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存在论讲演录1.1——王德峰
好,各位同学,今天是我们新学期上课第一天,我这门课的名称啊,就是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研究,是一门我们马哲研究点上的一门博士生选修课,那么有兴趣的可以来听听。
这个历史存在论啊,用英语来说就是historical ontology。如果我们光看这个中文的这样一个词语呢,可能有两种翻译方法,就把它翻译成英文的话,也可能译成这样:ontology of history。
这个ontology就是我们通常长久以来习惯译成“本体论”的,但学界一般,最近以来的几十年吧,恐怕都主张还是译成“存在论”比较好。但近代以来的长久的习惯是很难扭的,扭不过这习惯,所以通常还是经常用本体论这个词。用本体论这个词不妥,是因为这个西方哲学当中的基础和核心的部分作为一种学说,它不是如我们中国哲学上讲的那个对本体的研究,不是那个体用关系的体,也不是王阳明所讨论的本体与工夫啊,这两者的关系,比如说知行合一,知是本体,行是工夫是吧?体用关系,所以总觉得不妥的,但是当初一直这么翻译了。那么到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包括我有时候偶尔还是用本体论来说ontology。其实ontology是关于存在的学说,不是关于跟“用”相对的“体”的学说。
所以呢,讨论马克思哲学的基础部分、马克思真正的哲学思想,恐怕要用“存在论”来说比较好。马克思自己没用这个词。但是我们是马克思学说的学习和继承并且发展者,就要把马克思没有写出来,没有明说出来的,但是是他的学术的根基的东西要说出来,我们接着他说下来。先是照着说,照着说我们就说历史唯物主义是吧,那么接着说下来。就像阿尔都塞说的那个意思是对的,就是说马克思哲学体现在哪里呢?
马克思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这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是没发表——自己的这样一个思想探索,发动一场哲学革命,并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著作发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呢,阿尔都塞是对的。
比方说阿尔都塞认为,我们要从马克思《资本论》中读出他的哲学来。不是硬要读出他的哲学来。而是你不了解马克思的哲学你是读不懂《资本论》的,你就不能理解《资本论》不是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对象和经济学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对象。那么这样一来呢,阿尔都塞就给我们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循环:不懂马克思哲学就不能懂《资本论》,但马克思哲学又在《资本论》中。
这个事情有意思吧,是懂马克思的哲学是懂《资本论》的前提,而马克思哲学又必须从《资本论》里读到是吧?阿尔都塞有一本著作叫什么啊——《读〈资本论〉》。这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一种循环,但正是在这种循环当中充满了意义。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发生在这种循环中。
人类的这个学说的发展,学问的发展呢,有时候就是以这种方式发展:它本有一个非常根本的哲学思想的变革做前提,但是它给出的是对现实生活的讨论——创立一门关于《资本论》的新理论。事情已经做出来了,就活干好扔给我们是吧,那我们看这是个什么活,这是怎样的作品呢?让这个作品成为可能的前提,没有明说,但作品来了。
那么我们一下子进不进去是吧,我们习惯了读《国富论》啊诸如此类的经济学著作。那么马克思又明说,他这本书是写给德国工人看的——“德国工人阶级对《资本论》学说的理解,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大的报偿”。这些话都非常有意思。
那么我讲这门选修课是表明了我个人的一种探索。我非常同意阿尔都塞,就说马克思哲学并不现成的存在于我们目前有的各种教科书里。马克思哲学的阐发,是我们马克思学说的继承者的工作。它特别的重要,它的意义还不仅限于让我们通过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和阐发,来让《资本论》学说的性质、它的对象和它的方法得以明确,让更多的人能懂《资本论》,还不仅限于此。
还在于去实现那个马克思的理想。这个理想就是打开一个人类知识的新类型。这个人类知识的新类型呢,马克思用的一个概念叫“历史科学”。不是历史学,叫“历史科学”。这个概念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用过——“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所以这样呢我们在21世纪的这个马克思学说的研究者们的一个重大的任务,就阐明让一切历史科学成为可能的哲学思想前提、哲学思想基础。
