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 同人 莱茵协约 雷神之锤自行火炮0.82
单位数据
量产设施:盟军车辆组装厂
量产要求:高级许可
生命值:500
造价:$2000
生产时间:22秒
移动速度:50
侧/背面伤害加成:105%/110%
清雾范围:500
电浆加农炮——
杀伤类型:高爆
单发伤害:500
弹夹数量:1
瞄准时间:1秒
开火持续时间:1.5秒
装填时间:4.5秒
落地命中时间:1.5秒(开火后算)
平均开火间隔(ROF):7秒
DPS:71.4
射程:300-800
杀伤半径:45
半径伤害:30~500
瞬发电浆加农炮——
杀伤类型:高爆
单发伤害:400
弹夹数量:5
瞄准时间:2秒
开火持续时间:5秒
落地命中时间:3秒(开火后算)
射程:340-700
杀伤半径:120
半径伤害:10~400
技能:落锤重击
在准备后,雷神之锤将会连续发射5发炮击,并在同一时间命中轰炸区域,之后将会紧急加注冷却液并停运大部分系统,以对引擎和其他全车硬件进行保护,此期间不能移动且全图可见。(该负面效果在技能开火后触发,并持续10秒)
冷却时间:90秒
特殊机制:
雷神之锤装填期间可以移动,
但是开火期间和技能开火时全图可见。
技能开火期间,敌方可以看到技能轰炸区域,直至炮弹落地命中。
受伤害百分比:
枪弹50% 机炮50% 穿甲125%
高爆100% 脉冲125% 中子125%
电击150% 光谱125% 震荡125%
狙击0% 毒素5% 火箭100%
破片100% 榴弹100% 冲击75%
制造国:
德意志凯撒
设计方:
命运科技公司、西门子集团、曼集团
量产方:
命运科技公司、西门子集团、曼集团、IG法本集团、奔驰·戴姆勒集团、亨舍尔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基本装备——
聚焦式等离子电浆约束炮
热导电式超导转子电池
高密度氦合晶引擎供能系统
极速供能、分流与发生系统
绝对零度紧急冷却液与方案
“幽魂号”科幻游戏挂件模型
解析的战场情报——
雷霆一击:
雷神之锤将会如同其名字一般,犹如神之重锤轰击地面,释放巨大的高能电荷对周围带来爆裂和灼烧。虽然轰击范围不是很大,但是杀伤性非常可观。
速战慢决:
雷神之锤的先进火控系统和优秀设计令其可以在合理分配输出阶段,在开火后可以立刻撤离,并边充能边准备,以免被敌方反制。不过其供能系统功率几乎全部提供给武器系统,因此全车动力较差,但是足以满足其战术需要。
狂轰滥炸:
通过短暂的蓄能,以及聚焦加速的动能调整,等离子电浆炮可以做到多弹同时着地,瞬间覆盖炮击地点。虽然代价是车体必须要进行散热并且不能启用引擎,如此毁灭性的炮击深深吸引着各级指挥官去使用,也不会辜负战友对其的期待。
光彩夺目:
虽然优点很多,但雷神之锤毕竟还是技术和能力过高的产物,因此价格较为昂贵。同时因为成本控制和技术等原因,武器和散热系统在运转时,释放的可见光与热信号等多种信号实在太过庞大,以至于肉眼可见的闪烁,想要隐藏这个带光环的主角几乎是不可能的,各级指挥官必须想办法保护其不受伤害。
攻守失衡:
雷神之锤有着散热和核心等系统占地过大等问题,身体采用特殊的各型隔热或是散热材料,这些先进性实验性质材料还因为经费问题未能进行高效的钢性维持。同样也是控制成本和重量问题,雷神之锤的防护问题非常严重,导致其非常的脆弱。同时抛射的等离子电浆也因为聚焦电磁约束模块没能设置超低模式,无法攻击较近的目标,因为武器将失去准度,而且主炮仰角也不够高去制作这么高的抛物线,所以使用时多加注意。
发展历史——
自行火炮,是自C3I作战系统理论出现后开始被重视的武器,在战争的经验中,火炮系统逐步转向至自行火炮,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就算是后来的C4I、C5I的综合作战系统的出现,也在逐步强化曲射支援火力自行化这一发展方向,其中核心要点无非是——火力投射、快速打击、部署转移和信息交互,以及个别倾向于战术遮断(指白虎和v4)。不管战术千变万化,还是信息系统的逐步更新,都围绕着这些要素来搭配火炮,提供战场火力支援,甚至成为主要输出力量,火炮作为战争之王,在战场上始终处于主要地位。
