约》是行动,《新约》是脑袋而《旧约》是无头英雄,《新约》是爱、是水,属母性,而《旧约》是暴力、是火,属父性,“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不同于“一个人打你的右脸,你要把左脸也给他”,于是海子早期诗作中的人间少女后来变成了天堂中歌唱的持国和荷马……

这种“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转化,在《黑暗的献诗》里,得到了最简单、最深刻、最直击本质的描写: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海子前、后期诗歌,意象、词语并未发生大的改变,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可谓发生了彻底地反转。这种光与暗的对立、转换,正是我们生存的世界的本质之一。海子看到了这种本质,并在他的诗中写下。


【诗歌批评】世界的本质: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及转化——海子诗歌及其意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