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壬寅後的儒學道路

2022-12-05 18:42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壬寅後的儒學道路

壬寅後的儒學道路南風故事六合道路。1205,2022


學伴們好,以下會報。〖南風故事〗


       (最早先),叔伯一輩的長者,就有在登瀛書院出入,小時候自然跟隨。中學、高中以上,長短假期之中,就會在裡面,認識更多的洪氏親戚。陸陸續續,因爲有具體的條件和實地歷練,所以一五年的時候,就有了登陸廣州的行動。


在個人讀學的過程裡,臺灣方面,小學有生活與倫理一科。中學裡,有公民與道德一科。而大學生,一年級都有必修的四書。這都是當時台灣的教育政策。


在當完兵之後,又到學校進修,也在社會上參加了工作,還有接觸地方的文教協會,除了儒學之外,也有道家與釋家的內容。協會裡,自然也會有培訓、考核、經營等等的業務活動。協會的領導層,也幾乎都是退休教師組成的,所以相關的管道很豐富。當時的培訓,開班到場有六七十人,經過約兩年半的時間,講解四書,補充特定教材,練習宣講等等一系列活動下來,就只有個位數的人,會留下來。


隨後協會,會安排很多文教活動,那時會有很多華僑朋友,回到台灣,就只是為了要,學習儒學,來一番文化的根源之旅。因為特定的時空之中,全世界也幾乎只有台灣人,在高舉著周孔以來的儒學。文化社團的前輩,也很多人都有海外的經驗。



    大約在兩千年之後,陸陸續續,會接觸到大陸方面的交換學生與教授。北京方面對於傳統文化的熱度漸漸增加,也有了一定的政策。


由於科技的腳步,也就會使用一些網路軟體,來進行網路讀書會。與內地學群的往來,最早是在琴心兄的群裡,交往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會做些內地的網路讀書會。再來約一二年時,申老師介紹了要學儒的團體,也就會主持學務,直到一五年,在登陸廣東的前一周,也都還在進行。其中的ㄧ些錄音,都是江蘇悅悅媽,整理到喜馬拉雅上的。


在登陸之前,有關台島之外的業務,令我印象深刻的經過就是有一年,輔導了歐洲華僑,他們自身是當地的語文學校,已經在海外扎根生活,經過三、四代人了,心裡面所想的,就是中華文化不能斷。後來,北京方面來人了,因為學校的資質很好,是歐洲少有合法學歷的華文學校。於是北京方面,給錢給教師給學生給資質,校領導也很高興,就直接收編為海外孔子學院之一。


    (三統的順應)


在這些經歷當中,深入體會到,儒學傳承和文化普及,會有不同的角度,質量與表像,也必須一貫一致,這樣才會有扎根的力量。在這裡,就涉及到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炎黃周孔的文明。


打從漢朝就有論述的三統說。分別是,道統、學統、制統。這是董子董仲舒,當時呈報給漢皇的內容。


其中的道統,是一種追遠。學統,是說明出天人合一的路徑。制統,是關於當朝治權的必要性。道是天之事,學是人之事,制度是行政方則。在內容上,簡單的說。制統,就是治權機關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道統,是自古既有,往後可考的天命傳續。道統與治統,在當下看來,這兩大項,都是清楚明白的,然而,就是學統比較模糊。


    (南風的體會)


先前的種種經驗,其實就很已經深刻了。又如果內地大眾,是從2011年開始起算學儒,那一時間人們想要的,也不一定是上軌的。人們因為跟隨先進,就可能會有以下的六種道路可以促進。


〖六合道路〗第一為學統而做。第二為傳續而做。第三因時運生的路。第四為濟世而做。第五為普及而做。第六為順應道統而為。



        〖第一為學統而做〗

    

     中山先生云:孝經與大學,是我國固有學術中,獨有的寶貝。論語是中國聖經。至聖之教,先之以詩書。孝道與大學,讓我們獨尊於各個文明之上。論語,至重寬弘,且行有世界大同。由於以上的內容,來順教而行,知行合一,會直接達成,天人感應,也成為可能。某既編有論語詩教傳,與詩教行歌三百以上,來涵德自修。


       〖第二為傳續而做〗


    曾有些郎中會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三代五代,七代九代,這都是有前後順序,需要步步推進的過程,尚書裡面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明白的指導方向。其中內容,要準確理解,才會產生作用。首先,道在天,德在人。耕之在土地,讀之在經典,修身有德,必定成事富貴,這些都來自於,詩書的學習內容,行歌養德能,文書詳意識。不清不楚的道聽途說,那是一點用也沒有。修身立德,不是自我安慰的迷幻藥!它必須真實有效!


很多人,都是不知道,就說不存在。自己不會,就說別人的錯誤。所以這些祖先的源流,常常越來越幽暗。連詩本歌之的道路,也很多人糊里糊塗。目前,嶺南方面,也是有人研究陳白沙。但是沒有實際的書院,也沒有以白沙為學規的傳說,看不到實際的歌詩作品,也沒有固定活動的人員。方向都有待清晰,進度有待確實。


祖先留下那麼多訓導,就是爲了要人們,有個快樂的生命。首要就是,避免禍害。再來,不要奢侈,不要浪費,減少困擾。不要自傲自大,同時也要,拒絕德不配位。


黃土主脈在孔廟,嶺南第一在白沙。承其天、地、人之道,續之有其大大小小。大至天下太平,和諧社會。小至個人家庭,子弟力行。為傳續而做的發展的方向,宗旨要正確,層次要清楚。這是一個學脈的道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引以為師徒,男女各賢淑,共尊從此道,傳而有義理,續而有子弟,根深蒂固,長遠發展。


真的,長江流經萬里,難道只有一人,品嘗到醍醐滋味嗎?那長城沙石成城,難道是一人,彎腰去架構建設嗎?祖先的遺留,與時勢的需要,難道沒有人感受,沒有人知道?這些都是假設的提問。德不孤必有鄰。居仁由義,擇不處仁焉得智,里仁為美!都是事實。爲什麼要害怕,自己不能做呢?還是在害怕,德能不足呢?