德意志凯撒国一直在火炮技术上独领风骚,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代表着地表最强火炮投射力量的苏联进行正面对抗,德意志依旧给苏联人以深刻的印象,德意志火炮不同于苏联的超大面积火力覆盖和集中管制,也不像伊甸尼亚火炮强调突然性和持续性,也没有采用火力优势思维进行火力优先的思路。而是着重于火炮系统的相对精确性,绝对打击性,高效的战术转移能力和对基层部队的火力普及度,莱茵协约部队永远能够在关键节点得到德意志火炮的有效支援,快速而又高效。著名的PZH-1953A3,神州代号“攀枝花-1953A3”就诞生于德意志凯撒,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最亮眼的一型自行火炮来说,他诞生期间最早,同时在服役过程中经受了诸多考验,攀枝花也许不是破坏力最大的,也不是射程最远或者机动速度最快的。但是他以紧跟其后的综合优异性能,和强悍的火控系统与综合信息化交互能力,问鼎最强火炮的名号。

攀枝花A3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在基层炮兵体系中,与苏联大炮兵集团进行周旋,因此攀枝花的使用方式多半采取分散小规模游击,和快速重点打击上。作为最早的一批信息化自行火炮,攀枝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射击部署和准备,在进行快速而周密的射击计划后,立刻撤离现场。等到苏联的反炮兵雷达报告给苏联炮兵集团的重重官僚与无用决策层,再做出决定反击后,还没等下面的苏联炮兵集群装定射击诸元,攀枝花早就撤离现场,到了下一个射击阵地。往往一个攻击周期12个小时中,攀枝花能够累计发动的炮击计划可达20次,切换阵地14次,当多个攀枝花自行火炮营多方位发动攻击时,苏联作战指挥部反炮兵指挥室的报告如同雪花般飘散,指挥分配能力直接超出处理上线而瘫痪崩溃,其作战能力大大打击了苏联这种集中指挥、集中调配、集中计划的战术理念。

战争的结束,并没有令各国军备停止发展,反而有限的胜利和复仇主义逐步抬头并且愈发愈烈,右翼思想在全球逐步深入人心,渗透到各国家各制度中,不管是自由经济还是集体经济制度,都已经无法摆脱民族复仇的心理,制度已经沦为世仇的敌对理由之一。在严峻的安全形式下,新一代装备的更新叠代刻不容缓。莱茵国防部向后勤局提交了一份报告和论证,希望上马一批新型号自行火炮,以大幅度提高莱茵协约军队的支援火力和攻坚火力。
此事并非空穴来风,在战争中后期的大型围城战中,列宁格勒登陆战和莫斯科围城战作为经典参照,则出现了鲜明的对比。前者在盟军舰队与航母的所提供的超量狂轰滥炸下,对城中的掩体和废墟下的守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莱茵登陆部队得到了充分的火力支援和掩护。而莫斯科围攻战则多依靠地面炮兵和空军进行火力掩护,显然陆军攻坚部队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因此火力投射的强度也同样的重要,但是城市中的钢筋混泥土废墟对于常规火力来说,还是生存性过高,而且形成的废墟瓦块也会成为步兵的隐藏掩体,增加进攻方攻击难度。传统火炮系统已经很难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与此同时,神州对量子力场的学术交流大幅度增加,引起了莱茵的猜疑。欧洲粒子撞击研究所认为,神州正在寻找量子技术力场应用,作为开发远程火力的突破口,这一猜测令国防部高层非常震惊。虽然该项目并不是神州军部的想法,不过该民间思维逻辑发表的那微不足道的报告,依然得到了莱茵军事情报部门的高度重视。如果真的各国开发了类似的远程武器系统,那么莱茵没有任何理由不采取对抗措施。
同时,圣盾主战坦克的列装成功让莱茵协约初步接受了能量武器的大规模列装经验和参数,四年计划的上个阶段也已经完成,第三座太空电梯竣工服役,莱茵协约开始具备了大量部署定向能武器的基础条件。现在只要解决供能问题,就可以进行新型自行火炮的推进工作了。
