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权势到底有多大,加九锡,建生祠,依然可以坐稳相位
绍兴十一年和成之后,金人对秦桧倍加保护,向南宋朝廷严申:“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高宗慑于金人的威胁,为了维系小朝廷的苟安局面,不断地给秦桧加官晋爵。
秦桧每次进官,高宗都说:
“梓宫归葬,慈宁就养,皆卿之功也。此未报百分之一,不必辞。”
绍兴十一年六月,拜秦桧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庆国公;七月,《徽宗实录》成,迁少保,加封冀国公:绍兴十二年九月,加太师进封魏国公;十月,又进为秦、魏两国公:绍兴十七年三月,改封益国公;绍兴二十五年十月,加封为建康郡王,死后又追封为申王。
北宋后期的权奸蔡京,前后居相位近二十年,但“屡罢屡起”,未得善终。秦桧两据相位十九年,尤其是第二次入相,专国时间近二十年,“挟虏势以要君”,权倾朝野,势焰熏天,生前封王,死得善终,在两宋历史上是没有的。
1、被包装成“圣相”
秦桧和一切专制独裁者一样,一方面用强权钳制舆论,残酷地打击一切持不同政见者;一方面则用虚幻的“神圣”光环,包裹、掩饰自己的卑鄙行径,把反面人物演成正面角色。
这不仅仅是为了欺骗世人,也是为了欺骗自己,力图从“正面角色”中寻求一些虚假的精神慰藉,把一出历史闹剧演到终场。
他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却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丧心病狂地残害忠良,却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维护朝廷礼法的忠臣良相。
绍兴十九年九月,高宗为了褒奖秦桧,下令有司绘制秦桧肖像,陈列于功臣阁。像成,自己又作赞语云:
惟师益公,识量渊冲;尽辟异议,决策和戎;长乐温清,寰宇阜丰。其永相予,凌烟元功。
这个赞语的大意是,惟有你秦太师益国公,见识和度量是如此的渊深和冲淡啊;敢于和善于排除各种反对意见,毅然决然地定下与金人和议的基本国策;从而使我能够对太后冬温夏清,尽人子之孝,普天之下,呈现了一派物阜民丰的景象;你是凌烟阁上的第一号功臣,应当永远作我的宰相啊!
用的是高宗的口气,或者就是秦桧的授意,是那位秦桧党羽的代笔。
在这个赞语中,第一,赞美秦桧有“识量渊冲”的宰相器度;第二,肯定秦桧的“决策和戎”是再造宋室的大功臣;第三,接受金人“不得辄更易大臣”的指令,许秦桧为终身宰相。
秦桧看到这个赞语后,上《谢赐御书传神赞表》说高宗这是表明“思其始而成其终”。可以想见,这个赞语和赞语一经传出,对美化秦桧,抑制反对和议的舆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和成之后,秦桧就一直处心积虑地要把自己装扮成再造宋室的“圣相”,竭力掩盖他导引高宗向金人屈膝投降,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采取种种手段,收买无耻文人为他歌功颂德,树碑立传。
“圣相”一语,出自《晏子春秋》,晏子称孔子为“鲁之圣相”,后来屡被引用。
唐宪宗时,藩镇割据,而盘踞淮西吴元济,危害尤甚。宰相裴度率师平定淮西,韩愈作《平淮西碑》,褒扬裴度的功绩;先入蔡州而且生擒吴元济的李愬不平,其妻唐安公主诉于禁中,宪宗令段文昌重作碑文,磨去韩文,但史臣赞扬裴度,必取韩文。后来,李商隐作《韩碑》诗,肯定韩愈的碑文。
曾惇的“裴度只今真圣相”,就是从这里“脱胎”而来的。