这个哲学思想马克思其实已经在他的著作当中以他研究资本主义的方式,以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名称,叫做唯物史观的名称所讨论的哲学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提问方式的改变,这种哲学思想其实已经实际上存在了。只是他没有得到明确的和系统的阐发。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阐发,给我们今天的人类带来的困难是什么呢?我们始终还被近代以来的社会科学,近代哲学限制了视野。
就如胡塞尔所说的今天的人是在实证科学的思想中生活的——只见事实的科学造就只见事实的人。
我们以为从事实出发是最好的科学态度。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事实是被建构的。被历史地建构起来的。并且它也将被历史地改变。所以现今的自然科学也罢、社会科学也罢,都是一个基本的态度,两点:
一个是实证的,即从事实出发——物理学从物理事实出发;
还有一个是数学的——就是量化地描述世界。
那么这种科学态度就被我们今天的普通的人奉为原则。你要跟我讲知识对吧。你先跟我讲事实是什么?第二,你怎么成功地把它放到数学理性中去。放得最成功、社会科学当中放得比较成功——经济学。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去完整地阐发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这是他自己没有做的工作。但我们要接着做。
接着做的目的是要摆脱当代文明的基本困境。在资本和技术的文明中,在科学主义的精神中的当代人类的处境。我们都在实证科学的精神中。同时也在这个实证科学本身的前提,即近代哲学思想中。我们看不清许多事情。当事情作为危机的形态发生之后,我们才感到惊讶。惊讶了以后我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对付。
你比方说特朗普上台就让美国知识界大吃一惊。有的知识分子就愣了半天说不出话,这些都是很有修养的知识分子,对不对?接下去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情要发生。当代的人类不能理解他自己生存的根基。而这种生存的根基,曾经由马克思加以揭示,也曾经由海德格尔加以揭示。人们很快地把他们遗忘。海德格尔只是被打发为诸学派之一种学派。好像我们可以在学术上跟他平等的对话似的。当然我们总是有一个平等的态度,问题是什么,我们要理解海德格尔太难了,我们要理解马克思也太难,我们没资格说你只是一种学说。马克思只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对象吗?他发动了存在论革命呢,海德格尔也发动了,革命我们经历过没有呢?
那么我为什么特别要提历史存在论有两种可能的英文翻译,一种叫historical ontology,一种叫ontology of history,那么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属于前者还是后者,前者的意思是什么呢?一种新存在论。这种存在论就其本性是历史性的。就历史性进入了存在论本身的核心主题。在马克思之前,历史性曾经试图成为存在论主题的,把它做成主题的人是黑格尔是吧。但是我们切勿以为黑格尔的ontology是真正的historical。他最终把历史什么?置入到逻辑中去了。历史的东西跟逻辑的东西统一是黑格尔哲学的原则,黑格尔存在论的原则。殊不知:如何统一。所以一种全新的性质的存在论,这个性质是historical,给他一个形容词。
如果是ontology of historiy——关于历史的存在论。关于历史的实证的研究,非常具体——史学。对吧?假如我们把历史作为存在论的对象讨论呢,也可以的,比方说黑格尔。黑格尔有本书叫什么——《历史哲学》——它可是一个ontology of history,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一个ontology of history,但他这个of history的那个ontology,它那个ontology本身是什么——unhistorical ontology,明白这个意思吧,他以非历史性的存在论,去研究了历史。
他把人类世界的历史啊,描述为一个整体、一个过程。这个主体呢是文明精神的内核,这种文明精神展开了几个形态的变化。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是吧,然后最后到西方,最高成果在西方是吧?《历史哲学》啊,倒是一种基本的ontology的思想。他不是把各个民族的历史分开来看,他讨论一个世界通史。对世界通史的存在论研究。但是实际上,世界史是谁造成的——资本主义。
但是黑格尔当然有一个明确的一个progress的概念,就历史是一个进步过程对吧,所以它是个progress。于是他在这个他已经设定的这个进步的历程。然后把不同民族的文化放到这个同一个进步历程的历史坐标上,安放位置对不对?那么到了日耳曼民族是最高的了,进步的高峰,我们是进步的起点,一步步来是吧。这本身是可疑的,我们中国人近代以来,直到今天。大多数人的观念是这样的:中国文化有意义的,也蛮精彩的,但是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系列当中,他属于早期落后阶段,中国应该向西方学。我们也给了一个统一的进步尺度是吧?这种思想在哲学上得到证明嘛,就是通过黑格尔了。