因此国防部和后勤局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莱茵协约需要列装一种统一的、新式的、并且绝对强大的先进自行火炮。不但要维持先进火力支援的能力,还要大幅度增强到次时代水平。不过关于次时代自行火炮这个词,究竟什么程度算次时代,各武器研发商都在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摸索和构思。盟军所谓的通用天基武器系统计划——雅典娜武器系统,已经被情报部门证实了优先于伊甸尼亚使用,其次才是不列颠尼亚,至于莱茵部队想要调用这种武器,审批流程非常麻烦和繁琐,单次打击申请还需要跨部门交涉,莱茵协约忍受不了这样的低效率火力支援,因此自行设计一套先进自行火力支援车辆的方案开始酝酿而出。
命运科技公司在探索定向能武器和能量约束技术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欧洲超大型粒子对撞实验室的突破性进展、与神州的“天穹之梦”技术合作,以及在战争刚结束不久就进行测试的各武器系统,现在逐步进入落地可行的状态。海军已经率先进行了武器系统的测试与生产,眼下陆军和空军就是命运科技公司即将进入的市场。这次他们和曼集团共同提交了一份方案,该方案源自猎鹰坦克定型前,豹3升级方案的那款热熔主炮的升级版——即等离子电浆武器,就是等离子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成果。电浆这种凝聚态与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的离子状态是类似的,在等离子态下,物质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云,形成超固态这种新型概念,即让固体里面的粒子们进行压缩,将原子核之间的空间尽可能压缩后,把电子挤出,也就是电浆。多亏了欧洲粒子撞击研究所,西门子集团和命运科技公司的磁场操控与约束能力已经飞速提升,现在已经做到能够对各型粒子随心所欲的进行操控。这一手段通过力场技术进行实现,这也就让命运科技公司的大口径武器研发部门,打上了自行火炮的主意。

后勤局审视了方案计划,派遣了观察员进行现场初步考核,以验证该武器系统在命运科技公司的试射场进度。首次测试在吕贝克市的2号命运科技大楼中新完工不久的地下7层武器试验场,足足有着国际足球场那么大。昏暗的施工用白光灯点亮着还未完善的空旷地带,只有坐席位等具备人员的地带照明较足,场内暗的如同点了蜡烛的山洞一般,目标在远处若隐若现。观察员眯着眼去观测试射目标,经验告诉他那是模拟型天启坦克的防护数据建模体,而且有好几辆。
他又看了看笨重的武器系统——神罚,它由上方的联合吊运操作装置进行吊输、指向和校准,并且统一供能,这是一个如同巨型的喷气发动机引擎一般的设备,武器发射口径大约200毫米,但没有炮口,主供能操纵设施带有大量安保设备,如护盾生成器等,所以和武器“炮口”本身比起来,大小差异太大,显得很突兀。底下的测试员身着白大褂,全息操纵板还在做着数据估算与调试。这一切令观察员久等不说,环境也乌烟瘴气。但部门主研究员罗伊斯·科尔教授并不打算为怠慢堂堂后勤局观察员的行为感到抱歉,而是戴上了防护眼镜,默默的递给了观察员一双,示意测试很快就开始了……
果然,设备内部电荷运动和约束在逐渐增强,电磁的声音变得非常大,几乎震颤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蓝色的光芒和高能电离子肉眼可见的在其中酝酿,科尔教授对着耳麦说道“观察员先生!这款电浆的前端由五个阳极放电极以及一个阴极组成,在武器充能发射的时候,能量会从阳极汇聚到阴极的探针处,生成一团炽热的等离子气团并且把它顺着探针的方向发射出去,因此阴极探针事实上也起着传统武器中枪管的作用!”
“你——说——什——么?”
“我说——要!炸!了!”
“嗡——轰!!!!”
无比的光芒即便被防护眼镜所压制,依然耀眼夺目,如同中子星般闪耀着蓝色辉光与电极……施工地的白灯全部被损坏破碎,好像经历了声波打击一般,只有实验级照明组还在保持常亮,巨大的蓝色电云团倾泻而出,命中目标周围并释放能量,照耀整个空间后在刺耳声中化为虚无……
原型设备轻松摧毁了大量模拟型天启的目标数值,其威力令在座的后勤局观察员感到颇为震惊,他站起来说“这次射击,需要多少供能?”
