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哆咪《末代皇帝》:既具有拍摄当年的时代感,却又有着跨越时代的好看

(取自IMDB)
用现在的角度来看1987 年推出,此刻于台湾重新上映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既会让你被故事及角色深深吸引,却又能感受到本片制作年份与现今的时代差距,因而有了更奇妙的感受。
举例来说,像《花木兰》(Mulan)真人电影版预告发布时,便有不少人提及无法接受剧中英文对白的事。但在过去,这样的情况多不胜数,虽然有像《猎杀红色十月》(The Hunt for Red October)这种透过镜头试图向观众交代此类「翻译」行为的特殊案例,然而绝大多数均还是毫不交代,便直接让全世界的人都于片中以英文作为母语。
只是,就这点而言,《末代皇帝》的情况又更微妙一些。虽说剧中角色几乎都以英语对谈,但在部分背景中,观众却还是能听见一些中文,因此使人在这种情况出现时总不免困惑,好奇这部片究竟如何区分何时该用哪种语言。

(取自IMDB)
除此之外,本片前段以紫禁城作为背景的相关段落,也弥漫着一股过去以西方视角观看东方文化的神秘气息,有时甚至还会让人联想到80年代的一些好莱坞商业片,于处理东方文化时所特有的微妙妖异氛围。

(取自IMDB)
不过,这点或许也与部分选角有关。毕竟时至今日,我们在看见由黄自强(Victor Wong)饰演的太师时,会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妖魔大闹唐人街》(Big Trouble in Little China)与《横扫千军》(The Golden Child )这种大卖东方神秘气氛的冒险作品,而在看到瑞克.杨(Ric Young)与田川洋行时,想到的则会是《魔宫传奇》(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与《魔宫帝国》(Mortal Kombat)等片,因而由这种后来才累积形成的既有印象,就此改变了我们在看《末代皇帝》时所会浮现的部份感受。

(取自IMDB)
不过,这并不代表《末代皇帝》看起来真的过时。事实上,虽然你不免会察觉本片有时在剪接及画面色调上稍显突兀,但这些缺点与本片的好看之处相比,却全然瑕不掩瑜,照样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及角色紧紧抓住观众,让人丝毫不觉得本片有超过两个半小时的长度,甚至还会让你希望电影能更长一些,讲得更仔细点,好让你对主角们能有更多了解(补充一下,其实随着溥仪的成长,片中的魔幻感也跟着递减,因此使得那股神秘,最终也还是成为了刻划角色心境上的有趣辅助)。

(取自IMDB)
虽然描绘的是溥仪命途多舛的一生,但《末代皇帝》并未藉由美化溥仪及他的妻子婉容来渲染其中的悲剧性质。相反地,本片甚至还花了不少篇幅在描述他们两人的问题,让这些缺点因而凸显出他们身上的人性,这才时而让我们感到气愤,时而却又同情不已,被他们给激起了不少情感上的共鸣。

(取自IMDB)
就这部份来说,尊龙与陈冲的出色演绎,绝对是本片成功的最大功臣之一,两人均恰如其分地演出了溥仪及婉容在不同时期的状况,其细腻的程度与层次感令人惊艳不已,尤其陈冲的部份更是让人叹服,甚至觉得早在那个时候,便理应出现奥斯卡历史上的首名华裔影后,这才真正公道。

(取自IMDB)
总而言之,这回重新上映的《末代皇帝》,就算确实有着些许缺点,但也绝对让你乐于无视,具备着精采故事的本质,以复杂人性作为核心,然后巧妙描绘出了一则深度与娱乐性并俱的独特传奇。

(取自IMDB)
而这,或许正是《末代皇帝》明明具有电影拍摄当年的时代感,但最终却还是跨越了时代,好看程度更丝毫不受影响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