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CD10精编版-(董原初,引用请标明)

2023-06-27 21:52 作者:佛系馒头大人  | 我要投稿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痴呆:慢性或进行性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征,出现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紊乱,其中包括记忆、思维、走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 和判断功能。意识清晰、认知功能损害,偶尔以情绪控制和社会行为或动机的衰退为前驱症状。避免假阳性:动机或情绪因素,尤其是抑郁不属于智能减退。

诊断要点:存在如上所述的足以妨碍个人日常生活的记忆和思维减退。如果痴呆是唯一诊断,需提供意识清晰的证据。谵妄附加于痴呆的双重诊断也常见(F05.l)。应证明上述症状和功能损害至少已存在6个月。

鉴别诊断:应考虑抑郁性障碍(F30-F39);谵妄(F05);轻或中度精神发育迟滞(F70-F71);社会环境极度贫乏和教育受限制的认知功能低下;服药导致的医源性精神障碍(F06)。

F00 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AD)

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大脑疾病,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它常常潜隐起病,缓慢发展。起病可在成年中期或更早(老年前期起病的AD),但老年期的发病率更高(老年期起病的AD)。在 65~70岁之前起病的病例往往有类似痴呆的家族史、疾病的进展较快和明显额叶和顶叶损害的特征,包括失语和失用。起病较晚的病例疾病的进展较慢,以较广泛的高级皮层功能损害为特征。Down氏综合征患者极易患阿尔采本氏病。

脑中有特征性变化: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减少(尤其在海马、无名质、蓝斑、颞 顶叶和前额叶);神经原纤维缠结造成的成对螺旋丝;(嗜银性)神经炎斑;以及颗粒空泡体还发现了神经化学改变,包括乙酰胆碱及其它神经递质和调质的胆碱乙酸基转移酶明显减少。

诊断要点:下列特征为存在基本条件

(a)存在如上所描述的痴呆;

(b)潜隐起病,缓慢退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 状的存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高台期;

(c)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钙、维生素 B12 缺乏、 烟酸缺乏、神经梅毒、正常压力脑积水或硬膜下血肿);

(d)缺乏突然性、卒中样发作,在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 如轻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及运动协调不良(但这些症状会在疾病晚期出现)。

鉴别诊断:应考虑抑郁性障碍(F30-F39);谵妄(F05);器质性遗忘综合征 (F04);其它原发性痴呆,如匹克氏病性痴呆、克- 雅氏病性痴呆或亨廷顿氏病 性痴呆(F02.-);伴有各种躯体疾病、中毒等的继发性痴呆(F02.8);轻、中度 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F70-F72)。

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可与血管性痴呆共病。

F00.0  早发性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发生于65岁之前的如上所述的痴呆,通常症状进展迅速。伴明显的多种 高级皮层功能障碍,大多数病人较早地出现失语、失写、失读和失用。

F00.1 晚发性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起病于65岁之后,往往在75岁以上,进展缓慢,通常记忆损害为其主要特点。

F00.2 非典型或混合型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不符合早发或晚发的描述和诊断要点之痴呆;混合性AD和血管性痴呆也包括在此。

F00.9 未特定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

F01  血管性痴呆(VD)

原名动脉硬化性,包括多发脑梗塞性痴呆、动脉硬化性痴呆。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并有短暂的意识损害、一过性轻瘫或视觉丧失,痴呆也可发生在一系列急性脑血管意外后或继发于一次重度卒中。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成为突出表现。梗塞虽较小,但影响可以累加。

诊断要点:存在痴呆,认知功能的损害不平均,故可能有记忆丧失、智能损害及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自知力和判断力可保持较好。突然起病或呈阶段性退化,以及局灶性神经科体征和症状。

有关特征:高血压、颈动脉杂音、伴短暂抑郁心境的情绪不稳、哭泣或爆发性大笑、短暂意识混浊或谵妄发作、常因进一步的梗塞而加剧。人格完整,部分病人可出现明显的人格改变,如淡漠、缺乏控制力或原有人格特点更突出,如自我中心、偏执态度或易激惹。

鉴别诊断:谵妄(F05);其它痴呆,尤其是AD(F00);心境[情感]障碍(F30—F39);轻或中度精神发育迟滞(F70—F71);硬膜下出血。可与AD共病。

F01.0  急性发作的血管性痴呆

脑血管血栓、栓塞或出血引起的卒中后迅速发展。极少数病例可由一次大的梗塞引起。

F01.1  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起病较缓,继发于轻微脑缺血发作所导致的累积性脑实质梗塞。包含以皮层为主的痴呆。

F01.2  皮层下血管性痴呆

可有高血压病史,临床和 cT 检查可发现大脑半球白质深层的缺血性病灶。大脑皮层未受损害,但其临床表现可与阿尔采末氏病性痴呆极其相似(如发现弥散性白质脱髓鞘变,可使用术语“Binswanger 氏脑病”)。

F01.3  混合型皮层和皮层下血管性痴呆

可查出血管性痴呆的皮层和皮层下混合性成分。

F01.8  其它血管性痴呆

F01.9  未持定血管性痴呆

F02  见于在它处归类的其它疾病的痴呆

痴呆的原因是AD或脑血管病以外的其它疾病。 可起病于任何时期,但极少在老年。

诊断要点:存在痴呆;存在下列特定综合征之一的特征。

F02.0  匹克氏病性痴呆

始于中年(通常在 50-60 岁之间)的进行性痴呆,特点是缓慢发展的性格改变及社会性衰退。随后出现智能、记忆和言语功能的损害,(偶然)伴有淡漠、欣快和锥体外系症状。神经病理学表现是选择性额叶萎缩,而神经炎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的数量未超出正常的老龄化进程,社交及行为异常的表现出现在明显的记忆损害之前。

诊断要点:下列特点为确定诊断所必需

(a)进行性痴呆;

(b)突出的额叶症状,伴欣快、情感迟钝、粗鲁的社交行为、脱抑制以及淡漠或不能静止

(c)异常的行为表现常在明显的记忆损害之前出现。

鉴别诊断:AD(F00);VD(F01);继发于其它疾病的痴呆(F02.8);正常压力脑积水(特点是精神运动极度迟缓、 步态不稳及括约肌功能障碍)(G91.2);其它神经或代谢性障碍。

F02.1  克-雅氏病性痴呆

具有广泛神经科体征的进行性痴呆,有特异性的神经病理改变(亚急性海绵状脑病),常在中或老年起病,典型者为40多岁,可见于成年任何时期。病程亚急性,在1-2年内致死。

诊断要点:对所有数月到1-2年内进展极端迅速,伴随或继发多种神经病症状的痴呆。常有肢体的进行性痉挛性瘫,伴锥体外系体征、震颤、僵硬和舞蹈症性手足徐动样运动。其它表现包括共济失调、视觉丧失或肌纤维震颤及上神经元型萎缩。

——快速进行性,毁灭性痴呆

——锥体和锥体外系病伴肌阵挛

——特征性(三相)脑电图改变的三联征对该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鉴别诊断:AD(F00)或匹克氏病(F02.0);帕金森氏病(F02.3);脑炎后帕金森氏症。

病情的快速进展及早期出现运动障碍应提示克-雅氏病。

F02.2  亨廷顿氏病性痴呆

由单个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遗传。典型的症状出现于20多岁和30多岁。部分病例最早出 现的症状可能是抑郁、焦虑或明显的偏执,伴人格改变。进展缓慢,10至15年内致死。

诊断要点:如同时存在舞蹈样运动障碍、痴呆和亨廷顿氏病家族史则基本上可确诊,但存在散发性病例。早期表现为不自主的舞蹈样运动,多发生在脸、手和肩或表现在步态中。这些症状通常在痴呆之前出现,仅个别病例在痴呆十分明显后仍无舞蹈样运动障碍。其它突出的运动障碍见于起病极年轻的病人(如纹状体性僵硬)或老年病人(如意向性震颤)。该型痴呆的特点是疾病早期即出现明显的额叶功能紊乱,而直到晚期记忆力仍相对保持完整。

鉴别诊断:其它舞蹈性运动障碍、AD(F00)、匹克氏病或克-雅氏病 (F02.0,F02.1)。

F02.3 帕金森氏病性痴呆

确诊为帕金森氏病的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痴呆。

诊断要点:帕金森氏病的患者所出现的痴呆。包括震颤麻痹性痴呆、帕金森氏症性痴呆。

鉴别诊断:其它继发性痴呆;多发脑梗塞性痴呆;脑瘤;正常压力脑积水

F02.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HIV)性痴呆

典型的HI性痴呆具有健忘、迟缓、注意力不集中、解决问题困难以及阅读困难,淡漠、主动性减少、社会性退缩也很常见。极少数感染本病的患者出现不典型的情感性障碍、精神病或抽搐的表现。躯体检查常发现震颤、快速重复运动受损、 失平衡、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位反射普遍亢进、阳性额叶释放征,眼球追踪和扫描障碍。儿童发生HIV伴发的神经发育障碍,特点是发育延迟、肌紧张、小头畸形以及基底神经节钙化。