科尔教授并没有回答他,而是拍了拍手,喊到:“继续射击!加速充能!”
随即设备再次开始运转,能量重新开始传导,短短一分钟内该系统发射了6次,一共七发弹药,将地基轰陷了数百米,形成巨大深坑。坐在观测席上的观察员被压在沙发上动弹不得,足足停了半晌,站起来趴在陶瓷约束玻璃上凝视了深坑许久——难怪一向严谨的命运科技公司不装修好了场所再试射,原来是一开始就知道会开个大坑。但他还没功夫想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就猛的一回头,质问到“告诉我,多少供能?”
“能量损失率……呲嘶(冷却剂声)………您看着办吧……” 仪器的冷却系统和冷却措施开始运转,遮蔽住了外置录音设备,这段话也只有在报告书上才能看到了,同时报告书上声称——移动式供能问题仍然需要特殊对待。

后勤局官员在审核了报告书后,感叹道动能武器独步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看来命运科技公司新一代能量武器系统已经非常成熟。而曼集团长期服务于莱茵协约的太空车辆载具和特殊车辆载具的开发选型,拜耳能源集团则着重于火星与月球的特殊元素开采工作,拜耳能源配合西门子公司完成了人工氦3能量释放的最终阶段——也就是高密度能量合晶制造。同时曼集团有着许多特殊、特种车辆的设计经验,让他们来辅助设计这种自行火炮也非常合适。
装备评估所和保障所在进行商讨后,同意项目进入下一步最终测试阶段,即认可了新装备的后勤保障和要求。很快等早就迫不及待的命运科技公司将武器系统完成陆地准备,并组装了陆地供能和发射模块,开始进行地面试射和远程打击测试。和原有的地底测试模块不同,地面支援测试原型机增加了一套引力场波束引导装置,释放出引力场能量波束操控电浆云坠落点,好像一道无形的黄色绳子链接抓取着电浆炮弹,测试非常成功,炮弹准确被甩到了当地中学旁边的一处空地上,而且是军事理论课时间,为孩子们展现了莱茵高端军事科技成果,以及科学至上的理念。果不其然,当天就被不列颠尼亚政府批判无视孩子们的生命安全,教唆暴力倾向等等。
然而即便孩子们打了10分,后勤装备评估所也就只打了1分,还在实验初期的引力波发生装置过于笨重,形同一个大路灯一样屹立在地面上,而且经费消耗非常庞大。搞不好还得列装专门的引导车来为自行火炮提供引导。那样灵活性就大幅度下降,对底盘数量要求也很高,产能要求极高。最最要命的是射程因此受限,最大射程仅仅20km。后勤局责令整改,并且对射程提出极高要求。
科尔教授则提出来新的解决方案,他采用磁约束与加速调节方法,将电浆团以不同角度和发射动能进行微调,达到类似传统榴弹炮的打击方式,他为武器系统加装了第二引力发生器,它可以与第一个引力形成串联,互相盘旋,使整个电浆子弹跟着它们旋转,以使该电浆子弹维持稳定的飞行路径。同时发射串联器和强磁场轨道加速器搭配使用,通过加速器将部分等离子流引导至发射道,随后发射出去。这个过程中为了增强威力,还会使用磁聚焦技术来提高等离子流的密度,同时还可能在发射道中安排一些等离子源来增强等离子束强度,并且每个电磁铁都拥有一个硬化合金核心,用以将电子重新完整排列,并使它们可以产生比其它普通电浆武器强两倍的电荷。这样通过调整磁力加速与约束力的方式以极高的动能将电浆“打出”时,恐怖的高能量电荷即便长时间在空气中消耗摩擦,落地时依然保有了可怕的威力,超出以往任何陆地远程武器。
该武器系统发射初速达到了3000米/秒(虽然一般并不会以这个初速发射),最大射程100公里,在60公里处炮击散步精度可达200米内,首发打击抵达速度可以压缩至半分钟左右。莱茵陆军的火力支援在其帮助下完全具备随叫随到的战术水平。同时武器系统的成本和空间也大幅度降低至可以接受的等级。命运科技公司在报告中指出:“基于我们对于将能量转换成电浆束的电浆加速器以及电磁螺旋对电浆束的塑形方式,这两者在技术上的问题,我们从不断地试错中找到了使电浆武器的部件高效运行的方式。只要对这些部件的排列属性,同时使相对大小与距离进行微调,就可以制造出不同类型的武器。这些电浆武器将在常规状态时以更近的射程造成如同太阳耀斑一样绝对致命的破坏力”。
