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查分!本以为没希望已经打工的我,考砸后却意外拿高分,有学上啦!!

总有一些人查分后觉得自己的努力配不上那个分数
任燕翔

明天开始,考研初试成绩就会陆续公布,好多同学失眠、气短、茶饭不思,并纷纷抛弃了唯物主义立场,转向了唯心主义。我已经把群里几个赌咒发誓最凶的截屏截下来了,准备在他们上岸后逼他们兑现承诺。每年查分,都有人觉得分数配不上自己的努力,但也总有人觉得自己的努力配不上最后的分数。前者是个悲剧,后者明天千万别发朋友圈啥的,容易被打,虽然你真的是这么想的。
为什么会有人低估自己的成绩,而且还低估不止一点呢?公共课的主观题评分宽或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像今年,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政治的主观题评分尺度是比往年要宽一点的。而且这不是某一个水区,而是好几个省份反馈来的消息。像马原的第一问,问的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角度”,按照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应该是答实践到认识,认识再到实践的运动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今年很多学生答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如果严格判卷,应该是没有分数的,或者最多给1分,但是今年很严格的北京考区都普遍给了2-3分。主观题评分较为宽松主要是因为今年选择题的平均分比较低,而政治的平均分又不宜太低,所以在主观题上做了一点平衡。再有就是今年主观题普遍答的也不怎么样,大部分是沾边但是答不到点子上,如果都完全按照标准答案,会有一大批人政治受限。那些担心自己因为选择题崩盘而政治总分受限的学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但是政治对你总分的影响还是存在的,因为主观题宽松意味着选择题得分高的学生更容易甩开和别人的差距。
得分高于预期,还有一个原因,是非统考专业课的主观题评分有其特殊性。去年有个学生考马理论,6个简答,3个论述,150分的卷子,他有两个简答、一个论述写了个寂寞,说是辅导资料里没有,全靠自己瞎写,所以他觉得他就算剩下的全对也就是90分,结果查分122。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答了个寂寞,而这个学校不可能让大家专业课都受限,所以大概率减少了那几道答题情况特别糟的题目的分值,增加到了其他题目中。这样,也算是公平,又能让自己能招到学生。所以非统考专业课主观题答的不怎么样的学生,也不用太灰心,明天可能会有suprise,惊喜而非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