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的十字路口” P.A.WORKS董事长堀川宪司访谈(第2回)
原文链接:https://note.com/production_ig_p/m/m82550ed5335c
本文为P.A.WORKS相关视频中提到的堀川宪司访谈全文翻译,后粉丝自主组织翻译投稿,全文共四篇,这是第二篇。

为了培养人材,公司应该做的事情
——P.A.WORKS的作品,每年都有非常出彩的地方,我认为做得很棒。
堀川:该怎么说呢?我来到东京后先进入了一家小的二次外包公司,他们的原画基本都是海外的。当时我也不了解业界和制作相关的事情,觉得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像这样做动画。后来去了龙之子,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充分见识到了优秀的原画能够画出何等帅气的场面,接着又在I.G担任《人狼 JIN-ROH》的现场制作,于是对原画的鉴赏力日渐提升。如今我在现场接触到原画,能够对作画表现有个人的评判了,但我也明白仅凭自己的想法来给现场增添负担的话,只会导致制作进度的崩溃。所以如果现在的水平还不行的话就采用别的战术,然后再慢慢花时间培养人材,把他们的水平提升上来。
——培养人材确实很难呢。
堀川:真的要花上几十年才行啊。
——成为社长后,就不得不协调好培养人才和经营管理两方面的困难呢。
堀川:这点真的很难。我能感受到动画制作状况开始恶化,或许就是这5年来的事情吧?大概之后制作现场的情况会越发艰难,虽然只要认真做的话总能挺过去,但就算大获成功也还是不能超出制作预算啊。
这5年间,如果不能凑齐足够的的人材,日程管理就会非常困难。近些年,在人材无法确保的情况下,越是制作预算就越会超出限度,该怎么继续制作下去我也很纠结。
——东京的公司也面临着人材不足的问题呢。对于P.A.WORKS来说,怎样的人材安排是比较理想的呢?
堀川: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在作品中有7成的作画和演出由公司内部人员完成。如果100%交给自己人来干的话,就很难加入一些新的表现和刺激,所以7成或8成的人材保有量相对比较理想,不过实际上的量也就是这个的一半吧。
——具体来说什么样的感觉比较理想呢?
堀川:比如说我们现在某部作品一话是300卡,其中一半由公司内的原画师负责,剩下一半交给自由画师。这样一来整体的5成就是150卡,公司内3个人每人负责50卡。公司内的员工不会同时身兼数职,可以用1整天来进行作画协商,第二天再一起开始作画,每个人的节奏和完成进度都大体能够掌握,就不会出现严重延期的情况。而且这半部分的原画小组还能够轮流参与制作直至整部作品完成,因此时间表就很清晰且便于管理,质量也很稳定。现在我们只能做到一半也就是5成的作画量,如果几年后能够到达7成的话,那么无论是日程管理还是质量管理都会更加充分且稳定,我认为TV动画能够按照这样的体制来制作就好了。
——我认为TV系列是能够培养人材的,堀川先生怎么想呢?
堀川:培养人材的起点和终点究竟在哪里呢。新人原画师想要成为中坚战力至少3年是必要的。只用2季左右的时间进行培养的话,我想仅仅就是习惯角色,能够不对着人设表来作画的程度罢了。

——我有一种感觉,这种在培育中获得经验值或是反馈的工作体制,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P.A.WORKS的作品呢?
堀川:这还真是很难啊……我也必须好好思考一下才能回答。如今我们在训练年轻人,不过我想确实有一些作品是比较适合用来培养他们的。比如说,像京阿尼(京都动画)那样把作品全盘接受,以那种质量要求年轻人的话,不是难以保证产量了吗?
所以说对于那些基本算是新手的原画师,首先要让角色动起来,明白只要画了这样的原画,就能得到那样的动画效果——像这样用2季或是4季的时间让他们记住会比较合适。具体来说的话,有的作品设定方面的信息量比较小,而表现的空间比较大,能够有效学习让角色运动起来后的效果,我觉得这样的制作流程最好也参与一次。
公司里有剧场版的团队也好,有面向深夜档核心动画粉丝的团队也好,总之要让动画师根据自身履历,尽可能参与到各种作品中,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技能,我认为这样是比较理想的。
——不过I.G之前还做过《蜡笔小新》吧。
堀川:小新对于想要学习正统知识的新人来说或许过于特殊了(笑)。在那个I.G主要制作剧场作品的年代,当时的年轻原画师们无法参与其中,而XEBEC是以TV为中心的,所以他们参加了很多那边的作品并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样或许也不错。尽管无法参加OVA和押井先生的剧场作品,但仍然能通过TV系列获得锻炼,我觉得这种有着其他垫脚石的体制真的很棒。
——垫脚石是很重要的呢。
堀川: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既照顾到新人当时的力量及其成长,又在经济层面获得利润,同时给我们的粉丝交出满意的答卷呢,这是在企划时必须要考虑的。P.A.WARKS这家公司的特色就是打造出上述那样的作品,所以我们还会不断进行各种尝试。

