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以外的江湖武林秘闻
《笑傲江湖》是一部奇书,因为它可能是金庸武侠的终点,从这部小说,可以看到很多前作所流传下来的笑谈,今日就由我结合前人所谈,整理一二,由各位鉴赏。
一,日月神教
在《笑傲江湖》一书中,日月神教作为江湖第一大势力,起初看来平平无奇,可如果细细品味,却是《倚天屠龙记》一书后,江湖势力之变化之根本所在,且听我一一道来——
所谓的日月神教,其实就是昔日明教的演化,这没什么,可是在金庸笔下,《倚天》末尾曾提及,张无忌卸任明教教主,将教主之位传给了杨逍,而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则是明教五行旗部下,而陈友谅则从丐帮转投明教部下徐辉祖手下。从这里可以看出,在金庸世界里,推翻元朝,正是明教势力,这也是江湖势力成功搞垮朝廷的最佳范本。
后来,朱元璋成功夺取了明教的革命果实,但是考虑到了明教的巨大影响,于是只能选择继承明教的威势,建立朝代取名为明朝,同时将自己的年号立为洪武,对应的正是他的洪水旗出生,又将朱氏起名按照五行排列,也表明了自己传承五行旗的意志,以此自诩明教正统。
这样一来,朱元璋算是掌握了明教,成功攀上权力的顶峰,但是他也面对着明教势力遗留下来的几大隐患。
首先是明教散人地方势力,当初明教散人纷纷散落四方起义,无论是张国珍、方士诚这些,还是窃取了徐辉祖的陈友谅这些义军首领,其实都是明教的散人势力,而朱元璋、徐达、常遇春则是明教五行旗势力,作为五行旗起身的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获得散人的认可,最后虽然凭借势力打垮对手,但是散人派系则散落地方,依然威胁着中央。
其次则是明教教主的亲军势力,当初杨逍创立了天地风雷四门,这股力量成了明教总坛的势力,朱元璋夺取天下后,他们便一直不服朱元璋,虽然最后被朱元璋所击溃,从光明顶向中原迁移,却也一直潜伏着。
最后则是朱元璋依靠的五行旗,等建立明朝后期后,这些五行旗的将领开始腐化和自重,也逐渐成为了威胁朱元璋的潜在危险。
面对困局,朱元璋发挥了自己狠人的本色,依靠洪武四大案,一举将明教残存的势力瓦解(空印案整治地方,郭桓案整治了中央,而胡惟庸案处置了开国文臣,蓝玉案则处理了开国武将),明教所残存的势力,成了忠心朝廷的军队势力。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去世后,爆发了靖难之变,原本掌控明教势力的正统朱允炆输给了藩王朱棣,于是朱棣本来应该继承这些势力,可惜却因为朱允炆的下落不明,导致了这股势力成了隐患,毕竟朱允炆才是正统继承人,谁也不敢保证朱允炆会不会重新号召他们东山再起,于是朱棣就再次对所残存的明教势力进行清洗。
这些势力中有人不满朱棣的谋逆,于是遭受了追杀,这部分势力,与原本斗争失败的地方残存的散人势力,以及潜伏的天地风雷四门势力重新在江湖汇聚。
只是此时重新汇聚的明教残党已然不复昔日的威势,就连明教的武功乾坤大挪移和圣火令也已然失传,面对这样的局面,明教残党只能无奈改称日月神教,以此来和原来的明教做区别。否则如果还称明教,难免和自诩明教正统的明庭产生重叠,引发不必要的混乱。
而改称日月神教的明教残党,目标也很明确,那就是重新养精蓄锐,然后称霸江湖,再依靠江湖的势力重新反攻朝廷,重现明教的辉煌。
只是这个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
日月神教不仅要面对朝廷的镇压,同时也要面对所谓的武林正道对他们的围剿。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就因为依靠明教势力,朱元璋有意打压江湖其他的势力,而朱元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削弱江湖势力,毕竟他出身明教,认识到江湖势力如果过于强大极可能威胁朝廷,于是他将矛头对准了武当派,而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在《倚天》后期,少林寺被成昆和陈友谅师徒一顿玩弄,在屠狮大会上元气大伤,反而是武当派因为张无忌的关系,站稳了脚跟,于是朱元璋扶持龙虎山道家势力,并利用明教的江湖势力有意打压各大门派,这一来,自然使得江湖势力对明教产生敌意,只是畏惧朝廷的势力不敢表现出来,但这也埋下了江湖门派对明教的仇视,这后来也延续到了日月神教上。
等到朱棣上位后,江湖局势发生了转变,原本一直被打压的江湖门派因为朝廷局势变化而得到了机遇。正如我前面说,因为靠谋逆起家,又因为建文帝下落不明,导致朱棣无法像朱元璋那样彻底依仗明教势力,反而要提防原本终于朱允炆的势力,于是朱棣改变了朱元璋打压江湖门派的做法。原本备受打压的武当,扶持起来,闭寺不出的少林,招收起来,依靠着少林武当这两大江湖门派,朱棣算是稳住了江湖,也就是在朱棣时期,以少林武当为首的正道,还有落草为寇的日月神教,拉开了《笑傲江湖》的正邪对峙。
而在正邪对峙的前期,正道其实是以武当为首,少林为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也和《倚天》后期有关,经过屠狮大会一役,少林在人员上损失惨重,反而是武当,依靠张三丰支撑,武功传承没有出现断裂,同时江湖上也涌现了以华山为首的道家势力——五岳剑派。
PS:本文参考了B站我喜欢的UP主解良人的金庸解读视频,也参考了王怜花《江湖外史》实体书,推荐大家前去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