HIV性痴呆一般迅速(数周或数月)发展成严重的全面性痴呆、缄默进而死亡。

F02.8  见于在它处归类之其它疾病的痴呆

许多脑及躯体疾病的表现或结果,为指明病因应加上有关状况的 IcD-10 编码。

包括:一氧化碳中毒(T58)、大脑脂沉积症(E75. -)、癫痫、麻痹性痴呆(A52.l)、肝豆状核变性(威尔森氏病)(E83.0)、高血钙症(E83.5)、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获得性(E00. -、E02)、各种中毒(T36-T65)、多发性硬化(G35)、神经梅毒(A52.1)、烟酸缺乏症〔糙皮病〕(E52)、结节性多动脉炎(M30.0)、系统性红斑狼疮(M32. -)、锥虫病(非洲型 B56. -、美洲型 B57. -)、维生素 B12 缺乏症(E53.8)。

F03  非特异性痴呆符合痴呆诊断标准,但无法确定为哪一型。

F04  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以近记忆和远记忆损害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学习新资料的能力明显下降,导致顺行性遗忘和时间定向障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行性遗忘。虚构可以是显著特点。知觉及其它认知功能,包括智能保持完整。在这种背景下,记忆功能的紊乱尤其令人触目。预后取决于病变(典型者影响下丘脑-间脑系统或海马区)的病程。本病有痊愈的可能。

诊所要点:包含:柯萨可夫氏综合征或精神病,非酒中毒性

(a)存在记忆损害,表现为近记忆受损(学习新资料的能力受损);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以由近及远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下降;

(b)有脑外伤或疾病(尤其是双侧间脑和颞叶内侧结构受损)的病史或依据;

(c)即刻回忆未受损害,无注意力、意识和全面智能损害;

鉴别诊断:其它以记忆损害为突出表现的器质性综合征、分离性遗忘症(F440)、记忆受损的抑郁性障碍(F30-F39)及以记忆丧失为主诉的诈病(2765)。

F05  谵妄,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特点是同时有意识、注意、知觉、思维、记忆、精神运动行为、情绪和睡眠~觉醒周期的功能紊乱。60岁以上多见。谵妄状态是短暂的,严重程度有波动。多数病人在 4 周或更短的 时间内恢复。谵妄状态可继发于痴呆或演变成痴呆。

排除酒和精神药物应用有关的谵妄状态。

诊断要点:为明确诊断,应或轻或重地存在下列每一方面的症状:

(a)意识和注意损害(从混浊到昏迷;注意全面降低);

(b)认知功能全面紊乱(知觉歪曲、错觉和幻觉-多为幻视;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损害,可伴有短暂妄想;即刻回忆和近记忆受损,远记忆完好,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和人物的定向障碍);

(c)精神运动紊乱(活动减少或过多;反应的时间增加;语流加速或减慢;惊跳反应增强);

(d)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失眠或睡眠-觉醒周期颠倒; 昼间困倦;夜间加重;噩梦或梦魇);

(e)情绪紊乱、如抑郁、焦虑或恐惧、易激惹、欣快、淡漠或惊奇困惑。

迅速起病,每日波动,总病程不超 6 个月。

鉴别诊断:其它器质性综合征,特别是痴呆;急性和短暂精神病性障碍(F23)、精神分裂症(F20)或心境(情感性)障碍(F30—F39)的急性状态。

F05.0  谵妄,非附加于痴呆

F05.1  谵妄,附加于痴呆发生在痴呆(F00-F03)过程中的谵妄。

F05.8  其它谵妄

F05.9  谵妄,未特定

F06  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精神障碍

脑功能紊乱所致的精神障碍。根据临床特征无法将其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

将某一临床综合征归类于此需存在以下依据:

(a)有下列综合征存在的依据;

(b)精神综合征与精神病性症状时间上重叠;

(c)精神障碍随着所推测的作为基础的疾病的缓解或改善而恢复;

(d)没有其它病因;

综合征:癫痫;边缘性脑炎;亨廷顿氏病;头部外伤;脑瘤;能远距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颅外肿瘤(特别是胰腺癌);脑血管病、损害或畸形;红斑狼疮及其它胶原病;内分泌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和亢进、库兴氏病);代谢病(例如低血糖症、血卟啉症、低氧血症);热带感染性和寄生虫病(如锥虫病);非精神药物的毒性作用(心得安、左旋多巴、甲基多巴、类固醇、抗高血压药、抗疟药)。

F06.0 器质性幻觉症

意识清晰、出现幻觉。可出现对幻觉的妄想性解释。

诊断要点:符合 F06 ,需存在幻觉;意识清、智能正常、无心境紊乱和妄想。

F06.1 器质性紧张性障碍

伴有紧张性症状的精神运动减少(木僵)或增加(兴奋)。可交替出现。

诊断要点:符合F06,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

(a)木僵(主动性运动过少或完全缺乏,伴部分或全部性缄默、违拗和刻板 姿势);

(b)兴奋(普遍性活动过多,伴有或不伴有暴力倾向);

(c)两者均存在(迅速地非预期性地在活动过少与活动过多之间交替);

F06.2  器质性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样)障碍

出现妄想,可伴有幻觉,但妄想的内容不局限于幻觉的内容。

诊断要点:符合F06,有妄想;还可出现幻觉、思维障碍或孤立的紧张症状。意识和记忆必须未受损害。

F06.3  器质性心境〔情感〕障碍

持续的心境或情感改变。

诊断要点:符合F06,且应符合 F30- F33 所列出的各种障碍之一所需的条件。

F06.5  器质性分离性障碍符合 F44及F06。

F06.6  器质性情绪不稳定(衰弱)障碍

情绪失禁或不稳定、易疲乏或一系列不愉快的躯体感受(如头晕)和疼痛。

F06.7  轻度认知障碍

本类别的边界尚未确定。

诊断要点:认知功能下降,可包括记忆损害、学习或集中注意力困难。

鉴别诊断:脑炎后综合征(F07.1)及脑震荡后综合征(F07.2)相鉴别。

F06.8  脑损害和功能紊乱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它特定性精神障碍

例如类固醇或抗抑郁剂治疗时出现的异常心境状态

F06.9  脑损害和功能紊乱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未特定的精神障碍

F07  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人格和行为障碍

人格和行为改变可作为脑疾病、损害或功能紊乱的残留障碍或伴随障碍。

F07.0  器质性人格障碍

病前行为的习惯模式发生显著改变,尤其是情感。多见额叶损害。

诊断要点:具备脑疾病、损害或功能紊乱的病史,尚需两种或以上的下列特征

(a)对于持久活动的能力减退;

(b)情绪性行为的改变,特点是情绪不稳定、肤浅及无理由的高兴,易激惹或短时间的爆发性愤怒和攻击行为,或淡漠;

(c)不考虑后果或社会习俗地表露需要和冲动;

(d)认知功能紊乱,表现为怀疑或偏执观念,纠结于某一问题;

(e)言语的速度和语流明显改变,特点为赘述、包含太多、粘滞和过分形象化;

(f)性行为改变(性欲减退或性偏好的改变)。

F07.1  脑炎后综合征

脑炎恢复后残留的行为改变。

F07.2  脑震荡后综合征

继发于头部外伤(多为意识丧失),本状态的疾病分类学地位尚未确定。

F07.8  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其它器质性人格和行为障碍

脑疾病、损害或功能紊乱可导致许多不同的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的障碍。

F07.9  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未特定的器质性人格和行为障碍

F09  未特定的器质性或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x=1-9

诊断要点:辨明所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质,充分寻找一种以上证据。

F10 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1 使用鸦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2 使用大麻类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3 使用镇静催眠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4 使用可卡因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5 使用其它兴奋剂包括咖啡因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6 使用致幻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7 使用烟草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8 使用挥发性溶剂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9 使用多种药物及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1x.0  急性中毒

使用酒或其它精神活性物质后的短暂状况,导致意识水平、认知、知觉、情感 或行为、或其它心理生理功能和反应的紊乱。

诊断要点:急性中毒与剂量密切相关。社交场合出现的行为失控。

鉴别诊断:应考虑急性头部外伤、低血糖、活性物质混合性使用。

下列第五位编码可用于指明急性中毒是否伴有并发症:

