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代文学 基础知识点积累

2021-06-24 17:50 作者:汉硕小哥  | 我要投稿

1.王禹偁 王黄洲 《小畜集》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堪称欧苏散文先导“元之独开有宋风气”

2.宋初复古主张 首推柳开

3.宋初 姚铉 《唐文粹》专录古文

4.“白体”效法白居易  代表: 李昉 徐铉 王禹偁

5.“晚唐体”效法 贾岛 姚合 代表: 九僧(惠崇)林甫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

6.西昆体 《西昆酬唱集》 代表: 杨亿 刘筠 钱惟演 ,推崇李商隐 兼重唐彦谦

7.晏殊 《珠玉词》 代表作:《浣溪沙》被后人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8.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十首歌咏西湖的《采桑子》)

9.范仲淹 豪放词的流觞(第一个写豪放词)代表作:《渔家傲》

10.张先 北宋年寿最高 “张三影” “古今一大转移” 最早用题序

11.柳永 初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字老日(上下)卿 世称“柳屯田”创用词调最多 大力创作慢词 改变了古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创造性运用了铺陈和白描

12.欧阳修 字永叔 号六一居士 晚年又号醉翁 宋代最早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13.对“西昆体”矫枉过正 形成“太学体”

14.宋代赋的代表作《秋声赋》《赤壁赋》

15.欧阳修《六一诗话》“词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16.梅尧臣 《鲁山山行》“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

17.苏舜钦 《淮中晚泊犊头》

18.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轼 苏辙 韩愈 柳宗元

19.王安石 字介甫 号半山 晚年诗风“王荆公体”

20.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 “以诗为词”

2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耒

22.苏们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耒  陈师道 李廌(zhi)

23.苏黄 苏轼 黄庭坚

24.黄庭坚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又号涪翁 “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25.黄陈 黄庭坚 陈师道

26.陈师道 字履常 一字无己 号后山居士 “闭门觅句”的苦吟 “朴拙”

27.苏轼的尊杜观点“一饭未尝忘君”、“集大成”说

28.黄庭坚 “点铁成金”说

29.两宋之际 追随黄庭坚形成江西诗派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首恶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30.方回 “一祖三宗”:杜甫    黄庭坚 陈师道 陈与义

31.吕本中是江西诗派后期重要的诗论家 提出“活法”说

32.吕本中 曾几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有渊源关系的南宋最杰出诗人 代表作《伤春》

33.元祐词人:苏轼 黄庭坚 晏几道 秦观 贺铸 *补之 周邦彦

34.苏门词人群:苏轼为领袖 黄庭坚 秦观 *补之 陈师道 李之仪 赵令畤 平滂

35.大晟词人群:周邦彦为领袖 田为 江汉 徐伸 万俟咏 曹诅

36.南渡词人:李清照 朱敦儒 张元干 叶梦得 李纲 陈与义

37.小山词是指晏几道的词作,按乃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小令的阵地。《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8.清人赵骥评苏轼的词“天生建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39.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与晏几道是“古之伤心人” 诗被称为“女郎诗” 或者''公然走情诗’’,是北宋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哀怨词人 词以情和愁为主

40.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因此被称为“贺梅子”  “贺鬼头”  其词”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

41.北宋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咏物词成就最高,代表作《六丑.蔷薇谢后作》《兰陵王.柳》

42.李清照,字号易安居士,“别是一家”的词论  易安体

43.与李清照同时的钱塘才女朱淑真

44.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南渡之前,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并称“洛中八骏”

45.张元干《芦川词》集,《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写故都的沦陷,村庄的残破,生灵的涂炭,

理性的反思中含有直指皇帝的批判精神

46.“南宋四名臣”李纲,赵鼎,李光,胡铨。李纲的咏诗词开启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先河。岳飞《满江红》

47.中兴四大诗人:  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

48.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剑南诗稿》集 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

49.杨万里,字廷秀, 号诚斋, 诚斋体

50.范成大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田园诗成就最高,其中以《四时田园杂兴》最为著名 金纪行诗

51.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提倡“以文为词”,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美芹十论》《九议》

52.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53.中兴词人群:  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姜夔

54.辛派词人 远承东坡,近学稼轩,从东坡到稼轩,中间的桥梁是张孝祥,他是辛派词人的

先驱者,陈亮“以词为文”  (陆游 陈亮 张孝祥 刘过 )

55.江湖词人群:孙惟信,刘克庄,吴文英,陈人杰

   遗民词人群:刘辰翁,陈允平,周密,文天祥,王沂孙,蒋捷,张炎

   辛派后劲:孙惟信,刘克庄,陈人杰,刘辰翁,文天祥

   姜夔追随者:吴文英,陈允平,周密,王沂孙,张炎

56.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代表作《杨州慢》,清人刘熙载曾用“幽韵冷香”概括姜夔的词的境界   词风清空

