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游新品牌HoYoverse背后的秘密——元宇宙下的商业蓝图
2月14日,米哈游联合创始人蔡浩宇公布新品牌HoYoverse。

虽说新品牌主要面向的是海外市场,不过还是引发了国内玩家的热烈讨论。而在这个动作的背后,我也看到了更多。
1、元宇宙
在HoYoverse公布的当下,看到HoYo+Verse这样的单词构成形式,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米哈游要搞「元宇宙」了!并且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忽悠宇宙。

的确,自从Facebook更名Meta并高调进军元宇宙之后,这一概念似乎成为了一个新的风口。尤其对于游戏公司而言,为玩家打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虚拟世界,无疑极具想象空间的终极目标。

以米哈游目的体量和技术实力,进军元宇宙领域并非不可能。但在我看来,其实做元宇宙的可能性并不高,起码可以确定的是,在短时内不会有相关的产品推出。
首先元宇宙还只是一个超前的概念,即便有自家VR设备作为依托的Facebook尚没有拿出成熟的方案。哪怕米哈游的确可能有真的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但距离我们在虚拟世界里和喜欢的角色亲亲抱抱举高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身为玩家的我们,对于米哈游的元宇宙可以有美好的想象,但也不必过分期待。
2、共通世界观
比起「元宇宙」,HoYoverse的命名形式让我首先想到的其实是Nasuverse(奈须宇宙),也就是由《Fate》系列作者所构建的「月世界」。不知道他们在为新品牌的命名的时候,是否有受到Nasuverse一词的启发(笑)。

月世界的共通世界观起源于《魔法使之夜》,此后的《空之境界》《月姬》《Fate》及其衍生作品,故事的背景年代、细节可能会有差异,但故事舞台却是同一个世界观。进一步说,月世界可以更系统地分为「Fate世界」和「月姬世界」。两个历史分支之下的登场角色不会有太大出入,却会有经历和能力上的差别。

月世界最大的魅力在于,当Type-Moon把旗下所有的主要作品都并到统一的世界观下时,就会产生连带效应。作品之间若即若离又环环相扣,让玩家及受众不在局限于单一作品,而是成为Type-Moon这家公司的拥簇。
这种形式给予游戏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命运冠位指定(Fate/Grand Order)》。
庞大的角色阵容让游戏在上线前就有了巨大的传播优势,而自家作品的联动更是每次吸引玩家豪掷千金的不二法门。

当然,把这种共通世界观宇宙玩得如火纯青的不止Type-Moon,漫威在电影宇宙上也早就尝到了甜头。

米哈游目前重点运营的游戏系列有《原神》《崩坏》和《未定事件簿》,如果真的要在某种程度上打通世界观的话,《原神》和《崩坏》系列无疑是比较容易且有价值进行结合的。
相信也有不少喜欢这两个系列的玩家,会希望两边的角色能够以某种更深入的形式有所联结,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联动这个层级上。

不过,《原神》未来还有非常庞大的新内容更新计划,而《崩坏》系列的下一步则是《崩坏 星穹轨道》。
因此短时间内想要打通两边的世界观比较有难度,也没有强烈的急迫性。或许未来可以效仿Nasuverse,让「原神世界」和「崩坏世界」成为统一世界观下的两个历史分支。虽说只是猜想,不过我相信,这绝对是值得尝试,也是值得玩家期待的一个方向。

3、打造新形象
在HoYoverse公布后,米哈游相关的海外品牌标识,无论是网站地址、LOGO还是游戏图标,已经全面从原来的MiHYo更换为了HoYoverse。

显然HoYoverse现阶段承担的更多是米哈游为海外游戏运营所打造的全新品牌形象,少了些原本接地气的感觉,朝着更高端,更有逼格的方向进行转变。
一直以来,米哈游在玩家心中的印象一直是和二次元、宅文化等相关元素深度绑定的。即便是英文宣传口号也和国内一样是「TECH OTAKUS SAVE THE WORLD」,也就是「技术宅拯救世界」。

而随着更名为HoYoverse之后,这句标语一并被悄然抹去,也进一步表明了米哈游在海外品牌形象转换这件事上的决心。
4、结语
“我们成立HoYoverse的使命是打造一个由内容驱动的宏大虚拟世界,游戏、动画和其它多种娱乐类型在这里融合,为玩家提供高自由度和沉浸感。
——这是HoYoverse官方公告中的说法。
虽然模糊、空泛,不过除了可以确定的「品牌形象转变」这一确定方向外,「元宇宙」、「共通世界观」、「跨媒体内容」等其实全部都包含在内了,而这些对于国内玩家而言,才更有价值。
当然,我们很难窥探哪一个方向的优先程度最高,不过就让我们保持期待的,也希望HoYoverse所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是改几个图标上的Logo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