F1x.00 无并发症

F1x.01 伴有外伤或其它躯体损伤

F1x.02 伴有其它内科合并症

F1x.03 伴有谵妄

F1x.04 伴有知觉歪曲

F1x.05 伴有昏迷

F1x.06 伴有抽搐

F1x.07 病理性中毒

F1x.1 有害性使用急性损害已经影响到使用者的精神或躯体健康。

F1x.2 依赖综合征

物质使用对个人极大优先于其它曾经比较重要的行为。

诊断要点:确在过去一年的某些时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至少三 条:

(a)对使用该物质的强烈渴望或冲动感;

(b)对活性物质使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c)当活性物质的使用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状态;

(d)耐受的依据;

(e)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而忽视其它乐趣,从其作用中恢复过来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增加;

(f)固执地使用活性物质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

F1x.20 目前禁用

F1x.21 目前禁用,但处于被保护的环境中(例如医院、社区治疗中心、监狱等)

F1x.22 目前在临床监督下维持或替代性使用 (例如用美散痛,烟硷胶或烟硷膏)

F1x.23 目前禁用,但接受厌恶性或阻断性药物治疗(例如纳屈酮或戒酒硫)

F1x.24 目前使用活性物质[活动性依赖]

F1x.25 连续性使用

F1x.26 发作性使用[发作性酒狂]

F1x.3 戒断状态

戒断状态可伴有抽搐。

F1x.30 无并发症

F1x.31 伴有抽搐

F1x.4 伴有谵妄的戒断状态

F1x.40 不伴抽搐

F1x.41 伴有抽搐

F1x.5 精神病性障碍

生动的幻觉(听幻觉,常涉及一种以上的感官)、定向障碍、妄想援引观念(常具有偏执或被害色彩)、精神运动性障碍(兴奋或木僵)以及异常情感表现(可从极度恐惧到销魂状态)。感觉清晰,有意识混浊,不存在严重意识障碍。 1 个月内部分缓解,6 个月内痊愈。

诊断要点:用药期间或用药后立即(48 小时内)出现的精神病性障碍。

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心境[情感]障碍;偏执性或分裂性人格障碍。

F1x.50 精神分裂症样

F1x.51 以妄想为主

F1x.52 以幻觉为主

F1x.53以多形性为主

F1x.54 以抑郁症状为主

F1x.55 以躁狂症状为主

F1x.56 混合型

F1x.6 遗忘综合征

慢性近记忆损害,远记忆可受累,即刻回忆保留。时间观念和事件发生顺序的障碍,学习新资料困难。可见虚构明显。其它认知功能相对完好,遗忘程度与其它功能障碍不成比。

诊断要点:

(a)表现为近记忆障碍(学习新材料)的记忆损害;时间感受障碍;

(b)无即刻回忆损害、意识损害及广泛的认知损害;

(c)慢性(尤其是高剂量)使用酒精或药物的病史或客观依据。

鉴别诊断:器质性遗忘综合征(见 F04);有记忆损害的其它器质性综合征(例如痴呆或谵妄);某种抑郁性障碍。

F1x.7 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病性障碍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了该物质的影响期限。

诊断要点:与物质使用有直接的联系。超出物质的直接作用期限(见F1x.0急性中毒)。

鉴别诊断:原本就存在的精神障碍;器质性损伤或轻、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F1x.70 闪回

F1x.71 人格或行为障碍

F1x.72 残留性情感障碍

F1x.73 痴呆

F1x.74 其它持久的认知损害

F1x.75 迟发的精神病性障碍

F1x.8 其它精神和行为障碍药物使用为直接原因,未满足上述任何一种障碍。

F1x.9 未特定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精神分裂性思维和知觉歪曲、情感不恰当或迟钝为特点。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但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损害。听幻觉很常见。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躯体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不典型的妄想、或伴有持久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f)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排除抑郁症和神经阻滞;

(i)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一般有明显的前驱期,表现为对工作、社会活动、个人仪容及卫生失去兴趣,并伴广泛的焦虑及轻度抑郁或先占观念。存在严重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则不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除非分裂性症状出现在情感障碍之前。

F20.XO  持续性

F20.X1  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  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  弛张发作性

F20.X4  不完全性缓解

F20.X5  完全性缓解

F20.x8  其它

F20.X9  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F20.0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最常见的精神分裂症类型。偏执性的妄想为主,伴有幻觉(尤其是听幻觉)和知觉障碍。

常见的偏执症状有:

(a) 被害、关系、出身名门、特殊使命、身体变化或嫉妒妄想;    

(b) 威胁病人或发布命令的幻听或非言语性幻听,如哨声、嗡嗡声或笑声;

(c) 幻嗅或幻味,或性幻觉及其它体感性幻觉;视幻觉少见。

起病一般晚于青春型和紧张型。

诊断要点:满足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必须突出。幻觉常为上述 (b)和(c)中所描述的类型。妄想几乎可以是任何类型,但最典型的是被控制、 被影响或被动妄想以及被害观念。

鉴别诊断:除外癫痫性和药物诱发的精神病

F20.1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情感改变突出。片断性转瞬即逝的妄想和幻觉,不负责任的和不可预测的行为及作态。情感肤浅、不协调,常伴傻笑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式的微笑,或态度高傲、扮鬼脸、作态、恶作剧、疑病以及词语重复。思维瓦解,言语松散且不连贯。喜独处,行为缺乏目的和情感。多始发于15和25岁之间,预后不佳,因“阴性”症状(情感平淡或意志缺乏)发展迅速。

诊断要点: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应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病前性格常相当害羞和孤僻。需观察2或3个月症状持续存在,方确诊。

F20.2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以精神运动紊乱为主,可在运动过度和木僵或自动性顺从和违拗两个极端之间交替。

诊断要点:符合精神分裂症。下列一种或多种行为表现应成为主要的临床相:

(a)木僵(对环境的反应性显著降低,自发运动和活动明显减少)或缄默;

(b) 兴奋(明显无目的的活动,不受外界刺激影响);

(c) 摆姿势(有意地采取或保持不舒适或古怪的姿势);

(d) 违拗(显然无动机地拒绝所有指令或被移动的企图或朝相反的方向运 动);

(e) 僵化(对抗被移动的努力而维持刻板的姿势);

(f) 蜡样屈曲(四肢和躯体维持于被外力摆放的位置);

(g)其它症状,如命令性自动症(自动顺从指令)和持续词语。

F20.3 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诊断要点:本类别应为下列障碍保留:

(a)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b)未满足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亚型标准;

(c)未满足残留性精神分裂症或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标准。

F20.4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诊断要点:

(a) 过去12个月内患过精神分裂症;

(b) 某些精神分裂症症状依然存在;

(c) 抑郁症状明显并困扰病人,符合抑郁发作的标准(F32.-),存在至少2周。

F20.5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以长期、但并非不可逆转的“阴性”症状为特征。

诊断要点: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方能确诊:

(a)突出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即精神运动迟滞、活动过少、情感迟钝、被动及缺乏始动性、言语的量和内容贫乏;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声音的顿挫以及姿势等非言语性交流贫乏;生活自理差、社会表现不佳;

(b)既往至少有一次明确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病性发作;

(c)至少一年鲜明症状的程度和出现频率减少,且呈现出“阴性”精神分裂症性综合征;

(d)缺乏足以解释阴性症状的痴呆、或其它器质性脑疾病以及慢性抑郁症或长期住院。

F20.6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少见,潜隐起病但逐渐发展的古怪行为、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以及总体表现变差。妄想和幻觉不明显。可表现流浪、自我专注、懒惰和毫无目的。

诊断要点:很难确定的诊断,缺乏任何幻觉、妄想或其它既往精神病性发作,“阴性”症状突出,伴有显著的个人行为改变(表现为显著地丧失兴趣、 懒散和社会退缩)。

F20.8 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 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F21  分裂型障碍

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古怪行为以及异常思维和情感为特征,但任何时期均无明确和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性表现。可存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

(a)情感不恰当或受限制(病人显得冷酷和淡漠);

(b)古怪、离奇或独特的行为或外表;

(c)人际关系差,倾向于社会退缩;

(d)古怪的信念或巫术性思维影响着病人的行为并与亚文化规范不符;

(e)猜疑或偏执观念;

(f)无内在阻力的强迫性穷思竭虑,常伴畸形恐怖的、性的或攻击性的内容;

(g)不寻常的知觉体验,包括躯体(身体)感觉异常或其它错觉,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

(h)思维模糊、赘述、隐喻性的、过分琐碎或刻板,表现为离奇的言语,无严重言语不连贯;

