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二十二)——乞丐皇帝朱元璋

蒙古帝国由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继承,在侵略南宋的途中,死于合州钓鱼城下(今重庆合川区)。因为属于暴毙,此前并没有安排好继承人。于是蒙古开始分裂,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展开了内斗,最终忽必烈胜出 。

忽必烈灭了南宋,建立了元朝。除大元之外,蒙古人在中亚建立了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称为“四大汗国”。分别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但只有元朝皇帝享有蒙古大汗的尊号,且册封各汗国首领。后来,元朝攻灭了不肯臣服的窝阔台汗国。
元朝世代相传,直至第十一任皇帝元顺帝,腐朽的统治造成社会危机大爆发,农民起义不断。最终,朱元璋建立大明,取代了元朝。

大明万历年间,出现了一本《英烈传》小说,又名《云合奇踪》《皇明英烈传》《皇明开运英武传》,讲的就是朱元璋推翻元朝蒙古人的统治,建立大明王朝的这段故事。
民国时期,“明英烈”在天津地区十分盛行,评书艺人乔云斋依据评书内容,整理出版了《明英烈》一书,该版本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属于花袍带。

《朱元璋演义》,则是根据段少舫编写的《明英烈传》评书本子整理而来,而后者是由西河大鼓书改编而来。
而单田芳先生整理的家传评书《大明演义》分为三部分:明英烈、大明英烈、燕王扫北。其中“明英烈”讲述朱元璋乱石山起家,到面南向北登基坐殿,主要分“武科场”、“取襄阳”、“战滁州”、“定南京”四部分。续集“大明英烈”,则是大明洪武天子朱元璋,平定陈友谅、张士诚联军,并将元朝军队赶出中原。第三部“燕王扫北”,则是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残害忠良。马皇后一党,欲立皇太孙,并将四皇子朱棣赶出南京。朱棣在燕京发起“靖难之役”,打入南京,清算了韩马两党,并将大明王朝迁都燕京。

本文主要以单版评书为蓝本,并杂糅乔版的神话部分。而大明演义三部曲共同的特征就是严重偏离历史,除了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字之外,与历史事实几乎毫无关系,全是说书人胡编乱造而来。
福将胡大海,几乎就是程咬金的翻版,宝枪将张兴祖与罗成十分相近,而朱元璋的应梦反臣、结识马皇后更是模仿薛仁贵的故事。从常遇春大闹武科场,可以看到东汉演义里的马武身影,其子常茂的形象更是取自十三太保李存孝。整部书的人物可谓是七拼八凑而来,与真实的历史人物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一、大闹武科场
元顺帝昏庸无能,官场腐败黑暗,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天下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在安徽的乱石山,七位英雄在“活神仙”刘伯温的主盟下,一个头磕在地上,八拜结交。大爷双钩大将武殿章,二爷胡大海,老三汤和,老四朱元璋,老五爷邓愈,老六则是怀远黑太岁常遇春,七弟玉面小霸王郭英。外加,乱石山聚义被朝廷剿灭时,收留了朱元璋与胡大海的山大王皂袍大将丁德兴,这就是朱元璋起家的基础班底。
元顺帝听从右丞相脱脱的计策,赦免天下豪杰,并在元大都摆下武科场,名义上网罗天下英豪为朝廷所用,暗地里设下十条绝户计,要将全天下习武,前来谋取功名的举子们一网打尽。

十八路反王刘福通、陈友谅、明玉珍、张士诚、方国珍等人,与乱石山四散的兄弟们,一起齐聚武科场。
六爷常遇春,枪挑宫院墙,马踏武科场,无意中破了两条绝户计。又战败花刀太岁于金彪等人,技压群雄,夺得武状元。多亏了“赛神仙”刘伯温的密信警告,他才识破元人的毒计,丢斗撕龙袍,彰仪门力举千斤闸,加上胡大海乱摆牦牛阵,破了元人的炮阵,乱石山的弟兄们带领众举子逃出元大都,又被困在卢沟桥。

