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欧丽娟台大公开课笔记--红楼梦--薛宝钗

2023-09-02 17:41 作者:天天吃的好香  | 我要投稿

导论

Ⅰ法国哲学家沙特Jean-Paul Sartre:我们有义务满足于不时从目前看来对我们一切最好的选项中盲目选择,从而锻铸我们自己的历史……因为,我们都是历史中的人。

 

Ⅱ苏力:如果我们是作为历史进程中的行动者而不是作为回顾历史构建制度合理性的思考者时,我们——就如同梁祝一样——就不知道在某个具体问题上是应当坚持制度,还是创造一个特例。

 

Ⅲ弗雷泽J.G.Frazer:蔑视和嘲笑或者憎恶和污蔑是给予野蛮人及其方式的唯一承认,这是十分常见的。然而我们应该感谢纪念的恩人,许多都是野蛮人,也许大部分都是野蛮人。因为,说来说去,我们和野蛮人相似的地方比我们和他们不同的地方要多得多:我们和他们共有的东西,我们认为真实有用故意保存的东西,都应归之于我们野蛮的祖先,他们从经验里逐渐获得那些看起来是基本的观念,并把这些观念传给我们,我们倒容易把它们看成是新创的和本能的。我们像是一笔财产的继承人,这笔财产已经传了许多世代,对那些积累这笔财产的人我们连记都不记得了。这笔财产的所有者现在似乎认为这笔财产自开天辟地以来就是他们种族的原本的不可变易的占有物。但是回忆和探索会使我们信服,原来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有许多都应该归之于我们的祖先,他们的错误并不是有意的夸张或疯狂的呓语,而是一些假说,在提出它们的时候确实是假说,只是后来更充足的验证证明那些不足以构成假说罢了!只有不断地检验假说,剔除错误,真理才最后明白了,归根究底,我们叫做真理的也不过是最有成效的假说而已。所以,检查远古时代人类的观念和做法时,我们最好是宽容一些,把他们的错误看成是寻求真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失误,把将来某一天我们自己也需要的那种宽容给予他们。

 

Ⅳ米兰·昆德拉

 

a.从前,我也一样,我把未来当作唯一有能力评价我们作品和行动的审判者。后来我才明白,与未来调情是最低劣的因循随俗,是对最强者做出的懦弱奉承。因为未来总是强过现在。毕竟,将来审判我们的正是未来。可是未来肯定毫无能力……然而,如果未来在我眼里不具任何价值,那么我依恋的是谁:是上帝?是祖国?是人民?还是个人?我的回答既可笑又真诚:我什么也不依恋,除了塞万提斯被贬低的传承。

 

b.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精神。每一部小说都对读者说:事情比你想象的复杂。这是小说的永恒真理。

总论

Ⅰ关于薛宝钗:面面俱到的处世哲学

a.第4回

⊙系金陵人氏,是书香继世之家,幼年丧父,寡母……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补充

⊙《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迺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鲊饷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b.第57回

⊙薛姨妈道:我的儿,你们女孩家那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宝钗道:惟有妈,说动话就拉上我们。一面说,一面伏在他母亲怀里笑说:咱们走罢。黛玉笑道:你瞧,这么大了,离了姨妈他就是个最老道的,见了姨妈他就撒娇儿。薛姨妈用手摩弄着宝钗,叹向黛玉道: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他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黛玉听说,流泪叹道:他偏在这里这样,分明是气我没娘的人,故意来刺我的眼。宝钗笑道:妈瞧他轻狂,倒说我撒娇儿。薛姨妈道:也怨不得他伤心,可怜没父母,到底没个亲人。又摩娑黛玉笑道:好孩子别哭。你见我疼你姐姐你伤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虽没了父亲,到底有我,有亲哥哥,这就比你强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说,心里很疼你,只是外头不好带出来的。你这里人多口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不说你无依无靠,为人作人配人疼,只说我们看老太太疼你了,我们也洑上水去了。黛玉笑道:姨妈既这么说,我明日就认姨妈做娘,姨妈若是弃嫌不认,便是假意疼我了。薛姨妈道:你不厌我,就认了才好。

