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生命科学,人类站在了生命进化的拐点


一、四十亿年的无可奈何
生命是什么?
这个问题已经过去的日子中被正式问过两次,一次是在高二第一节生物课上;第二次在大学中,同样是第一节课被问到。
虽然两次的经历都是在课堂上,但是反应却是反差甚大。高二时、是17岁,对于一切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不管对错都会表达出来,因此我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不太记得当时我说了什么,但是算是我对“生命”的最初理解。
而到了大学,再次面对这个同样的问题时,我迟疑了,并没有举手回答。这里并不是不知道答案,我有很大的把握会比高中时回答的更好;但是还是迟疑了,因为我懂得了“生命”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了,并不能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

关于生命的定义,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些来,但是谁能确保真的用一两句话完美的解释它。这两天,我在《得到》上看到一个人就用一句话总结了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场持续了40亿年的无可奈何。”
当看完这个定义后,无比震撼。我没有资格来评判这个定义是否正确,或者说专业;但是很干净、很纯洁,就像初生的嫩芽一样,生命不就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吗?
就这一点我力挺这个定义,而下这个定义的人,也是一位大牛——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对于他本人来讲,生命科学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作为一名生命科学家,内心里也只认同这一种声音。
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本质上不针对任何一个个体或者单位,而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是四十亿年的地球生命演化史。在这漫长的四十亿年里,无数的生命在地球上出现过、生活过、最后很多都走向灭亡。这一切看似偶然,每个生命的出现和死亡就像是一个个偶然的因素,但是偶然中存在必然,这个必然就是《进化论》——“适者生存,优胜略汰”。
《进化论》就像“上帝之手”一样主导着地球生命的衍化和迭代,一切进化都是依靠着自然选择的力量随机推动着,每一个生命都在其中随波逐流。可以说,在《进化论》强大的支配下,个体生命的努力并不能使自己延续下去,即使像猛犸象那么强大的生物,最后还是灭绝了;而想蟑螂那么弱小的生物,存在的时间都比人类长。在如此严苛的筛选之下,顺利通过就代表获得了生存和延续的权利;反之就是灭绝。

如果说之前的生命都是低等生物,无法通过努力来摆脱进化论主宰自己的命运,那就来看看我们人类自己。人类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成为食物链最顶端的物种,就是因为人类拥有交流的语言和无比强大的智慧才做到这一点的。因此,人类无比自豪,感觉可以支配整个大自然。
但是今天必须负责任的告诉你,关于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建立,并不是通过人类自身努力成就的,而是一个无可奈何下的偶然胜利。
在地球上的百万种动物中,其实也有不少动物发展出了语言,也能彼此传递简单消息,但只有人类语言是成体系的,而且易于学习和传播,这是因为在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语法。学习过英语的同学肯定对“语法”是无比熟悉的,所谓语法,就是规则,将各种词组和短句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复杂句的规则。
然而,人类这种独有的语言体系并不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通过基因组的建立,目前有很多证据显示人类基因组上有一个名为FOXP2的基因很可能和人类语言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这个基因出现问题或者不存在这个基因片段,那么会极大的影响人类的语言识别和输出,同时对于神经系统的发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如果该基因发生突变,将会影响舌头和声带的活动,导致无法说出清晰的语言;即使说出话来,也无法堆积正确的词组,说出的话无法听懂。
而如此重要的一个基因,是否在分子层面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有着很大的差别,答案是:真的没有。就拿和我们近亲黑猩猩来比较,人类的FOXP2基因仅仅存在极其微小的突变。而就这微小的差别,就使人类打败所有的人类亲戚,走出非洲,成为食物链和全世界顶端的物种。

在此之后,人类通过语言的形成,逐渐建立了思维框架,形成智慧,还有之后的学习和制造工具、人类的爱情、同理心、共情和自尊心与责任感。以上的这些。成为了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产物,但其实都不是人类凭空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那次的基因突变,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因此,无论低等生物也好,还是人类也好,都是这场四十亿年的无可奈可下诞生的产物。虽然之前的我们并没有能力主宰生命的走向,只能被动的让自然选择进行筛选。
“但是,因为生命科学,人类即将打破演化的枷锁,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整个人类此时此刻就站在命运的拐点上”
二、人类拿起了“上帝”的手术刀
在世界范围内有这样一种疾病,它可以导致人体血管里的血红细胞非常脆弱,极其容易破碎,然后碎块会堵塞血管并且引发很多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直到现在,全世界每年都会有1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同时有超过4000万人携带这种疾病的变异基因。
学过生物的同学肯定已经猜到这是什么疾病了,没错,它就是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相当严重的基因遗传病。

现在问题来了,这个基因突变既然如此危险,那么就应该会被自然选择给淘汰掉啊,为什么还保留到现在?
因为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虽然这种疾病很可怕,但是这种疾病背后的基因突变也有好的一面——它可以帮助抵抗疟疾的发生。在漫长的演化史上,血红蛋白的基因突变是人类对抗疟疾的唯一办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的存在好处大于了坏处,因此它被留在了现代人类的身体中。
就这样,人类在漫长的演化中无时无刻的都在这种无可奈何中妥协和让步。但是到了今天,人类,这个在演化史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物种可以利用一项新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来主动做些什么了。从今天开始,人类拿起了“上帝”的手术刀,真的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了。

