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二十五)奔赴日韩邓皇初担大任 出走扶桑陈静再辞国乒

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昨天晚上看匈牙利公开赛女单决赛看的我胃疼,我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郑怡静这场比赛充分说明了她和冯天薇为什么没有世界大赛单打冠军,打到现在还是超一流守门员。
————————————————————————————————————————
书接上回,直板横打和直板横拉跌宕起伏的故事还有最少六年才能成为故事的主要角色,此时郗恩庭和蔡振华还要为马文革的横板双反头疼,我们就先不打扰三位前辈了,我们先将镜头拉到女乒这边。
电子竞技曾经有一句名言,失败会让事物土崩瓦解,胜利有时也会。
多特蒙德世乒赛女乒收获三金之后,奥运会女单亚军李惠芬离队,手握女单女双两座冠军的乔红一战成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线主力,邓亚萍也因为多特蒙德的良好表现和女双冠军晋级主力阵容,不管是伍绍祖重视的精神层面,还是张燮林重视的技术层面,她都是值得力捧的对象,没有辜负领导们的信任。
中国乒乓的成功秘诀,可不是喊几句口号以及磨破几双球鞋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科学的训练方法,高水平的教练员和陪练员队伍。

邓亚萍晋位核心以后,所有资源对她倾斜,教练们为她制定战术,陪练们为她磨练技术,而邓亚萍本人又是出名的训练刻苦,不管多繁重的训练计划都吃得下,天天不把陪练们练得叫苦连天绝不罢休。
就这样,邓亚萍球技上完成了飞跃,完全有能力扛起整个球队的大旗,就等着下一次大赛来证明自己了。
可身为女乒一姐的陈静一时间不红不黑不上不下,这令心高气傲的陈静很是不爽,其实这个时候陈静的主力位置还是不可撼动的,毕竟她是汉城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国乒的第一名将(无论男女)。
可关键是,陈静不是一个喜欢“凑和”的人,她要证明自己对得起汉城奥运会冠军的名头,不比邓亚萍和乔红差,可事不如她所愿,她越想证明自己,越输球。
世乒赛后,张燮林拆掉了双打冠军邓亚萍乔红临时组合,让邓亚萍和陈静这对计划中未来几年的领军人物配对。
在张燮林眼里,这俩是最般配的一对,左右搭配,干活不累,邓亚萍全台正手狂轰滥炸,陈静反手生胶快拨快弹,完全可以持续火力输出。
不得不说,张燮林的技术分析是真没问题,中国公开赛上陈静邓亚萍的女双组合把各路高手锤了一遍,成功将女双冠军留在了中国(第一次中国公开赛女双冠军归了日本)。
但还是那句话张燮林从技术层面没得说,却不太会搞人事。
女孩子的心思不好猜。
陈静是个非常要强的人,起先看不起邓亚萍不想和她配,比赛中被她击败,现在旧话重提,打脸的感觉有木有?
即便两人的组合所向披靡,连夺各项比赛的冠军,但陈静更高兴不起来,因为邓亚萍在各项单打比赛中高歌猛进,自己却屡屡受挫,中国公开赛上两人合作双打夺魁,单打决赛自己0:3完败给了邓亚萍。
为何陈静奥运会前后的状态判若两人?这至今都是很多人争论的话题。
按照比较官方的说法是陈静有些不太想打了,日后的采访里陈静也多次提及“我离开是因为我对乒乓球没有兴趣了。”“自己从小就对乒乓球缺乏兴趣,向往多彩的生活。”
曾经有人说过最容易让人相信的话不是真话,也不是假话,而是说了一半的真话。
陈静对乒乓球有没有兴趣我不好多讲,乒乓球这一行当里确实有很多不是很喜欢(这个很喜欢指的是相对于张怡宁那种的)但是做得很出色的(代表:李佳薇,王皓),但是向往多彩的生活是真的,后来陈静在台湾确实上过综艺,当过主持人,甚至一度成为林志颖的师妹,还和钟汉良一起压轴登场演唱(这里求一下视频,不知道哪位大大能有)。
这是不是一个原因?是,但不是主要。真正的原因我估计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来回变动主管教练。虽说现在要让我查当年的国乒教练组有谁这有些难度,但是几位冠军的教练还是能查出来的,陈静在国家队的主管教练先是胡玉兰,然后是郗恩庭,至于郗恩庭调入男队后是谁,有说张燮林的,也有说别人的。
不过陈静四年换了三个教练,这对于她来说确实有些不利于保持高水平状态。
