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见“但愿四海无尘沙,有人卖酒仍卖花”有感

2023-08-22 22:46 作者:填-海  | 我要投稿

写下这篇文章的我,不会想到一开始只是因为看到这句“但愿四海无尘沙,有人卖酒仍卖花”。

对于一个不算文学爱好者的人来说,初见我并没有读懂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只希望世界和平,有人卖酒的时候仍然在卖花。

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个人卖酒的时候要去卖花?这又和和平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我去网上去查了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和网上给的注释,在同时也发现这句话被许多人放在了他们的诗词集锦里面,但都是把这句话拿出来单独用的。

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在百度回答里面看到的,原话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希望这些世间少一些纷乱吵杂,去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依然有人记得自己最初的理想,不忘初衷。

看到这几句话我就很蒙,和平和理想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我理解错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翻译到底是怎么样的?

我想知道!

于是我去看原诗,是刘基写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就是辅助朱元璋的大谋士刘伯温了,让我看看全诗是什么。


有一个卖花老头,每天卖完花就去买酒,喝了一晚上直到天亮,这老头已经成为了一个醉鬼。他家的房子很破,但是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又极具美感,早上外面下着大暴雨,但是他没有忧愁自己房子倒塌反倒是去忧心屋外的花落了(明天没有花卖就没钱买酒了)。和平!(我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君不见”三个字)

第一次看这个我还是有些奇怪的,在我的感觉中,刘伯温就写了一个非常短见的老头,他醉生梦死,他及时行乐,他不去担心自己的房子倒了没有地方住,却担心明天不能卖花无法买酒。然后最后又提了一句这个人只希望天下和平。(是的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解读出最后一句话“有人卖酒仍卖花”,但是我觉得在先前的解释中,一定有人明白了这里的文言文省略了什么)

于是我再看了一遍,诗,看到题目是《题陆放翁卖花叟后》,这个陆放翁我有映像,应该是个写诗的大手子,就去查。

原来这个陆放翁是陆游(我一下子还是记不得是谁,只知道很有名,看了一下百度,哦《卖油翁》,有大哥的话,可以把他的其他作品打在评论区),那卖花叟是什么呢?我就在搜索引擎上打“陆放翁 卖花叟”,就查到了这一首是《闲中书事》,更准确的是《闲中书事其二》。


这诗专有名词就更多了,我把一个词一个词拿出来查的,翻译大概是:我家有些地,一不注意我就被辞退了(挂冠:辞退),身边卖花老头在割花准备卖,而我认识的高僧把他种植的灵芝寄给我了,午休的时候跟儿子说起我以前写的诗,晚上让客人留下了一起讨论围棋残局,朝廷里总是有人当官(登庸)有人罢官(策免),我的老儿子愚笨顽固无知。

PS:这里我一开始是把“老子”翻译成“我”的,但最后改了,首先是因为我在知道这里先说的是朝廷里的更迭后,感觉这里骂自己有些奇怪,感觉更像是在看到朝廷里面新的消息后,陆游在抱怨某人,于是去查老子的意思,看到有一个知识是,老子这个称呼是起源于道教的老子,也就是李耳,而他被称为老子是因为李耳出生时长得很老,于是他爸说“我的老子哟”,感觉有点搞笑,但是又非常合理。

这首诗主要说了陆游被罢官了,他很无聊,于是把自己平淡的生活记录了下来。只有一个信息被罢官了,于是我再去看了另一首《闲中书事》,很丧,每一个意象都很丧,主打一个抱怨。那他遇到了什么事呢?


扫一眼,北宋!秦桧!破案了,要国破家亡了,自己还作为主战派被贬官,谁来都丧。

于是我很快就把刘伯温和陆游的时代联系了起来,差点哭了,呜呜呜老陆,中原恢复了。我对《题陆放翁卖花叟诗后》做了最后一次的解读,我也发现了我第一次许多没注意到的细节,原来这首诗,是刘伯温在激励两百年前面对北宋将灭的陆游,也是在坚定自己结束元末乱世的理想。

前提是陆游被贬,心灰意冷,刘伯温让陆游再仔细看看自己的诗中人,他说:你看这卖花叟的生活,不好,但也不坏,只是过着自己的生活,他希望天下太平,自己可以卖花去买酒。而你不能辜负他们,不要放弃自己报国的理想,要为他们争取一个天下太平。(最后说到理想也是被一开始我所查到的解释影响,但是我认为这就是刘伯温最后想表达的,最后一句话之后的话。)

这里我想到的就是各种《觉醒年代》的剪辑场景(我没看原剧),刘伯温这里说的是君不见,但更是对自己说。他刻画的这个卖花叟的小民形象太好了,可能现在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比卖花叟有规划,有着更大的理想,但无论如何,这些规划都是在和平年代下的规划,是在一个强大国家保护下的规划,而这个强大国家的创立与建设都需要陆游、刘伯温这些人。

最后的我是在这种穿越时空的对话,和对这种远大理想的震撼中打下来这篇文章的,也是我第一次把自己的一些想法整理出来,可能有些地方不通顺,大家可能没看懂,就先抱歉了。




见“但愿四海无尘沙,有人卖酒仍卖花”有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