 

➡补充

⊙唐传奇《定婚店》 “命中注定的事,是不可改变的”嫌弃自己的小新娘又丑又穷,想刺杀,十几年后还是结了婚

·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妇,多岐求婚,必无成而罢。元和二年,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见议者,来日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捡书。固步觇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因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世间之字,自谓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何得见?固曰:非世间书则何也?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掌人生之事,掌人可不行冥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尔。固曰:然则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常愿早娶,以广胤嗣。尔来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命苟未合,虽降衣缨而求屠博,尚不可得,况郡佐乎。君之妇,适三岁矣。年十六,当入君门。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陈婆女耳。固曰:可见乎?曰:陈尝抱来,鬻菜于市。能随我行,当即示君。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书揭囊而行。固逐之,入菜市。有眇妪,抱三岁女来,弊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煞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天禄,因子而食邑,庸可煞乎?老人遂隐。固骂曰:老鬼妖妄如此。吾上大夫之家,娶妇必敌,苟不能娶,即声伎之美者,或援立之,奈何婚眇妪之陋女?磨一个刀子,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煞彼女,赐汝万钱。奴曰:诺。明日,袖刀入菜行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固与奴奔走,获免。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间。尔后,固屡求婚,终无所遂。又十四年,以父荫参相州军,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专鞫词狱,以为能,因妻以其女。可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固称惬之极。然其眉间,常贴一花子,虽沐浴闲处,未尝暂去。岁余,固讶之,忽忆昔日奴刀中眉间之说,因逼问之。妻潸然曰:妾郡守之犹子也,非其女也。畴昔父曾宰宋城,终其官。时妾在襁褓,母兄次没。唯一庄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

陈氏怜小,不忍暂弃。三岁时,抱行市中,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前,叔从事卢龙,遂得在左右。仁念以为女嫁君耳。固曰:陈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命也。因尽言之,相钦愈极。后生男鲲,为雁门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乃知阴骘人之定,不可变也。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

 

c.第42回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懒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那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补充:连接词

⊙第4回: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d.第7回

⊙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他们作什么。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外在的证据都是浮华)

 

e.第57回

⊙宝钗又指他裙上一个碧玉珮问道:这是谁给你的?岫烟道:这是三姐姐给的。宝钗点头笑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但还有一句话你也要知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将来你这一到了我们家,这些没有用的东西,只怕还有一箱子。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宝钗产生人格变化的时间点和吃冷香丸的时间是一致的(十岁左右)

 

f.第40回

⊙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逾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g.第8回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以上展示的是,薛宝钗的始终如一(对自己很节俭,是当时大家认为的大家闺秀该有的样子)下面表现的是,薛宝钗在面对别人时,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的去同情、去给予——凡此种种,都说明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君子

薛宝钗的人际关系原则:雅俗共赏、面面俱到

 

h.第22回:贾母为宝钗庆贺生日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i.第37回 对史湘云还席说的

⊙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

 

j.第50回

⊙宝钗道: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

 

k.第62回

⊙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

 

i.第67回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 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千云先生:相较而言,贾宝玉认为凡是女人都是天地灵气中孕,用自己的心灵去关心、温暖她们,为他们的命运或喜或悲,这种对人的同情,具有更高的浪漫的气息。薛宝钗却是从人的实际处境上去了解人,关怀人,这种善良的同情,则是世俗的、朴质的。

 

欧丽娟:薛宝钗的善良的同情虽然是世俗,但并不质朴,他是世俗人文主义者

嫁祸论平议(实际是让自己便宜,又不得罪人)

第45回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补充

⊙纪德《窄门》

·哪怕自己的倒影破碎,上帝也能分辨出来。要注意,我们不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某个瞬间的表现来评价他们。

 