其次就是陈静有点不太招教练喜欢。陈静自己就在采访中说过自己和教练的沟通有些问题(B站曾经有陈静本人视频为证,奈何作者找不到了),日后采访中也用”教练有没有私心,谁知道呢?“这种似非而是的话来表达自己的不满(百度为证)。
当然陈静本人的性格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陈静的这种个性是从小有名的,据说陈静小时候去参加比赛,许多人大循环,人家告诉她谁是上届冠军,很厉害,结果陈静就憋足劲去赢那个上届冠军,完了之后胡打一气,她的逻辑就是我把上届冠军赢了那么我就是最强的。再加上陈静也有点不会处事儿,世乒赛阵容张燮林征求你意见也就是表示重视你,陈静要是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之后也不会那么艰难,但是陈静有点恃才自傲,直接表示了反对,关键是你要是发挥好就算了,两个季军一个亚军(女单季军,混双季军和女双亚军,虽然也算可以),不给你脸色,给谁脸色?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确定的原因以及一个不好说的原因。
不确定的原因就是那笔奖金,据说陈静的初恋男友,一位湖北籍的羽毛球选手,用甜言蜜语的将陈静奥运夺冠所得的18万元巨额奖金哄到了手(这笔钱可以在当时的北京或上海买两套二居室),然后“逃之夭夭”,远走高飞去了德国。其实他的骗术并不高明,稍留点心眼就能识破,但是国乒的女运动员们,基本都是球商与智商不太成正比。钱被骗了,陈静唯有咬碎了牙齿往肚里咽,自尊心极强的她,至今都不愿说出这位技术型渣男的姓名和他所做的一切事情。
至于不好说的原因吗,就是陈静怕了。
可能有人会问陈静怕啥,大的方面咱们不能说,但是可以说一说小的方面。
1988年奥运结束以后,国体当时的几大代表人物许海峰,李宁,江嘉良和女排被当时的键盘侠们铺天盖地的谩骂、侮辱给淹没了。以李宁为例,有人给他寄刀片,有人给他寄了一根塑料绳,附信写道:“你别吊环了,还是去上吊吧!”连机场人员也不忘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你什么时候摔不好,非要去奥运会上摔?”
虽然当届比赛陈静收获一冠一亚,是当时国乒众人里奥运成绩最好的一位,但看到昔日荣耀满身的各位前辈落得个如此下场,难免有种兔死狐悲之心。
毕竟陈静是个女人,对这种事儿更敏感一些。
1990年上半年的全国锦标赛,国乒众将兵分两路,以陈静乔红为代表的大多数主力留在国内打全锦赛,邓亚萍,胡小新,马文革,陈志斌,陈龙灿和韦晴光再赴汉城,准备双打世界杯。
男队派出这四位不难理解,男队的主力走的走,老的老,能打的就那么几个,于沈潼的表现国乒也不敢让他去;剩下的几位里陈韦组合老搭档了,距离双打大满贯一步之遥,而且战力不错,多特蒙德也是排名第三,于情于理都应该占一个名额,小辈里马文革和陈志斌占据剩下两个名额,为亚运会做打算。
女队的阵容我是有点意外的,毕竟胡小新就是个直板,邓亚萍虽然是横板,却是个全台正手进攻弧圈的主,面对玄静和和洪次玉这对金牌搭档能有几成胜算?
后来想想也不意外,多特蒙德女双决赛四个人,邓亚萍肯定要占一个,乔邓配又不为张燮林所喜,陈静的状态不佳,因此胡小新就幸运的拿到了这个最终的名额。
两路人马,我们先说出国的这六位。
不得不说,朝鲜半岛对于国乒真不是个福地,七十年代如此,八十年代如此,九十年代还是如此,甚至二十一世纪初的十年还是如此。
其实双打竞争力度远比单打小,毕竟全世界的高手就那么几个,大多都在中国,剩下几位还基本不在一块儿,好不容易一个国家同时出现几个,也基本技术风格不太搭(代表:波尔和奥恰洛夫)都是拼运气,打到哪儿算哪儿,碰上国乒和朝韩就只能算自个倒霉(前者实力太BUG,后两者主要练的不少,不是铁哥们就是夫妻档)。
男子方面国乒延续着多特蒙德的不给力,两队男双早早出局,南斯拉夫和波兰的两队组合无心恋战(至于为什么自己去读历史,查百度),来自德国的罗斯科夫/费兹纳尔组合和韩国的刘南奎/金泽洙组合会师决赛。
决赛资料我没有找到,不过我估计是一场2:1的血战,刘南奎和金泽洙击败了罗斯科夫和费兹纳尔。
女双那边玄静和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搭档——洪次玉,两个右手一直一横,且个人实力都不错(洪次玉世界前十可能有点夸张,但世界前二十绰绰有余,那年头的世界前二十含金量比现在高多了),面对国乒派出的邓亚萍和胡小新的奇兵组合,二人顶住压力进军决赛。