(i)偶发短暂准精神病发作,伴严重的错觉、幻听或其它幻觉以及妄想样观念,没有外界诱因。

诊断要点:不推荐此诊断名称,界限不清,非必须不用。

F22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长期持续性妄想为唯一或最突出临床特征的各种障碍。

F22.0 妄想性障碍

诊断要点:妄想是最突出的或唯一的临床特征,存在至少三个月,排除亚文化观念。

F22.8 其它持久的妄想性障碍妄想不足3个月

F22.9 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未特定

F23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无临床确定标准,模糊性诊断,不推荐

诊断要点:确诊应具备:

(a)起病必须为急性(在2周或更短的时间内从非精神病状态转变成明显的精神病状态);

(b)必须具备多种类型的幻觉或妄想,其类型和程度每天或在同一天内不断变化;

(c)情绪状态也应有类似的变化,以及

(d)虽然症状多变且不持续,不符合其他疾病的标准。

F23.1 伴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急性多形性精神病性障碍

F23.2 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

F23.3 其它以妄想为主的急性精神病性障碍

F23.8 其它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F23.9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未特定

F24  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罕见的由情感关系密切的两人或(偶尔)多人所共有的妄想性障碍,仅有一人患真正的精神病性障碍,另一人的妄想因感应而产生,他们彼此分开后妄想消失。

诊断要点:

(a)两人或多人拥有共同的妄想或妄想系统,并且他们在信念上彼此支持;

(b)他们具有上述那种不寻常的密切关系;

(c)在时间或内容方面这两人或一群组人中的波动者是通过与主动者的接触而感应妄想的。

F25  分裂情感性障碍

情感性症状与分裂性症状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都很明显。

诊断要点:只有在疾病的同一次发作中,明显而确实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出 现或只差几天,该发作既不符合精神分裂症亦不符合抑郁或躁狂发作的标准。

F25.0 分裂情感性障碍,躁狂型

F25.1 分裂情感性障碍,抑郁型

F25.2 分裂情感性障碍,混合型

精神分裂症症状(F20)与混合型双相情感性障碍同时存在(F31.6)。

F25.8 其他分裂性情感性障碍

F25.9 分裂情感性障碍,未特定

F28  其它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

不符合精神分裂症、心境[情感]障碍(F30-F39) 以及不符合持续性妄想性障碍(F22)。

F29  未特定的非器质性精神病

 

F30-F39 心境[情感]障碍

F30  躁狂发作

心境高涨,身体和精神活动的量和速度均增加。本类中所有亚型都仅用于单次躁狂发作,若发作前或之后有情感 (抑郁、躁狂、轻躁狂)发作,则应归于双相情感障碍(F31.-)。

F30.0 轻躁狂

轻躁狂不伴幻觉和妄想。存在持续的(至少连续几天)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高,常有显著的感觉良好,并觉身体和精神活动富有效率。社交活动增多,说话滔滔不绝,与人过分熟悉,性欲望增强,睡眠需要减少等,但其程度不影响工作和社交。

诊断要点:躁狂的轻型状态,不伴幻觉妄想,不影响社会功能。

鉴别诊断:轻躁狂介于环性心境与躁狂之间。区别于甲亢。

F30.1 躁狂,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心境的高涨与个体所处环境不协调,不可控制的兴奋。同时伴有精力增加和活动过多,言语迫促,以及睡眠需要减少。注意不能持久,随境转移。自我评价膨胀,随意表露夸大或过分乐观的观念。也可出现知觉障碍。可能着手过分和不切实际的计划,挥金如土,或攻击性强、好色。某些躁狂以易激惹和多疑为主。影响社会功能。

诊断要点:至少持续一周,严重程度达到完全扰乱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

F30.2 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

夸大达到妄想程度,易激惹和多疑可发展成被害妄想。思想奔逸和言语迫促可能使病人 无从被人理解。严重而持久的躯体活动与兴奋可致攻击或暴力。对饮食及个人卫生的忽视可造成脱水和自我忽视的危险状态。

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情感症状在前,如错过轻躁狂阶段很难诊断。

F30.8 其它既往发作

F30.9 躁狂发作,未特定

F31  双相情感障碍

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时而躁狂,时而抑郁。

F31.0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躁狂

诊断要点:确诊需要:

(a)目前发作符合轻躁狂的标准(F30.0);及

(b) 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F31.1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确诊需要:

(a) 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0.1)的标准;及

(b) 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F31.2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诊断要点:确诊需要:

(a) 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F30.2)的标准;及

(b) 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其它情感发作(轻躁狂、躁狂、抑郁或混合性)。

F31.3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

诊断要点:确诊需要:

(a)符合轻度抑郁发作(F32.0)或中度抑郁发作(F32.1) 的标准;及

(b) 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轻躁狂、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F31.30 不伴躯体症状

F31.31 伴躯体症状

F31.4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确诊需要:

(a)符合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2.2)的标准;及

(b) 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F31.5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确诊需要:

(a)符合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F32.3)的标准; 及

(b) 过去必须至少有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的情感发作。

 F31.6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

病人过去至少有过一次躁狂、轻躁狂或混合性情感发作,目前或表现为混合性状态,或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及抑郁症状的快速转换。

F31.7 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

目前无明显的心境紊乱,并已处于这种状态数月。

F31.8 其它双相情感障碍

F31.9 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

F32  抑郁发作

1、有心境低落,2、兴趣和愉快感丧失,3、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

(a)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b)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c)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

(d)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e)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f)睡眠障碍;

(g)食欲下降。

低落的心境几乎每天一样,一般不随环境改变,但在一天内可特征性的昼夜差异。

有4条以上为躯体综合征:1、对乐趣的活动丧失兴趣和愉快感;2、对愉快的环境缺乏情感反应;3、较平时早醒2小时或更多;4、早晨抑郁加重;5、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为他人提及或报告);6、食欲明显下降;7、体重降低(通常定义为过去1个月里失去体重的5%或更多);8、性欲明显降低。

F32.0 轻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2+2,整个发作持续至少 2 周。保留部分社会功能。

F32.00 不伴躯体症状

F32.01 伴躯体症状并伴四条或更多躯体症状(上八条)。

F32.1 中度抑郁发作

诊断要点:2+3、4。发作至少持续 2 周。社会功能困难。

F32.10 不伴躯体症状

F32.11 伴躯体症状

F32.2 重度抑郁发作,不伴精神病性症状

表现明显的痛苦或激越。迟滞会掩盖症状。自尊丧失、无用感、自罪感可以很突出。

诊断要点:2+4以上,有迟滞也诊断。一般两周,但症状极为严重或起病急骤即刻诊断。社会功能缺失。

F32.3 重度抑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

诊断要点:符合 F32.2 并存在妄想、幻觉或抑郁性木僵。

鉴别诊断:抑郁性木僵必须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分离性木僵,以及器质性木僵鉴别。以上本类仅用于单次发作;再有发作,应诊断复发性抑郁

F32.8 其它抑郁发作

F32.9 抑郁发作,未特定

F33  复发性抑郁障碍

反复出现抑郁发作,不存在符合躁狂。平均起病年龄 为 40∽49 岁。

F33.0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轻度发作

诊断要点:确诊需要:

(a)符合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发作符合轻度抑郁发作(F32.0)的标准;及

(b) 应至少两次发作,持续至少两周,发作之间应有几个月无明显心境紊乱。否则,诊断应为其它复发性心境〔情感〕障碍(F38.1)。

F33.00 不伴躯体症状

F33.01 伴躯体症状

F33.1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中度发作

F33.10 不伴躯体症状

F33.11 伴躯体症状

F33.2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发作

F33.3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发作

F33.4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

F33.8 其它复发性抑郁障碍

F33.9 复发性抑郁障碍,未特定

F34 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

持续性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达不到轻躁狂、轻度抑郁。一次持续数年。

F34.0  环性心境

心境持续地不稳定,包括众多轻度低落和轻度高涨的时期。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有时也可有正常心境,一次稳定数月。与生活事件无关。

F34.1  恶劣心境

慢性的心境低落,不符复发性抑郁障碍(F33.0 或 F33.1)的标准,但可以曾符合轻度抑郁标准,可有缓解期,但多数时间(数月)感到疲惫、抑郁、万事皆为负担、无一能带来乐趣,病人郁闷沉 思、诸多抱怨、睡眠不佳、自感能力不足,社会功能存在。

F34.8  其它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

F34.9  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未特定

F38 其它心境[情感]障碍

F38.0 其它单次发作的心境〔情感〕障碍

F38.00 混合性情感发作

F38.1 其它复发性心境〔情感〕障碍

F38.10 复发性短暂抑郁障碍

反复出现的短暂抑郁发作,大约每月一次,每次不足两周(2-3天),但能够符合抑郁发作(F32.0、F32.1、F32.3)的症状学标准。

F38.8 其它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

F39 未特定的心境[情感]障碍

 

