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哈拉尔德篇

2018-12-28 21:07 作者:Pad13ofCK  | 我要投稿

1066英格兰三王争霸中的最后一位,也就是挪威国王哈拉尔德了。作为最后一位出名的维京国王,他也被称作末代维京海盗王。哈拉尔德本人的经历也十分传奇,在成为挪威国王前,他曾在君士坦丁堡的瓦良吉卫队打出名声。而在成为挪威国王后,他又因1066年对英格兰的入侵为人所知。那么在这一篇中,就让我们来看看哈拉尔德不平凡的一生。

CK2中1066剧本开局时的哈拉尔德


一、王族出身早流浪,名声响彻瓦良吉

哈拉尔德,人称“强硬者”哈拉尔德,其英文名字harald hardrada,来源于古诺斯语Haraldr harðráði,译为stern counsel,即严厉的执法者。哈拉尔德出自可以说是挪威地区最著名的家族英格林,是金发王哈拉尔德的后人。出身于帝王家,使得哈拉尔德从年轻时就已崭露头角。15岁起哈拉尔德就跟随自己同母异父的继兄,也是自己的远房堂哥奥拉夫(即圣奥拉夫),跟克努特大帝争夺挪威王位,可惜最终不幸失败。于是哈拉尔德辗转逃到了基辅大公“智者”雅罗斯拉夫一世手下,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由于哈拉尔德的哥哥奥拉夫以前在逃亡时,曾到过雅罗斯拉夫的领地。而且大公的夫人,还跟哈拉尔德家算是远亲。于是哈拉尔德到基辅后,受到了雅罗斯拉夫的欢迎。此时留里克家几个兄弟正在争夺罗斯,同时基辅还要面对东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以及西边和波兰的领土争端。哈拉尔德凭借自己出众的军事能力,以及和大公夫人的亲戚关系,很快成为了雅罗斯拉夫手下军队的小头头。此时哈拉尔德不过才16、7岁,就已经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哈拉尔德很可能也是在这期间,认识了大公的女儿伊丽茜芙。不过小**此时还不超过8岁,而且“智者”雅罗斯拉夫也不会让哈拉尔德这么一个一穷二白、连宣称权都没有保证的毛头小鬼当自己女婿。

在基辅练级打了3年怪后,哈拉尔德开启了中级副本,带领本部500刀斧手南下,来到了算是基辅大公竞争对手之一的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不过哈拉尔德不是来围城的,上演不了关羽战黄忠的好戏。相反他是来参军的,加入了著名的瓦良吉卫队。哈拉尔德此时在东方已经小有名声,到君堡后的首战,又剿灭了小亚细亚的阿拉伯海盗据点。这些成绩证明了哈拉尔德的能力,也为他带来了更高的威望。很快哈拉尔德就成了瓦良吉卫队的领导,并参与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和阿拉伯人间的一系列战争,成功确保了帝国东线的阵地。然而随着米海尔四世和法蒂玛哈里发达成了和约,哈拉尔德在东线唯一的任务,就剩下保护朝圣队伍,以及打击土匪的安保大队长工作。

不甘寂寞的哈拉尔德,在2年后又加入了拜占庭的西西里远征军。起初,哈拉尔德和诺曼雇佣军共同作战,与撒拉逊人争夺西西里的控制权。而撒拉逊人被击败后,拜占庭又和诺曼人争夺了起来。尽管哈拉尔德率领的部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整体上拜占庭输掉了几场关键性的战役,失去了对南意大利及西西里的控制权。随后哈拉尔德被召回了君士坦丁堡,然而他并没有闲下来,同年下半年就被派到了北线的保加利亚镇压起义。随着米海尔四世在镇压叛乱后病逝,作为前任皇帝手下的哈拉尔德,被卷入了宫廷权利争夺的漩涡中,并最终被米海尔五世关进监狱。不过米海尔五世很快就被暴动推翻,哈拉尔德也得以重见天日。


