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模样
影视作品中的爱情总是感人至深。它源于生活又能反哺我们这些观影者。
首先是87版《红楼梦》中的爱情。宝黛作为爱情主线已经被许许多多文人墨客点评。而令我更加印象深刻的则是王熙凤、贾琏的关系。两人其实在早期能保持住一种微妙的相敬如宾感。真正两人感情发生变化的是凤姐设计了尤二姐致使其吞金自杀,贾琏在这时对于凤姐就转变为了恨意。
从今天的角度来说,女人不容许男人在外面养其他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在当时的封建大背景下,王熙凤反而成了善妒的毒妇。三从四德是封建礼教的约束,但时至今日其又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爱情中两人的相处需要讲究一些规矩,比如不能出轨、移情别恋。但又不能因为规矩而束缚住爱情。《罗生门》中女子的一系列行为也正反映了道德与节操对爱情的压迫。《七武士》中武士与农民女儿的爱情注定因为阶级的差异而以悲剧告终。
贾琏对凤姐究竟有没有爱呢?我认为一开始是有的,但是他需要的可能是像他母亲那样迂腐的女人而不是一个精干的女人。他更喜欢平儿、尤二姐这种无法反抗他的人,抑或是仅仅寻花问柳,满足欲望。
《红楼梦》中的爱和性是可以分开的,从宝玉、袭人、黛玉三者的关系中就可以看出来。贾琏、薛蟠的性与爱同样也是分开的。在当代社会这中情况也存在,但于我而言是比较难以想象的。有的人可以约炮而不讲感情,有的人则可以柏拉图式恋爱。我更愿意将他们理解为一个问题的两个阶段,赋予爱更多责任的意味。
然而《大话西游》中给出了不同的见解。至尊宝爱的究竟是白晶晶还是紫霞,这是自该电影问世以来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豆瓣的高赞影评打开了我的眼界,至尊宝两者都爱。公序良俗规定我们一生只能与一人结发、携手到老,这当然是一种爱情的模样。但是这又是何其困难,我们总能够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另一个心动的人。我们的良知与价值观告诉我们不能够背叛,要去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去回避这个人。而至尊宝最后的结局也正印证了这一点,爱上两个人的结果可能并不是那么美丽。爱情的自私与占有欲是其构成要件,无私的爱可能就不是指男女之间的事了。元稹可以今天“曾经沧海难为水”,明天就去找了新的小娘子。人是可以爱上两个甚至更多的人,只是现代社会不让你这么做而已。
之前看观察者网王骁的vlog提到:他本人原来是一个不婚主义者,认为婚姻只是一种财产契约关系,但遇到真爱之后就真香了。
婚姻将爱情的私有性契约化了,当其中任何一方违反契约时给予另外一方补偿。同时明确财产关系减少了纠纷。婚姻并非是爱情的必经之路,只是给不确定的人性加了一层保障。我也曾思索未来自己是否会结婚,但其实现在内心的反抗之声并无太大意义。当周围的人都在施压时,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他们。
我一直在思索人为什么会相爱。生物学解释的爱情我是比较赞同的,这可能是大自然所有动物的本能。但是这种观点无法解释梁祝式的爱情。虽然时至今日我依旧无法理解这种爱情,我仍保持生命价更高的观点。但是我现在选择尊重这种差异化。毕竟作为会自杀的生物,人有太多解释不通的地方了。
我自诩是一个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人。宝钗的处世方式是正确的却又不那么让人舒服。而在爱情中的我却依然贯彻着这种无情,人情练达的境界我还相距甚远。陪伴依旧是我对爱情的追求。人敞开心扉需要时间,而陪伴是消除隔阂的最好方式。我能够去规避其他令我心动的人,我能够拒绝做性的奴隶,我能够构建良好的契约关系。但是我却缺少了爱的本能,忘记了该如何陪伴,选择了拒绝差异。
爱情的路很长,正如五月天《爱情的模样》中所唱:“你是巨大的海洋,我是雨下在你身上。”我可能还是未凝聚成雨的云,或者你并不是那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