卢沟桥双锤大将使诈,说只要抓住元顺帝梦中的反臣“朱元龙”,就放过众人。有个举子祝元龙以为是自己,为救众人自尽身亡。真正的“应梦反臣”朱元璋,则逃过一劫。但元将不讲信用,多亏了老侠客吴祯挺身而出,一剑斩三首。众举子这才冲破联营,逃过此劫。但乱石山七杰再次失散。
二、于桥兵变,走马取襄阳
朱元璋独自一人逃离元大都后,不久病倒在一座破庙中。辛亏两个叫花子,用要来的剩菜馊饭煮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喝下热汤发发汗,这才有所好转。传说,他一直记着这顿珍馐美味,得天下后四处张榜寻找两位恩人,要重温旧梦。结果,锦衣玉食吃惯的他,当然乃以下口。

朱元璋在滁州找到了舅父郭光卿,便到襄阳去贩乌梅,却阴差阳错的化解了一场全城性的瘟疫。还遇到了“老相识”小姐马玉环,成了亲。
传说:五瘟神化作温姓五兄弟,高价向朱元璋购买大量乌梅两千五百斤,要朱元璋将乌梅送至襄阳。朱元璋贩乌梅来至襄阳,却不见接货人,只见五瘟祠,朱元璋拜五瘟祠,拜倒瘟神染得瘟病并传染全城。此后无意发现乌梅可治瘟病,由此朱元璋因乌梅救人大得人心。

乌梅也治好了襄阳王的瘟病,朱元璋成为了王爷的座上客。但因得罪了襄阳王的干儿子沈万三。菊花会上朱元璋题反诗,被沈万三抓住了把柄,幸亏他人周旋,加上襄阳王十分欣赏朱元璋,才暂时躲过一劫。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担心沈万三等人会持续纠缠,对自己不利,朱元璋夫妇以去真武顶上香为契机,准备逃出襄阳王的势力范围。但真武顶上,朱元璋打擂,力劈陈伦,被陈伦之父带领的元兵团团围住。他落崖不死,却收华云为徒,然后火焚真武顶。
乔版中有个传说:大火怎么也烧不着,于是华云起誓求真武大帝相助,说将来到了太平的时候,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若许愿不还愿,必然遭报。而华云所谓太平指天下太平,不想华云后来镇守太平府,却没有去还愿。后来应誓,战太平时,被陈友谅乱箭射死。

在跟元军的战斗中,又聚集了乱石山的胡大海、郭英两位弟兄,众人边打边退,逃到于桥镇。正碰到“花刀太岁赛展雄”于金彪与“活神仙”刘伯温刘道爷前来接应。于金彪一柄九耳八环大刀,带领众乡勇杀退元军。众人在于桥镇起义,推选朱元璋为王。
于金彪是于桥镇的首户,有近万人的武装力量,他武艺高强,但是相貌丑陋,得不到朝廷重用。在元大都的武科场中,惜败给六爷常遇春。其实,于金彪早有反元之意,也曾想成为一方的反王。后来遇到刘伯温,为其分析天下之势,并为其牵线搭桥,一心扶保朱元璋成事。在朱元璋初创班底里,于金彪是出钱出人又出力,堪称最大的股东。

朱元璋自己,则以襄阳城贩乌梅所赚的钱款与名声入股,成为集团的董事长。乱石山结义的兄弟们,作为朱元璋的老铁,以人头干股的形式参股。日后东征西伐的战场上,乱石山班底起到了核心与根基的作用。
但作为大股东的于金彪却早早被他们踢出圈外,先是请来职业经理人徐达高台拜帅,架空了于金彪,在管理层中将其边缘化。然后于金彪与徐达争斗失败,负气自刎。彻底侵吞了于家的股份,清除了于家的势力。
此时董事长朱元璋以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与权势欲,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大明集团上市成功后,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将创业团队所有功臣一并清洗掉。其做事决绝,不念旧情,心毒手黑,早在于金彪的结局中,就漏出的苗头。这都是后话了。