大是大非问题、原则问题,也许这些讨论跟各位将来写博士论文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既然来学哲学,就要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大的visual——思想的视域。
那就开这门课,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那么我的结论是什么呢?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应该是historic ontology,它的性质,它的方法是历史性的,它的对象也是历史性的。但是他一定同时可以做成什么——ontology of history,也做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里就做了。
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两种理解。一种就是什么?也算理解得比较高的了,ongology of history,还有一种理解就是historical ontology。
那马克思没用“存在论”了,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当然用唯物主义已经表明它是一种存在论的思想,这点没有问题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论战,把哲学区分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这件事情是不是存在论的事情。唯物主义是一种存在论,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存在论对不对。所以对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解为关于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还是关于历史的唯物主义存在论——两种,我说我的理解是historical ontology,它自然可以用做ontology of historiy。就像我们可以ontology of art可以吧,ontology of tecnology,从技术的角度。但是先要列一个能讨论这些的ontology。
马克思不是个经验科学家。马克思并不是说他的贡献给我们一种新的关于社会历史的经验理论。马克思始终在ontology里面。假如对资本主义没有马克思一种存在论思考的话,《资本论》是不可能的,那么对资本主义的那种存在论思考。它在哪里呢?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对吧,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存在论的思考,哪有他后来写《资本论》,他本来就是为了写《资本论》,才去研究ontology的,本来准备的目标是一整套书是吧,叫《政治经济学批判》。
为什么要批判?而不接着经济学既有的理论往前走,然后让经济学得到更完善的改造——有人是这么看《资本论》的,《资本论》就是被改善了的经济学。那么你把《资本论》当经济学著作,但它副标题叫什么——“政治经济学批判”呐。怎么会批判的呢?因为经济学本身的存在论的前提、谬误被揭示了,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让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但这门科学当然有它隐藏着的存在论的前提。这个存在论的前提被马克思揭示了,把他的谬误加以批判的。
比较集中的一个批判是借助批判蒲鲁东展开的。那叫什么——《哲学的贫困》那本书,所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从经验科学意义上的批判——揭示出它的缺陷,然后告诉人们怎么弥补它。是存在论的批判,那么有存在论批判必有存在论的思想是吧?马克思既然对资本主义有存在论批判,即表明马克思本人有存在论思想。问题是马克思没把这个存在论的思想全完整地端给我们,他的兴趣不在这里,40年的工作,成果叫《资本论》,这工作的第一阶段就是存在论的批评,既在他的《1844年手稿》当中,也在《1859年经济学手稿》中。
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就是把马克思存在论思想完整地叙述出来。我们之所以说他的存在论的思想,我们给他一个界定,叫historical ontology。这是种结论。我先把这结论拿出来了。照理不好。要一步步说过来,然后发现:哦~原来它是historic ontology。没办法。我先要设这个课程名称吧。他们叫我写一个你开课的申请书。那么我要对这个课程课做一个简要的概括,我念一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括号:100字以内——这规定的哦。