57.史达祖 最富盛名的是两首咏燕,咏春雨的自度曲《双双燕》和《绮罗香》,前者堪称咏燕的绝唱

58.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创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八声甘州》 词风质实密丽

59第一部咏物词专集《乐府补题》

60.周密,号草窗,与吴文英并称“二窗”

61.王沂孙 最工于咏物,蒋捷在宋末词坛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

62.张炎 词集《山中白云词》与姜白石并称“双白”。《解连环.孤雁》为其赢得“张孤雁”的雅号,词话著本《词源》书中提出“清空”,“骚雅”等概念

63.刘克庄 是辛派词人中成就最大的

64.陈人杰 全用《沁园春》调

65.朱熹 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

66.南宋政论文:岳飞《五岳盟誓记》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67.吕祖谦《宋之鉴》150卷是南宋前期最重要的文选

68.散文选本,真德秀《文章正宗》,南宋后期,文天祥《指南录后续》,谢翱《登西台恸哭

记》

69.永嘉四灵,徐照,徐玑,赵师秀,翁卷,以贾岛,姚合为宗

70.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并称“江湖诗派”《江湖集》

71.宋末两个诗人群体,英雄与遗民——文天祥,谢翱——《过零丁洋》《正气歌》与《效孟郊体七首》。文天祥 字履善,后改宋瑞,号文山 晚年诗作的重要形式是“集杜诗”

72.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  纪乱诗为上乘,为保存金代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诗论集《论诗绝句三十首》

73.“三影”——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

“柔柳摇摆,堕轻絮无影”(《剪牡丹》)

74.马致远“曲状元马致远在元代梨园声名很大,有“曲状元”之称。他既是当时名士,又从事杂剧、散曲创作,亦雅亦俗,备受四方人士钦羡  秋思之鼻祖

75.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76.四大南戏(四大传奇) : 指元代后期《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传奇,后四者又简称为荆、刘、拜、杀。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点:元代南戏多以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为故事内容,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创作倾向;通俗易懂,以民间口语为主,很少雕琢和文饰。

77.江湖四灵: 徐照  徐玑  翁卷 赵师秀

78.四大书院:  应天府(河南商丘)   石鼓(湖南衡阳)   岳麓(湖南长沙)    白鹿洞(江西庐山)

79.四大类书: 太平御览(皇帝)  太平广记(小说集) 文苑英华(文学) 册府元龟(政书)

80.杭州三贤堂:  白居易  苏轼 林逋

81.王安石的三不足: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82.济南二安: 李清照 辛弃疾

83.词中二李: 李清照 李煜

84.骚雅派词人: 刘辰翁 周密 文天祥  蒋捷  张炎  陈允平

85.关汉卿: 字汉卿,号已斋叟,  悲剧《窦娥冤》、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

86. 元杂剧四大爱情曲: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

87.金圣叹”第六才子书”: 《庄子》《离骚》《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

88.高明 《琵琶记》 传奇之祖 戏文之祖

89. 五大传奇: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琵琶记》

90.散曲两大流派: 豪放派 马致远 张养浩 贯云石

清丽派  张可久  乔吉   白朴

91.元诗四大家: 虞集  杨载 范梈(peng)  揭傒斯

 

1.白体诗:“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2.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

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

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

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

情。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由于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

所以成了晚唐体的盟主。

3.西昆体:宋初影响最大的重要文学流派,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是五代诗风的延续。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4.王荆公体:“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晚年的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雅丽精绝,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主要题材是绝句。他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绝处。他的这种诗被称为“半山诗”。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

中列宋诗诗体时有“王荆公体”。

5.苏梅:指北宋初期诗人苏舜钦和梅绕臣,两人的诗作开宋诗之风气,体现了宋代诗人矫正对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苏舜钦恶诗风豪放雄肆,喜以诗歌痛快淋漓的反映时政,书法

烈的政治感慨,然而推敲剪裁的功夫略嫌不足,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

见端倪。梅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为宋诗开辟了更

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在艺术风格上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

格倾向都具有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

6.江西诗派:江西诗派因宋徽宗初年,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在此图中,尊黄庭坚为诗派之首,次列陈师道等,共二十五人。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

提出“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与陈与义。江西诗派的创作特点是,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江西诗派自身的

演变同时也代表着北宋诗风向南宋诗风的转变。江西诗派是宋诗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7.山谷体:黄庭坚的山谷体是元祐时期宋诗发展高峰的产物,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黄庭坚的诗列为“山谷体”,其总体风格是生新瘦硬,主要艺术特点是喜用拗句,将律诗中的句式

平仄加以改变,有意创造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这种刻意求奇

而造拗句,作硬语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生新瘦硬的重要因素。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

方面,是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落实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8.别是一家: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否则,词就成了“句读不葺之诗”,而失却了词作自身的文体特性。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9.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无不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或夭矫奇崛的结构,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代表作是《晓行望云山》和《小池》。

