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乎固有印象,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夜观星象是在看什么?【盗圣说书】

- 巫祝:最早在农耕文明中,那些能观察发现自然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的人,他们通过观测星象来确认时间、四级变化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并制定历法,这是最早的一批科学家、数学家,也成为了部落的集领导、祭祀、巫医为一身的人。
- 史官:从巫祝分化出的祭祀后(商朝),在周朝又分化出了史官(太史),他们不仅仅要记录历史,还要夜观星象,这个事件标志着思想的巨大转变,从把自然当做神一样来信仰,变成了把自然当做客观的研究对象。
- 此时,西周时期的夏历精度已经与现代相差无几了;在研究历法的过程中,太史也掌握了更多的数学技能(数学运算、数论、几何等),《周易》就是其中的代表
- 太史们在运算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星象和人体都很巧合的符合一些自然规律,这些数学上的巧合结合起来,在之后的汉代很自然的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
- 但“天人合一”在后世的发展中,也逐渐脱离了其数学的本质,包装上了神秘的外衣,夜观星象也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为封建统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的工具。
- 星官: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以逐渐融入了“数术”当中,成为一门隐学;到了隋唐时代,对外开放交流,特别是与阿拉伯文明的交流,让重新开始,并到宋朝发展到了极致。
- 数学上,当时唐帝国优势在代数学,阿拉伯帝国优势在三角函数,量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补了数学的短板。
- 宋朝的科学家们一面积极的学习其他文明的先进理念,另一方面积极的复原着古代数学成功(比如河图洛书、周易)(这个时期有点像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但可惜之后陷入了停滞)
- 停滞:阻止数学科学发展的力量是文官士大夫阶级,为了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他们对知识进行者垄断,比如朱熹通过所谓的“存天理、去人欲”创造出了一门叫做理学的儒教(魔改后)思想,以此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封建统治者的地位,以数学为思想的科学思想则成为了被唾弃的奇技淫巧。(朱熹本人就是一个数学家,他很清楚数学科学的力量。)。
-------------------------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中国科学史](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b3e1a7aa158d2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