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里的【药】和【药材】

2022-04-16 10:01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从中医的角度看,还是一部难得的中医药养生典籍。有人统计过,《红楼梦》里涉及的疾病和中药有一百多种,方剂四十多个,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精神等各科病症。除了药物,中医传统的疗法,如食疗法、按摩法等也都融于情节中。

       那我们来盘点红楼梦里几个常用的【药】和【药材】:


一、首先是中成药/药方


1.人参养荣丸(3回)

黛玉初进荣国府,贾府的人问她“常服何药?为什么治不好她的不足之症”,黛玉回答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闻知后说:“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主要成分: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麸炒)、炙黄芪、陈皮、远志(制)、肉桂、五味子(酒蒸)、鲜姜、大枣。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2.冷香丸(7回)

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就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冷香丸”一方,各类医书并无记载,可能是曹雪芹杜撰的药物,但其处方遣药之意,十分耐人寻味。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可入药,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


3.独参汤(12回)

倏又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代儒也着了忙,各处请医疗治,皆不见效。因后来吃“独参汤”,代儒如何有这力量,只得往荣府来寻。

       人参,大补元气,单味应用其功更为专一。据研究,人参之所以能救治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危重之证,可能与其能兴奋大脑皮层,增加心肌收缩力和调整机体偏盛偏衰的病理反应有关。此方应用方便,功效明显,可治疗元气虚脱、肢冷汗出、脉微细欲绝等症。人参勿与萝卜、浓茶和莱菔子同用。

       主料: 人参 辅料: 红糖

       功能主治:补气固脱。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这里有做法)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

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 ”宝玉又道: "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麦味地黄丸。王夫人道: " 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扎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笑道:“ 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 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道:“扯你娘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这段话一共提到了7味药,让我们一一说来:

4.八珍益母丸(28回)


       主要成分: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活血调经。用于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精神不振、肢体乏力。

5.右归丸(28回)

       出《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新方八阵方。

       组成: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枸杞四两,山茱萸肉四两,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不用),菟丝子(制)四两,鹿胶(敲碎,炒珠)四两,龟胶(切碎,炒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

       功能主治:滋肾补阴。用于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神疲口燥。

6.右归丸(28回)

       右归是常用中草药,来源于明代的《景岳全书》。

       组成:此方由熟地黄、川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炭等10味药组成。

       功能主治:右归具有补肾助阳

7.金刚丸(28回)

       主要成分:萆薢、杜仲(炒去丝)、菟丝子(酒浸)、苁蓉(酒浸)各等分。

       金刚丸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本药为补虚扶正之剂,主治肾虚痿证。如证属纯实无虚或阴虚,或阴虚火旺者忌服本药。

       ②由于本方内含有多种补肾壮阳之品,儿童、青少年久服或过量,可促进性早熟,当慎。

       ③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防伤胃。

8.菩萨散(28回)

       主要成分:菩萨石1两,金精石1两,银精石1两,太阴石1两,太阳石1两,雨余石1两,河洛石1两,矾矿石1两,云母石1两,炉甘石1两,井泉石1两,白滑石1两,紫英石1两,寒水石1两,阳起石1两,猪牙石1两,代赭石1两,碧霞石1两,鸟鱼骨1两,青盐1两,硇砂半两,蜜陀僧1两,铜青1两,黄丹4两,麝香、脑子1钱,轻粉1钱半,硼砂3钱,乳香2钱,雄胆1斤,白砂蜜2斤。

       处方来源:《宣明论》卷十四。

       主治:远年近日,一切眼疾。

       怪不得王夫人要破口大骂宝玉。左归、右归、六味地黄丸、金刚丸、这几味药都是壮阳药。姐姐妹妹们可都在跟前呢。

9.麦味地黄丸(28回)

       麦味地黄丸由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滋阴养胃润肺的麦冬组成,对于秋冬季节天气干燥,阴虚导致的干咳、腰酸背痛,潮热盗汗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适合秋季肺肾阴虚的人。

10.天王补心丹(28回)


       同名方约有9首,现选《校注妇人良方》卷六方。

       组成:人参(去芦)、玄参、丹参、茯苓、远志、桔梗各五钱,生地黄四两,当归(酒浸)、五味、天门冬、麦门冬(去心)、柏子仁、酸枣仁(炒)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二三十丸,临卧竹叶煎汤送下。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11.香薷饮(29回)

【原文摘录】——黛玉和宝玉闹别扭,两个人大吵大闹,黛玉是大哭大吐,把刚刚用过的香薷饮和解暑汤都吐了出来。


12.香雪润津丹(30回)

王夫人在里间凉榻上睡着,金钏儿坐在旁边捶腿,也乜斜着眼乱恍。宝玉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上带的坠子一摘,金钏儿睁开眼,见是宝玉。宝玉悄悄的笑道:“就困的这么着?”金钏抿嘴一笑,摆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

       “香雪润津丹”是一味中药,夏天服用可以解暑、清火。


13.山羊血黎洞丸(31回)

【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袭人拉了他的手,笑道:“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分明人不知道,倒闹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宝玉听了有理,也只得罢了,向案上斟了茶来,给袭人漱了口。