武器系统的成功,令后勤局放下了一个心结,紧接着还有下一个课题需要攻关——散热系统。即便在地面上试射时,巨大的热能释放也只能让周围人员身着危险环境防护服进行作业。旁边的局部温度甚至能够达到800度,这还是做了仪器保护和隔热措施,內舱温度就更别说了,几千度的高温电荷运转着,时刻准备释放自我,毁灭一切。这使得其在多次射击后必须停滞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冷却,这令后勤局很不满意,命运科技公司也并没有忽视这个问题,赢创公司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制冷系统,在占地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紧贴模块内壁铺设了高挥发分子冷却剂喷射系统,以及设计了一套动力舱和供能系统的综合冷却散热方案,可以套用在以后的很多设备中。基于这套系统,不但解决了武器长时间持续射击,还具备很多沉裕,命运科技公司为武器系统还改进了过载模式,令其能够进行快速的连续射击后,再进行长时间的散热,以获得强大的火力爆发力,瞬间覆盖目标区域,摧毁一切敌军。
曼公司的车体设计同样进展顺利,一套四履带的大型越野车辆底盘运转稳定且空间富裕不少。但是和伊甸尼亚合作的科研计划失败令莱茵研发经费紧缺,雷神之锤的底盘系统被责令整改缩小,要求约等于猎鹰主战的大小(比豹2大一圈),以降低底盘成本。曼公司无奈只能进行减法机构,将大量的防护重量取消,仅保留各舱室隔热系统,同时动力舱室和供能舱室都遭到了压缩,但是这带来的问题就是散热套件的空间不足,只能大幅度减少分支机构。而散热量达不到额定标准,令雷神之锤系统无法具备过载射击能力,国防部强烈要求保留该功能,后勤局则持反对意见。最后曼公司建议折中方案,改进了舱室自动化设计和系统设计,在过载射击后,引擎和供能系统全部关闭并且舱门大开,全电池组供能加大散热功率输出,以维持散热水平。该状态下雷神之锤动弹不得,而且很容易被敌方打击,至于合理运用这一特性的任务,就交给各级指挥官来深思熟虑了,国防部指挥官训练手册一再强调只有确信压制了对方远射程单位后,才能使用该攻击手段。另外,该底盘采用车体炮塔中置,前段放置传动系统和电子设备,俯角仅有0度,基本无法攻击近距离目标。

最后就是最终的核心问题——供能系统了,雷神之锤采用拜耳能源集团与西门子合作开发的固态氦晶体能量释放器进行供能,在这套能量发生系统运转下,合晶被激活后将会释放巨量的非激活态低辐射离子,从而被转化为高能量离子并具备更高的危险性。为了达到武器系统需求的极快响应速度,该系统和设备整体结构件由马勒集团生产制作,以达到极强的军事级工业强度进行高速运转。磁约束、力场约束和机械能互换井然有序,高速交替,以源源不断的为武器系统和全车设备提供能量传输。
另一套供能系统是西门子最新开发,具备外导热充电功能的先进超导转子电池组,该电池组除了在储能和输出方面都有着极为优异的能力以外,最特别的是可以进行热转电的特殊充电方式。在供能系统和武器系统释放的巨大热能中,可以为这套紧急供能系统进行充电和储备,以进行车辆在过载后的重新启动和关键设备的供能保持。不过由于空间极小,所以作用和意义都比较有限。
由于成本的大幅度缩水,这个紧缩后自重仍然达到56吨的重型自行火炮系统已经没有多少动力机构空间让其使用。长11米宽4米高5.4米的体积对其来说也算是捉襟见肘。因此只能采用一套微缩的特殊动力组,输出功率600千瓦,相当于800马力,提供仅仅14.2的功重比,好在公路时速等都较为优秀,从战略上说部署能力较为优良。但防护性上就难以言喻了,由于重量和成本的严重控制,加上内部系统的繁琐程度以及危险性。雷神之锤整体防护非常脆弱,关键散热部件还会被很多轻武器破坏。但也没有办法,这都是不得不妥协的因素。

