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 | 我职业生涯的第三次转型

作者:戴士超
一名从业23年的资深管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师
一、学习正念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三次转型
如果把正念作为一门技术的话,它是我过往所学中耗时最多,知道最快,懂得最慢,做到最难的一门“技术”了。
我从来没有学哪套东西像正念这样,花了这么长时间,依然觉得自己学的一知半解,依旧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
有些学习是玩虚的,是看起来华丽的,是治标的;而深入的正念学习是实实在在的,是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会发现真的很不容易。
知易行难——是学习正念的真实写照。
正念是很实在的实践,不只是练习(照顾自己)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学习正念之前也会常说要“好好照顾自己”,但通常只是停留在想法层面上,具体怎么做其实没多少概念,忙起来就会忘掉,正念让“照顾自己”这句话落到实处了。
如果说之前的我像是高速旋转忙碌不停的反应机器,那么现在,我感觉到自己是个活生生的人了,会觉察到自己的状态,依旧有急躁的时候但不会失控,也发现自己对事物的包容性更好,对自己的接纳度也更高。

二、学习正念的契机
几年前,我正处在一段很不好的状态中,遭遇中年危机、抑郁、思考意义却无果...禅修多年的好友找到我,边吃饭边给我介绍正念。
坦白讲,最初听到“正念”的时候其实并不感兴趣,毕竟在我的职业经历中,学过太多类似的技术。
但我被好友的一句话触动,最终带着好奇参加了正念课程。
好友说他遇到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所教的和她所做的是一致的”。
这个老师就是君梅。
我很惊讶,在教培圈中的这几十年,我很少能遇上这样的人,“一个老师所教的和她所做的是一致的”,所以最后抱着好奇,我去重庆上了君梅的正念减压五天工作坊。

那五天的学习经验对我来讲是全新的体验。
之前参加培训的经验是交了钱,一定会逼着自己好好学习。
但在那五天工作坊中,有一小半时间我都在睡觉,躺着学了五天,但学完之后整个人感觉很放松,还感觉自己确实学到了。
君梅一直要求大家不要叫她老师,这种状态也和我的价值观很契合。
教培行业中,我看到很多人会把自己位置摆的很高,包装成很有光环的角色,我心里并不认同这种做法和状态,我认为只是职业和所擅长的领域不同,我在分享我一直以来研究并擅长的领域,仅此而已。
工作坊结束之后,我也就入了正念这个“坑”。
三、“傻乎乎”地学正念
跟着君梅学习正念,也传承了这股学正念的“傻劲”、“呆呆练”的精神,不给正念学习之路定期限,甚至也没有运用正念到什么程度什么样子的目标,就只是继续去学习、练习。
这与我过往的学习培训经验也是大相径庭的,在教培行业中,参加任何培训与学习都有着非常精准的目的和目标。但现在你若问我“你为什么要学正念?你最终的规划是什么?你想应用正念到什么程度?”...
这些问题我回答不上来。
就是去练习。
正式练习就像定期去健身房健身,当正念像肌肉一样越练越强,非正式练习(日常觉察)就会越来越频繁的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发生,当觉察升起的刹那,会对自己会心一笑,但不会执着于此,也不会刻意追寻。
四、给正学习或准备学习正念者的话
正念的学习与许多其他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中之一便是正念的学习并不是程式化的,并不是头脑中概念清楚就可以了,远远不够。
当然,你可以有目的,事实上,大家都是多少带着一些期待和目的才接触和学习正念。
只是在学的过程当中,最好不要去思考这些东西,或一直检视有没有达到这个最初的目标,这会让你的视野变得狭窄,当你执着在某个地方的时候,其他部分就会被忽略或视而不见。太专注于某些目的、可能失去的会更多。
试试放下脑海里构思出来的那些学习的目的或期待,就只是让自己参与进来,跟着大伙儿一起学习、练习,就足够了。你会亲身经验并发现“所见即所学,所练即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