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第二章 先验唯心论的演绎

2023-01-21 21:12 作者:实在界的马奎尔  | 我要投稿

第二章 先验唯心论的演绎


1 知识体系/先验唯心论体系的起点——自我

在上一章我们得出了知识体系以及先验哲学的第一原理自我=自我,自我是将自身对象化的创造活动,因此在自我当中直观与存在是同一的,因此自我=自我也就是我在,为我们所体验到的世界以及一切知识提供实在性。

在本章,我们的研究对象不再是知识学,而是这个知识体系本身/先验唯心论体系,我们将基于知识的第一原理“我在”,来推演出整个知识体系

 

2 知识体系的推演方法:实践与理论哲学的对立以及互为前提/会合

而对于先前所研究的知识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一个总结,来归纳出其要点,从而能够开始对于知识体系的演绎(因为知识学即关于知识的知识,实质上也是知识,因此知识学与知识体系的推演是类似的)。知识学是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会合,因此如果我们要对知识学进行推演,那就要回溯到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会合之前创立两者,并证明两者的的必然对立以及互为前提,从而演绎出两者的会合以及组建而成的知识学。而本章对于知识体系的演绎,也是如此。

 

3 推演知识体系的目标:无限与受限在自我中的同一

 

3.1 自我/知识活动的受限性

要演绎出知识体系,需要创立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必然对立以及互为前提。但是要开始这个演绎,我们还是需要从第一原理“我在”开始,而从“我在”出发来推演全部知识体系,也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即整个世界是如何在自我中被设定的/根据自我活动的内在原则来回答整个世界产生的机制。对于我们来说,整个世界/我们所拥有的知识有一种必然性/强制性在其中,像是我们不得不以如此方式认识事物,例如草地是绿的或者天空是蓝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向自我涌现的整个过程,即自我的知识活动是受到一种限制的,从而使得知识对我们来说有一种必然性

 

3.2 自我/知识活动的受限性只能来自于自身

如上一章所说,自我即理智直观(自我是创立自身的活动),是一种最为自由的创造活动,因此自我活动中的限制/强制性必然不是由外在的客观物所施加的,不然自我活动就不会是最为自由的活动,因此这种限制/强制性只能是由自我本身推演出来,因此在自我中,不受限的活动与受限的活动实际上是同一的。这里自我的不受限实际上就是客观/对象是依存于主观/表象的,对应着实践哲学;而这里自我的受限则是主观/表象是依存于客观/对象的,对应着理论哲学

 

3.3 先验唯心论/知识体系的推演目标:无限自我活动与受限自我活动的同一

那么我们若要论证整个世界是在自我中设定的,即论证自我对知识体系的实在性的保证,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是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同一的哲学,来论证自我在是不受限自由的活动的同时,又将自身设立为是受限但是自由的活动(即自由与受限的必然以及互为前提的关系),那么我们在上文所要达成的创立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必然对立以及其互为前提从而来演绎整个知识体系的目标与从“我在”来论证整个知识体系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

而我们要达成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受限与不受限的自我活动的同一,则还是要导向第一原理“我在”寻求根据,以此来论证整个知识体系,即先验唯心论体系。(我们从“我在”论证知识体系开始,导向了对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互为前提的论证,从而又导回了我在对其的论证,因此自我是自证的,自我直接无条件地论证了先验唯心论体系

 

4从第一原理推演出结论:无限的自我活动与受限自我活动的互为前提

 

4.1 第一原理的两个推论

自我是自身对象化的创造活动,我们可以从此第一原理得出两个推论:①自我只能是自身的对象,而不是外物的对象②自我并非本来就是对象,而是变成对象的。而从第二个推论,我们可以得出,自我原本是非对象,也就是对象的对立物,而对象是不能行动的受限物,那么自我则就是不受限制,无限的活动。但是自我作为自身对象化的创造活动,它必须要要将自身对象化,成为对象,它本身才能够产生,因此从无限的活动变成受限的的被创造的产物是自我意识诞生的条件

 

4.2对于无限自我活动的否定

但是自我单单作为无限的自由创造活动是无法直接变成受限制的,被创造的对象,因此要使得自我从无限变为受限,我们需要对无限的自我进行否定。而如果我们要否定一个肯定的东西,是无法直接对其进行消解的,只能将这个肯定的东西设立为其对立面才能够对其进行否定(例如要对1进行否定,在其附加上0是无法对其否定的,即1+1=0;只能设立1的对立面-1才能真正否定1,即1-1=0)。

 

4.3先验唯心论/知识体系推演的结论

但是自我活动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东西可以涌入其中,而从其中也不会有任何东西涌现出来,那么如果自我当中有一个对立物,那这个对立物只能是在自我在自行设立的同时设立的,也就是自我的限制是自我设立给自己的。

这就是独断论者/实在论者没能看到的地方,如上文所说,他们认为自我的有限性是由于受限的客观事物所施加上去的,但是这一说法只能够解释自我的受限状态,而无法解释自我自为的受限状态/受限状态的知识,即即使自我在受限状态下,它仍然是为自身存在的(从第一原理导出,自我只能是自身的对象,而不能是他物的),也就是说自我在受限的状态下又是不受限的,因此自我活动的限定是由自身所设立的,而为一能设定限定的只有无限者,也就是原本作为无限活动的自我。那么自我之所以成为受限的活动,是因为原本作为无限活动的自我将自身设立为受限的活动,由此产生了自我意识,也使得客观世界得以存在

