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常感悟
今日幼儿园开了教师培训,讲到了一个心脏复苏的按压知识。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在路上遇到有人晕倒了是不是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尝试救一下,然后就听到后面的老师说,嗐,现在哪敢救人,万一救醒了说是你的责任那就有理说不清了,看见有人晕倒了都要绕道走……
“对啊,最多就帮忙打个110,120什么的。”
“想救人要先看看附近有没有监控,有才敢救。”
“可以拿个手机先拍下去救人的过程。”
“等你拍完,黄花菜都凉了……”
听到这我不禁停住了我的幻想,她们说的有道理啊,首先我们虽然上过这样的培训,但是实操起来肯定不成熟,说不定还会弄巧成拙,人家没啥事被自己按出什么事来,还有一种就是确实怕好心没好报,被反咬一口。
今晚看暴走大事件的推文,看到了这样一个事情,就更难过了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让人觉得难过,我们都知道有些事不可为,但是却无能为力,有些事应该为,却害怕做这件事所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这样的事情之所以会成为新闻,能被大家所关注,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不是一种常态,所幸它不是一种常态,还能激起人们的愤怒,被大众所抨击,所批评……有一些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不合逻辑的事情,即使不合理,也成为了“理所应当”。
还记得几年前的“小悦悦”事件,撞人者有罪,监护者有责任。而路过的19个人,为什么不救?或许他们心中也有顾虑吧,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抨击别人,如果你是亲历者,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高一开学,我独自坐长途车回家,我爸送我上车,有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坐在了我的座位号上,当时我的座位号比较靠前,她就想和我换座位。
当时我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坐长途车,然后那个女人说道:“我带着两个孩子,你一个大男人就不能让一下座吗?还说建设什么文明城市,有没有道德?”
唉,当时我爸没有出声,我也没有为他说话,甚至还想着要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我去后面坐,但是我爸没有回答她的谩骂,而是叮嘱我要注意安全。
那个女人说得很大声,以弱卖弱,让全车的人都知道这里有这么件事,想让别人帮她说话,但是车上的人也没有任何人帮她或者帮我们发声。
你看,这不就是现实么?
我很后悔,当初没有为我爸说话。这应该也是我的性格使然吧。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有人晕倒了,会不会救人?
救,当然要救。只是救的方式可能会更保守一些。
有些事我们不敢做,会有人替我们做,有些路我们不敢走,会有人替我们走,但做到之后的褒奖,是别人的,走过的路途的风景也是别人的。
我希望自己能够勇敢一些,成为那个“别人”,当然我更希望以后不会碰到这些事情,或许做这样的事情,不用“勇敢”,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p.s其实这算是个沉重的话题吧。今天有点累,脑子有点乱也写得不清不楚,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有条理地捋一捋这个事情。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