Ⅱ恩格尔哈特

a.世俗的意义之一就是现世化,人们要回归日常生活的现实,存在于活生生的社会结构之中共同分享这个城市结构,在这个城市结构之中,我们关心的是那些属于人生范畴的世俗之事。

 

b.人文主义表示良好的行为、优雅的风范、经典的知识以及一种特定的哲学。

 

Ⅲ第22回

a.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脂批: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前三人(宝玉、湘云、黛玉)之长并归一身。前三人向有捏作之态,故唯宝钗一人作坦然自若,亦不见逾规越矩也。

Ⅰ第45回: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

 

➡补充

⊙第57回

·宝玉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我告诉他的,竟没告诉完了他。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紫鹃道:原来是你说了,这又多谢你费心。我们正疑惑,老太太怎么忽然想起来叫人每一日送一两燕窝来呢?这就是了。——说明林黛玉之受宠,后来是雪雁到王夫人屋里拿燕窝的,这也说明王夫人并非传统评论里的那般。王夫人私下的赠与:袭人的月钱、参汤 宝钗:帮湘云办诗社、给邢岫烟赎衣服 有钱又有心(既看到了下层人的苦楚,又利用自己有钱人的身份去帮助他们)

 

⊙第12回

·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王夫人命凤姐秤二两给他,凤姐回说:前儿新近都替老太太配了药,那整的太太又说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偏生昨儿我已送了去了。王夫人道:就是咱们这边没了,你打发个人往你婆婆那边问问,或是你珍大哥哥那府里再寻些来,凑着给人家。吃好了,救人一命,也是你的好处。

 

⊙第36回

·王夫人想了半日,向凤姐儿道: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我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 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只是袭人的这一分都从我的分例上匀出来,不必动官中的就是了。

 

Ⅱ第37回:至晚,宝钗将湘云邀往蘅芜苑安歇去。湘云灯下计议如何设东拟题。宝钗听他说了半日,皆不妥当,因向他说道:既开社,便要作东。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串钱,你还不够盘缠呢。这会子又干这没要紧的事,你婶子听见了,越发抱怨你了。况且你就都拿出来,做这个东道也是不够……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湘云听了,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

 

Ⅲ第57回:岫烟道:他倒想着不错日子给,因姑妈打发人和我说,一个月用不了二两银子,叫我省一两给爹妈送出去,要使什么,横竖有二姐姐的东西,能着些儿搭着就使了。姐姐想,二姐姐也是个老实人,也不大留心,我使他的东西,他虽不说什么,他那些妈妈丫头,那一个是省事的,那一个是嘴里不尖的?我虽在那屋里,却不敢很使他们,过三天五天,我倒得拿出钱来给他们打酒买点心吃才好。因一月二两银子还不够使,如今又去了一两。前儿我悄悄的把绵衣服叫人当了几吊钱盘缠。宝钗听了,愁眉叹道:偏梅家又合家在任上,后年才进来。若是在这里,琴儿过去了,好再商议你这事。离了这里就完了。如今不先定了他妹妹的事,也断不敢先娶亲的。如今倒是一件难事。再迟两年,又怕你熬煎出病来。等我和妈再商议,有人欺负你,你只管耐些烦儿,千万别自己熬煎出病来。不如把那一两银子明儿也越性给了他们,倒都歇心。你以后也不用白给那些人东西吃,他尖刺让他们去尖刺,很听不过了,各人走开。倘或短了什么,你别存那小家儿女气,只管找我去。并不是作亲后方如此,你一来时咱们就好的。便怕人闲话,你打发小丫头悄悄的和我说去说是了。

 

第27回:滴翠亭杨妃扑彩蝶——嫁祸说

仲春过后,祭花神

a.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在园内玩耍,独不见林黛玉。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宝钗道:你们等着,我去闹了他来。说着便丢下了众人,一直往潇湘馆来。正走着,只见文官等十二个女孩子也来了,上来问了好,说了一回闲话。宝钗回身指道:他们都在那里呢,你们找他们去罢。我叫林姑娘去就来。说着便逶迤往潇湘馆来。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听到小红和坠儿的私语 男女私情是失贞的行为  宝玉送旧手帕给黛玉

b.宝钗在外面听见这话,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这一开了,见我在这里,他们岂不臊了。况才说话的语音,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东西。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犹未想完,只听咯吱一声,宝钗便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那亭内的红玉坠儿刚一推窗,只听宝钗如此说着往前赶,两个人都唬怔了。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坠儿道:何曾见林姑娘了。宝钗道: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

 

c.为什么金蝉脱壳时虚拟的是林黛玉?

