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拜登新拳法,中美功守道

2021-02-11 11:21 作者:财经琦观  | 我要投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琦观(ID:cjqiguan),作者:贾琦

“美国回来了,外交回来了。”

日前,拜登于国务院发表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讲,将重塑与盟友之间的关系放在了首位。

全部演讲内容可分为16个部分,共63个自然段。

在此之前,美国上下均期望拜登政府可以拿出一个系统的“中国战略”,也因此对该演讲充满期待。

然而结果来看,演讲中关于中国的内容只有三段,寥寥数笔,且立场飘忽。

当下,面对疫情和国内经济党内分裂的诸多乱象,对拜登政府来说短期最大的挑战在于内政而不是外交,从这一次演讲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倾向。

尽管如此,基于拜登相对温和的性格和其背后建制派所代表的高确定性,我们依然可以从其施政理念中窥探到未来两年内的大致方向。

以及,这种倾向将在经济上带来怎样的影响。

01 扭捏宣言

整场演讲,关于中国只有三句话。

第一句定性,“最重要的竞争者”(competitor)。

作为对比,俄罗斯在上一个段落中被其定性为“敌手”(adversary)。

第二句,应对方法。

直面中国的“经济霸凌”,反击中国在“人权”、“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方面的“负面”行为。

第三句话,转折。

一个大大的but,随后跟着的是:美国做好了“在符合美国利益的前提下”,与北京展开合作。

立场的飘忽如同在逼仄的夹角起舞。

正如“理中客”们在国内网络上的遭遇一样,拜登这份“中间路线”的宣言,最终的结果就是被两方所厌弃。

在美国的极右分子看来,“但是句式”的重点往往在于后者,即合作。

而“竞争者”的定位则是“绥靖主义的宣言”。

更有人直接喊出了“北京拜登”的嘲弄。

这样的约束感很大程度来自于前任的“政治遗产”。

“美中关系上可能会有一段前景持续不确定的时期,”美国商会(U.S. Chamber of Commerce)执行副会长薄迈伦(Myron Brilliant)说:“毫无疑问,特朗普总统已对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这可能让候任总统拜登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多少政治上的灵活性,但我们预计在语气、方式和过程上会有重大改变。”

基于基础已被破坏的客观现实,拜登所面临的国内环境是,华盛顿与美国社会整体对华负面感强化,党派政治极度分裂,以及特朗普政府下台前对中国不断升级的打压。

他不得不照顾美国各方的利益和诉求,在特朗普搭建的对华政策框架内寻求改变。

在演讲开端,拜登甚至花了相当篇幅来向自己国内民众解释同中俄进行外交接触的必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大国之间的外交接触,这本应是常识。

02 空中楼阁 

拜登的态度是谨慎的,甚至是回避的。

迄今为止,拜登依然没有拿出一个系统的“中国战略”。且迟迟没有着手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并美其名曰:“战略耐心”。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毫无头绪”。

拜登和他的顾问们认为,特朗普的许多旨在切断中美经济联系的做法笨拙、代价高昂,且缺乏战略意义。

他们说,他们希望采取更聪明的做法,在技术领导地位上与中国竞争,并在军事、人权或贸易等其他问题上与中国对抗。

同时,在全球变暖和大流行病等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问题是如何合作。

拜登团队的幕僚,如今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竞选期间就曾对媒体表示:“拜登政府将站在‘强势地位’与中国展开合作。”

这个“强势地位”既是指实力,也是指价值观。

拜登的选胜演讲也提到了一致思路:“以榜样为力量,而不是以力量为榜样。”

大白话就是将通过价值观的优越性来产生对中国民众的吸引力成为榜样,而不是通过力量的优越性来强行成为榜样。

在拜登的盘算中,他们将以美国的民主价值观同中国打交道,让中国民众重新感受美国的民主灯塔之光,进而从中国内部撬动我们的稳定。

对应到具体举措上,就是大打人权牌。

企业研究所的库珀说:“我认为,拜登团队在人权议题上非常坚定,可能更甚于特朗普团队。”

康奈尔大学的卡尔森则表示:“人权是在政治分歧严重的华盛顿难得有高度共识的议题,从这方面来看,我认为,相关政策会延续下去。”

但从国内情况来看,这既是对我们民众心理和民族特性的认识不足,同时又是对我们“内政自主”这一底线的严重误判。

随着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双双取得优异成果,纵览全球后,全国人民的自我认同感和团结性达到了极为高涨的状态,整体精神面貌高度自信,内部撬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美国选举以及冲击国会山等乱象,更是让所谓的选举民主变成了一场笑话,早已跌下神坛的人试图再次装模作样让人崇敬,难度不可谓不大。

此外,拜登政府对于意识形态的信仰几乎接近于迷信的态度,并在“普世价值”的盲目自信下,以人权为借口,试图干涉我国内政。

近年来,大多数总统和一般美国的政治人士都认为,奢侈腕表象征着脱离现实的精英主义。

而在拜登的就职典礼上,他把手放在家传的圣经上,手上戴着一块蓝色表盘的不锈钢劳力士。

03 暗流涌动 

 “人权牌”和“盟友牌”是拜登政府当前拿出的明招,一个空中楼阁,全然是基于单方想象的战略衍生,另一个则需看他人眼色,欧日两方也在日益表露出“独立自主”、“自尊自强”的政治倾向,变数未知。