F40-F48 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诱发焦虑的是无危险的东西,造成特征性回避。恐怖性焦虑略特殊,可从不安到恐惧。特征性心悸或猝倒;继发恐惧。劝说无效。与疑病的区别是焦虑性惊恐针对疾病感染源,疑病针对病情本身。焦虑常共病抑郁。

F40.0 广场恐怖

诊断要点:

(a)心理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首发症状;

(b)至少以下情境中的两种:人群、公共场所、离家旅行、独自独行;

(c)对恐怖情境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特点。

鉴别诊断:抑郁,精神分裂症。

F40.1 社交恐怖

常少年期起病,对社交情境回避。可孤立也可泛化,害怕在公共场合呕吐可为重要症状。常伴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

诊断要点:

(a)心理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首发症状;

(b)必须发生在特定的社交情境;

(c)对恐怖情境的回避必须是突出特征。

鉴别诊断:广场恐怖,抑郁障碍。

F40.2 特定的(孤立的)恐怖

针对特定对象的恐惧,不泛化。

诊断要点:

(a) 心理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首发症状;

(b)焦虑必须局限于面对特定的恐怖物体或情境时;

(c)尽一切可能对恐怖情境加以回避。

F40.8 其它恐怖性焦虑障碍

F40.9 恐怖性焦虑障碍,末特定

F41  其它焦虑障碍

F41.0 惊恐障碍(间歇发作性焦虑)

严重焦虑(惊恐)的反复发作,具有不可预测性。常见心悸、脚痛、哽咽感、头昏、非真实感(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惊恐发作不针对任何东西。

诊断要点:要确诊应在大约 1 个月之内存在几次严重的植物性焦虑:

(a)发做出现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

(b)不局限于已知的或可预测的情境;

(c)发作间期无任何症状。

F41.1 广泛性焦虑障碍

泛化且持续的焦虑。伴有较多的躯体症状。数周或数月,最好半年。

诊断要点:

(a)恐慌(为将来的不幸烦恼,感到“忐忑不安”,注意困难等);

(b)运动性紧张(坐卧不宁、紧张性头痛、颤抖、无法放松);

(c)植物神经活动亢进(头重脚轻、出汗、心动过速或呼吸急促、上腹不 适、头晕、口干等)。

F41.2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

F41.3 其它混合性焦虑障碍

F41.8 其它特定的焦虑障碍

F41.9 焦虑障碍,末特定

F42强迫性障碍

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或强迫动作。强迫思维是反复进入患者头脑中的观念、表象、或冲动,必须痛苦。强迫动作或仪式是一再出现的刻板行为。患者必须有主观抵抗行为和意愿。强迫症状,特别是强追思维,与抑郁有密切关系。

诊断要点:连续两周中的大多存在强迫症状或强迫动作(其实最好半年)。

(a)必须被看作是患者自己的思维或冲动;

(b)症状必须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

(c)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应该是令人不愉快的

(d)想法、表象、或冲动必须是令人不快地一再出现;

F42.0 以强追思维或穷思竭虑为主

内容多变且痛苦。与抑郁的关系尤为密切。

F42.1 以强迫动作(强迫仪式)为主

大多数强迫动作涉及清洗(特别是洗手),反复检查,保持有序。

F42.2 混合性强追思维和动作

同时有强迫思维及强迫行为。

F42.8 其它强迫障碍

F42.9 强迫障碍,未特定

F43  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F43.0急性应激反应

典型表现是最初“茫然”,表现为意识范围局限、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进一步退缩或激越。

(a)混合性临床相,除“茫然”外,还可有抑郁、焦虑、愤怒、绝望、活动过度、退缩;

(b)如果应激性环境消除,症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持续存在或具有不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在 24-48 小时开始减轻,并且大约在 3 天后往往变得十分轻微。

F43.1创伤后应激障碍

巨大创伤后的延迟反应。“闪回”为常见症状,麻木迟钝,略回避。潜伏期为几周后到数月不等(一般6个月内)。

诊断要点:尽量少诊断。创伤指向性要明确。

F43.2  适应障碍

环境及适应性改变时发生,症状多样。社会功能缺损。起病常在改变发生后1月内,一般不超过6个月。

诊断要点:症状形式、内容、严重度;既往病史和人格;应激事件、处境或生活危机。

F43.21 长期的抑郁性反应

轻度抑郁状态,持续时间不超过 2 年。

F43.22 混合性焦虑和抑郁性反应

焦虑和抑郁都明显,程度较轻。

F43.23 以其它情绪紊乱为主

F43.24 以品行障碍为主

F43.25 混合性情绪和品行障碍

F43.28 以其它特定症状为主

F43. 8 其它严重应激反应

F43.9 严重应激反应,未特定

F44  分离(转换)性障碍

诊断要点:(人来疯)

(a)可存在所有临床症状,丰富、多变、不持久;

(b)排除躯体疾病;

(c)有心理致病的证据,表现在时间上与应激性事件、问题或紊乱的关系有明确的联系。

F44. 0  分离性遗忘

记忆丧失,常为近期事件,非器质性,遗忘范围广、多变,且常围绕应急事件。

诊断要点:

(a)对于具有创伤或应激性质的近期事件存在部分或完全遗忘;

(b)不存在脑器质性障碍、中毒或过度疲劳。

鉴别诊断:脑外伤、癫痫、谵妄、酒精滥用。

F44.1  分离性漫游

有分离性遗忘的所有特征,伴目的性游历,期间生活自理。可自创新身份,与常人无异。

诊断要点:

(a)分离性遗忘的特征(F44.0);

(b)超出日常范围的有目的的旅行;

(c)可自理及交流。

F44.2 分离性木僵

诊断要点:

(a)符合木僵诊断;

(b)不存在可对木僵做出解释的躯体障碍或其它精神科障碍;

(c)存在心理基础,有近期发生过应激性事件或目前存在问题的证据。

F44.3 出神(trance)与附体障碍

自身身份感缺失。意识局限。

F44.4-F44.7 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诊断要点:

(a)不存在躯体障碍的证据;

(b)对病人的心理社会背景及人际关系应有充分了解,找到应激源。

F44.4 分离性运动障碍

无缘由的丧失部分或全部运动能力。

F44.5 分离性抽搐

与癫痫类似,少见意识丧失、自伤、失禁。

F44.6 分离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

区别在于麻木区域与解剖学不符,感觉丧失不完全。

F44.7 混合性分离(转换)性障碍

F44.8 其它分离(转换)性障碍

F44.80 Ganser 氏综合征

F44.81 多重人格障碍

有创伤,易转换,争议过大,不推荐诊断。

F44.82 见于童年和青少年的短暂的分离〔转换〕性障碍

F44.88 其它特定的分离(转换)性障碍

F44.9 分离(转换)性障碍,未特定

F45  躯体形式障碍

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反复检查,不信科学,劝说无效。

F45.0 躯体化障碍

主要特征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慢性波动性病程。

诊断要点:40岁以后发病的多种躯体症状可能是原发抑郁障碍的早期表现。

(a)存在各式各样,变化多端的躯体症状至少两年,且未发现任何恰当的躯体解释;

(b)不断拒绝多名医生关于其症状没有躯体解释的忠告与保证;

(c)症状及其所致行为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和家庭功能损害。

F45.1  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不典型的躯体化障碍。

F45.2  疑病障碍

存在的先占观念,很少在 50 岁以后才首次发病。慢性波动性病程。

诊断要点:

(a)长期相信无证据的至少一种严重躯体疾病;或存在持续性的先占观念,认为畸形或变形。

(b)总是拒绝接受多位不同医生关于其症状并不意味着躯体疾病或异常的忠告和保证。

鉴别诊断:躯体化障碍:看重症状,疑病更重视疾病种类。抑郁障碍:抑郁在疑病之前。妄想障碍:躯体变性等妄想。焦虑和惊恐障碍:有针对疾病的解释。

F45.3  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

出现无证据心血管系统、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诊断要点

(a)持续存在植物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颤抖、脸红,这些症状令 人烦恼;

(b)涉及特定器官或系统的主观主诉;

(c)存在上述器官可能患严重障碍的先占观念,医生的反复保证和解释无济于事;

(d)所述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无明显紊乱的证据。

F45.30    心血管系统

F45.31    高位胃肠道

F45.32    低位胃肠道

F45.33    呼吸系统

F45.34    泌尿生殖系统

F45.38    其它器官或系统

F45.4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不能解释的持续、严重、令人痛苦的疼痛。

F45.8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

(a)“癔症球”(咽喉部哽咽感引起吞咽困难)以及其它形式的吞咽困难;