⊙心理的惯性作用,宝钗扑蝶前就是要找黛玉和大家一起玩耍,先前作为意念所在,在扑蝶的短时间里,暂时成为形象的残影/残像,迫切需要时很容易从脑海中出现,变成信手拈来的取材对象

⊙可以让其忌惮的对象(如说是莺儿,会互撕;别的小姐,如惜春、迎春都不合适;宝玉是男子,和他一起戏蝶也不合适;林黛玉是客人,跟贾府内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有距离;且尊贵,很合适)

在小红和坠儿看来:忧心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

 

问题是:在全书范围内看,这一情节在本回即结束,后文并未提到,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祸,哪来的嫁祸

 

黛玉:独特的特权地位、核心人物、权利中心、宠儿、特定护身符、拥有不可侵犯的豁免权、边缘人物(客人)

 

d.脂批

⊙A: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

⊙B:像极!好煞,妙煞!焉的不拍案叫绝!

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

 

 

➡补充:林黛玉宠儿与孤儿兼具的微妙地位

⊙第21回:湘云和黛玉发生口角 宝玉劝道:谁戏弄你!你不打趣他,他焉敢说你。

 

下面这两回,说明了封建伦理中的孝道

⊙第63回:林之孝家的又笑道:这些时我听见二爷嘴里都换了字眼,赶着这几位大姑娘们竟叫起名字来……宝玉笑道:妈妈说的是。我原不过是一时半刻的。袭人晴雯都笑说:这可别委屈了他。直到如今,他可姐姐没离了口。不过顽的时侯叫一声半声名字,若当着人却是和先一样。林之孝家的笑道:这才好呢,这才是读书知礼的。越自己谦越尊重,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便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他不的。这才是受过调教的公子行事(不能直呼袭人,而要称袭人姐姐)

⊙第73回: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岁,是新挑上来给贾母这边专做粗活的。因他生的体肥面阔,两只大脚,做粗活很爽利简捷,且心性愚顽,一无知识,出言可以发笑。贾母喜欢,便起名为傻大姐,若有错失,也不苛责他。无事时便入园内来玩耍。

 

宝玉主动背锅(知道自己宠儿的地位,不会受贾母批评)

⊙第25回:贾环用热油烫伤宝玉

宝玉道:有些疼,还不妨事。明儿老太太问,就说是我自己烫的罢了。

⊙第61回:彩云偷玫瑰露

宝玉道:也罢,这件事我也应起来,就说是我唬他们顽的,悄悄的偷太太了的来了。两件事都完了……宝玉忙笑道:彩云姐姐果然是个正经人。如今也不用你应,我只说是我悄悄的偷的唬你们顽,如今闹出事来,我原该承认。只求姐姐们以后省些事,大家就好了。彩云道:我干的事为什么叫你应,死活我该去受。平儿袭人忙道:不是这样说,你一应了,未免又叨登出赵姨奶奶来,那时三姑娘听了,岂不生气。竟不如宝二爷应了,大家无事,且除这几个人皆不得知道这事,何等的干净。但只以后千万大家小心些就是了。要拿什么,好歹奈到太太到家,那怕连这房子给了人,我们就没干系了。

 

