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虎牢关”
文言文中的“虎牢关”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是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内容是讲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或许这是一般读者对虎牢关最深刻的印象。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因为避唐高祖的祖父李虎的忌讳亦称武牢关,在洛阳以东,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但实际上,你读过的经典文言文,早就提到过这个地方,只是当时没有称其为“虎牢”。
一、岩邑“制”
如果大家读过《郑伯克段于鄢》,一定记得郑庄公母亲宠爱幼子叔段,厌恶长子郑庄公。郑庄公即位后,母亲想为叔段谋求一块好的封地,她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制就是后世的虎牢关。
郑庄公没有同意,给出的理由是“制,岩邑也,虢叔死焉。”所谓“岩邑”,就是说此地为险要之地。曾经占据此地的东虢国国君,在周平王四年被郑庄公之父郑武公所杀。
幸好郑武公没有同意,否则后来叔段作乱,一定不容易平叛。

二、成皋
另外一篇提到虎牢关的文言文是李斯的《谏逐客书》。战国末期,秦国武力强大,六国莫敢撄其锋。
当时的韩国临近秦国,直接面对秦国威胁,于是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
但不久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在被逐的路途上惶恐不安地写下了《谏逐客书》。
在这篇文章的开篇,李斯历数秦国前代五任国君,因为借助客卿的帮助,而强大秦国,说明客卿并未辜负秦国。其中提到秦惠文王依靠张仪: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这里所谓的“成皋之险”就是地势险要的虎牢。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制、成皋一直都是地势险要的兵家必争之地。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理解三国演义虎牢关一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