(b)心因性斜颈及其它痉挛性障碍(不包括 Tourett 综合征);

(c)心因性搔痒症(不包括特殊皮肤损害,如:斑秃、皮炎、湿疹、或心 因性等麻疹);

(d)心因性痛经(不包括性交疼痛(F52.6)和性冷淡(F52. 0));

(e)磨牙。

F45.9 躯体形式障碍,未特定

F48 其它神经症性障碍

F48.0 神经衰弱一般不诊断

诊断要点:

(a)用脑后倍感疲倦;轻度用力后身体虚弱与极度疲倦;

(b)至少存在以下两条:

肌肉疼痛感、头昏、紧张性头痛、睡眠紊乱、不能放松、易激惹、消化不良

(c)排除植物神经症状或抑郁症状

F48.1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

患者诉说其精神活动,身体、周围环境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显得不真实、遥远或自动化。患者感到不再是在进行自己的思维、想象、 记忆;运动和行为也似乎不属于自己;自己的身体仿若失去了生命、疏远,或出现其它异常;周围的世界看上去缺乏色彩和生气,仿佛是人造的,好像成为人们按规定角色表演的舞台。(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层薄纱看东西)

诊断要点:需具(a)或(b)二者之一,或两者皆备,再加上(c)和(d):

(a)人格解体症状:病人感到其感觉和/或体验分离、遥远、不属于自己、丧失等等;

(b)现实解体症状:物、人和/或环境显得不真实、遥远、人工化、没有色彩、没有生气等;

(c)承认这是主观自发的改变,不是外力或他人所强加的(即自知力);

(d)感知觉清晰,不存在中毒性混浊或癫痫。

F48.8  其它特定的神经症性障碍

F48.9  神经症性障碍,未特定

 

F50-F59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50  进食障碍

F50.0 神经性厌食

人为的以有意减轻体重为特征的障碍。容易诊断,多存在残留症状;

诊断要点:

(a)体重保持在至少低于期望值 15%以上的水平(或是体重下降或是从未达到预期值),或 Quetelet’s 体重指数为 17.5 或低于此值。

(b)体重减轻是自己造成的,包括拒食“发胖食物”,及下列一种或多种手段:自我引吐;自行导致的通便;运动过度;服用食欲抑制剂或利尿剂。

(c)有特异的精神病理形式的体象扭曲,害怕发胖的超价观念。

(d)包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的内分泌障碍。

(e)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病,青春期发育会放慢甚至停滞

F50.1 非典型神经性厌食

缺乏一至两条典型特征并符合F50.0诊断的厌食。

F50.2 神经性贪食

反复发作性暴食及强烈的控制体重的先占观念为特征的综合征。

诊断要点:

(a)持续存在进食的先占观念,对食物有强烈欲望;难以克制的发作性暴食。

(b)病人会采取一切手段抵制“发胖”。

(c)对肥胖的病态恐惧。

F50.3 非典型神经性贪食

缺乏一至两条典型特征并符合F50.2诊断的贪食。

F50.4 伴有其它心理紊乱的暴食

F50.5 伴有其它心理紊乱的呕吐

F50.8  其它进食障碍异食癖

F50.9 进食障碍,未特定

F51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这一组障碍包括:

(a)睡眠失调:原发心因性情绪原因导致了睡眠的量、质、时序的变化,即失眠、嗜睡及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b)睡眠失常:在睡眠中出现异常发作性事件;如儿童发育迟缓,成人睡行症,睡惊及梦魇。

F51.0 非器质性失眠症

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主要是自身睡眠体验)令人不满意的状况。难以入睡是最常见的主诉,其次是维持睡眠困难和早醒。

诊断要点:

(a)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是难以维持睡眠,或是睡眠质量差;

(b)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月以上;

(c)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d)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F51.1 非器质性嗜睡症

诊断要点:

(a)白天睡眠过多或睡眠发作,无法以睡眠时间不足来解释;睡醒后不清醒;

(b)每日出现睡眠紊乱,超过一月,影响社会功能;

(c)缺乏发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状(摔倒,睡眠麻痹,入睡前幻觉)或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证据(夜间呼吸暂停,典型的间歇性鼾音等等);

(d)没有可表现出日间嗜睡症状的任何神经科及内科情况。

F51.2 非器质性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睡眠节律失代偿从而导致病人主诉失眠或嗜睡。

诊断要点:

(a)患者睡眠节律与其他人不同(如黑白颠倒);

(b)在主要的睡眠相时失眠,在应该清醒时嗜睡,几乎天天发生并持续1个月以上;

(c)睡眠量、质及时序的不满意状态使病人深感苦恼,或影响了社会或职业功能。

F51.3 睡行症(夜游症)

睡眠和觉醒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发作时,通常在睡眠的前1/3段起床,走动,呈现出低水平的注意力、反应性及运动技能。通常无法回忆。

诊断要点:

(a)一次或多次的,发生于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走来走去;

(b)发作中,个体表情茫然,目光凝滞,加以干涉或同其交谈,则相对无反应,难以被唤醒;

(c)在清醒后(无论是在发作中还是在次日清晨),个体对发作不能回忆;

(d)尽管在最初从发作中醒来的几分钟之内,会有一段短时间的茫然及走向力障碍,但并无精神活动及行为的任何损害;

(e)没有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或躯体障碍如癫痫的证据。

F51.4 睡惊症(夜惊症)

睡惊症或夜惊症是出现于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 运动形式及植物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睡前三分之一阶段惊叫着坐起或下床,常常冲向门口似乎要夺路而逃,但很少会离开房间。

诊断要点:

(a)一次或多次,惊叫一声从睡眠中醒来,以强烈的焦虑、躯体运动及自主神经系统的亢进如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瞳孔扩大及出汗等为特点;

(b)这些反复发作的典型情况是持续1-10分钟,通常在夜间睡眠的前三分之一阶段发生;

(c)对他人试图平息睡惊进行的努力相对无反应;

(d)对发作即使能够回忆,也是十分有限的(通常只局限于一到两个片断的表像);

(e)没有躯体障碍如脑肿瘤或癫痫的证据。

F51.5 梦魇

梦魇是次日晨起能详细描述的以焦虑或恐惧为主的梦境体验,

诊断要点:

(a)睡中醒来,能清晰、详尽地回忆强烈恐怖性的梦境,可随时惊醒;

(b)从恐怖性梦境中惊醒时,个体很快恢复定向及警觉;

(c)梦境体验本身,以及随之造成的睡眠紊乱,都会使个体十分苦恼。

F51.8  其它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F51.9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未特定

F52  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的性功能障碍

F52.0 性欲减退或缺失

F52.1 性厌恶及性乐缺乏

F52.10 性厌恶对性接触产生厌恶情绪。

F52.11 性乐缺乏性反应正常,也能体验到性高潮,但却缺乏相应的快感。

F52.2 生殖器反应丧失

男性为心因性阳痿,某些情况下可正常。非器质性。

女性的主要问题是阴道干燥,或缺乏滑润。心因性和器质性均可。

F52.3 性高潮功能障碍性高潮不出现或明显延迟。心理治疗有效。

F52.4 早泄

F52.5 非器质性阴道痉挛

F52.6 非器质性性交疼痛

F52.7 性欲亢进

F52.8 其它性功能障碍,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所致

F52.9 未特定的性功能障碍,非器质性障碍或疾病所致

F53  产褥期伴发的精神及行为障碍,无法在它处归类

F54 在它处分类的障碍及疾病伴有的心理及行为因素

F55 非依赖性物质滥用

F55.0 抗抑郁剂

F55.1 缓泻剂

F55.2 镇痛剂

F55.3 解酸药

F55.4 维生素

F55.5 类固醇或激素

F55.6 特殊的草药或民间验方

F55.8 不产生依赖的其它物质

F55.9 未特定的

F59 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未特定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F60-F62 特异性人格障碍,混和型及其它人格障碍及持久的人格改变

F60 特异性人格障碍

是个体性格学体质与行为倾向上的严重紊乱。常伴有个人与社会间显著的割裂。多在儿童后期或青春期出现,持续到成年并渐渐显著。18岁前尽量不诊断。

诊断要点:

(a)明显不协调的态度和行为,如情感,冲动控制,知觉与思维方式及与他人交往的方式;

(b)这一异常行为模式是持久的,固定的,并不局限于精神疾患的发作期;