二、迎娶基辅白富美,返回挪威争王位

在经历此次叛乱后,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哈拉尔德,显然不打算再在君士坦丁堡混了。在拜占庭混乱的局势下,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一不小心,就要享受“逮捕刺眼割蛋蛋”的三件套大礼包。在递上“老家那么远,我想回去看看”的辞呈被女皇拒绝后,哈拉尔德索性带着少量亲信突破了拜占庭的铁锁横链,硬是从黑海闯回了已经离开9年的基辅。在哈拉尔德返回基辅后的第二年,基辅大公就出兵攻打君士坦丁堡。尽管双方历来有些摩擦,然而在这个时间点上动兵,想必哈拉尔德在其中起了不小的推进作用。

另外哈拉尔德在基辅还完成了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迎娶了雅罗斯拉夫的女儿伊丽茜芙。这时候哈拉尔德已经27、8岁了,而上次见面还是小**的伊丽茜芙,这时候也是大姑娘了。而且此时的哈拉尔德,已经是既有威望也有财富,对于基辅大公来说也是个合格的女婿了。毕竟看看哈拉尔德的连襟都有谁:法王亨利一世,1066小卡佩他爹,跟威廉玩三国演义的那位;匈牙利的安德烈一世,阿帕德王朝的第二位国王;还有一位是英格兰的流亡者爱德华,“忏悔者”爱德华哥哥的儿子,埃德加小王子的爹。再加上一个哈拉尔德,雅罗斯拉夫至少在挑女婿上,基本无愧自己“智者”的名号。

现在的哈拉尔德,钱、名声、女人都有了,唯独还缺少土地和权利,于是他便盯上了自己的老家挪威。这时候距哈拉尔德被迫离开已经过了15年,挪威早已经不是以前的形势了。当年打进挪威的克努特大帝已经去世,大帝指定继承的儿子斯温也被赶下了台,英格林的王室再次复辟。这个继承了王位的人是“好人”马格努斯,前面提到的哈拉尔德哥哥奥拉夫的私生子,也就是哈拉尔德的侄子。这时候“小好人”在干吗呢?他在镇压丹麦贵族的反叛。要说这丹麦王位怎么又反过来跑到挪威人手里了?克努特大帝死得早,40岁就去世了。然而他的三个儿子,死的比他还早。继承丹麦的哈德克努特,24岁时便在一场酒宴上暴毙,没有留下自己的子嗣。马格努斯号称和哈德克努特早有协议,谁活得长便继承对方领土统一北海帝国,遂以此为由入主继承了丹麦。虽然这样的协议在维京人中并不少见,但是丹麦的贵族显然不承认这个安排。于是在王室表亲斯温的领导下,丹麦人起兵反对马格努斯。而这样的形势,正好给哈拉尔德创造了介入的条件。

哈拉尔德认为,自己显然比一个婢女的儿子更适合继承挪威的王位,于是便踏上了回家的路。由于他并没有根据地,身边跟随自己的亲信也不算多。为了确保安全,哈拉尔德还是选择当年来基辅时侯的路,首先北上诺夫哥罗德,一路河流不少顺着水势搬运金子也能省些力气。随后他穿过拉多加,又顺路去瑞典见了下自己媳妇儿外公家的人,认个门走个亲戚顺便借点兵什么的。等哈拉尔德做好准备后,听闻马格努斯已经打败了斯温,便拉着瑞典人一块跑到了丹麦海岸玩抢滩登陆,威逼利诱丹麦人跟着自己反马格努斯。另一方面,马格努斯听到自己叔叔返回北海的消息后,也知道对方是来争夺王位的,便率全军退守挪威。由于马格努斯统治已经有十年了,挪威人基本还是不愿意反对小国王的。不过这并不代表在面对已经闯出赫赫功名的哈拉尔德时,他们不会犯怵。于是马格努斯在手下的建议下,和哈拉尔德达成协议,两人共同分享统治挪威的权利。但是哈拉尔德要分出一半的财产,用于挪威国内战后的基础发展建设。