黛玉被人利用,被迫当挡箭牌

⊙第46回:邢夫人帮贾赦讨鸳鸯

王熙凤为了保护平儿

凤姐便命人去:快打了他来,告诉他我来家了,太太也在这里,请他来帮个忙儿。丰儿忙上来回道:林姑娘打发了人下请字请了三四次,他才去了。奶奶一进门我就叫他去的。林姑娘说:告诉你奶奶,我烦他有事呢。凤姐儿听了方罢,故意的还说天天烦他,有些什么事!邢夫人无计。

⊙第58回:藕官烧纸钱

祭奠的是藕官的同性爱人菂官。

据芳官所说,她们俩在舞台上经常扮演夫妻,由戏生情,在舞台下“虽不作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后来这位同性爱人去世,藕官“哭的死去活来”。

菂官死后,藕官一边对新的合作伙伴很好,一边不忘记旧的恋人,每年定期祭奠。

菂官死后,藕官对新来的蕊官也是“一般的温柔体贴”,引起芳官等人好奇:难道你是“得新弃旧”?藕官这样回答:

“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宝玉听了,益发疑惑起来,忙转过山石看时,只见藕官满面泪痕,蹲在那里,手里还拿着火,守着些纸钱灰作悲……宝玉忙道:他并没烧纸钱,原是林妹妹叫他来烧那烂字纸的。你没看真,反错告了他……宝玉忙把藕官拉住,用拄杖敲开那婆子的手,说道:你只管拿了那个回去。实告诉你:我昨夜作了一个梦,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纸钱,不可叫本房人烧,要一个生人替我烧了,我的病就好的快。所以我请了这白钱,巴巴儿的和林姑娘烦了他来,替我烧了祝赞。原不许一个人知道的,所以我今日才能起来,偏你看见了。我这会子又不好了,都是你冲了!你还要告他去……宝玉道:你也不许再回去了,我便不说。婆子道:我已经回了,叫我来带他,我怎好不回去的。也罢,就说我已经叫到了他,林姑娘叫了去了。宝玉想一想,方点头应允。那婆子只得去了。

金钏儿之死

宝钗是否知道金钏死亡的原因?

不知道

 

传统观点:金钏之死和尤柳事件都被认为薛宝钗是冷美人的证据。

冷美人之冷是冷酷、冷漠,她的镇定、理智、毫不动情是对于弱者、不幸者的无情

 

Ⅰ第30回

a.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

b.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

c.宝玉上来便拉着手,悄悄的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睁开眼,将宝玉一推,笑道: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宝玉笑道:凭他怎么去罢,我只守着你。

金钏的罪过:1.逾越了规矩,说自己会是宝玉的姨娘2.说出贾环和彩云的私情

 

d.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宝玉见王夫人起来,早一溜烟去了。

e.金钏儿听说,忙跪下哭道: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骂,只管发落,别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来年,这会子撵出去,我还见人不见人呢!王夫人固然是个宽仁慈厚的人,从来不曾打过丫头们一下,今忽见金钏儿行此无耻之事,此乃平生最恨者,故气忿不过,打了一下,骂了几句。

 

金钏和晴雯都不愿被赶出贾府,宁愿做奴隶,因为贾府的待遇优厚,她俩又是大丫头,地位颇高,是他们出身的小家所不能提供给她们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贾府被撵出去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家都不认为被撵出去的人会自杀,这也说明,大家其实并不知道金钏被赶出去的真实原因

 

Ⅱ第32回

a.一句话未了,忽见一个老婆子忙忙走来,说道:这是那里说起!金钏儿姑娘(尊称)好好的投井死了!袭人唬了一跳,忙问那个金钏儿?老婆子道:那里还有两个金钏儿呢?就是太太屋里的……宝钗道:这也奇了。袭人听说,点头赞叹,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宝钗听见这话,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1.不知道金钏的死因 2.不觉得被赶出去会至于死 3.知道金钏和王夫人情同母女,所以来安慰王夫人

 

b.却说宝钗来至王夫人处,只见鸦雀无闻,独有王夫人在里间房内坐着垂泪。宝钗便不好提这事,只得一旁坐了……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维护宝玉,也是维护金钏的尊严)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A。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

