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友不如己
无友不如己者
又到了毕业季。大学同学群又在召集年中聚会。毕业这几年,有些人一年一变,一些人 没什么变化,有些人反而退步了。
儒家把朋友分的非常清楚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共瘾共利者为朋,呼朋引伴,狐朋狗友,都是有共同的物质嗜好或物质利益。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友是偏于精神建树,情感交流,行上的。
“无友不如己者”
这里是友不是朋
看似很谦逊,好似一个人要永远细心观察,从友人身上学东西,见贤思齐。自己永远处于一个“仰视”地位。
其实不然,这里面还有个变化,友人的自身能力是有边界的,是有限的。不可能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
不可能永远“无友不如己” ,没有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永远会比我们高明,这是不可能的,这里的变化就在于,我们能力增长了,环境就会变化,身边的人会变化,层次会变化,友人也会变化。
无友不如己,内在的变化是我们不停的提升自己,身边的人变化后永远有高明的人出现,我们要去不断的思齐。
朋是依据我们的嗜好而存在,好吃的人与好吃的在一块吃,钓鱼佬与钓鱼佬总是结伴而行,打游戏总有一群人一起在线。。。
友人也会随着人生境界的不同而变化。很多人一辈子没变化,环境也不怎么变,朋与友也会没变化。
别人抛弃我们的权利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要是能一直保持精神上能有建树,情感上能有恰如其分的关怀,教育上有指点,物质上能收益,那么只有你抛弃别人的份,别人是不愿意远离你的。
无友不如己,暗藏着的就是这么个理儿。要细密的,不断的提升自己,该放下的人不用留恋,该结实的新友会一个一个的出现。即没有同好,又没有精神与物质境界的人,趁早断掉,
人与人互为药,相食而治疗不同的“病”,人不同时空会有不同的“病”,需要换不同的药,有些药已成渣,就没有服用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