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东野圭吾的天才作家,他的杀手系列席卷日本15年!
在小说和电影中,杀手绝对算得上是个黄金行当。这群看着就不像好人的狠角色,总是拿着高额的报酬,装备着一身顶级道具,上山下海,然后简单轻松地完成一桩桩CASE。
不过,在大部分作品中间,杀手好像天生就得是“工具人”,他们必须冷酷、必须无情,即使是那个“不太冷”的杀手里昂,也始终坚持着不苟言笑。


相比之下,在被誉为“天才作家”的伊坂幸太郎笔下,我们则似乎见到了更多不太一样的杀手形象,他们虽然一个个下起手来也是心狠手辣,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展现出自己的细腻与温柔——也正是由此,伊坂最终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杀手江湖”。
从2004年到2017年,在14年的时间里,伊坂先后写作了“杀手三部曲”《杀手界》《疾风号》《恐妻家》,创作了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杀手们。

《杀手界》以一场车祸为引子,用极具深度的故事揭露了日本社会的黑暗面。里面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杀手:趁人在等红灯时悄悄推上一把来制造车祸的“推手”,嬉皮笑脸却把匕首玩得出神入化的“用刀高手”,以及不用开口,只要用眼睛盯着别人就可以把人逼死的“自杀手”等。

《疾风号》将舞台放到新干线上,让形色各异的杀手在局促的空间中上演一场堪比好莱坞大片的动作戏。其中,那对整天拌嘴吵架,性格完全相反却配合默契无间的“水果兄弟”让读者又哭又笑。

到了《恐妻家》,伊坂幸太郎一举打破了自己“不写爱情故事”的承诺,创作了一个引得无数读者拍手叫绝的“妻管严杀手”。除了是精彩的小说 ,这本书同时还是一本幽默实用的妻管严生存指南。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温柔而笨拙的爱。


伊坂的小说一直以来都以角色刻画细腻著称,“杀手三部曲”同样如此。在这几本小说中,作者常常只需要用几处看似闲笔的描写,就三两下交代了一个冷血杀手背后扭曲的人生经历,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
于是,当读者在《杀手界》里看到吊儿郎当的蝉,对着一盆子的蚬子喃喃自语的时候,或者是在《疾风号》里突然看到那个成天念叨着托马斯小火车的柠檬,突然与木村袒露心声的时候,我们往往很难对这些凶狠的杀手心怀恨意,而是难免生出几分痛心。

其实,倘若仔细想想,这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即使是杀手,不照样也是人吗?而只要是人,又怎么可能真的摆脱情感的束缚呢?之所以大多数小说和电影里的杀手都是一个样子,不过是我们未曾走入那些人物的内心罢了。
很多时候,有限的叙述所能展现出来的,必定只是特定的刻板印象,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的“人”,则往往为人忽略。可对于好的小说和电影而言,它一定可以带领我们走进任何一个所谓“扁平人物”的复杂内心世界,展示出他的人性所在,透露他内心的柔软之处。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或许也正是小说和电影的意义所在,恰恰是虚构,它们才获得了超越真实的力量,穿过苍白的文字,唤起我们与他者的共鸣,令我们在惊愕中猛然惊醒,原来这个世界不止有我一个人,原来那些匆匆而过的陌生人也是鲜活的生命。


《世说新语》的《伤逝篇》里有段很有名的话: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再想想“杀手三部曲”中那个干了错事却拒不承认,反而一个劲儿地哼着“如果事故发生了,也别垂头丧——气呀——”的柠檬,或者是那个深夜下班回家不敢吵到老婆,只好偷偷吃鱼肉香肠的兜,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到,伊坂幸太郎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也不过是人皆凡人,而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的道理罢了。
伊坂幸太郎曾在他的小说里说:小说改变不了世界,但也许能抵达至少一个人的心灵。可是反过来说,也许只要我们能通过小说抵达一个人,甚至是一个角色的心灵,小说其实也就改变了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