 

c.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道:刚才我赏了他娘五十两银子(非常丰厚的赏赐,可以让庄稼人活两年),原要还把你林妹妹(又写林妹妹的尊贵)的新衣服拿两套给他妆裹……要是别的丫头,赏他几两银子就完了(与赏她的五十两作对比)只是金钏儿虽然是个丫头,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口里说着,不觉泪下。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着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

 

后来拿着衣服回来,看到宝玉坐在王夫人旁边,知道了王夫人在隐瞒什么

王夫人是一个仁慈的人的证据:梨香园要解散时,她尊重12个姑娘的意见,让她们自己选是留在大观园还是回家(她们本来就是买来的,无人身自由权)

藕官-林黛玉 芳官-怡红院

 

d.A→脂批:善劝人大见解!惜乎?不知其情,虽精美玉之言不中,奈何?

 

Ⅲ第33回 贾环进谗言,宝玉挨打

a.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说道: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把要紧二字只听作跳井二字,便笑道,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宝玉见是个聋子,便着急道:你出去叫我的小厮来罢。那婆子道: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婆子的评价真妙啊)

尤柳事件(尤三姐、柳湘莲)

尤二姐被贾琏偷偷在外面包养着,而尤三姐已经有所醒悟,不愿意一条道走到黑,做个没有尊严的小妾。她要为自己的后半生做出选择了。

“终身大事,一生一死,非同儿戏。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柳湘莲知道尤三姐的身份后,执意退婚,尤三姐自杀,柳湘莲出家

 

Ⅰ第66回

a.贾琏听了道……因又听道寻亲,又忙说道:我正有一门好亲事堪配二弟。说着,便将自己娶尤氏,如今又要发嫁小姨一节说了出来,只不说尤三姐自择之语(女性无婚姻自主权 不符合贞静这一最高的妇德标准……湘莲道:我本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如今既是贵昆仲高谊,顾不得许多了,任凭裁夺,我无不从命。贾琏笑道:如今口说无凭,等柳兄一见,便知我这内娣的品貌是古今有一无二的了。湘莲听了大喜,说:既如此说,等弟探过姑娘,不过月中就进京的,那时再定如何?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柳兄。你乃是萍踪浪迹,倘然淹滞不归,岂不误了人家。须得留一定礼。湘莲道:大丈夫岂有失信之理。小弟素系寒贫,况且客中,何能有定礼……贾琏笑道:也不用金帛之礼,须是柳兄亲身自有之物,不论物之贵贱,不过我带去取信耳。湘莲道:既如此说,弟无别物,此剑防身,不能解下。囊中尚有一把鸳鸯剑,乃吾家传代之宝,弟也不敢擅用,只随身收藏而已。贾兄请拿去为定。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然亦断不舍此剑者。

 

在知道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才知道尤三姐是很忠烈的,把她成为贤妻——如果尤三姐不死,柳湘莲会认可尤三姐的品格么? 尤三姐不自杀,无法证明她自己的品性、她的贞洁

 

Ⅱ第67回

a. 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薛蟠带着泪痕走了进来(毒打之恨与救命之恩--生死之交)

 

传统观点:宝钗在这里表现的过于无情,甚至不如真情流露的薛蟠

 

Ⅲ第34回

a.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做梦)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又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

 

蒋玉函最后娶了袭人,一见面就和宝玉交换汗巾

 

Ⅳ补充

a.出家

⊙北宋1019年,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的僧侣并不称为出家人

⊙家与佛道宗教之间有什么关联?