10.永嘉四灵:南宋后期诗派。指当时永嘉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由于他们四人的字号中均有一“灵“字,故谓之“四灵”。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似,且都由叶适鼓吹并为其编撰《四灵诗选》而闻名于世,故谓之“永嘉四灵”。他们的生活面狭小,诗歌内容上单薄,只有少数写到了民生疾苦或时事,多数作品的内容是题咏景物,唱酬赠答,技术上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的晚唐体,诗风清苦冷僻。他们以白描作诗,清新流丽,矫宋人长篇论理之陋习,在文学史上可谓功过参半。

11.江湖诗派:南宋后期诗派。该派诗人多是落第文士或失志末宦,他们流转江湖,以献诗卖艺为生。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刻《江湖诗集》、《续集》、《后集》等书面出名,故称之江湖派。诗派诗人大多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总体上看,此派诗人作诗不满江西诗派而多效四灵之体,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亦宗尚晚唐体的清巧之思,多属意于苦吟,工于白描。代表作家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12.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

13.诸宫调:

是宋金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4.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这种别树一帜的词风,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5.格律词派

南宋词派名,又称“骚雅派”。此派以姜夔为首,其他代表作家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他们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吴文英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锤炼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

16.话本

 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样式。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敦煌发现的资料看,唐代已出现话本,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在宋代的瓦肆伎艺中,属于说话范围的有四家: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其中比“小说”讲史两家为最重要,影响也最大。前者篇幅较短,多反映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后者篇幅较长,多讲历代废兴之事。形式上一篇话本小说可分入话、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又因为话本是诗词和说话相间而成的,故宋元时期又将话本称为“诗话”和“词语”。宋代话本小说,以全新的人物形象,通俗、生动的文学语言,曲折的故事情节,出现在古代文学史上,为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7唐宋八大家

指唐、宋两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北宋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都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健将。明初朱右选辑八人古文为《八先生文集》(已失),始有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选辑唐、宋文,亦取此八家。嘉靖时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流传最广,八大家之名遂家喻户晓。八大家散文风格各异,韩愈散文雄健奔放,波澜壮阔;柳宗元散文精密峻峭,清新秀美;欧阳修散文流畅婉转,迂徐委备;苏洵散文博辩宏伟,简劲凝练;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辙散文和平坦荡,体气离妙;王安石散文峭刻雄劲,简丽幽远;曾巩散文平易舒畅,简括严密。八大家中,以韩、欧影响最大。韩文如创阁奇景,欧文如江南秀色,并称“韩欧”。八大家中

的宋代六家,又都受韩愈影响

18.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19.稼轩体: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一)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二)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并且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

20.婉约体

用含蓄蕴藉的手法,化事为情,融情于景,曲折地表达深细婉转的复杂情绪,婉转缠绵,情韵兼胜。词论家向来把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体尊为婉约体之鼻祖,宋初的晏殊、欧阳修、柳永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均因对婉约体有所开拓发展而成为婉约体的中坚。柳永之后,婉约体代表词人是秦观和李清照。周邦彦可谓婉约体的集大成者。

21婉约派:

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22.元曲: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凋,故又称“北曲”。

23.杂剧

戏曲名词。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点各有不同。此处指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P14 对唐诗和宋诗的评价(严羽、缪钺、钱钟书)

1).严羽批评宋诗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沧浪诗话•诗辨》)。

2).近代:“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或谓:“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3).宋诗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温和内敛,不如唐诗热烈、外扬;

4).宋诗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色泽丰美;

5).宋诗长处在于思理,是对生活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2.柳永创作特点:

(1)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

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体制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

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2)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充分运用现实生活

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

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3)创作题材上,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

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是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另外,柳永

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以及表现了宦游沉浮、

浪迹江湖的切身羁旅感受。

(4)表现方法上,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将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

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

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并且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

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

(5)结构上,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柳永词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

间结构;也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

的多重空间结构。

3.王安石散文创作特色(简洁峻切

(1)王安石的散文大多是直接为其政治服务的,这些作品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

说服力。极度的简洁和周密的说理相结合,便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瘦硬通神”的独特风

貌。

(2)王安石的短文更能体现其散文的个性风格,那就是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

短小精悍。

4.周邦彦词的特色

(1)漂零不偶的主题和低沉感伤的格调。这种飘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

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周邦彦所作咏物词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

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

(2)回环往复的章法结构。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

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

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他能够把一丝感触、

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

(3)对前人诗句的融化。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

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周词融

化前人诗句入词,贴切自然,既显博学,又见工巧。

(4)音律的规范化。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长于自度曲,所创之

调,声腔圆美,用字高雅。周词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情与宫调的音色情调协调一致。宫

调不同,感情不同。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这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

用能更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

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说,读清真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

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分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

一人而已”。



古代文学 基础知识点积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