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周朝衰败,民无所归,孰能袭之
王霸成于其利,而败于其弊
有志之士,标新立异,著策以救万民
致于百家争艳,美哉,壮哉
然自秦灭六国,天下已无昔日之争容,乐哉,惜哉
老子著道德经,欲传道以救万民
其治国之术吾不敢妄言,而迷于其道也
孰能无欲以观其妙,孰能有欲以观其徼?
吾读老子以王弼、苏辙二人注解为辅
观老子所言如啃骨,难以食之而有味
观王弼所言如嚼蜡,食之无味
观苏辙所言如饮泉,清甜而解渴
故吾甚爱苏辙之解
吾常习之而迷于其中,如饮美酒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者,物之所由生也
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不离也
动之而不离其宗也
德者,道之动也,一为道,二为物,一生二谓之德也
其有一生二,彼一生二,二生三乎?
同根之果,亦有熟与未熟之分,故吾知其有此长彼短也
故吾以为:德乃时间也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故正言若反
人视之必以形也,闻之必以声也,尝之必以味也
无形无声无味,则无以思之
虽知道存,而无以思其身,故吾知有维度也
有则有形,高下、长短、前后,以成空间
无则无形,无高、无长、无前,空间何以存焉
故吾知空间可无也,而人亦不可见也
体者,哀之则泣,喜之则悦,饥之则食,欲之则求
神者,哀之不泣,喜之不悦,饥之不食,欲之不求
万物皆自然,而神常为妖
以体役神者,骄奢淫逸也
以神役体者,不食周禄也
故吾知有神而异于万物也
夫万物有始有终,而神将归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