 

·儒家文化的核心就在家(齐家治国平天下),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思想的泛家化,家化程度之深往往就会浮现于常用的口语中而不自觉。出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名词兼作动词,也可作动名词,它的普遍是儒家社会特有的术语/俗语。以出家与在家的分野作为佛道代用词的指标与儒家人伦文化息息相关,在家的最高准则就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依规。如果个人想单独行动遁入空门,首先要脱离家,走出纲常的轨道,切断与家人的一切关系。在家与出家是必然对立的,出家犹如出轨,要走一条新的路,这是为僧为道的必要条件,所以所谓修道、遁入空门会有出家这样的别称,这都是儒家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朱熹《训蒙绝句-中庸》

⊙过兼不及总非中,离却平常不是庸。庸字莫将容易看,只斯为道用无穷。

 

c.《中庸》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d.清代-王韬:《与所亲杨丈》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

无情说

56回 薛宝钗 任何小事只要用学问提着就会坐高一层,不拿学问提着就会流入市俗

 

情榜

宝玉:情不情 黛玉:情情

 

三人一体

 

远中近 近中远

 

Ⅰ为了达到谶的作用,曹雪芹在63回所设计的花签词的引诗策略是冰山一角式引诗法,摘取传统诗词中的吉祥佳话,为配合当时寿庆的欢乐气氛,在红楼梦中有其自己的目的——达到谶的预告,把人物的悲惨命运暗藏在没有引用的其他诗句中

 

Ⅱ第63回

a.探春

⊙日边红杏倚云栽

 

b.李纨

⊙竹篱茅舍自甘心

 

c.湘云

⊙只恐夜深花睡去

 

d.香菱

⊙连理枝头花正开

 

e.袭人

⊙桃红又是一年春

 

f.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

自饮一杯,牡丹陪饮一杯——只有林黛玉能配薛宝钗

 

g.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Ⅲ诗词

a. 唐·罗隐《牡丹花》

歌咏牡丹花的诗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b.唐·李商隐《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招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c.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d.宋·程颢《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定性书》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无情:不限定、不执着而顺应大公、普世万物的阔然表现

 

Ⅳ脂批

a.第1回

⊙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耶?

·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

 

b.第21回

⊙待人接物,不疏不亲,不远不近,可厌之人亦未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宝钗 

冷香丸

a.第7回

⊙脂批:历看炎凉,知看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

 

➡补充:离别

⊙南北朝·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唐·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人世死前唯有别

⊙薛宝钗《柳絮词-临江仙》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b. 冷→冷静,香→一种道德、人格所散发的芳香;宝钗居住在蘅芜苑,蘅芜苑种有许多香草

并非传统理解的 冷是冷酷无情 香是过分美艳

 

c.冷香丸与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群芳髓是同义词,千红一窟、万艳同杯和群芳髓是女性悲剧命运的代名词

 

Ⅱ宝钗之宿疾

a.清代解盫居士《石头臆说》

⊙此书既为颦颦而作,则凡与颦颦为敌者,自宜予以斧钺之贬矣。宝钗自云从胎里带来热毒,其人可知矣。

 

b.第7回

⊙宝钗笑道:只因我那种病又发了……周瑞家的道:正是呢,姑娘到底有什么病根儿……小小的年纪倒作下个病根儿,也不是顽的。宝钗听了便笑道:凭你什么名医仙药,从不见一点儿效(林黛玉也有这样的病,要出家才能好)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强调先天作用)的一股热毒A,幸而先天壮(黛玉是先天不足)B,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C。

·从胎里带来的→先天

·A脂批: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第1回:这石凡心已炽)

·B脂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又何如治之。(王熙凤小产后,症状是逐渐加重的)

·C脂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林黛玉的眼泪),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证明冷香丸是太虚幻境产出的

太虚幻境产出的东西: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群芳髓、冷香丸

 

c.热毒

⊙清代解盫居士《石头臆说》

·薛氏之热毒本应分讲,热是热中之毒,毒是狠毒之毒,其痛诋薛氏处,亦不遗余力哉!