但明牌之下,暗流涌动。

第一个就是美国的货币政策。

经济学家刘煜辉认为,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手里面实际上已经没有牌了。

唯一剩下的,就是全球的治权。

治权的核心就是铸币的权利,美元信用本位。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财长约翰·康纳利在十国集团会议上对各国财长坦白地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难题”。

根据现代货币理论(MMT),只要一个国家以本国货币借贷就不会破产。该理论的提出者克纳普认为,国家若缺少收入可以不断向中央银行融资,所以国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花钱。

我国智库专家翟东升教授更是进一步提出:“如果政府向市场借的债是以本国货币计价,并且该货币不绑定黄金,那实际上这不是债,而是向信任本国主权信用的人征收的隐形的税。”

“这种债不会破产,它的风险是分摊到未来的,发给所有持信任且持有该货币的人身上。它是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偿还的,美国一直做的就是这事。”

对于美国来讲,从2019年美联储的低点3.8万亿美金,很快借着疫情,联储的表就扩到了7万亿以上,扩了3.2万亿美金,现在是7.5万亿美金。

如今,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到20%,早已不是前面我们讨论财政赤字是不是应该超过3%的概念。

拜登上台后,任命的第一个阁员就是耶伦,MMT的忠实实践者。

在量化宽松的态度上,耶伦称:“我们目前面临的是巨大的经济挑战,以及这个国家遭遇的重大创伤。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风险。

我自己过去多年就在研究通胀、担心通胀,我可以告诉你,如果那种风险成为现实,我们也有足够的工具加以应对。”

而拜登政府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1.9万亿的刺激计划。

向民众发钱。

而通胀冲击的承担者,在人民币持续走强的背景下,中国不得不抗下来。

04 泡沫来袭 

 事实上,基于过去一年的疫情管控和经济刺激,中国的调控空间相比其他各国,仍有很大的回环余地。

相比其他地区纷纷推出“负利率”等把刹车踩到底的行为,中国央行手中能打得牌还有很多。

根据最新数据,1月末我们的M2增速已经来到了9%,普遍被解读为流动性迎来拐点。

今年以来,“不急转弯”这四个字被我们反复提及。

事实上,就正常的经济发展而言,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增长其实是有益于经济的刺激和发展。

值得担心的并不是流动性本身,而是这些流动性最终将流向哪里。

关于此,我在此前的这篇文章(2021年,钱会去哪里?)中已有过系统介绍。

简单回顾便是:房地产、物价通胀、资本市场。

其中,在基础物价方面我国有着强有力的物资调控能力,通胀预期较低。

而房地产方面,也已经在去年中旬就早早画出了三条红线,房住不炒基本形成共识。

前不久,深圳二手房参考价的给出,更是定点爆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高压管控。

而资本市场的角斗,才是今年的重头戏。

2018年年底,中央就给资本市场做了一个非常崇高的,历史性的定位,在中国经济转型中资本市场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是五大要素市场转换的枢纽。

作为建制派的代言人,扶持拜登上台的华尔街巨头们也需要其兑现当初的承诺。

如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获取丰厚的回报,便是题中之义。

去年年底,美国金融巨头贝莱德和高盛在中国扩张了业务,首次获准掌握其在中国分部的多数控股权。

而A股市场多年来在互联互通的机制上,更是为这场公平的对决打下了基础。

近日来,监管层如竹筒倒豆子一般不断推出新的监管政策,其中仅2月5日一天,就连续推出了多项历史性决策。

从推动深交所的主板与中小板合并,到锁定IPO前股东,以及从重从快打击欺诈造假、对投资者关系征求意见、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各项举措,都是在加速推进整个资本市场的合法合规。

而另一边,大放异彩的基金经理们也被推到了舞台中央,在未来的一年中,很有可能将与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展开同一纬度的竞争。

从投资标的到投资者,我们都在以极为紧迫的节奏,从内部培养孵化起一批有战斗力,符合国际标准的新势力。

理论上,中国A股不能做空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场战斗的难度,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许的“主场优势”。

但尽管如此,依然有大量的泡沫陷阱存在其中。

在倡导中,我们可以看到“宏观时钟,产业趋势,政治正确,行业头部”这四个维度形成了核心指标圈层。

但眼下的基金抱团中,仍有部分标的不能完全符合。

我们要看到,炒热资本市场只是手段,而这一手段背后的目的,是将流动性尽可能地引入实体经济。

谁被高估了?

谁被低估了?

谁承担着新制造的未来?

对手又能否按着你的节拍行事?

这几项问题,均是对投资者的认知考验。

与军事行为的对抗性不同,经济战的斗争下,更是双方与自我的博弈。

前者所需要的是打击力量和抗打击能力。

而后者更像是“海战”,更偏重对“水性”的认知。

如何在资本的巨浪中保持自己的身位平衡,进一步再利用“浪”的原理去淹没对方,对局中人来说都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1月31日,央视财经发布热评,称:“要从专业的角度对投资者预警市场风险。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对产品加以限购,拒绝热钱,控制基金规模,保护现有投资人的收益。”

这与1985年9月之后的日本有着本质区别。

2021年,泡沫或许会来,但狂欢一定不会。


拜登新拳法,中美功守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