本课程旨在引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啊,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境遇。打破近代理性主义存在论的樊篱。学习如何揭示自然事物和社会事务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掌握建构历史批判理论的方法论基础。——表达了,我认为我的表达还是比较精准的。目标和要求都说清楚了。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诶呦,这个是不断在变的。我上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多年前上过一次。我今天又回到这门课程上来,这个学期。我发现我先前许多的上法还是有不妥当,有些不明晰。所以这个教学是一个学者成长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所以一直要感谢先前听我课的同学。就在交流当中我就要调整、要提高。那么现在我们把这个课程的序言先讲一讲。总有一个序言吧——preface或者introduction。
我这个序言叫“历史存在论作为一种学说”。这个历史存在论这个概念,吴晓明老师提醒我。他说有人用过了。我说:“谁?”,“李泽厚”——他称为历史本体论是吧,那么历史本体论呢,就是历史存在论,就那个词还是ontology。肯定李泽厚并没有意思说,我们对历史要有那种佛学体用关系的讨论,肯定李泽厚不是这意思,也不是这个宋明新儒学的本体概念,所以肯定是ontology。我说李泽厚的研究成果我没去研究。但是我觉得这个词还是应该用,是一门学说——历史存在论。
黑格尔的存在论,如果也称为历史存在论,只是一种真正的历史存在论的准备。当他终于建构不起一种真正的历史存在论呢,黑格尔的毛病暴露了以后,才为后来的人发动存在论革命提供了条件,为此要感谢黑格尔。
在存在论上如何解决一个问题,就是黑格尔的存在论是理性的存在论是吧——绝对理性。绝对理性如何可以把人类存在的历史性说出来呢?他说了,怎么说的——辩证法、辩证逻辑。通过辨证逻辑也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做成了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命题来了,叫历史的东西跟逻辑的东西什么——统一,是不是这个意思?你忘了你看到的历史全是现象,没有必然性可说的,但是必然性一定属于理性自身的法则。那么这样就是历史的东西跟逻辑的东西统一了,能统一吗?——这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更根本的问题。比这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存在。因为ontology就是关于存在的学说。
然后我们看一看黑格尔。怎么规定存在的呢?存在在黑格尔的整个本体论当中,他的ontology的最抽象的、纯粹的形式就是他的逻辑学。是不是?黑格尔自己明确说的,他的逻辑学不仅仅是关于人类思维的规律的学说。他的逻辑学同时就是matephisics。形而上学跟逻辑学的统一,所以你要学黑格尔的存在论,著作现成的吧。什么书啊?——《逻辑学》。当然有两个本子。一个叫《小逻辑》是吧,简写本,完整的我们后来称为什么——《大逻辑》,就是他的ontology——它是存在论,但它却是逻辑学是吧。它的逻辑学是怎么规定存在的,存在是他的逻辑学的第一阶段吧。存在论是吧。第二阶段叫什么?——我们讲的逻辑阶段啊,他的逻辑学的这样一个三个大块: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可见这个存在规定是在第一阶段做好的——叫无规定的直接性,就存在。一旦有所规定就“定在”了,对不对。存在成了他的第一个范畴。但是存在是范畴吗?范畴就是最大的概念是吧,逻辑学很清楚了。比范畴低一层的概念它是可以用一个定义公式来定义的。这个定义公式谁提供的呢——亚里士多德,一个被定义的东西=它所属的种+属差。亚里士多德这个定义公式还可以被广泛的运用,到今天也可以用。比如说我们为人下一条定义,人就是被定义者是吧。人是什么——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动物是不是种啊?在这个种里边有狗有猫有类人猿。那么,人跟其他这些动物之间有个属差。属差差在哪里,这个distinguish就属差,就是什么——制造和使用工具。
那么最高的种呢?在上面没有他所属的种了吧,这个定义公式不能用了吧,你对动物下定义可以吧,可以。比它更高的叫生物,那么生物底下就有微生物、动物、植物,你把属差可以讲出来吧。
生物可以定义吗?可以。还有比它更高的东西呢,无机物啊,可以跟生物并列了,那么属差也来了。往上走,走到最高的种,这个最高的种就无法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公式,对不对?这个最高的种就范畴。物质可是个范畴。那么现在我们想想看存在吧,存在是不是最高的种?最初想法是这样的。所有的事物我们在明确地说它是什么之前,先知道它什么——存在,它不是最大的普遍性吗?最高的普遍性吗?