 

广雅 毒就是痛也,苦也,残也

 

佛教三毒 贪嗔痴

 

尼采最恨的三个东西:无知 愚蠢

 

热毒:进入到人世的烦心,有了烦心,心灵就在逆火齐攻的状态——基本的人性受到压抑后产生的痛苦(宝玉在挨打后也有了热毒)

热:对于人生的热情,包含希望、追求、期待、喜怒哀乐、贪嗔痴爱的种种情绪

 

d.春天开的牡丹花蕊(宝钗)十二两,夏天开的荷花蕊(香菱)十二两,秋天的芙蓉蕊(林黛玉)十二两,冬天的梅花蕊(妙玉、李纨)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非常苦)煎汤送下。

⊙《左传·哀公七年》

·十二乃天之大数。

⊙第7回

·脂批: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所以冷香丸并不是只代表薛宝钗,更代表了十二金钗。比如,林黛玉上辈子吃灌愁海水,这辈子宝钗吃的冷香丸用灌愁海水和成的。所以,冷香丸,也代表了对十二金钗的规训,即所有的女性都不能免除礼教的影响

 

⊙雨、露、霜、雪

·从天而降(洁净)、结晶物;去毒、解毒

 

花都是白色的,这在中国的观念里代表不幸,把鲜艳的红花,漂成了白色,丧失了生机

 

f.周瑞家的听了点头儿,因又说:这病发了时到底觉怎么着?宝钗道:也不觉甚怎么着,只不过喘嗽些,吃一丸下去也就好些了。

 

g.第27回

⊙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里更加印证,冷香丸不过是用来压抑天性的,宝钗在露出童心,扑蝶后,随即让他咳嗽,压抑她的天性

 

h.推测宝钗服用冷香丸的年龄

⊙第7回

·宝钗道:竟好,自他说了去后,一二年间可巧都得了,好容易配成一料。如今从南带至北,现在就埋在梨花树底下呢。

⊙第42回

·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第57回

·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

⊙第4回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选秀女是制度,是义务,并不是宝钗追逐名利

 

Ⅲ其他

a.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

⊙宝钗外静而内明,平素服冷香丸,觉其人亦冷而香耳。

 

b.王阳明《王阳明集》

⊙修身惟在于主……中心明洁

 

c.周敦颐《通书·圣学第二十》

⊙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庶矣乎!

 

d.第2回

⊙正邪两赋;周程张朱

 

e.袭人

⊙花气袭人知昼暖

⊙第77回:至贤至善

⊙第21回回目: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道德→宝钗重像

⊙第8回

·冷香丸→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

·脂批:这方是花香袭人正意。

 

由此可见,礼教对人并不只是束缚(礼教并不只是存天理,灭人欲),而是人性提升的绝佳外在助力

冷香中的香,即是一种道德的香气

 

Ⅳ礼教的陶铸

a.沈钦韩《皇朝经世文·丧服记》

⊙原夫圣人之制礼,因人本有之情而道之。莫可效其爱敬,莫可罄其哀慕,则有事亲敬长之礼、吉凶丧祭之仪,所以厌饫(yù)人心,而使之鼓舞浃洽者也。后贤之议礼,则逆揣其非意之事,设以不敢不得之科多方以误之。

 

b.黛玉

⊙第2回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我心中就有些疑惑。

⊙第64回

·若是同那一位姊妹们闲坐,亦不必如此先设馔具。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薦(jiàn)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

 

c.第56回

⊙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Ⅴ宝钗

红楼梦里真正的佳人:薛宝钗、袭人

 

a.脂批

瞧他写宝钗,真是又曾经严父慈母之明训,又是世府千金,自己又天性从礼合节,以至于前三人(宝玉、黛玉、湘云)之长,都并归于一身。——佳人的外在:合乎礼教

 

⊙第20回

·要知自古及今,愈是尤物,其猜忌愈甚。若一味浑厚大量涵养,则有何可令人怜爱护惜哉?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

 

⊙第22回

·是极!宝钗可谓博学矣,不似黛玉只一《牡丹亭》便心身不自主矣。真有学问如此,宝钗是也。

·总写宝卿博学宏览,胜诸才人;颦儿却聪慧灵智,非学力所致——皆绝世绝伦之人也。宝玉宁不愧杀!

 

b.第5回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欧丽娟台大公开课笔记--红楼梦--薛宝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