不过哈拉尔德和马格努斯共同统治了还不到1年,马格努斯就在南巡的时候意外身外,年仅23岁且死因可疑。也许是哈拉尔德为了独享王位,便密谋杀死了自己的侄子。不过不管怎么说,马格努斯死前立下遗嘱,因为自己未婚无嗣,按照老祖宗均分的传统,共治王叔哈拉尔德继承挪威王位,丹麦王位则还给丹麦王室代表斯温。然而哈拉尔德显然不这么想,他觉得叔叔继承侄子理所当然,丹麦的王位也应该是自己的才对。于是他迅速做出反应,召集部队要抢占丹麦。不过毕竟哈拉尔德统治的时间不长,并没有人支持他的计划。军队领袖号称宁愿跟随死掉的马格努斯,也不愿跟随其他活着的王。

哈拉尔德并不死心,他于第二年掌控了军队后,便不断尝试入侵丹麦,这仗一打就打了15年。期间在丹麦的海岸线上发生了多次战斗,哈拉尔德胜多负少,但是始终没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同时哈拉尔德在国内的统治也并不是十分稳定,为了拉拢国内贵族,哈拉尔德即位后很快又和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家族联姻,娶了第二个妻子托拉。虽然这是基督教所不允许的,但在北地的传统习惯里却能够接受这样的次妻。然而即使如此,北方高地的贵族们仍然不服哈拉尔德的统治。并且由于常年征战,挪威国内赋税颇重。最终在哈拉尔德的强硬统治下,北地的农民爆发了。哈拉尔德一方面外战没有实质性进展,一方面国内又面临内战,权衡之下不得不选择和斯温白和平,返回头来强势镇压了高地的叛乱。


三、海盗国王再出海,黑鸦战旗临约克

等到1065年底国内局势基本控制住后,哈拉尔德又开始打对外战争的主意了。丹麦这边刚刚签订了和平协议,而且即使撕掉和约再次开战,恐怕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进展。隔壁瑞典,是当初支持哈拉尔德登基的重要力量,虽然在高地叛乱中有点小摩擦,不过显然还没到翻脸的时候。于是剩下的只有当年卡努特北海帝国另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宜人的、富饶的英格兰。而哈拉尔德对英格兰王位的宣称,主要也来源于他的侄子“大好人”马格努斯。前面提到过马格努斯号称和哈德克努特达成过互相继承的协议,而哈德克努特突然死亡后,忏悔者爱德华也是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贵族拥立下直接继了位(说起来24年后哈罗德其实是一个套路继承了爱德华的王国)。因此马格努斯在和哈拉尔德分享权力后,也不是没想过进攻英格兰。传言中马格努斯的100种可能死法之一,就是在准备进攻中坠船受重伤不治身亡。哈拉尔德既然认为自己继承了马格努斯的领地,自然也继承了马格努斯的宣称权。此时哈拉尔德已经年过半百,在中世纪已经算是个老头子了,更何况是在预期寿命更低的北欧。就在哈拉尔德琢磨这事的时候,命运给他送上了一个人轻轻地推了他一把,却最终把他推进了毁灭的坟墓。

在1066年忏悔者爱德华死后,哈拉尔德在挪威见到了自己死神的化身托斯提格,这个在1066剧本里反复被提到的人。关于托斯提格,在威廉篇和哈罗德篇中已经提过的,就不再重复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哈拉尔德和托斯提格俩人只要见面,基本立刻一拍即合。对于托斯提格来说,他需要一个有实力并且不会过河拆桥的人来支持自己回到国内,而哈拉尔德几乎可以说是除威廉外,进入英格兰意愿最强的人。对于哈拉尔德来说,他也比威廉更需要一个英格兰本地的向导。毕竟到了这时候,维京人在英格兰的势力,甚至还不如诺曼人强。因此即使托斯提格因为在诺森布里亚的暴政声名狼藉,哈拉尔德还是接纳了他,两人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结成同盟。目标定好后,剩下的就是准备入侵了,这花了哈拉尔德半年的时间。

