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 | 宋朝重要历史事件(二)(内含山科MTI真题)
中国历史文化 | 宋朝重要历史事件(二)(内含山科MTI真题)
原创 初歆百科 初心百科

宋朝
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
重要历史事件(二)
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是公元1043年由北宋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所领导的一场时长一年又四个月的改革。
庆历年间,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公元1043年9月,参知政事范仲淹向宋仁宗上呈《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请改革,之后,谏官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仁宗于是采纳了他们大部分意见,开始施行新政。主要改革措施有严密科举取士、严明官吏升降、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厉行法治、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等。主要目的在于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然而,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得社会矛盾更为激化,更是形成了所谓的朋党之争,影响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由王安石发动的一场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
北宋中后期,官员冗余,兵士冗杂,财政开支入不敷出,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外敌的侵扰也为北宋政权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至宋神宗即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发展。公元1069年(熙宁元年),为富国强兵,时任参知政事王安石在得到神宗的认可后,开始实施其改主张。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在农业上实施青苗法、方田均税法等;军事上实行裁兵,采用将兵法等;人才选拔上则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然而,由于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最终失败。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不少法令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富民贫,引起了扰民、损民的后果。
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是北宋与金(女真)签订的一份共同联合力量夹攻辽国的军事合作盟约。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国阻隔而无法在陆上接触,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
北宋末年,长期受辽国统治的金崛起,向辽展开了猛攻。同时,北宋统治集团也意欲从辽国手中收复失去已达二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于是在公元1118年,北宋派遣使者从海路赴金,与其商议联合灭辽的事宜。至公元1120年,双方商定:灭辽后,宋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金则同意将燕云十六州归于宋朝。
海上之盟签订后,宋金合力灭辽。但宋两次出兵,均为辽军所败,且辽国灭亡以后,宋金边境正式接壤,加上宋朝国力衰弱,双方仍然因为燕云十六州的归属等问题发生冲突,为“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
相关真题

更多百科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初心百科】微博~
文章来源 | 初心百科
整理搬运|初心阿卓
百科咨询|初心C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