       处方: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疏风活络。主金疮跌扑伤,发背痈疽,恶疮,瘰疬,刑伤,疯犬咬伤,蜂、蛇、蝎毒。


鸳鸯给刘姥姥的药

先放原文:

(第42回鸳鸯说)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鸳鸯说)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


14.梅花点舌丹(42回)

       处方组成:白梅花、蟾酥、乳香、没药、血竭、冰片、朱砂、雄黄、石决明、硼砂、沉香、葶苈子、牛黄、熊胆、麝香、珍珠。

       适应症:疔毒恶疮,痈疽发背、坚硬红肿,已溃未溃,无名肿毒等症。

15.紫金锭(42回)


       主要成分: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朱砂、雄黄

       功能与主治:辟瘟解毒,消肿止痛。用于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

16.活络丹(42回)

       组成:川乌、草乌、没药、乳香、胆星、地龙

       主治: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死血,腿臂间忽有一、二点痛。

17.催生保命丹(42回)

       组成:由片脑、麝香、母丁香、兔脑子组成。

       主治:功用安胎镇痛,主治难产催生。


18.依佛哪(52回)

“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佛哪’,我寻一点儿。”


       这一样是治疗晴雯伤风感冒时头痛的洋膏药,按照书中的写法,来自法兰西。

       电视剧里没有这种药的特写,也没有出现晴雯贴药的镜头——曹雪芹多么喜欢她呀,连贴个药也要用红绸子角铰成指顶状,只有作者喜欢的人才有享受大红色的权利呢——但是我却找到了二奶奶贴此药的镜头。更了不得,是剪成梅花状呢,还有花蕊!不像是药,倒像装饰品了。


19.疗妒汤(80回)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目下联为“王道士胡诌妒妇方”,其中谈到贾宝玉到天齐庙里去烧香还愿,问庙中卖膏药的王道士:“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王道士说:“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

       这当然是临时凑趣,胡诌出来的笑话。但正如俗话说的,鞋大鞋小总不能离了样子,胡诌也得多少有点根据。不然的话,可以入药的果品甚多,也都甜美适口而没有副作用,为甚不用莲子,枣脯而偏要用这三昧呢

       梨:甘寒酸,无毒,能治风热,润肺凉心

       冰糖:甘寒无毒,润心肺大小肠热、解酒毒。陈皮:苦辛而温无毒,能泄能散,理气燥湿。

       梨和冰糖凉润心肺之火,而性甘寒,久服不免生湿,故配燥湿之陈皮,便之流动。且陈皮又可理气化痰而解郁法。寥寥三味平淡之品虽未必真能疗炉,但也合乎以上的分析,长服久服,有益而无害。


二、接下来是药材


20.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10回)

       先生听了道:“妙啊! 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够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待用药看看。”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上写的是: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土炒 云苓三钱  熟地四钱

归身二钱酒洗  白芍二钱  川芎钱半  黄芪三钱

香附米二钱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钱

真阿胶二钱蛤粉炒  延胡索半酒炒

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

       红楼梦的作者除了通晓哲学、艺术、建筑、礼仪、宗教等,同时也是一位谙熟中医药的天才,我们来看看秦可卿到底得了什么病:

       “尊夫人(秦氏)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 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 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

  这般精彩分析足以写进当今教科书式当作范例了。脉诊之后张太医已经把秦氏的脏腑病变了然于胸,于是做出判断 忧虑伤脾、水亏木旺。再联系先前的方剂组成,可谓是对证准确、处方精到。张友士不愧是“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的生死”的高明太医。

       人参、白术、云苓、熟地、归身、白芍、川芎、黄芪、香附米、醋柴胡、怀山药、真阿胶、延胡索、炙甘草、建莲子、红枣...

       好家伙,我们一层一层发:


(1)人参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

       中药属性:人参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


(2)白术

       白术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3)云苓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4)熟地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又名熟地黄或伏地,属玄参科植物,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5)归身

       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6)白芍药

       白芍药(学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 in Journ.)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

       药性功效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药名信息别名:白芍、花子、白芍药、金芍药、杭芍、大白芍、生白芍、炒白芍、炒杭芍、酒白芍、醋白芍、焦白芍、白芍炭等。

(7)川芎

       川芎,原名芎藭。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本品辛温升散,凡阴虚阳亢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月经过多、孕妇亦忌用。

       性味与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

(8)黄芪

       植物功效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肝、脾、肺、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在中医五行理论中,春季对应的是肝脏,因此,调养肝气对于春季的养生至关重要。黄芪作为补气佳品,在春季生发的季节能够起到一定的补气作用。黄芪熬粥汤,具有益血补气之功效。

(9)香附米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

       【功效】:理气解郁,止痛调经。

       【主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膛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10)醋柴胡

       处方中写柴胡指生柴胡。为原药材去杂质切短节入药者。软柴胡指南柴胡,硬柴胡指北柴胡。酒柴胡为柴胡切段后用黄酒淋洒,闷透,文火微炒入药者。醋柴胡为柴胡晒干切段后用米醋喷洒,闷透,用文火微炒入药者。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经

