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沧州铁狮子的维修故事

2020-09-11 16:34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雾岛

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沧州铁狮子,和景州塔、赵州桥以及隆兴寺菩萨像并列河北古代四宝。该文物长6.26米,宽近3米,高5.47米,重达32吨,头部昂扬,四肢直立,背部承托一个铁盆。铁狮子采用分截叠筑法制成,内部中空。根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脖子下方原有铭文。根据铭文记载,其铸造时间为后周广顺三年(953年),而腹内则原有疑似金刚经的铭文。

沧州铁狮子

现在去看沧州铁狮子的人们,如果事先不做了解,一定会对支撑其躯体的一圈粗钢筋感到震惊。现在的铁狮子,其四肢已经无法独立支撑了。

沧州铁狮子的残毁迹象早在明代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当时还不算严重。清中期时,铁狮子被骤起的狂风刮倒,躺在了旁边的农田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足够的工具直接把狮子扶起来,故而只能在铁狮子的基座旁挖一个坑,然后把粗绳子套在狮子身上,再把铁狮子拖进坑里。如此一来,铁狮子被扶正了,但是其基座比原来低了不少。为了支撑文物,人们在狮子的腹部垫入大量砖块,而把头部用石条撑了起来。到了雨季,铁狮子所处的土坑中会积攒大量雨水,虽然雨水会很快蒸发,但还是加速了文物本体的锈蚀速度。

被拉低高度之后的铁狮子也更容易遭到人们的破坏。在抗战时期,铁狮子的下巴被砸毁,至今不清楚何人所为,被砸掉的下巴也不知所踪。

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当地政府为了避免铁狮子被雨淋,选择在狮子上方建造一座保护亭,同时还用水泥修补了狮子的脚趾,用工字钢替换掉了称重的石条。如果保护的是一只石狮子,这种方式其实还是很可行的,但是这是铁质文物,还是放置在坑中的铁质文物,虽然正上方的雨淋得以规避,但从旁边汇入坑中的雨水更加难以蒸发,铁狮子的锈蚀变得更加严重,部分铭文就是在这个时期彻底漫漶不清的。这种情况持续了18年,直至1975年,保护亭被拆除,此时的铁狮子的承重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沧州铁狮子

注意到这一问题的河北省文物局决定把铁狮子搬离原位。1983年11月,铁狮子被从坑中移了出来,新位置在原来的土坑北侧8米处。搬迁过程中,为了加固严重锈蚀的狮子腿,施工人员向其内灌注了大量的硫磺锚固混合液(硫磺:沙子:水泥:石蜡=1:1.2:0.4:0.03),1987年,铁狮子外表被施以保护涂料,以减缓锈蚀速度。

吊装移位之后的石狮子出现了更大的裂缝,而关注的混合液中硫的成分在下雨之后也加速了腿部的锈蚀。1994年4月20日至1995年2月,工作人员将狮子腿内凝固的混合液清理干净,并在狮子内外加装了钢筋支撑,而腿部则重新填充了炉渣、石子和石灰。

1995年的这次修补暂时缓解了承重的问题,但是腿部的填充物在此后数年再次膨胀,原本得以修复的裂缝再次出现,严重程度不亚于修复前的情形。2000年至2001年,填充物再次被全部清除,


沧州铁狮子

至此铁狮子身上的裂缝没有再发展,不过历经了如此“修复”之后的铁狮子已无法摆脱钢筋支架的帮助。至于铁狮子在今后还能否恢复原状,就只能期待更加合适的维修方法出现了。

参考资料:

罗哲文:《沧州铁狮子》,《文物》,1963年第2期。

王世杰:《沧州铁狮子移位保护工程》,《古建园林技术》,1988年第3期。

王玉芳:《沧州铁狮子历次维修保护概述》,《文物春秋》,2008年第3期


沧州铁狮子的维修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