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阿姨叔叔辛苦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中的第二个主题《阿姨叔叔辛苦了》。
一、教材分析
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劳动者的默默奉献,但是,21世纪的儿童并不明白这一点,他们往往认为他人为自己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 ,以及人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依存关系,激发他们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的情感 。因此,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要用行动感谢劳动者。
2、让学生明白尊重劳动者就要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其中“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是教学重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我设计了活动二走近劳动者。选择与孩子最密切的农民工作为突破口,通过交流调查资料、引导动手计算,畅谈切身体会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我们要树立这种劳动者劳动的情感意识,从而有效突出教学重点。
“能发自内心的用行动表示对劳动者的谢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活动三:感谢劳动者。本环节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空谈理论做法,引导学生从细微琐事中明白事理、学会感恩,通过组织讨论,让学生辨证认识何谓最有价值有意义的答谢,将学生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从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走入社会”为切入点,根据本课特点,我采取了体验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运用等多种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实地观察,访问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三、教学流程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普通而又忙碌的劳动者,我组织学生谈论有关“生活中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他们是怎样工作的?”等话题。引导学生组成小记者团,在家长的带领下,到现场(电业工人架设线路、邮递员送信、农民在农田里耕作、医生在看病)实地参观、采访,亲身感受到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体会到我们生活的方便是因为有许许多多服务于我们的人。并用表格、日记、拍照的方法记录下来,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劳动者的付出,激起他们的感恩之心,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课堂上,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与学生交流
活动一:寻找劳动者
上课伊始,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课前老师已经安排你们去调查、寻访身边的劳动者。从反馈的信息看我们每位同学都与身边的劳动者进行了亲密接触,一定对他们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了。那我有个问题要问你们了,除极特殊情况外,凌晨三点,还没有睡觉的同学请举手?那你们知道此时谁还在工作?
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汇报他们课前的调查所得。从而进入第一个环节寻找劳动者的教学。在学生调查汇报后,我补充展示自己调查的情况。
活动二:走近劳动者
1、教师叙述:在众多劳动者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群格外引人关注,他们离开世代居住的黄土地,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称呼他们——农民工。在你调查的对象中,有哪些是农民工,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我出示农民工的资料。我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辛苦不仅是工作中的,也是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