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忌口”的学问之二:根据食物的性能。任何一种食物,对人体脏腑都有一定的影响,
中医“忌口”的学问之二:根据食物的性能。任何一种食物,对人体脏腑都有一定的影响,不过由于食物有四性(寒、热、温、凉)和五味(苦、辛、甘、酸、咸)的不同,因此,饮食物与脏腑之间有其特殊的联系。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酸性收敛,甘能缓中,对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病变,吃一些酸性、甘性的食物,有敛肝、缓急、潜阳的作用; 反之,如属肝气郁结,胸胁胀痛的病变,治之当用疏解之法,在食物上宜配吃辛润之品,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这样,疗效就较佳。 苦能通泄下降,凡属实热之证,宜吃苦瓜之类,以清热泻火;反之,如属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的病变,宜吃咸寒之品,如墨鱼、牡蛎肉之类以滋阴潜阳,所谓“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 甘为平味,能益气生血,凡属脾气虚弱引起的紫癜,用桂圆肉、红枣、冰糖之类炖吃,有益气摄血之功。 如属食积伤胃,不时胀痛嗳气,不宜吃甘润之品,只可吃面条、瘦猪肉之类。 辛性主升主散,凡属风寒之邪犯肺而引起鼻塞、咳嗽,可吃生姜、鲜苏叶之类以发汗祛邪;反之如属肺虚自汗,则宜益气养阴以敛汗,可用糯稻根、甘蔗之类煲水当茶饮,或喝冰糖酸梅汤,所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咸能软坚润下,凡热病后期,真阴亏损而便秘者,吃淡菜、鲜牡蛎肉之类,有滋阴通便之效。如属骨痿肢软之病变,不宜用这类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