雷神之锤同时搭载了先进火控计算机和沃达丰的频波通讯数据链中继器和通许指挥处理终端装置,该设备相较于圣盾坦克上搭载的则更加先进,除了随时计算收取指挥官标记的炮击地点,还可以随时被赋予召唤雷神之锤火力支援的单位进行通讯链网络组建。只要炮兵单位按照战场原则进行分析权限,允许的情况下,单个基层排长、战斗班组、火力小组,均可以对接雷神之锤数据链,炮击随叫随到。极大提升了基层部队作战能力和火力投射力。为了发挥火控优势和过载模式的火力优势,雷神之锤能够以牺牲高精度射程为代价,向稍近一点的目标地点进行多发不同角度搭配不同动能的校准射击,调控电浆炮弹落地时间达到一致,即“多弹同时着地”,让几发炮弹同时坠落在该区域,给予敌人最沉重的打击。
当然,雷神之锤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太过耀眼,没错,太过闪耀的炮弹轨迹令其位置很容易被捕捉到,但是其极高的转场能力和炮弹极快的弹速可以大幅度弥补其弱点,毕竟只要你跑的够快,或者说先把对方干掉,就不害怕是否暴露了。然而过载射击是额外需要慎重考虑的,一旦进入过载射击模式,就必须做好保护雷神之锤的准备,其一小段时间内也无法转场,此阶段非常容易被敌方炮火反制或者空军反制等。平时在常规射击中,只需要额外注意和对方炮兵保持威慑和转场攻击即可,前线指挥官将会体验到打完就跑的美妙快感。

雷神之锤等离子火炮以强势的性能和高效的作战效能,折服了所有军方人士。没有一支部队不喜欢这么强大且先进的火力系统,没有一个指挥官不爱这种随叫随到的强大火力支援,也没有后勤部门不满意它相对方便的补给方式。当然战时的勤务人员就很想骂娘了,维修要求真的很高,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辅助的情况下,维修流程也不少,安全措施也需要做好。但这些,都是强大力量必须要有的代价。而莱茵协约,已经具备了拥有更强大力量的准备……

单位语音——
出厂:
耀眼光芒,闪烁凡间!
选中:
雷神之锤,准备就绪
“神罚”离子炮系统正常
指挥官,分配终端在线,请指示
有炮击坐标吗?指挥官
电荷在我体内酝酿
我是力量的代名词
我会带来焚烧与毁灭
雷霆之锤,饥渴难耐
移动:
伺服机构开始运转
收到新的炮兵阵地坐标
立刻转移下一坐标
闪电部队在前进
新坐标被点亮,立刻前往
稳重,但不迟钝。
雷神的呼吸逐渐沉重
攻击:
开始充能,准备释放
这,将会是惊人一击
电荷,在我们手中释放!
让电荷化为电浆
毁灭之光,倾泻而出
平地惊雷!
雷神之锤,准备掷出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炮兵和他的目标!
看看谁的锤子更重?(对重锤)
你,就是那个传说?(对白虎)
伊甸尼亚自己都不相信多神论(对雅典娜)
有趣,但也仅此而已(对波能)
技能:
准备开启——过载射击
冷却液预注入完毕,准备过载射击
敌方集群确认,送去毁灭连击
上级有令,极速轰击!
武器系统开启过载!
将一切——化为焦土!
战斗中:
雷霆,从天而降
雷神之锤带来的震撼冲击!
索尔会为此感到骄傲的
那里变得比我们还要闪耀
除了炽热,什么也不会留下……
如同……群星般闪烁
我的战锤,带有电荷(击毁重锤)
再快点,小姑娘(击毁v4)
嘤国与茶,你应该喝咖啡(击毁白虎)
我知道,是你们先发明的茶叶(击毁白虎)
伊甸尼亚自己都不相信多神论(击毁雅典娜)
充能太慢……或者不够智能(击毁波能)
你依然和雷霆并不相融(击毁天罡)
绝缘但不绝热(击毁磁暴单位)
遭到攻击:
前线难道失守了?
遭到敌人炮火反制,需要转移!
我们被反制了!
冷却系统部分受损!
你猖狂不了多久的(咬牙)
撤退:
向后方阵地撤离!
按照计划,转移后方阵地
后撤,我们重新组织新的炮击
请求优先修复武器系统
被击毁:
舱室被击穿,危险度急剧扩大!
电浆失控了!撤离!
不会有下一次的!
图片选自百度,如有侵权,请随时联系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