        〖第三因時運生的路〗


    大地受過焦炙的烈焰,在熱浪之下,有多少的荒蕪與無奈,在地心與人心之中,不斷累積,生命的力量,也因爲,生命的力量,會尋找向上的出口,這就會變成熱氣蒸騰上浮。天地晦極,元陽始發,那就會有上昇的熱流。須知,中南鳳鳴,始發昇華。朱雀騰空,響動大地。鳳凰來儀,行道樂教。這都是有條件的。


孟子會告訴我們,孔夫子,聖之時者!那一九年的時候,有一次下午大白天的日食。今年,上個月,又有一次月食。這此月食,在紀錄上更是特殊,紅月遮天王,那是二千三百年才一次。那麼緊接着,就要冬至一陽生了。星象,年輪,時輪,都已經出現一個明確的節點了。人與物,在這時候,也有景象。福建方面,有人在山中見到一對白鷴鳥飛翔,彷彿鳳凰的模樣。


時空中,已經很明確了。銀河裡的五星運轉,天上日月的明暗,還有一年四季的往來,災病時勢的末段,天地生靈,與人情感應等等,都有癥候。所以就順著時節,繼續去推進。那就必須要有專職的人,有專職的機構,先行就只有一種可能,上道而且清醒的人,才能做而已。以上都是,單純心情上的一種描述,有些事情會發生,就要讓它發生。 


       〖第四為濟世而做〗


    目前,很多人,是把文化當商業來做,一般商人,很愛玩又根本不會做。目前,不是灌些迷湯,要不然就是自我包裝。曾有好幾個業主,也都有遇過,講來講去,講了半天,就是差了一個見識和人品。很多人就是這樣子,不管有沒有錢,只要是他不會的,他都以爲不存在。只要是他做不到的,他就說是別人的錯誤。這兩種狀況,俗人根本繞不開,不能上道,也不知道哪裡有效。不願意抬頭的,那也就甚麼都看不到。


上個月也有也有學伴,貼出在CCTV上面,有人演唱的樂記。作品的呈現,幾乎就是不準確的路子,不能時宜也不能言義,那自然也不會有效。其中相關的作品與資源,名氣與內容,幾乎都是不能相匹配的情形。這些,都是人的問題。沒有深入探究,根本無法發揮其中滋味。


論語詩教傳的系列內容,就是儒學復興繞不開的道路。這是有特色又深度的內容。內容的熟悉,人員的共識,運作的說明,公司的成立,便利的科技,全面性的內容,實體的演練,節目的呈現,實體的推廣,文教的深入,經營的效果等等的項目與步驟,再把它更加精化,那當然威力無比。要讓事功進行,也都要合情合理合法。有正常經營,才有功蹟。


        〖第五為普及而做〗

   

    基於樂教的普及性,運用它,才會有大地普遍回春。所謂文字計畫等等,就是執行的說明。生命的需要,生動的感觸,才是起始的動機。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要把樂教的東西做出來。興文不是獨一人知就停止的。真正的王道,必定能夠普遍大地,極大可能的遍及到每一個人,能夠敲中心門,種下根芽,育人成德。


        〖第六順應道統而為〗


    二十四史,官方典籍裡面,國子教育的進行,都有紀錄。先樂教之後,才有禮教,這些正經的教程,要讓大家非常清楚。沒有樂教基礎,講禮教?那都是耍流氓。按照中庸的教導,喜怒哀樂之未發,若是認不清,不會調節,怎麼會有,恰如其分的作爲呢?恰如其分的作爲,不過就是應對敏感,應對人,應對事理。應對日月星,天地人,沒有先前,就沒有未來,沒有確切的認知,就不會有恰當的禮儀。有形的明明白白,若是不知道?那無形的,更是參也參不透,不得文也不得道?淫蕩奢靡無知非法,那都是人禍!


一些因陋就簡,或是固步自封,照本宣科的禮儀,是不會有效的。人們也看個新鮮,體會一下,只此而已。入不了心,落不了地,沒有呼應,馬上就會,錯過未來了。詩貫六經,通天地心。漢唐、宋明、先秦的官方文書,都已經在在證明了,不要去做一些其它,芝麻綠豆,隔靴搔癢,使人滿臉塗炭的東西了,那種時空已經過去了!


所以,融會貫通與時俱進,明白有效的,盡量分享給有志學伴。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淵深而自得,眾志可成城。詩教就是詩教,樂教就樂教,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這個要很清楚,若有不足,以論語是則是效。



   順應道統而做,道傳孔孟三千載,學紹程朱第一支。白沙、甘泉、洪覺山。宋遺於此,明學於斯,清醒於斯,亦興於此。中國神魂,從來有之。中國嶺南方面的學脈,獨有此一系。


需要的就是,上軌上道的人,和逢時應運的扎實前進。需要的就是,上軌上道的人,和逢時應運的扎實前進。以上匯報,2022-1126。南風故事,六合之道。

壬寅後的儒學道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