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日记②—全职做V,什么程度,才不焦虑?
“观众注意力衰退,和自我盲点扩大”,是全职做V的最大风险。
打个比方,大家普遍觉得直播“才艺”很重要,比如歌力。
但如果一个V,直播内容只有唱歌,你听了一个月会不会腻呢?
这跟能力和努力没有关,观众对同一内容的新鲜感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甚至没有一个月。
行业里是不缺新V的,不自我更新就会被抛弃,会被新人取代。
在这个过程中,V背负着对自我的怀疑,同时还要想办法逆流而上。
巨大的心理和收入落差造成的压力,就来源于——观众注意力衰减。
同时直播又是一个怎样的工作呢?
直播不仅让自己与各类社会关系隔绝,还需要随时提醒自己不要陷入粉丝的“捧杀”。
举个例子,观众对于主播的“摆烂”是会包容呢?还是抵触呢?
答案是嘴上包容,实际已经逐渐降低了对主播的注意力。
一边嘴上说着,“主播辛苦了好好休息”。另一边觉得实在无聊,就点开了别人的直播间。
最终我们会陷入:
因为摆烂——所以观众流失——所以不敢相信观众——所以不敢对观众投入——只能继续摆烂
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最后等着的就只有毕业;
这一切是因为——自我盲点扩大,看不清观众对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选择全职做V,不仅是每天要面对这些困难;
还要背负没有五险一金、对未来恐惧、家人不理解、有可能被网爆和开盒等焦虑。
所以如果你有全职做V的打算,就一定要告诉自己几点:
你必须要对所有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不然无法做到快乐的不断更新自己。
观众说出口的话,只有当下是真的,第2天就不一定是真的,不要对假话自我感觉良好。
“收入很重要”,全职不仅牺牲自由,还充满风险,所以自己收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不要不好意思,观众不刷给你,也会刷给别人。
不要接受企划的过低提成,因为有一天自己一定会忍受不了,只是早晚的问题。
如果将来没有其他的规划,除非直播收入是日常开支的“十倍”,否则不要大手大脚花钱。
或是,不要因为做主播,就断绝和社会的联系,积极接触“背后”的行业,做好职业规划。

那么如果,假如有一天,不能直播了,除了存款,还应该留下什么?
对直播行业,数据模型的认知。
直播是一个数据的工作,推荐位效果=点击率,观众停留时长=留存率,观众刷礼物=转化率。
这是一套数据模型,代表着年轻人的消费观,不仅是直播,也能运用到新消费、游戏等行业。
目前最火的职业叫做”全媒体运营师“,工作内容就是研究各个平台的数据模型;
这个职业光是各个机构搞培训割韭菜,都赚了不少钱。
作为一个有过成绩的主播,如果对这套数据模型,能够很好的做到“三次元的表达”;
就应该更有自信,因为除了直播之外,你在某些行业的职业价值不必主播差。
对未来“文化符号”的信心,自信的去尝试加入到新兴行业。
国内生命周期最长,最赚钱的游戏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传奇“。
虽然我看不懂为啥老头们都这么喜欢玩传奇,但是我知道传奇代表着——一个年代的文化符号
就像宝可梦对于90后,也许宝可梦玩法和画面比不上新3A大作,但他也是一个“文化符号”。
当每一代人长大之后,都会对过去没有充分满足的需求,报复性的消费。
也许现在你的DD只是一个学生,也许他一个月的生活费没有石油一天给你刷的多;
但是等大家成长之后,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之后,这个行业反而就会有新的爆发。
所以也可以试着相信自己喜欢的这个行业,就算未来没有继续直播,也可以加入到幕后工作;
或者去B站,米哈游等大厂的运营岗试试,他们欢迎这种在对应行业有结果的人。
一个行业的兴起必然有其原因,去了解虚拟背后的技术方向,提前做准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国家永远是最重视技术人才的。
但是有些技术,不仅高校没有对口的专业,社会上居然连培训班都没有。
比如前段时间很多V在发的“数字藏品”,“NFT”等数字资产,这是一个未来重要的技术方向。
比如关于“VR沉浸式3D直播”,国内只有抖音收购的PICO,且也才在这个月刚做出产品雏形。
VR直播也好、数字藏品也好,跟“虚拟人”,这个概念都原生天然结合。
如果我们在做这个行业的同时,每天花时间去研究前沿的技术方向,
未来就算不做直播了,大概率也能加入“风口”上的技术行业。
直播是沟通的工作,日常保持对心理学的进修。
在经济退潮和疫情的大背景下,现在整个社会进入了“人均抑郁”的时代。
对于心理学而言,不仅医院和正规咨询机构都站到了风口上。
连”情感咨询“、”前任挽回“、”对付小三“这类边缘产业,小公司都能做到一年几百万的产值。
作为主播而言,心理学知识是硬知识,不仅直播会用到;
就算未来不直播了,自己如果对这一块有一定造诣,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机会。
与其自由职业没保障,不如自己创业做老板。
大部分V接触直播都是在大学时期,或是毕业后。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对于大学生创业国家是有5-20w不等的一次性补贴的。
如果真下决定要全职做V,已经是自由职业了,为什么不考虑自己成立一家公司呢?
成立公司后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锻炼,税收的优化和国家的补贴也是非常香的。
并且还有个很重要的就是,自己从主播这个身份蜕变了,获得了更高的社会认可度。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结果。
比如:跟用户发生直播以外的未来展望,永远是最差的结果。
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能,但你永远都不能,去高估用户对看直播这种体验去负责任的能力。

我在这个行业待了很多年,也遇到过很多糟心事,但仍然很热爱这个行业。
比如有观众因为一个V的存在,从考研压力中得到坚持的力量,或是从抑郁症中痊愈。
比如有人通过做V,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收入来源,即使他之前面试社会岗位三个月都没成功过。
类似的事情不断的治愈我,也是我作为从业者的价值感所在。
V是什么职业?
在绝望中创造希望,用乐观和坚强,像太阳一样,燃烧自己,治愈了观众的精神内耗。
即使有这么多的风险,但是依然有人不断创造着粉丝数、影响力的神话。
他们就是未来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