亚里士多德是有智慧的人,他明确说了——存在不是种。
物质可是个种,那么在物质这个种里边,我们安放很多东西归进去啊、归类。桌子——当然这个桌子从另一个方面看,它又不是物质是吧,至少植物——一棵树,山川河流,归进去。那么一个国家的典章制度呢,就归不进去了。另有一个种——精神,归进去。当然这叫客观精神,黑格尔很明确。主观精神:我王德峰比如有许多想法、有什么精神活动,一个民族也可以代表主观精神,它的客观精神在这个民族的典章制度里面呈现了。反正主观精神、客观精神上面一个种是什么?——精神,也可以归类,这叫存在者归类。那么存在者首先存在,存在算不算一个种呢,这个事情麻烦。存在者倒可以看成是一个种了。不管他是精神存在者还是物质存在者,都被称为存在者,那么存在者,在德语当中叫seind。但sein呢,用英语叫to be。to be和being是同一回事吗?——我们学过英语的朋友。应该不是一回事啊,to be是动词不定式,being是名词,并且可以复数,beings。存在不可定义,这是肯定的了。存在不是种,这件事要讲清楚。物质不可定义,我们同意,因为要对物质定义,需要有比物质更高的种。
关于今天这个讨论各位可以回去读一读《存在与时间》导论。专门讨论这样的问题。很透彻。海德格尔在讨论到存在不是种这个问题的时候呢——存在不是种不是他的话,亚里士多德的话,海德格尔认为说的很好。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海德格尔做了一个注,在他那个注里边呢,引用了巴斯喀尔(帕斯卡)。我们知道西方近代的一个法国的思想家叫巴斯喀尔,他写过一本书叫《沉思录》,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我念一下:
“无论通过直接的解释,还是暗示,人们都不得不以“这是”开头。”
你要对一个东西或者一个概念、一个名词做解释是吧?你可能是直接说它是什么吧。或者直接对他做解释,也可能暗示说它是什么。不管你是直接解释下定义的方式还是暗示它是什么,你总是“这是”来了吧——this is,总是不得不以这是为开始,来确定一个词。比如我们确定存在一个存在这个词在我们面前了。我们说存在是什么?——我们对存在进行发问呢。存在是什么?巴斯喀尔说。因此要确定存在,然后面对存在了啊这个词,我们要确定存在。
“I am”——你一定要用汉语思维的方式,你们等着的。你是什么?其实呢在欧洲语言当中这句话完整的。I am什么意思——我存在。我告诉你们没死啊,我存在,就这意思了。
所以要确定存在就必须说这是,而这就是使用这个在其定义中被确定的是。你对一个东西做定义的时候是不是已经使用这个?你现在要定义的“是”。你必须用是。你要对一个东西加以确定,你从这是开始是吧,但这个也想要被确定的这个是什么?就是“是”。当我们问存在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在问什么——存在存在。对不对?因为现在想要被定义的恰好是一切定义所不得不用的那个词,尴尬了吧。一切定义想要确定什么东西的时候,它总是从这是开始的。而现在我们想要确定的是。我们又必须说是,我们到处说是。就我们到处在说存在。今天是星期一。天空是蓝色的。空气是温暖的。不是在说是吗?是一直在被说。它显得不是一个问题。它是绝对自明的。这个绝对自明的东西倒是什么?——海德格尔想起了康德。
康德说过了。正是在自明的东西里隐藏着什么理性隐秘的判断。要把这个看上去不需讨论的、自明的东西,恰是什么——最应该讨论的东西。因为在其中隐藏着人类理性隐秘的判断。判断我们都不明说啊,其实我们都在用它。你对这个看上去不需要讨论东西,因为它如此不需要讨论,因为它自明。你对它进行讨论,这叫什么——哲学家的事业,康德原话——哲学家的事业。
康德说得真对,海德格尔表示非常赞同,我们中国的哲人认为也非常赞同。我们中国古代的哲人,说什么叫哲学,当然没哲学这个词啊,就我们这种讨论道的学问,那叫什么?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你每天都在用,一个存在始终挂在我们口边吧。我的头发是长的。好了是又来了,如此自明。但是最自明的东西却是最晦暗的东西。第一他不可定义吧。一定义又傻掉了。一定义又想要用这个被定义的动词了。可是人们还是想讨论存在问题。讨论这个如此自明的,始终挂在我们口边的那个词。这门学问来了,叫ontology。
