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楚云飞不应该用“中条山之战”来证明中央军无能?
众所周知,《亮剑》是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经典电视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但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亮剑》对历史的展现也不是完全真实的,特别是对国民党军历史的反映。

在《亮剑》第五集,李云龙、赵刚和楚云飞谈论起国军的战斗力。为了反驳晋绥军无能,楚云飞用中条山之战来证明中央军同样无能。但根据真实的中条山之战,楚云飞以此举例的问题其实非常大。

“中条山之战”即中条山战役,是1941年5月7日至5月27日在国军与日军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役。中条山战役最终以国军被俘3.5万人,阵亡4.2万人,而日军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结束,可谓惨败。

国军在中条山战役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战略要地垣曲(今山西省垣曲县),导致国军主力与黄河一侧的联系被日军切断,进而被日军实际上合围了。可以说垣曲沦陷是中条山惨败的直接原因。

而防守垣曲的国军部队正是晋绥军部队,守将赵世铃是阎锡山亲自主持的北方军官学校出身,可谓嫡系亲信。正因如此,中条山惨败不仅是中央军的“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也是晋绥军的耻辱之战。

其实晋绥军在抗战时期也打过足以嘲讽部分中央军的战役(如五原战役)。但楚云飞偏偏用晋绥军同样表现很差的“中条山之战”来证明中央军无能,不知是楚云飞的问题还是某些人对国军了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