决赛的对手是战胜了另外一对韩国组合的齐宝华和陈丹蕾,齐宝华此时很有状态,但是日后名气更大的陈丹蕾大半个1990年是真木有状态,最终让玄静和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双打大满贯的选手。
插句题外话,世界上双打三大赛决赛都见过的一共五个人,而都拿过的只有三个,玄静和是第一位。
国内这边陈静和乔红双剑合璧再次杀入全锦赛的女团决赛,只可惜陈静当年的状态实在是不好,面对着由樊建欣,高军,郑源的河北队组成的河北队又一次屈居亚军,其他三个单项里来自浙江的应荣辉和丁亚萍分获冠亚军,陈子荷收获女双混双两个亚军,女双被樊建欣和乔云萍的跨省组合带走,混双那边还没碰上王涛的刘伟和邓皇以后的老公林志刚一起带走了混双。
插个题外话,日后国乒复兴的两大根本之一的王涛吕林正式合作并取得了男双冠军,并在接下来的接下来的几年之中与马文革一道成为国乒男队复兴的基石。

回到陈静这边,连续半年多的低迷表现最终导致在1990年首届世界杯团体阵容中没有了陈静的名字,中国队报名的是邓亚萍、乔红、陈子荷和高军。
实话实说,陈静89,90两年的表现确实有点拉跨,但是怎么说也该给人家一个机会。如果通过“直通“选拔赛陈静最终落选倒也罢了,大伙儿则无话可说,她本人也心服口服,偏偏又是领导“一言九鼎”。陈静作为88年奥运会女单冠军,89年世乒赛女团头号主力,世界排名第二,国乒的三大台柱子之一(马文革,乔红和陈静),即使此时已被后起之秀邓亚萍超越,其实力起码在高军、陈子荷二人之上,跟乔红差不多同一档次,落选世界杯四人名单似乎有悖常理。
但无论有着怎么样的争议,1990年的世界杯名单最终没有陈静的名字。
陈静在宣布世界杯团体名单前她就知道了这个结果,这让陈静更加的郁闷,到了队内开会宣布名单的时候陈静干脆来了个不辞而别,这已经是她第二次不辞而别了,88年汉城奥运会前她状态不好输了几场球就从黄石训练基地跑回了老家武汉,后来国家队到家里做工作才接回来。
此时的陈静身心俱疲,万念俱灰。她决定出国打球离开这片对她而言五味杂陈的土地。湖北省体委再三地做工作,希望能把这棵已茁壮成长的“金苗子”留住。但她还是执意要走,她对曾在她成长过程中扶持过她的老师冯梦雅(当时湖北省体委副主任,60年代著名国手,湖北三剑客的授业恩师,后来还干了一段时间的女队领队)说,“老师,对不起,我要出去闯一闯”。

于是,伤痕累累的陈静独自一人拉着行李箱远走东瀛,而她下一次踏入国乒的大门已经整整十七年之后。
而令当时国乒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三年之后的哥德堡,陈静将亲手终结国乒女队对于女子单打长达十三年的垄断。
而恐怕连陈静自己都没想到六年之后的亚特兰大,她将以一己之力将国乒逼入双重的绝境。
陈静去了日本,邓亚萍和乔红也要去日本。
1990年团体世界杯团体赛的规则发生了变化,男队变成了五局三胜制,但是不知道第三局是单打还是双打,我预计是双打,因为一年后的千叶正是双打。
国乒奔赴千叶,男乒那边没啥好说的,瑞典黄金一代兵锋正盛,国乒上下青黄不接,韩国那边虽然也是兵强马壮,但是一水的日直直接被国乒众将横扫出局。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国乒的功勋削球手陈新华帮助英国黄金一代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段黄金期中冲进了四强,虽然不敌瑞典,但也是为英格兰八九十年代一度辉煌的乒乓球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英格兰人下次冲进世界大赛的四强则是在整整二十六年之后了。
女乒那边乔邓为主,高陈为辅的这支全新的团体队伍轻松杀进了决赛,下半区玄静和领军的韩国和李粉姬挂帅的朝鲜历经五局血战,最终李粉姬通关进入决赛。
中国队派出二号主力陈子荷打头炮,朝鲜队则出人意料的反排,李粉姬打二号,俞顺福打头号。陈子荷的怪板牵制住了俞顺福的反手火力,而俞顺福对陈子荷的长胶极不适应,俞顺福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尽管也打出一些好球,但是陈子荷仍2:1为中国打响头炮。
邓亚萍则是遭遇李粉姬,这既是多特蒙德的复仇也是千叶的预演,邓亚萍全台正手攻此时已经神功大成,打得李粉姬一点脾气都没有,第一局20:11遥遥领先,但是接着拍丢了几个球之后手风忽然不顺,李粉姬连扳几球把比分追成20平,这个时候要是一般人早蒙了,即使不蒙也得考虑成功率的问题了,但是邓亚萍仍是狂轰滥炸,最后24:22胜出,第二局更是落花流水般拍出个21:9。赢下两场的中国队在双打中取得完胜,3:0战胜朝鲜获得了世界杯团体冠军,这支新的团体队伍接受的第一次检阅获得了成功。
当然世界杯虽然是大赛,但是对于国乒来说也不过是个练兵场,真正的舞台在北京。
因为1990年亚运会的举办地,在北京。
——————————————————————————————
说真的,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也真的感谢大家,话不多说点赞破三十,今晚更新一篇我和我笔友构思的乒乓球的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