(c)异常行为模式是泛化的,与个人及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

(d)上述表现均于童年或青春期出现,延续至成年。

(e)这一障碍会给个人带来相当大的苦恼,但仅在病程后期才明显。

(f)这一障碍通常会伴有职业及社交的严重问题,但并非绝对如此。

下列亚型,要至少三条临床描述的特点,才能诊断。

F60.0 偏执型人格障碍

(a)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

(b)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谅侮辱,伤害或轻视。

(c)猜疑,以及将体验歪曲,及把他人无意的或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

(d)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地维护个人的权利;

(e)极易猜疑,毫无根据地怀疑配偶或性伴侣的忠诚。

(f)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倾向,表现为持续的自我援引态度

(g)将病人直接有关的事件以及世间的形形色色都解释为“阴谋”的无根据的先占观念。

F60.1 分裂样人格障碍

(a)几乎没有可体验到愉快的活动;

(b)情绪冷淡,隔膜或平淡的情感;

(c)对他人表达温情,体贴或愤怒情绪的能力有限;

(d)无论对批评或表扬都无动于衷;

(e)对与他人发生性接触毫无兴趣(要考虑年龄);

(f)几乎总是偏爱单独行动;

(g)过分沉湎于幻想和内省;

(h)没有亲密朋友,与人不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或者只有一位),也不想建立这种关系;

(i)明显地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及习俗。

F60.2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a)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

(b)全面、持久的缺乏责任感,无视社会规范,规范与义务;

(c)尽管建立人际关系并无困难,却不能长久地保持;

(d)对挫折的耐受性极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攻击,甚至暴力行为;

(e)无内疚感,不能从经历中特别是从惩罚中吸取教训;

(f)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当他们与社会相冲突时对行为作似是而非的合理化解释。

F60.3 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

行为冲动,不计后果,伴有情感不稳定。

F60.31 边缘型

情感不稳,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心的偏好模糊不清或扭曲。

F60.4 表演型人格障碍

(a)自我戏剧化,做戏性,夸张的情绪表达;

(b)暗示性,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

(c)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d)不停地追求刺激、为他人赞赏及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e)外表及行为显出不恰当的挑逗性;

(f)对自己外观容貌过分计较。

F60.5 强迫型人格障碍

(a)过分疑虑及谨慎;

(b)对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表格过分关注;

(c)完美主义,以至影响了工作的完成;

(d)道德感过强,谨小慎微,过分看重工作成效而不顾乐趣和人际关系;

(e)过分迂腐,拘泥于社会习俗;

(f)刻板和固执;

(g)病人不合清理地坚持他人必须严格按自己的方式行事;

(h)有强加的,令人讨厌的思想或冲动闯入。

F60.6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a)持续和泛化的紧张感与忧虑;

(b)相信自己在社交上笨拙,没有吸引力或不如别人;

(c)在社交场合总过分担心舍被人指责或拒绝;

(d)除非肯定受人欢迎,否则不肯与他人打交道;

(e)出于维护躯体安全感的需要,在生活风格上有许多限制;

(f)由于担心批评,指责或拒绝,回避那些与人密切交往的社交或职业活动。

F60.7  依赖型人格障碍

(a)请求或同意他人为自己生活中大多数重要事情做决定;

(b)将自己的需求附属于所依赖的人,过分顺从他人的意志;

(c)不愿意对所依赖的人提出即使是合理的要求;

(d)由于过分害怕不能照顾自己,在独处时总感到不舒服或无助;

(e)沉陷于被关系亲密的人所抛弃的恐惧之中,害怕只剩下他一人来照顾自 己;

(f)没有别人过分的建设和保证时做出日常决定的能力很有限。 其它特征包括:总把自己看

F60.8  其它特异人格障碍

F60.9  人格障碍,未特定

F61 混合型及其它人格障碍

F61.0  混合型人格障碍符合F60某些特征但不突出。

F61.1  烦扰型人格改变

F62 持久的人格改变,不是由于脑损害及疾病所致

强烈应激源长期作用,改变为恒定的,排除器质性损害。

诊断要点:人格改变必须持续至少 2 年以上。

(a)对世界持敌意或不信任的态度。

(b)社会性退缩。

(c)空虚或无望感。

(d)常有紧张感,似乎总是受到威胁。

(e)疏远感。

F62.1 精神科疾患后持久性人格改变

诊断要点:2年或以上

(a)对他人过度依赖及强求的态度。

(b)坚信自己因病改变了或名声变坏了,无法维持人际关系并导致社会隔离。

(c)被动性,对娱乐的参与和兴趣都减少。

(d)长期诉说有病,可伴有疑病性主诉和患病行为。

(e)心境恶劣或心境易变,不是精神或残留症状导致。

(f)与病前状况相比,社会与职业功能明显受损。

F62.8 其它持久性人格改变

F62.9 持久性人格改变,未特定

F63  习惯与冲动障碍

F63.0 病理性赌博

鉴别诊断:

(a)赌博与打赌(Z72. 6)(频繁的打赌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企图获得金钱);

(b)躁狂病人的过度赌博(F30.-)

(c)社会病态人格者的赌博(F60.2)

F63.1 病理性纵火(纵火狂)

诊断要点:

(a)无动机反复纵火。

(b)对观看着火有强烈的兴趣。

(c)在采取行动之前有不断增加的紧张感,在付诸实施后马上有强烈的兴奋。

鉴别诊断:

(a)无精神科障碍表现的故意纵火(有动机);

(b)有品行障碍的青少年纵火(F91.1)。

(c)有社会病态人格的成年人纵火(F60.2)。

(d)精神分裂症患者纵火(F20.-)典型的纵火是对妄想观念或命令性幻听的反应。

(e)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纵火(F00-09)。

F63. 2 病理性偷窃(偷窃狂)非利益性的习惯性偷盗。

F63.3 拔发狂

F63.8 其它习惯与冲动障碍

F63.9 习惯与冲动障碍,未特定

F64  性身份障碍

F64.0  易性症诊断要点:2年以上。

F64.1 双重异装症:偶尔异装寻求快感,不想变性。

F64.2 童年性身份障碍童年时期想要成为异性,对自身性别厌恶。

F64.8 其它性身份障碍

F64.9 性身份障碍,未特定

F65  性偏好障碍

F65.0 恋物症依恋物为获取快感唯一或主要途径。

F65.1 恋物性异装症穿着异性服装主要是为了获得性兴奋。

F65. 2 露阴症

F65. 3 窥阴症

F65. 4 恋童症

F65. 5 施虐受虐症

F65.6  性偏好多相障碍恋物症、异装症和施虐受虐症的结合。

F65.8  其它性偏好障碍

F65.9  性偏好障碍,未特定

F66  与性发育和性取向有关的心理及行为障碍

F66.X0 异性恋

F66.X1 同性恋

F66.X2 双性恋

F66.X8 其它,包括青春期前

F66.0 性成熟障碍无法确定取向

F66.1 自我不和谐的性取向

F66.2 性关系障碍

F66.8  其它性心理发育障碍

F66.9  心理发育障碍,未特定

F68  成人人格与行为的其他障碍

F68.0 出于心理原因渲染躯体症状

F68.1 有意制造或伪装躯体或心理症状或残疾(做作性障碍)

F68.8 其它特定的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F69  未特定的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

F7X.0  无,或轻微的行为缺陷

F7X.l  显著的行为缺陷,需要加以关注或治疗

F7X.8  其它行为缺陷

F7X.9  未提及行为缺陷

F70 轻度精神发育迟滞诊断要点:IQ50-69之间。语言理解和使用能力有延迟,其他还好。

F71 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诊断要点:在35-49之间。生活受影响,症状各异。

F72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诊断要点:在20-34之间。日常生活受影响。

F73 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诊断要点:低于20。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F78 其它精神发育迟滞

F79 末特定的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所包含的各种障碍具有以下共同点):

本系列疾病尽量看专科(儿童)诊疗规范标准,不以ICD为主要诊断标准。

(a)一律起病于婴幼儿期或童年期;

(b)具有功能发育的损害或延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相关;

(c)病程恒定。

病因不明,家族中有类似病例,遗传几率大。两类除外:第一类,有正常发育期,如童年瓦解性障碍、Laudau-Kleffner综合征和某些孤独症。第二类,最初为偏离(孤独症)。

F80 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总论

早期就有正常语言获得紊乱。

鉴别诊断: 语言发育期多变至难以辨认,后期恢复正常但残留障碍。故早期诊断重要。病史有助于判断是否为早期损害的残留。与精神发育迟滞或弥漫性发育延迟相鉴别。排除耳聋等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诊断要点:发音障碍的严重超出智龄正常;非语言智能在正常范围;语言表达和感受技能在正常范围;发音异常不能归因于其他异常;在亚文化环境中不被接受。