时间转眼到了1066年9月初,哈拉尔德在高地准备好军马,准备入侵英格兰。据估计哈拉尔德有300条船,大约1万名士兵。哈拉尔德带着自己的人,顺着风首先到设德兰进行补给,随后又到了苏格兰北部的奥克尼,与英伦北方维京人的军队会合。接着哈拉尔德沿着海岸线继续南下,在诺森布里亚附近再次见到了托斯提格。哈罗德篇提到过,托斯提格不久前刚刚在英格兰吃了败仗,身边其实也没多少兵力。反正对于哈拉尔德来说,托斯提格只要能起到向导的作用就够了。

哈拉尔德进军英伦路线

哈拉尔德和托斯提格首先劫掠了北方的斯卡伯勒,接着南下亨伯河口,沿着河流深入内陆。哈拉尔德和托斯提格的目标是约克,北方领地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城镇之一。于是维京人在约克城南方不远处登陆,留下部分人看守船只后向约克前进。北方的诺森布里亚和墨西亚两地的伯爵在得知维京人从北方入侵后,急忙组建了一只缺乏训练、绝大多数都是新兵蛋子的部队。但这支部队至少在人数上,可以和哈拉尔德的部队旗鼓相当。这支新军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并没有坚守约克城,而是在两位伯爵的带领下出城列阵,和维京人在富尔福德展开了一场激战。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丝毫不逊于斯坦福桥和黑斯廷斯,但名气却远小于之后的两场。


四、富尔福德震北境,斯坦福桥被逆袭

对于哈拉尔德来说,在城外交战远好过对方窝在城里。由于哈拉尔德人数并不占优势,围城显然耗时长久,强攻又占不到什么便宜,拖的时间越长变数也就越大。而进行野战,则能够将己方单兵素质远高于对方的优势发挥出来。据记载这场战争发生在圣马太盛宴日前的周三,也就是1066年9月20号。双方在据约克城仅2英里左右的富尔福德隔溪对峙。从地势上看,富尔福德西边紧挨着河湾,东边则是泥泞的沼泽,于是富尔福德可以说是行军必经之路。双方遭遇对峙后均按习惯排列成盾墙,互相呐喊鼓舞士气,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起进攻。

盾墙示意图

随着两方间分隔的小溪水流逐渐减小,双方开始互相投掷短矛及手斧。相比较需要两只手才能使用的弓箭,投掷武器只用一只手就能向不远处的对方丢垃圾,这显然更适合保持盾墙的阵型,并且杀伤效果同样不错。随后维京人并没有像给人印象中的那样,狂暴地冲进人群中开无双,而是坚守在小溪南边的阵地上。率先发动进攻的反而是约克一方,英勇的农夫们随着伯爵猛攻维京人中军和右翼间阵型最薄弱的部分,期望能够撕开对方的阵型。他们也确实收获了一定的成果,维京人的盾墙确实被冲散了。然而与约克军期望中不同的是,维京人并没有因此溃逃,很快双方进入了激烈的肉搏战。而且维京人凭借更加优秀的单兵素质和战斗技巧,逐渐挽回了颓势。

与此同时,在战场靠近河流的一侧,也是哈拉尔德将精锐部队部署的一侧,战斗有了结果。凭借局部的优势,哈拉尔德击溃了约克军队的右翼,并将主力部队掉转头从背后攻击约克军的左翼。在胶着的肉搏战中,约克的军队根本无力组织起人手防御背后的进攻,在两面夹击下很快也举了白旗开始溃逃。尽管正面交战使得维京人损失不轻,但是哈拉尔德成功击败了英格兰北境的两位伯爵,迫使约克向自己投降并缴纳人质及赎金。于是哈拉尔德率领军队继续北上,来到离约克不远处的斯坦福桥安营扎寨,等着约克人送上自己的头盖骨。

