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废水中的氨氮如何处理效果好呢
在制药工业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的废水。那么,在制药废水中含氨氮量高,如何进行处理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他的构成和来源。氨氮废水主要是由氨水和无机氨组成的,主要来源于制药和化工等领域,如果处理不恰当,对环境的污染还是很严重的。常有的氨氮降解方法为沉淀、吹脱、生物、膜分离、离子交换等方法。

物化脱氮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化学沉淀、吹脱法和折点加氯法等。化学沉淀就是向污染物废水中添加相应的药剂,使得它能够沉淀下来。一般单独的方法是很难去除干净的,会残留很多氨氮污染物。在一个系统中,往往会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使得氨氮能够尽可能的降解或转化。

以生物脱氮的方法来举例,整个系统是由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组成。在好氧池中,好氧微生物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逐步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硝化菌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基氮。好氧池混合流到缺氧池,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将混合液中的硝基氮还原为氮气释放出来。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到缺氧池,而大多数的污泥会被排入污泥处理系统。

在常用的废水脱氮的工艺中,需要提出的两种工艺是膜分离和离子交换法。其中,膜分离法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对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进行选择性的分离,从而达到脱去氨氮的目的。膜分离法在工艺中主要有反渗透,纳滤和电渗析等技术。影响膜分离法的主要因素有膜的选择能力、压力、电压、pH值、温度和氨氮浓度等。

离子交换法则是对铵离子具有很强的选择吸附作用,靠这种吸附的作用对氨氮进行去除。常用的去除剂有活性炭、沸石和交换树脂等。在设计的范围之内,使用树脂量越多,表面积就越大,对氨氮的去除率就越高。于此同时,在设计的温度范围内,提高运行温度也是可以提高氨氮降解速率。

氨氮废水也是有分类,并不是随便拿一种方法就能用的。比如,无机氨氮废水采用空气吹脱和离子交换法,有机废水采用生物硝化和反硝化法,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吹脱+生物、化学沉淀+生物法等,低浓度氨氮废水可以采用离子交换和生物脱氮等。并不是浓度越高越难,也不是浓度越低越容易,看具体的污染物的特点,工艺要求。电解析法也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它是在膜之间增加电压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固体。在膜渗透时,氨氮离子在电压的影响下,通过膜进入另一侧,从而使得废水中的氨氮能够分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