三、朱称王,徐拜帅,将帅内斗
朱元璋自称西吴王,封刘伯温为军师,于金彪为五虎大将之首,其次是华云、胡大海、郭英、梅士祖。军事刘伯温,能掐会算,早已在襄阳城中布下暗棋,不仅阵前撺掇张玉反水,更是里应外合攻破襄阳城,斩了襄阳王。就这样朱元璋以襄阳作为自己起家的第一个根据地。
朱元璋起义的消息传到了滁州,其舅父郭光卿被下了大狱。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劫法场,救出舅老爷,逃出滁州城。朱元璋领兵讨伐滁州,收下圣手小白猿徐方等人,救出舅父,占领滁州,朱元璋封舅父做了滁州王。
滁州失陷,元朝右丞相太师脱脱带领大军前来剿灭。朱元璋等人探得军情,商议去请老脱脱的大弟子徐达(字国显),徐国显曾在大元做过元帅,如今想请其出山,担任西吴王座前兵马大元帅,对抗其恩师脱脱。

本书效仿刘备三请诸葛亮,来了个朱元璋、胡大海等人三请许国显。终于说动徐达,登台拜帅。徐达执掌帅印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威,重视军规,从严治军,杀一杀的这些创业老臣的威风。
西吴集团原始大股东于金彪,极其看不上徐达,多次跟其对着干。连续三天对抗徐达的命令,不去元帅帐前点卯。徐达派棋牌馆那种军令去捉他,他将军令撅折,顶盔贯甲闯辕门,连砍三道辕门所立之旗杆。元帅大帐内,质问徐达,细数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四大罪状。徐达下令将其推出辕门斩首,众将官请求。恰逢太师脱脱兵马杀到,于金彪跟徐达“赌头争印”。于金彪立下军令状,誓取太师脱脱首级,不然就砍下自己的头。

两军阵前,太师脱脱见到老熟人于金彪大怒。原来,于金彪在大元朝曾“文得过进士,武中过探花”,连武科场对战常遇春时,都是老脱脱为其标名挂号。而元顺帝嫌其相貌丑陋,并不予以重用。因此,于金彪也并不领情,一直暗中集结力量准备反元。
战场上,“花刀太岁赛展雄”于金彪连挑四名将领,力战太师脱脱,但难以取胜。老脱脱假装不敌,拨转马头败走。于金彪心急中计,身陷车攻阵,身中多支箭矢。多亏徐达的外甥傻英雄姜忠,用大铁锤砸扁了铁甲车,硬砸出一个缺口,于金彪才得以逃脱。

老脱脱与二弟子张天佐,便衣暗访滁州,探听虚实,不料中了徐达之计。老太师见徐达,咬碎钢牙眼都红了。弓刀石马步剑,兵书战册,全都是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如今却成了朝廷的反叛,带兵与自己作战,真可谓是养虎为患。恩将仇报,不忠不孝,正应了于金彪对徐达的评价。
这一战,张天佐被擒获,老脱脱则跟于金彪二番交战,于依旧无法取胜,老脱脱逃回元营。于金彪赌头失败,尽管众人都劝,元帅徐达也不追究,但于金彪是个“红脸汉子”,受不得屈,滁州城下自尽而亡。

在神话元素丰富的乔本中,于金镖乃左青龙转世,龙(左青龙)不能保龙(真龙天子朱元龙)。于金镖之死悲情色彩甚浓,中计前战马不前行,自尽之前坐骑绕主一周后,先行投护城壕而亡。于金镖死后又附体胡大海,神鬼闹番营,连斩元军八员猛将。
四、宝枪破宝刀,忠良被赐死
张天佐之子张兴祖,曾跟金眼彪岳伦(岳武穆后人)学过岳家枪,并获赠了岳飞使用过的八宝驮龙枪。众举子大闹武科场时,张兴祖曾用枪扎伤师爷脱脱,后在其父的掩饰下逃回老家。
这一次徐达叫人模仿二师弟的笔迹,以张天佐的名义劝儿子来投朱元璋。胡大海带着这封假书信,骗张兴祖全家来投诚。
张兴祖二次出山,再次枪扎太师脱脱,元军大败,解了滁州之围。元顺帝对这位叔叔极其不满,赐死了老脱脱。元朝自断臂膀,气数将近。