(11)怀山药

       原名:薯蓣(yù)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原名“薯蓣”。山药之名始见于《本草衍义》。商品因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毛山药与光山药两种。别 名:怀山药。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怀山药的怀也是指产地,是河南的四大药材,主要产在河南的怀庆故名怀山药,处方常写怀山。 像上面地黄、还有菊花牛膝,并称为河南的四大怀药。

(12)真阿胶

       定义:马科动物驴 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13)延胡索

       延胡索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学习过中医的对其都不陌生。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干燥的块茎。味辛、苦、温,无毒。归肝胃、心、肺、脾经。

       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腰膝酸痛、痛经等病症。一般临床用量3-9克。

(14)炙甘草


       炙甘草; 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

       功能与主治: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15)建莲

       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主治脾虚久泻久痢,肾虚遗精,滑泄,小便不禁,妇人崩漏带下,心神不宁,惊悸,不眠。


(16)红枣

       红枣,又名大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历史悠久。大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大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

       医药应用:补气养血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


21.贾瑞吃独参汤之前吃的几味药;肉桂,附子,鳖甲,麦冬,玉竹。


(1)肉桂

       亦称中国肉桂。樟科植物。树皮芳香,可作香料,味与产自斯里兰卡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较辣,不及桂皮鲜美,且较桂皮厚。肉桂主要药效: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2)附子

       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

       【主治】:用于阴盛克阳,大汗亡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阳痿,宫冷,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阴疽疮疡以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而且附子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还能兴奋迷走神经而具强心作用。

       【宜食】:阳虚、风寒湿痹、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阳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3)鳖甲

       [性味] 咸、寒。

       [功用] 滋肾潜阳,软坚散结。

       [主治] 骨蒸劳热、疟母、胁下坚硬、腰痛,经闭症瘕等症。

       [禁忌] 虚而无热者忌用。

(4)麦冬

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5)玉竹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我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


22.宝玉给黛玉开的方子;

       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乌龟大的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头上带过的珍珠。太夸张了。根本找不到资料。只找到紫河车,何首乌,珍珠。人参前面有,茯苓就是云苓。


(1)紫河车

       紫河车,指人类的胎盘,中医认为,胎盘性味甘、咸、温,入肺、心、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胎盘含蛋白质、糖、钙、维生素、免疫因子、女性激素、助孕酮、类固醇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能促进乳腺、子宫、阴道、睾丸的发育,对甲状腺也有促进作用,对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贫血等亦有良效,研末口服或灌肠可预防麻疹或减轻症状。对门静脉性肝硬化腹水及血吸虫性晚期肝硬化腹水也有一定的疗效。
       性能功用性味:甘咸、温。

       功用:补气,养血,益精。

       主治:虚损、羸瘦、咳血气喘、劳热骨蒸、遗精等症。

(2)何首乌

       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细长,末端成肥大的块根,外表红褐色至暗褐色。《本草图经》:“何首乌,今在处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县者为胜。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结子有棱似荞麦而细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植物的块根、藤茎及叶均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叶。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功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功效主治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3)珍珠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23.贾芸送凤姐的冰片麝香。还是一个一个发。


(1)冰片

       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等,是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加工品提取获得的结晶,是近乎于纯粹的右旋龙脑。亦有用化学方法合成。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凡痰火郁闭,喉痹音哑,或火热壅滞,口疮齿肿者,冰片可与朱砂、硼砂、玄明粉配伍吹搽患处,以散火解毒。

(2)麝香

       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麝(shè)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
麝香味辛,性温;归心、肝、脾经;香烈窜散,可升可降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 ,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24.胡庸医为晴雯开的药方:紫苏、桔梗、防风、荆芥、枳实、麻黄、石膏、地黄、当归:

还是分开发


(1)紫苏

       紫苏,古名荏,又名白苏、赤苏、红苏、香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野苏、苏麻、苏草、唐紫苏、桂芢、皱叶苏等,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东南亚、台湾、浙江、江西、湖南等中南部地区、喜马拉雅地区,日本、缅甸、朝鲜半岛、印度、尼泊尔也引进此种,而北美洲也有生长。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理气宽中,解鱼蟹毒。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鱼蟹中毒。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2)桔梗

       桔梗,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朝鲜族人用作野菜食用;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3)防风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4)荆芥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5)枳实

       枳实,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月间采摘或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

(6)麻黄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本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禁忌】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

(7)石膏

       天然二水石膏又称为生石膏,经过煅烧、磨细可得熟石膏。石膏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石膏亦称蒲阳玉,性寒,使用石膏磨制而成的蒲阳玉石枕能以寒克热控制血压升高,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8)地黄

       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9)当归

       当归,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归经】归肝;心;脾经

       【功效分类】补血药;调经药;止痛药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三、提一下百度搜不到的红楼药


1.延年神验万全丹(27回)

2宝玉讲的药方: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乌龟大的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头上带过的珍珠,此方要360两银子才能配成,(28回)

3宝挨打后宝钗送来的治棒疮的药丸(33回)

4祛邪守灵丹。开窍通神散(57回)


红楼梦里的【药】和【药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