把秦桧谋夺三大将兵权,为和议扫除障碍,比作裴度削平藩镇,显然是颠倒是非,不伦不类。秦桧居然接受了,而且送给高宗以自炫。这是因为在朝野一片反对和议的声中,有人出来大唱赞歌,并且称他为“圣相”,这无论如何可以减少他的精神压力,而且这种声音多了,就可以抑制、抵消反对者的影响。
于是,对曾惇大加奖赏,黄州任满,立即移知台州,绍兴十八年闰八月又移知镇江,一个地方比一个地方好,而且不须候替。《宋史》本传说:“台州曾惇献诗称‘圣相’,凡投献者,以皋、夔、契为不足,必曰‘元圣’。”曾惇从献谀中得到好处,许多奔竞之徒,竞相效法,把秦桧越捧越高,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2、加九锡的闹剧
还有一位程敦厚,绍兴十一年新除利州通判,上书朝廷支持和议,称秦桧“见几似颜子,任重似伊尹”。说秦桧明察时势的变化有颜渊一样大智慧,而担负重任又有伊尹一样责任心。秦桧当然非常高兴,马上要程敦厚“赴都堂审察”,召试馆职,很快除为秘书省校书郎,连连升擢。
后来在权中书舍人期间,与已经罢官的韩世忠有些来往,被贬到安远作知县,闲置多年。他耐不住寂寞,绍兴二十一年献《绍兴圣德诗》,极力颂扬和议;又献诗秦桧,吹捧秦桧“诞生圣相扶王室”。秦桧一时高兴,说程敦厚“用意可嘉”,进为直徽猷阁。
绍兴十七年三月,以郊祀恩徙封秦桧为益国公。本来在唐宋以后,加封国公,是一个荣誉头衔,既无实际封地,也不开府置官。可是,有人为了讨好秦桧,竟敢上章请置益国官属,“桧虽不行,亦不加罪”。特别是吏部侍郎王循友,因贪赃枉法,被言官弹劾,出知镇江。为了保住官位,居然上章请加秦桧九锡。
被有异谋的权臣所利用。王莽篡汉前加九锡,并令人作《加九锡文》谀其功德;曹操也有代汉的野心,封魏王又加九锡,没有来得及篡位就死去,这个愿望是由他儿子曹丕去实现的;朱温篡唐之前,也封魏王加九锡,后代唐而有天下。王循友敢于请加秦桧九锡,未尝不是猜测到秦桧有代宋自立的野心。
后来秦桧虽然没敢贸然接受王循友的建议,但却给予王循友很高的奖赏,由知镇江府徙知建康府。镇江知府只管本府,而建康知府则兼江东安抚使和行宫留守,地位远远超过各路帅臣。
静江知府吕愿中,为了求得幸进,挖空心思讨好秦桧。桂林北面有一古驿,名秦城,相传是秦朝戍五岭时所筑。吕愿中牵强附会,抓住一个“秦”字,大作拍马文章,约集宾客僚佐共赋“秦城王气诗”,又张大其事,许多无行文人也跟着唱和,然后结集,献给秦桧。
诗已不传,从题中推测,不外颂扬秦桧的功德,甚至暗示,秦桧当代宋自立。秦桧十分高兴,先是以招降南丹有劳,给吕愿中进职;绍兴二十五年三月,又召赴临安奏事,准备给予重用。后因殿中侍御史徐嘉论其“悖逆害民”,高宗又出面干预,才未能实现。
汪应辰说:
“初时人以伊(尹)、周(公)誉桧,末后人以舜、禹誉桧,桧亦受之。”
赞扬他是伊尹、周公,不论如何,还是臣子,赞扬他是虞舜、大禹,就是君主了,他居然敢于接受,可见他确有不臣之心了。
3、建生祠、献祥瑞
一些人品卑下的士大夫,为了博取秦桧父子的欢心,什么手段都用上了。诸如建堂设馆,供奉秦氏死者和生者。秦桧的父亲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玉山县专门建一座祠堂供奉秦敏学。信州还谎奏祠生芝草。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素桧出生在黄州江边舟中,当地的官绅就在江边建起一座“规模宏制”的“庆瑞堂”作为纪念。有一个叫张瑜的,原是江西安抚司参议官,临时代理秀州的知州。他建一座“衮绣堂”,供奉着秦桧父子的画像。这个州的州学教授陈岩肖,更是不甘落后,在学舍立秦桧生祠供奉。
绍兴二十五年三月,秦熺到建康祭祖,途经秀州,见到他们如此大献忠心,岂能不给予奖赏!很快除张瑜知秀州,召陈岩肖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权考功郎。真是无奇不有!