可怜,忠心报国的太师脱脱,被左丞相撒敦所陷害,被元顺帝所抛弃。自己共收下四个徒弟:大徒弟徐达,二徒弟张天佐,三徒弟蛮子海牙,四徒弟白云托。前两位都是汉人,最终都保了朱元璋;后两个是蒙古人,一直不离不弃,将师父的尸骨收殓起来,运回故国金马城。
另一版本中,太师脱脱的五凤朝阳宝刀,曾是金兀术所用,是把削铁如泥的宝刀。于金彪与之交战,刀头被其削去,无奈战败。要破此刀,唯有宝枪将张兴祖的那柄八宝驮龙沥泉枪,此枪乃岳武穆所用。张兴祖宝枪战宝刀,脱脱战败。但留有后手,五位徒弟中排行老三的项文忠指挥108门红衣大炮组成的炮阵,要炮轰滁州城。项文忠也是汉人,从好友孙兴祖哪里得知自己家与元朝有血海深仇,立刻调转炮口,向元军开炮。老脱脱的三位汉人徒弟,皆投了朱元璋,且对待老恩师,一个比一个狠。可悲,可叹!
五、朱元璋被困兴隆会,常玉春挑滑车救驾
朱元璋应邀参加十王兴隆会,正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颍州王刘富通与朱元璋有仇,联合其他八位反王要杀朱元璋。多亏了老侠客吴祯的保护,才从百凉楼中逃脱,徐达的外甥姜忠战死,朱元璋曾经收下的义子沐英前来救驾,主仆虽逃过一劫,但却被团团围困。

徐达派兵将抢攻山寨,要救朱元璋,但久攻不下。六爷常遇春连挑8辆铁滑车,面不改色。但元军接连放下三辆铁滑车,常遇春无奈只能用铁枪顶住,几近力竭,与众兵将一起才勉强撑住。
另一方面,副将们从小路偷上山去,破了元军的铁车阵。众将官一起救出朱元璋,活擒刘富通。
这一次又是常六爷夺得头功,正所谓“一声喝山口,枪挑铁滑车”。
六、战金陵众小将立功,进南京朱元璋称帝
西吴军战芜湖、取太平,在金陵城下与金陵侯赤福延寿一场大战,常遇春使出浑身解数,枪里加鞭打退赤福延寿,但依据无法取胜。
新一代小将军纷纷出世:大爷伍殿章之子伍尽忠、伍尽孝,二爷胡大海之子粉哪吒胡德济与义子野人熊胡强,四爷朱元璋的御儿干殿下朱沐英(本名沐英,赐姓朱),六爷常遇春三个儿子,最厉害的就是二儿子一肚子坏水的雌雄眼常茂,善使禹王神槊,力大无穷,其能耐比他爹还强。

常茂见父亲赢不了金陵侯赤福延寿,按耐不住,自己上阵,轻轻松松打败了对方。金陵侯赤福延寿被副将抢回城内,坚守城池,闭门不出。
徐达派将强攻,挖地道等计策,都被金陵王所破。最终野人熊胡强率领敢死队从水道潜入金陵城,打开城门,这才攻下了金陵。
朱元璋在金陵称帝,以金陵(南京)为都并改国号为大明。马玉环被立为皇后,朱标被立为东宫皇太子。徐达被封为中山王,常遇春被封为开明王,刘伯温被封为意诚伯。
【影视作品】
乞丐皇帝传奇
1998年台湾电视剧,何家劲出演乞丐皇帝朱重八,李志希饰演极其阴毒的陈友谅,天心则演佩瑶妹妹,杨丽菁的蒙古郡主。

本剧比较儿戏,主要人物朱重八(朱元璋)、徐达、常遇春,陈友谅等都是一个村子里长大的,为了争夺佩瑶妹妹,陈友谅与朱重八一党交恶。陈友谅可谓是无恶不作的大坏人,但对佩瑶却是真爱,愿意为了她付出一切。
而蒙古郡主爱上了朱重八,为了救他背叛了朝廷与父亲,可谓是不忠不孝。而这位郡主仅有的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就是发誓“永不进汉营”。每每都将朱重八引出军营来相见。这一点倒是十分符合评书的调性,番邦女子各个都倒贴中原帅小伙,不仅背叛国家民族,甚至亲手杀死父兄。
【留扣】
朱元璋在金陵城,面南北部做了皇帝,但南汉王陈友谅、苏州王张士诚等反王依旧割据一方,大元王朝依旧盘踞中原心腹地带。要知朱元璋如何驱逐鞑虏,一统中原,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