我们也别小看那些中世纪的思想家。你比方说奥古斯丁,绝不可小看。你再比方说,托马斯阿奎那——我在读本科期间,西方哲学史到中世纪哲学这一段,我当时最看不起的就是托马斯阿奎那,我觉得那个奥古斯丁比他深刻多了对吧,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的论证这种事情真是不行的。安瑟伦更不行,还是奥古斯丁思想深刻。当然我当时的感受也没错。但是托马斯阿奎那怎么好小看,我引一段话,这段话就是海德格尔引的。托马斯阿奎那在他的《神学大全》里边说了这样一句话:
“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什么?这种把握。总已经包含了对存在的某种领会。”
比如说这是个烟缸,一个存在者。当我说他烟缸的时候已经对他什么把握了吧。有所把握。我把它称为烟缸,就是对它的把握吧。在我这种把握当中总已经包含了对存在的什么——某种领会。否则这个存在者怎么被把握的。其实全部问题的要点倒是被托马斯的这句话揭示出来。存在者之被把握。前提是对什么?——存在的某种领会。那么它就意味着什么,我们不能把存在者跟存在简单等同。那这个简单等同呢,从巴门尼德就开始了。
我们说得明了一点——什么叫把存在者与存在等同,就是把to be等于being,我们以为我们在说存在者就够了。我们甚至还这么荒谬地想,我们在说存在者的时候等于把存在也说出来了,这一个等于起始于巴门尼德,因为巴门尼德真是发现了范畴了——叫存在范畴。他把存在当范畴看已经来了,最高的种了。然后他那句话我们都背得出来的,学过西方哲学史——能被思维者与能存在者是同一的。什么叫一个东西被思维?就是把范畴加上去。把范畴加上去的,它就是什么——存在者了。你范畴加不上去,它不是存在者。能被思维者就是能被范畴规定者。就这意思,与存在者是同一的,一个等于号已经加好了。它里边把什么东西去除掉了。把对存在的某种领会去除了。或者说它干脆把对存在者的范畴规定等同于对存在的领会。
这个讨论有意义吧,极有意义啊。我们来看这样一句话:
“资本家雇佣劳动者”或者说“资本家雇佣工人。”
那么这句话里面有存在者吧?当然有——资本家、这个劳动者其实就工人,这个劳动者不是泛泛而指的。是被雇佣的劳动者。通常所谓工人。这句话说出来啊,存在者都给出了吧。资本家、劳动者都给出了。这两个存在者都在这句话里被把握到了。你能倒过来说嘛——劳动者雇佣资本家。不可能的嘛。那么在这句话里面,这两个存在者是否被把握到了——把握了,因为它是种什么关系。在市场上等价交换的关系。雇佣就这个意思。什么东西等价交换——资本以它的一种形态叫工资跟劳动者付出一定时间中的劳动进行什么——等价交换。
所以这个劳动者就被把握为出售自己劳动的人。资本家就是一种什么。以它的资本的一种形态,以工资的形态购买劳动的人。全在这个词里面。雇佣这种关系意味着什么呢?他用雇佣把握了这两个存在者对不对?
雇佣本身意味着什么?——对存在的某种领会。
托马斯阿奎那还是把这个做了区分,对存在的某种领会造成了对两种存在者的把握、区分的啊,我们只是要追问,这种领会哪里来?那么我们再换一句话呢。这句话是马克思的原话:
“资本家利用资本行使对劳动的支配权力。”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篇里面的,第一篇是工资篇,第二篇是资本篇,我们来比较这两种说法是吧,存在者看上去是相同的。是不是相同的?这里讲资本家,这里也讲资本家。雇佣劳动——这里叫什么?——行使对劳动的支配权。这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两种讨论。对同样的存在者的两种讨论。
一种讨论是经济学的讨论——资本家雇佣工人。一种是资本论学说的讨论——资本家利用资本来行使他对劳动的支配权力。两种讨论。
海德格尔说,无论我们怎样讨论存在者。可以有多种讨论方式。这里至少给出两种。无论我们怎样讨论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已经是在存在已先被领会的基础上存在者才得到领会,前提是存在已先被领会。这个存在是怎样被领会的呢?——前者被领会为雇佣关系。后者被领会为什么?——支配他人生命时间的权力关系。
看上去都是相同的存在者。所以底下海德格尔又来句话了,紧接着说:
“存在者的存在不是一种存在者。”
我们可以言说存在者,一直在言说存在者。而且会对同一个存在者有不同的言说。而言说的差别,不同的言说,就有差别的言说,来自什么?——对存在的领会的不同。假如。我们不把存在者与它的存在区分。在什么情况我们就这样做:我们只知道一种言说是唯一真实的,我们不知道有另外一种对存在的言说。