更有甚者,是“缘饰祥瑞,以文中兴”。绍兴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有日食,高宗本来按以往的说法,认为这是为政有阙失,天象示警。下诏“避殿减膳”,向上天表示悔过。凑巧这天阴雨,看不到日食。秦桧认为逢凶化吉,于是率百官上表称贺。这月初八,下大雪,秦桧又以“瑞雪应时”,又率百官于文德殿拜表称贺。
自此,凡遇到此类情况,都如法炮制,一直到秦桧死。
绍兴十九年四月戊辰,“日左生青赤黄珥”,太史局奏称“系是样应”,诏付史馆。是月戊寅,湖广、江西路,建康府均奏称“甘露降”。
绍兴二十一年七月癸亥,遂宁府言,“自十七年至二十年,嘉禾瑞麦,岁产不绝,凡一百有六。”
绍兴二十二年五月,容州奏称“野蚕成茧”。
绍兴二十五年五月,太庙仁宗室柱生芝草九茎。左迪功郎沈中立为颂以献,诏“中立用意可嘉,特循一资”;左朝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勾龙廉献《太庙殿室圣孝金芝颂》,诏进秩一等,添差夔州路安抚司参议官。
秦桧把组织官员观芝当作朝廷一件大事,令御史台、阁门和太常寺联合制定了观芝礼仪,由他率领文武百官分班人庙升殿观芝,然后上文德殿称贺,一连数日,轰动了朝野。
4、富可敌国
绍兴十五年赐甲宅一区,令临安府负责督造,宅基则由秦桧自选。“朝天门之东,有桥曰望仙,仰跳吴山,如卓马立顾。绍兴间,望气者以为有郁葱之符。”秦桧就选中这里建造宅第。
临安知府张澄为了讨好秦桧,“穷土木之丽”,因此得到加官晋爵。这年四月,秦桧迁入新居,高宗令内侍供奉官王晋锡押教坊乐队为前导,护送所赐物事。计有银、绢、缗钱各一万,金银器皿、锦绮帐褥六百八事,彩千匹,花千四百枝。
绍兴十六年二月,又令临安府在私第中门之东为秦桧修建家庙,一堂五室。并令礼器局专门为秦氏家庙制造祭器。
秦桧死后,这座宅第收归内府,高宗、孝宗两代皇帝退位后都住在这里,先后更名为德寿宫、重华宫,虽有增益、改建,但大体上就是这个规模,亦可想见其宏大壮丽的程度。
更为奇特的是,在赐秦桧宅第之初,“两浙转运司置一局曰‘箔场’,官吏甚众,专应付赐第事”。直到秦桧死去,这个“箔场”还保留着,实际上成了秦府的供应局。
刘光世卒后,高宗将刘家的园林宅第全部赐给秦桧;张俊死,其家以每日可进二百缗的房地产献给朝廷,秦桧悉数占有。
至于秦家的田产,则不可胜计。由太府丞一直升到户部侍郎的徐宗说,就专为秦家经营田产,时人讥之为秦氏“庄客”。
绍兴二十三年(1153)八月,高宗又将建康府的永丰圩赐给秦桧,这座圩面积一千余顷,每年可收田租三万石。并下令江东转运司和建康府负责修葺,限于当年十二月完工。秦桧则假公济私,以修宣州、太平等地圩堤为名,将他的大管家丁禩派任为江东马步军副总管,建康驻扎,主持此事;又派司农丞兼权户部侍郎钟世明前往“措置”,任命溧阳县丞龚鋈为提举司属官,监督工役,在很短时间里,就修起周回八十里的圩堤。龚鋈为人残毒酷虐,“役夫万计,人死之者甚众”。
秦桧贪污受贿,则更是明目张胆。
监司郡守,任满代还,照例要向秦桧进献奇珍异货,不破费数万贯很难得到差遣。
秦桧有两个亲信,一个叫符中行,先是以太府卿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后升为四川安抚置制使兼知成都府;一个叫郑霭,先为成都路提刑,后任度支员外郎,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二人把持四川大权,贪赃枉法,“掠敛四川珠贝锦绮”,以媚秦桧,馈遗秦桧的财货,不可胜计。
5、臭气熏天的权势
至如秦氏的煊赫势焰,则令世人侧目。
绍兴二十年二月,殿前司后军使臣施全,乘秦桧入朝,于途中行刺未遂,此后,秦桧为加强防卫措施,从军中挑选精壮士卒作卫队,“常有数卒,皂衣持梃立门外,行路过者稍顾视声咳,皆呵止之”;每次出行,一定要用五十名士卒手持长矛作护卫。这是以前未曾有过的。一直到秦桧死后这些士卒才回到兵营。
秦桧有一封为崇国夫人的孙女,因为年龄小,人称“童夫人”,养了一只狮子猫,忽然走失,“立限临安府访求”。期限到了,猫没找着,临安府逮捕了许多居住秦府附近的老百姓,还要治官兵们寻访不力罪。官兵们惶恐万分,只得徒步挨门逐户的搜索,把临安的狮子猫悉数捕获,送秦府查验,全都不是。
又贿赂秦府的老卒,询问猫的状貌,画了一百多张图本,张贴于茶肆酒楼,搅得整个临安城不得安宁,最后还是一无所获。临安知府无奈,只得通过秦桧亲近的人去求情,这事才算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