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东北“梁山泊”
“落草为寇”这件事往大了说就是揭竿而起,往小了说就叫劫富济贫,就看这个人是想当个土皇帝,还是想当个山大王。但无论如何,“为寇”这种事情和传统的孔孟思想是有着直接冲突的,所以一直是辱没门风的事情。直到陈胜昊广和施耐庵的中现,前者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性口号,后者则给出了“替天行道”的金字招牌,于是,“为寇”变得那么冠冕堂皇而又义正辞严,哪还用像周武王起兵的时候费尽心思搞出“凤鸣岐山”的行为艺术?
(一)
但凡乱世,新旧时代交替之际,时局越是动荡,去山上当贼的人就越多。哪怕是到了近代的民国,军阀混战的时代老百姓找活路的方法还是上山去当土匪、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叫“山东的响马山西的贼,河南尽出溜光锤”,中原地区都已经民不聊生,更不要说别的地方了。不过,这句话虽然流传很广,但当时土匪最为猖獗的并不是这些地方,而是东北。少帅张学良在回忆录里道:“那时的东北,当土匪好像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往往有这样的问话:哎,朋友,今晚上帮帮忙好吧?今晚要出去抢点儿。”
而且在东北的土匪里,是不分老幼、不分男女的,当时的人只要过得揭不开锅盖了,去院子里提溜起一把耙子就上山投了匪。所以历史就是这样,它走着走着,就倒了个,老百姓动辄就要上山去当土皇帝,而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反倒是过得憋屈。消朝末年的世道就是这样,生逢乱世,上面当官的横征暴敛,下面当匪的打家劫舍,老日姓当不了官自然只能去当匪。清政府对匪患非常恼火,责令辽东官员进行整治,可是这些天天抽着鸦片的官老爷,哪对付得了林海雪原里的土匪啊?当时最流行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用洋人的玩意儿对付洋人,官老爷们就寻思着为什么不来个用土匪对付土匪呢?那就得找个靠得住的、还干过土匪这营生的、当然,这个人的能力还得出色。官老爷们拧着眉毛想了会儿,就把目光落在了张作霖的身上。于是。时任盛京将军的赵尔巽就和新民府知府沈金鉴商定,提拔张作霖成为统带,让他负责剿灭辽东匪患的具体事宜。
赵尔巽和沈金鉴并不知道、他们就此开启了张作霖乱世枭雄的传奇一生,这个光头东北佬从此就要开始纵横辽东、定鼎中原的征途,直到走进紫禁城抵达人生的顶峰。张作霖生在一个普通的东北人家、和北洋系的其他军阀不同,他没有文人背景,他的父亲名叫张有财、从这个名字你就能知道、张作霖的家庭是多么渴望摆脱平庸。张有财是个游手好闲的人,早先靠着开小杂货铺赚了点儿钱,但是赚的没有花销的多。人不敷出久了杂货铺也就倒团了。杂货铺倒团以后,张有财又不愿意去干繁重的活儿,就开始在街上晃荡、后来就迷上了赌博和吸鸦片烟。
当时的张作霖还没有在社会上历练过,非常羡慕那些能够识文断字的同龄孩子,所以他经常跑到附近的私塾去听课。私塾先生名叫杨景镇,有一天他发现了偷偷伏在窗外听课的张作霖,好奇之下,就叫进来询问缘由。张作霖就把家里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告诉给杨景镇,杨景镇觉得张作霖这么喜欢读书识字很难得,就免费让他到私塾听课,还赠送给他纸笔。这一段私塾经历对张作霖来说意义非凡,后来张作霖当上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还专门请杨景镇到奉天自己家里开设了私塾。不过可惜的是、张作霖的私塾只念了三个月,因为三个月后,张作霖的家里发生了一件事:他的父亲张有财死了。
和大部分的赌徒一样,张有财赌博有个特点:逢赌必输。杂货铺关闭以后,张有财的收入就微乎其微、单是靠名字里美好的期望是不能换来钱的,所以在赌场里欠下的债就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张有财再到赌场去推牌九的时候、老板带着几个平头壮汉拦在了他的面前,打开账簿告诉他已经欠下了多少银元。张有财也干脆.反正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债主一看张有财这么穷,钱是要不回来了,那就要他的命吧!于是,张有财就让债主给活活打死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