 

5 对于推演结论的论证:两条命题

那么在自我当中,无限/不受限与受限是同一的,而这两个相对立的受限与不受限的活动之所以能够同一的原因只能有一个,也就是受限的自我活动与无限的自我活动是互为前提的,因此如果我们要证明受限与不受限的同一,从而证明实践哲学与理论哲学的同一,去推演出先验唯心论体系,那么我们在此就需要进一步证明两个命题①自我需要受限,才能够不受限/无限。②自我需要不受限/无限,才能够受限。

 

5.1 第一个命题的证明

我们先来论证第一个命题自我需要受限,才能够无限。根据第一原理,自我是自身对象化的创造活动,即只有自我对自身进行直观时,自我才能够存在;除此之外,在上文已经论证,自我原本不是对象,而是变成对象的,因此自我是对象的对立,即自我是无限的。综上,自我是无限地将自身直观为存在的。但是当自我对自身进行直观时,自我就成为了自身的对象,也就受到了限制

那么我们就遭遇了一个矛盾,如果自我要是无限的,那就必须通过自我直观而生成;同时,如果自我要自我直观而生成,那它就必定是受限的。因此在这里自我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自我必须要将自身直观为无限的生成,使得两者同时成立。也就只能对限制进行无限的拓展,那么限制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被取消,但是并不是绝对地被取消,而是被移置到了无限处。(例如我们要表示从1到+∞的无限等差数列,但是又只能用有限的形式对其进行表达,那么我就只能将这个限制移置到无限处,限制仍然存在但同时又可以无限推展随处取消,由此我就用有限的形式表现了无限,即{1,2,3,4,5.......+∞})。由此我们则证明了第一个命题,自我只有(向无限扩展的)受限,才能是无限的。

 

5.2 第二个命题的证明

其次,我们来证明第二个命题自我需要是无限的,才能是受限的自我如果要是受限的,那么自我中必定有一个界限,因此我们设立任何一个点X,而唯有自我试图去超越这一点,X才能成为自我的界限,自我才是受限的;而与此相对的,唯有当自我试图去趋向没有任何规定的东西,自我才能是无限的

因此在此处唯一具有界限的就是X,而在X之外则都是没有任何规定的东西,因此界限X便是自我与无限的中界自我之所以是受限的,是因为X是其界限,而X之所以是其界限是因为自我试图超越X,而之所以自我试图超越X是因为自我是趋向没有规定性的东西,而之所以自我要趋向没有规定性的东西是因为自我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证明了第二条命题,自我唯有是无限的,才能是受限的。

 

6对于论证后的推演结论的进一步推演:现实活动与观念活动的对立与互为前提

6.1现实活动的局限性

证明了无限的自我活动与受限的自我活动互为前提后,我们再次回到一开始的结论,即原本作为无限活动的自我会将自身设立为受限的活动自我要在自身设立限制,那么就必须要对限制本身采取行动,这个行动即第二个命题中所论证的结论,即自我的趋向无限的活动(无限作为受限的条件)。与此同时如果自我要对限制采取行动,那么限制必须是独立于自我的,是现实的,那么这里设置限制的活动,即自我的无限活动则就是一种现实的活动(因为限制是外在于自我的,是客观现实的)。但是这种现实的活动只能够解释自我受限的状态,而不能解释自我自为的受限状态,即其将自身直观为是受限的,限制依存于自我的这种情况,在此限制是观念的。

 

6.2现实活动与观念活动的对立

而在一开始的结论中,原本作为无限活动的自我会将自身设立为受限的活动,在此现实的限制与观念的限制必须是共存的,而这两者的对立只能依靠第一原理,即自我来解决限制依存于自我,但同时又是独立于自我的,而限制是独立于自我的无限活动的,那么限制必定依存的是无限趋向活动之外的一种活动,即一种观念的活动(即内在于自我的限制活动,主观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此需要进行调和的实质上就是观念的活动与现实的活动之间的对立

 

6.3现实活动与观念活动的同一

由于原本作为无限活动的自我是将自身直观为受限活动的,那么如果我们要解释自我的自为/观念的受限,我们就必须要借助无限/现实的活动。但是无限活动虽然是受限状态,但并非是自为的受限,因此而为了对自身加以限定以及认识这种限制,现实的活动则需要将自身直观为观念的活动(现实活动需要观念活动才能真正受到限制,而观念活动需要现实活动对自身加以限定与直观才能成为观念活动,因此两者互为前提),那么在将自身直观为观念的活动后,它也就成为了一种新的现实的活动,在受到独立于自身的限制的同时又是将自身直观为受限。由此自我的观念活动与现实活动的对立得到了同一,以及他们的互为前提得到了证明

 

7从无限活动/实践哲学与受限活动/理论哲学的同一到先验唯心论/全部知识体系的推演完成

由此,实在论(限制独立于自我)与唯心论(限制依存于自我),实践哲学(说明限制的现实性,主观的受限状态是如何变成客观的)与理论哲学(说明限制的观念性,自由无限行动的受限状态是如何变成自为的知识活动的受限状态的)的对立以及互为前提也得到了证明,由此我们则从第一原理“我在”出发成功推演了全部唯心实在论/先验唯心论的知识体系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第二章 先验唯心论的演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