哈拉尔德等来的确实是个大惊喜,他没有见到约克人赶着牲口拉着金银,反而见到了哈罗德的军队向自己不断逼近。富尔福德之战后仅仅5天,哈罗德就赶到了约克,并在斯坦福桥突袭了哈拉尔德。哈拉尔德显然没有想到哈罗德能够这么快就从伦敦赶过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此时哈拉尔德的亲卫队毫无准备,而且人数不足,大约有剩余军力的2/3,估计6000人左右,远少于哈罗德的军队。面对如此被动的情况,哈拉尔德率领部队迅速在小河东岸的营地外建立盾墙,准备迎击哈罗德。同时哈拉尔德派人通知西南边登陆处看守船队的部队,自己的准女婿爱斯泰因 奥瑞赶来支援并夹击哈罗德,但是这支部队还在15英里之外,赶过来还需要很长时间。

为了拖延时间,哈拉尔德派出了自己的特种部队,著名的狂战士,把守住双方之间小溪上的木桥。据盎格鲁-撒克逊人自己的记载,仅仅一名维京勇士就守住了桥头,哈罗德的部队根本无法突破。不过虽然撒克逊人肌肉不如维京人发达,但脑子还算是好使。正面无法突破张飞·巨斧,撒克逊人也没有被吓退,偷偷潜入木桥底下,从下面用长矛刺穿了飞哥的菊花,搞了一场立体的、多层次的战争,才最终通过桥来到了东岸,与哈拉尔德对峙。

此时双方均有所顾虑,见面后并没有直接火拼。哈拉尔德这边刚刚提了,人数不足且没有准备;而哈罗德这边同样有所顾虑,他们人数虽多,却是长途奔袭的疲惫之师,而且还有威廉的威胁需要保存实力。故而双方国王首先进行了谈判,但是最终无功而返。于是双方只剩下靠剑和斧子来分胜负一条路,就像双方之间的独木桥一样。

接下来就是兵对兵的交锋了,哈拉尔德已经摆开了防御性的盾墙,而哈罗德的军队则摆开了进攻性很强的猪鼻阵,径直发起冲击。换种说法,双方大致就相当于锥形阵冲击方圆阵。尽管哈拉尔德的人拼死坚持,但是人数和装备上的不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盾墙最终被撕开,哈拉尔德直接暴露在战场的第一线。最终维京王没能等到援兵到来,战场上的流矢射穿了他的喉咙,将他送到了奥丁的身旁。随着哈拉尔德的身亡,尽管维京人坚持死战不退,阵线却在加速崩溃,但是这对维京王来说已经没有意义了。随着死亡遮住了哈拉尔德的双眼,他没有见到自己军队的覆灭,也没有见到盟友托斯提格被杀,更没有见到匆匆赶来却无力回天的准女婿奥瑞。最终黑鸦旗没能像50年前那样在英格兰上空飘扬,哈拉尔德的次子奥拉夫带着不到来时十分之一的人惨败而回。


哈拉尔德辉煌的一生就此落幕,他自己肯定不知道他的死被认为是维京时代的结束。哈拉尔德作为“强硬者”,前面并没有多说他对国内的高压统治,尽管他也为挪威引入了南方的一些先进制度和习惯。也没有提哈拉尔德是维京王中著名的诗人,他的许多事迹都是靠着身边的游吟诗人记录才得以流传。哈拉尔德不仅会为自己的战争写诗,甚至在君堡期间还为基辅大公的女儿伊丽茜芙写了思念的情诗。如果说三王争霸之中,威廉最虔诚,哈罗德最狡诈,那么哈拉尔德可以说最浪漫,尽管他维京式传奇英雄的征服在别人看来只是残暴。无论如何哈拉尔德是北欧列王中的传奇,三人中最为年长的他用生命写下了自己人生谢幕的诗篇。

王国风云中的风云国王——哈拉尔德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