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这是对资本家和工人这两种存在者的唯一真实的言说。我们这么想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个资本家这个存在者跟他的存在什么——直接等同。于是其他的言说都被排除,或者它被认为是荒谬的。
其实那种言说是对存在的某种领会。我们今天恐怕如果不学马克思的学说。我们只有一种言说。即资本家雇佣劳动者。什么叫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资本以其一部分叫工资的形态是吧——可变资本啊,对吧,那个生产资料——不变资本,以工资的形态和劳动者的劳动等价交换。雇佣就这个意思。
我们认为这是个事实。经济学也把它当事实看。我们只知道客观事实。在客观事实之外另说什么全是扯淡。那么马克思说了。这是个什么东西呢?资本家利用资本来行使他对劳动的支配权利,换言之,资本本身就是什么——权力(power)——人与人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马克思对这个经济事实——怎么建构出这个经济事实的那个存在领会了。而那个经济学呢,把这个事实直接当成存在。什么事实——等价交换。那么如果只是等价交换,我们真不知道资本是怎么增殖的,知道吧?什么叫不变资本——它不会增殖。生产资料所代表的价值是全部或者分期分批转移到产品上去的。你说因为资本家在商业上有能力、有预见力,那么从社会总财富来说,它不会增大的。只不过在这个社会总财富当中,一部分人由于它的商业投机的能力,多点钱啊,对不对?
当我们把存在者等同于存在,这意味着什么?遗忘了。这种存在者以这种方式被把握是一种对存在的领会,而这种领会出了问题。但他说它就是。
西方人就是这样,从巴门尼德一路走下来,走到柏拉图都是这样的,思有同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那么西方人能看得懂中国思想吗?怎么可能看得懂。中国人说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怎么合法?中国宇宙观说阴阳五行之气——金木水火土。他一看,全是感性的东西,还没达到范畴抽象呢,所以你离开真理远了——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一开始讨论到中国思想的时候,就不免要这样说。他说其实《周易》那些卦象,倒是蛮有希望的。如果再往前走一步就范畴了是吧?可惜它还是象,就还是感性的。这里面没真理你知道吧。
只有我们看明白了托马斯阿奎那这句话的道理。我们才知道真应该有一门学问,这门学问不是停留在存在者上的学问、关于存在者的学说。那么存在者多了,所有的具体的事物都是存在者。那么每一类存在者都有他自己的学问是吧?那么存在者怎么会被做出一个科学的对象领域的呢?就是以某种方法来领会这一类存在者的存在。然后这个存在者就被置入范畴。然后这个学科就获得了它的对象领域。一个存在者区域。
比方说物理学,物理学研究自然实在natural reality。化学研究natural reality,同一个东西是吧,生物学也研究natural reality。但是物理学跟化学怎么区分?——范畴。
物理学的基本范畴什么——质点和力,那我讲的是牛顿物理学。那么他有了这个范畴来讨论自然现象,自然实在。它就获得了什么——物理存在者,获得了一大堆物理事实。我们学过科学的人知道的,我们对自然现象做讨论。你总要告诉我你现在在讨论的是物理事实?还是化学事实吧?你不能混淆的吧,因为你宣布你自己是物理学家。你没称自己是化学家。
所以你进入物理学的学习,就意味着你进入了对自然存在者的存在的一种领会中去。对不对?这种领会造成了什么?这一大堆存在者范畴规定。然后呢,我们就把它等同。因为物理学家基本上也没什么很高的哲学修养。他们也不讨论存在论问题,什么时候才讨论的呢?要到爱因斯坦这种人,叫物理学发生危机。要革命,存在论终于进入物理学了。你质点和力是不是可靠,这种范畴是不是可靠?难道这是我们对世界自然去理解的真实基础吗?普朗克就遇到了。量子定律的发现他很难过的。他跟他儿子说这将根本上动摇我们对自然基础的理解。这涉及到自然存在论了。他说我宁愿没发现它。
所以呢,存在论不是关于诸存在者的学说。存在论是关于存在的学说。这一点明确。然后我们说存在者总是被放到范畴里去了是吧?具体的存在者其实都在范畴规定中。