80.1 表述性语言障碍

口语应用能力低但语言理解力大致正常。

诊断要点:2岁不会说话,3岁不会说句。

F80.2 感受性语言障碍

语言理解差,几乎都有发音问题。

诊断要点:1岁不知道自己名字,1岁半识别物品过少,2岁听不懂日常指令。

F80.3 伴发癫痫的获得性失语(Landau-Kleffner 综合征)

病前正常,病后(伴发阵发脑电图异常)丧失了感受性和表达性语言功能,但仍有智能,多数有癫痫发作。

F80.8 其它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F80.9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未特定

F81  特定性学校技能发育障碍(SDDSS)

诊断要点:学校技能损害必须明显,具有特定性且不与智力有关,上学前几年就存在。

F81.0 特定性阅读障碍

诊断要点:阅读能力普遍低于正常。

(a)省略、替代、歪曲或添加单词或单词成份;

(b)阅读速度慢;

(c)始诵错误,长时停顿或“不知读到哪儿”,短语划分不准确;

(d)颠倒句中的词序或词中的字母顺序。

(e)不能回忆阅读的内容;

(f)不能从阅读的材料中得出结论和推论;

(g)用常识作为背景材料而不是用从所读的故事中得到的信息来回答与故事有关的问题。

F81.1 特定性拼写障碍

F81.2 特定性计算技能障碍

F81.3 混合性学校技能障碍

F82  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

诊断要点:精细或粗大运动的运动共济能力显著低于适龄。

F83  混合性特定发育障碍啥都不像)。

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

F84.0 童年孤独症

3岁以前出现发育受损。社会交往、沟通和局限的重复行为。男孩是女孩高3-4倍。

诊断要点:病前正常发育,表现方式情绪接收和表达不当,社交能力差,自身角色缺失。还以行为、兴趣和活动的局限、重复与刻板为特征,思维过于僵化,行为过于僵硬模式化。偶有特异性问题。

F84.1 不典型孤独症

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起病的年龄。

F84.2 Rett氏综合征

早期发育正常,随后出现手的技巧和言语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同时有头颅增长变慢、通常起病于7-24个月。手的刻板性扭动、过度换气和目的性手动丧失尤其具有特征性。

诊断要点:起病于7-24个月。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丧失目的性手动和获得性精细运动操作技能。伴有语言发育丧失、部分丧失或缺陷;特有的刻板性扭动或“洗手”样动作,上肢弯曲放到胸前或下额前;刻板地用唾液把手弄湿;不能正常咀嚼食物;常有过度换气发作;几乎总有大小便失禁;常常过度流涎和伸舌;缺乏社会参与。

F84.3 其它童年瓦解性障碍

诊断依据:2岁前有正常发育期;接着是既往获得的技能的确定的丧失;伴有社交功能的性质异常。

F84.4 多动障碍伴发精神发育迟滞与刻板动作

诊断要点:诊断根据为以下三项联合出现:与发育过程不相适应的严重多动,刻板动作, 严重精神发育迟滞;三项缺一不可。

F84.5 Asperger氏综合征

典型的孤独症样相互性社交活动性质异常,同时伴有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与孤独症的根本区别在于没有语言和认知的一般性发育延迟。智力正常。

F84.8 其它弥漫性发育障碍

F84.9 弥漫性发育障碍,未特定

F88 其它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

本系列疾病尽量看专科(儿童)诊疗规范标准,不以ICD为主要诊断标准。

F90 多动性障碍

发病早;多动与行为调节不良伴随注意不集中和无法长时间埋头做事。并发症包括社交紊乱性行为和自我评价低下。主要特征是注意损害和多动:两个表现对于诊断都属必需,而且必须在一个以上场合中表现突出。

鉴别诊断:发育障碍诊断上优先。多动性障碍的诊断上优先于品行障碍。

F90.0 活动与注意失调

符合多动性障碍(F90.-)但不符合(F91.-)(品行障碍)时编码F90.0。

F90.1 多动性品行障碍

符合多动性障碍(F90.-)和品行障碍(F91.-)用此编码。

F90.8 其它多动性障碍

F90.9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F91 品障碍

反复而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6个月以上。

诊断要点:优先考虑发育水平。过份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放火;偷窃;反复出现的谎话;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反抗性挑衅行为;长期严重的不服从。

F91.0 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

攻击行为完全局限于家庭和亲人关系以内。

F91.1 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

具有长久的社交紊乱性或攻击性行为,与他人关系不良。

F91.2 社会化的品行障碍

与同龄人关系好,与大人关系不好的F91。

F91.3 对立违抗性障碍

显著的违抗、不服从和挑衅行为而且没有更过分的行为。

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品行障碍与抑郁、 焦虑或其他情绪不良共存。

F92.0 抑郁性品行障碍

F92.8 其它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F92.9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

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F93.0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诊断要点:当对离别的恐惧构成焦虑的中心,并发生于童年早期。

(a)忧虑他的主要依恋之人可能遇到伤害,或害怕他们会一去不回;

(b)忧虑某种不幸事件,如儿童走失、被绑架、住院或被杀,会与主要依恋之人分离;

(c)因害怕分离而总是不愿或拒不上学(不是由于其它原因如害怕学校里的事);

(d)没有主要依恋之人在侧总是不愿或拒不就寝;

(e)持久而不恰当地害怕独处,或白天没有主要依恋之人陪同就害怕呆在家里;

(f)反复出现与离别有关的噩梦;

(g)当与主要依恋之人分手,反复出现躯体症状(恶心、 胃痛、头痛、呕吐等等);

(h)在与主要依恋之人分离前、分离中或分离后马上出现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

F93.1 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

特殊年龄的达到临床异常的局限性焦虑。

F93.2 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

6岁以下儿童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持久或反复的害怕回避,伴依恋父母。

F93.3 同胞竞争障碍

嫉妒新出生的弟弟或妹妹达到临床异常程度。

F93.8 其它童年情绪障碍

F93.9 童年情绪障碍,未特定

F94  特发于童年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

F94. 0 选择性缄默症

语言理解力正常;有足以应付社会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某些场合缄默。

F94.1 童年反应性依恋障碍

五岁前产生的抚养关系异常。社会交往和反应能力正常,有人照顾就改善,语言发育异常较轻,认知缺陷不加重,不存在行为、兴趣与活动方式的持久性狭窄、重复和刻板。

F94.2 童年脱抑制性依恋障碍

5岁前的泛化性依恋。难与同伴建立亲密和信任的关系。

F94.8 童年其它社会功能障碍

F94.9 童年社会功能障碍,未特定

F95  抽动障碍

抽动是一种不随意、快速、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或发声,突然发生,无明显目的。常见简单运动性抽动包括眨眼、颈痉挛、耸肩和扮鬼睑。常见简单发声抽动包括清嗓子、学吼叫、抽鼻子和嘶嘶声。常见复杂的抽动包括打自己、跳跃和单脚蹦。常见复杂的发声抽动包括重复特别的词句、有时用社会不能接受的(常是猥亵淫秽的)词句(秽语症)以及重复自己的发声或词句(重复言语)。

诊断要点:突发迅猛的无神经病变基础的抽动;睡眠时消失;可随意地再现或克制而没有痛苦感。

F95.0 一过性抽动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12个月。

F95.1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持续一年以上。

F95.2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delaTourette氏综合征]

具有或已有过多种运动性抽动和一种或数种发声抽动,不一定同时存在。发病于童年或少年。在发声抽动出现前常有过运动性抽动;病状常在少年期加重,常延续到成年。

F95.8 其它抽动障碍

F95.9 抽动障碍,未特定

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他行为与情绪障碍

F98.0 非器质性遗尿症小于五岁或智龄低于四岁不诊断。

F98.1 非器质性遗粪症

能够控制大便,由于某种原因而不遵守社会规范、在不适当的地方大使。

F98.2 婴幼儿和童年喂食障碍

进食困难显然超出正常范围;体重不增或下降至少一个月。

F98.3 婴幼儿和童年异食癖长期进食无营养的物质(泥土、颜料碎屑等)。

F98.4 刻板性运动障碍

一种随意的、反复的、刻板的无意义的(常为节律性)运动。非伤害性动作包括:摇摆躯体、摇摆头颅、拔 毛、捻发、作态地弹指和拍手。刻板性自伤行为包括:反复撞头、打耳光、戳眼睛、咬手、咬唇或咬身体其它部位。

F98.5 口吃[结巴]已影响到正常说话才诊断。

F98.6 言语急促杂乱讲话急促而且不流畅,没有重复或踌躇,达到降低言语的清晰度。

F98.8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它特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

F98 .9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未持定性行为与情绪障碍

F99  精神障碍,未在他处标明

 


ICD10精编版-(董原初,引用请标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