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脂滴点的含义及润滑脂滴点测定的意义
润滑脂滴点的含义及润滑脂滴点测定的意义
润滑脂的滴点是指其在规定条件下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低温度,以℃表示。滴点没有的物理意义,它的数值因设备与加热速率不同而异。润滑脂的滴点主要取决于稠化剂的种类与含量,润滑脂的滴点可大致反映其使用温度的上限。显然,润滑脂达到滴点时其已丧失对金属表面的粘附能力。一般地说,润滑脂应在滴点以下20℃一30℃或更低的温度条件下使用。
测定滴点的方法有两种:润滑脂滴点测定法GB/T4929和润滑脂宽温度范围滴点测定法GB/T 3498。前一种方法只能测定230℃以下的滴点,也就是SD4929 润滑脂滴点仪来测定,而后者可测定高达400℃的各种类型润滑脂的滴点,也就是采用SH117/SH3498 宽温滴点仪来测定,手动和自动两种方法。国外相应测定润滑脂滴点的方法有:美国的ASTM D566、ASTM D2265(宽温法)、德国的DIN 51801和日本的JIS K2220 5.4等。
滴点的意义:
根据测定的滴点再配合外观指标鉴别,大致可以判断润滑脂的品种。
如钙基润滑脂的滴点大约为70-100℃;
钙钠基润滑脂的滴点大约为120-150℃;
钠基润滑脂的滴点大约为130-160℃;
滴点高于200℃,大多为合成润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