这是人工的用具——烟具是吧,我那双鞋子是吧?那么器具就是范畴了,就人工物。海德格尔说艺术是什么,艺术要把这个存在者的存在得以澄明。所以梵高画了幅画,你知道吧,叫农鞋,这幅画梵高为什么要画呢。难道梵高要通过这幅画让我们看到一双鞋是怎么构造的吗?他作为一个用具是怎样的吗?这就不是艺术了吧?所以海德格尔把艺术、宗教、哲学思考都看成是真理的事业。而不是关于存在者的范畴规定和关于存在者知识的事情。就是它们展现存在者的存在。
这样我们等于借助托马斯阿奎那这句话,就是海德格尔引用了这句话,《神学大全》里的。就是我们认识了一个非常基本的东西。我们平时总是在把握这个存在者那个存在者,叫认识活动,对吧,我们对存在者的每一种把握都已经包含了对存在的某种领会。假如我们把存在的领会统统拿来专门研究这种领会的根据。源出于什么?这种研究叫什么?——存在论研究。
有了这一个作准备,我们就知道马克思又是如何形成他的一套对存在的领会。马克思对存在的领会的方式。就是马克思存在论思想,我们要把它完整地说出来。那么这是第一个,讲历史存在论之所以是存在论。
第二个就讲。为什么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一场革命的结果,那么也就是说在马克思存在论之前有几种存在形态对不对?它的存在论跟前几种存在论的形态都根本不同。这叫根本不同——根本不同就是革命的意思。
这种根本不同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称它的存在论为什么是历史存在论。那么先得说明在马克思之前的存在论有几种呢,五种:
(巴门尼德)思维即存在;
(柏拉图)理念(idea)即存在;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近代唯物主义)物质即存在;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
黑格尔把存在只是作为第一个范畴。就无规定的直接性。但整个黑格尔存在论这个思想其实就是他的一句话。就是《精神现象学》导言中的话,实体即主体,存在就是作为主体的实体。
这话说起来,要费一点功夫。如果说斯宾诺莎抓住的是理性实体。理性作为实体黑格尔也同意。这个实体属于理性自身的法则、自身的形式。实际上就是范畴,范畴就是实体呀。整个现象世界,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逻辑范畴这个底部上的花纹呢。
但这个实体不仅是实体,它是主体。它自己产生自己,自己展开自己。因为黑格尔讲,什么东西啊,讲现实不是现象。不是仅仅现存的什么东西。现实——reality,现实这个概念在黑格尔那里特别重要。现实是理性的构造活动。请注意啊,你说你把握了现实。你一眼看不到现实,没有的,现实是被理性构造出来的。所以当我们人类的理性在工作的时候,我们叫认识是吧。认识活动在黑格尔那里是什么?它首先是构造出自己的对象。认识活动是生产性的。只有在前黑格尔的水平上。就是没有经过黑格尔这座伟大的学校的人。才会以为认识的对象现成的。在认识发生之前就存在了。认识的对象,首先就是认识活动构造出来的。这堪称认识活动。否则叫反映,反映不等于认识,所以我们要认识现实是吧。什么叫认识现实?你发挥理性。首先构造出那个真正的现实对象呢。这个对象之所以堪称现实,它是理性构造的。
好,这样有一共五种吧——康德没有,因为康德在存在论问题上始终是迟疑的,他认为要未来再说吧,未来的一种可能的形而上学是吧,现在他所说的都是否定性的,就什么都不是的,扬弃形而上学,就像我们的谢遐龄老师是吧,他的博士论文,是讨论康德的吧——《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本体论或者说存在论吧,在德国古典哲学里的重建是通过谁啊,通过黑格尔。
好,这样五种,马克思在从事存在论思考的时候,在他面前的就这五种啊,然后我们再谈论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如何是一场革命。我们这门课即便叫历史存在论,但先把存在论讲讲清楚,然后再讲历史存在论,那么刚才讲了五种,这五种我们等会儿还要花时间说它们为什么是存在论,它们意味着怎样一种欧洲思想曾经达到的境界,我们不能说,我们站在马克思的肩膀上,把它们看得一钱不值,这怎么可以,你要懂它也不容易啊,我们先说第一种你懂了吗,就巴门尼德的思有同一性,思就是思维了,有就是存在,为什么它会有这种学说。好,我们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