从《人狼 JIN-ROH》学到了動画的重要性
——P.A.WARKS也开始制作剧场作品了,堀川先生制作的第一部剧场作品是《人狼 JIN-ROH》,当时感觉如何呢?
堀川:当时我是现场制作人,年龄应该是33岁左右吧,正是对于制作来说最开心的年华。35岁我就要回富山创立公司了,所以那是一段把自己的心血全部倾注在作品中的时期。毕竟如今又是经营又是组织,不得不考虑很多别的事情。当然,那个时候虽然也要遵守预算,不过我只需要考虑作品的事情就好。能够把自己的时间全部花在作品的制作上,对于制作来说岂不是最幸福的时光了吗。
——但《人狼 JIN-ROH》不是冲浦先生首次担任监督的作品吗,另外神山先生和西尾(西尾铁也)先生当时也都是年轻人,我觉得能做出这样一部作品真的好厉害。
堀川:以那样的质量,做出那种规模的作品,放到今天都是很难的。参与制作的人如今都50多岁了,当时茁壮成长的30岁年轻人们能够制作这样一部作品,真的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不过,那时候我们并没有人觉得自己年轻,因为大家聊天时总说“最近有活力的年轻原画师真是太少了呢”。

——我记得那时候,公司里到处都是被当成草稿纸用的有轨电车的3D参考图。
堀川:哈哈哈!那个电车稍微拐个弯的動画,我感觉放到国内(其他公司)来做要花一周以上的时间。
——工作量很大呢。
堀川:没错没错。冲浦先生构思的那些细密的动画中割,我们根本无法发现其中的崩坏之处,但那些微妙的崩坏还是全部重修了。不过啊,虽然现在这样要求会比较困难,但果然只有保证了動画的质量,整个作画工序才能算结束,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到这一点。如今越来越多的動画都是交给海外在做,想要同时确保原画和動画的质量非常困难。我最近一直在想,如果一家制作公司不能在内部构建起这样的体制,那么就很难保证影像的质量吧。
——我也是在当监督的时候切身感受到了各位動画检查的可贵,他们是我最想要的人材。
堀川:所以说嘛。最近,很多地方开始雇用動画的职员,就是有正规合同的那种。人们重新认识到,虽然動画是赚得最少的一个部门,但对于动画制作来说却至关重要。这几年制作经费比之前有所增长,雇佣形态的改变也开始成为可能。就算動画没办法全部在公司内完成,不过制作公司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好好进行培养,这样也并非不可能做到。
——P.A.WORKS在这方面做得如何呢?
堀川:其实现在,P.A.WORKS基本上没有動画师。
——哎?
堀川:虽然有動画检查,但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曾一度放弃了動画方面的培养。当时想着欲速则不达,所以3年前暂时把它的优先级别放在了下面。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重新认识的坚实基础,所以现在我们开始招募正式的動画职员。虽然不知道要花多少年,但现在正是确立動画部门复活计划的时候。
此外还有两个理由——
首先在動画师转成正规职员的3年前,我们将新人動画师画的张数进行了单价换算,发现必须支付普通TV动画4倍左右的费用,这对于制作费和经营来说压力实在过于巨大。
此外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公司内動画师有10人或15人的话,制作部门的日程管理能力会出现不足,很遗憾无法保证动画的工期,结果不得不依靠海外動仕外包(将动画和上色拜托给其他公司)来给时间表擦屁股。这样一来公司内的動画师就会成为重修海外動画的处理小组,但他们毕竟是内部人员,明明有自己想做的东西却总是给别人重修,难免会出现很多不满情绪。所以在组建動画师队伍前,为了保证内部的动画工序正常运转,首先要培养制作能力,向公司内的動画师稳定地提供動画方面的工作。如果制作能力只能够从動仕外包的死线反推时间表来进行管理,那么公司内无论有多少動画师,也都只能作为方便的海外動画重修小组来使用。
因此3年前我们优先考虑的,是立足于内部制作的原画日程管理。如果公司内的原画师能够按时完工,作监(作画监督)也能够定期交稿的话,日程就不会出现变动,可以稳定地提供動画方面的工作。这种流程正在逐渐成为可能,所以要再一次开始复活動画部门,打造出直到最后工序都能保证质量的工作现场——而这正是我们现在要做的。
——制作能力,很有意思的话题呢。不过,真的开始培养的话一定会有人辞职吧。
堀川:我认识的那些I.G的制作好像没有这样的吧?不过我也完全不了解最近的I.G就是了,只听到了那些制作的女孩子里有穿高跟鞋的。
——确实有,您知道得真清楚啊。
堀川:(笑)

翻译:YSZK
校对:NB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