基因编辑技术的核心在于,在基因检测技术的配合下,能够在庞大的基因遗传信息数据库中,找到存在问题的基因片段,精确到某个基因位点,然后通过“基因剪刀”将错误位点剪切,替换成正确的位点信息或者修改位点位置。
这在之前人类的认知下,如果上帝存在,那么只能由它做出的操作;而到了今天,人类也可以拥有并掌握这项上帝级别的技术。
有了这把“上帝”的手术刀,人类就可以精确的在分子层面修改镰刀型贫血症的致病突变基因,然后修改成为正常的基因,真正摆脱这个困扰人类上百万年历史的可怕疾病。
更加重要的是,基因编辑技术不仅仅可以让人类摆脱镰刀型贫血症,而且还可以彻底解决很多疾病的发生,其中就比如癌症。2015年3月23日,在中国长沙的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出生了一个不一样的小生命——“无癌宝宝”。而到了今天,这个宝宝已经4周岁了。
这个“无癌宝宝”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国内第一例通过基因检测技术成功阻断癌症基因携带的例子。因为这个孩子的父亲患有视网膜的恶性肿瘤,而下一代出生的孩子有很大的几率也携带这种致病基因。因此,通过医院和家庭协商之后,利用试管培育技术和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成功排除致病病因的“无癌宝宝”就这样诞生了。

虽然在“无癌宝宝”这个例子上并没有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但是这已经是一个趋势,未来可以让这样无数个家庭避免家族基因性遗传病继续延续下去,而且即使携带致病基因,也可以通过产前基因检测和产中基因编辑除去致病基因,保证生出来的宝宝是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无癌宝宝”。
虽然这样听上去感觉还离现实有些差距,或者即使成为现实了也会被高昂的费用阻挡很多普通家庭的普及。但是,随着技术的突破,大规模普及已经成为可能,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这项技术带来的福音。
我们已经在演化的河流中随波逐流太久了,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让人类拥有上帝般的视角来创造我们自己的历史。
三、“潘多拉魔盒”陷阱
社会阶层固化,这个词你应该不陌生了。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固化基本已经完成,而我国也正在朝着这个趋势迈进。社会阶层固化,就意味着一个人即使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法走出自己的那个阶层,那就更不用说走向精英阶层了。
现在,孩子们还可以通过中考和高考的两次机会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但是如果基因编辑技术真的成为了现实,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的改造自己和下一代,让他们的孩子在腹中就已经注定貌美如花、智力超群,永远赢在起跑线上。
如果这一切真的实现了,那就必定会加速社会阶层固化的速度。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推演下去,那将是可怕的。我们经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如果有钱人和特权阶级首先利用这个技术来改造自己的子女,实现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迭代和延续,就会造成永久性的社会撕裂和加剧社会更大化的不平等。

基因编辑技术,和其他技术都是一样的,都是会引发社会和观念进行变革。同时,它们也会毫无例外的走进“潘多拉魔盒”陷阱,我在之前《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人类到底在害怕什么?》中就提到了“潘多拉魔盒”。任何技术的利用者都是人类,那么使用范围和使用限度就只能靠人类自己拿捏。如果利用的好,就能很大限度上帮助人类生活的更好,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反之亦然。
对于基因编辑是这样,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技术的诞生都会首先被使用在武器装备上,毫无例外。那么,基因编辑技术是否也会被使用在武器上?其实很多影视作品已经将这一场景刻画出来,就是——基因武器,这个武器可以像卫星导弹一样精确制导打击敌人,基因武器也可以做到“手术刀”般的定点清除,而且事后无法进行调查,可以做到杀人于无形。
另外,如果对基因编辑技术不进行管控,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看到某个明星长得帅,就也要长成他那个样子;你一米八,我就要长到两米;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人类社会就会变成一座“怪物乐园”。
到那时,我们还是人类吗?

对于以上这一切,我只希望是我个人的猜想,希望永远也不要实现。
四、总结
生命,在这漫长的四十亿年里无可奈何的不断进化、不断迭代;然后人类又在这历史维度里摸爬滚打了上百万年,才成就了现在的你和我,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基因编辑和人工智能,是我们人类无法回避和必须接受的时代产物,和之前的技术相比,这两个技术也会彻底颠覆我们之前的生活和认知,但是不同的是,它们的颠覆将是更加彻底的,同时伴有的阵痛也是更加剧烈的。
在上一篇文章中对于技术,我的定义是“技术是具有自己的意识的,它们不随人们的意志所改变”。但是我也想强调,技术的使用者是人类自己,也只有人类可以控制技术的走向和用途。是否真正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只有后人才可以判断,但是希望留给后人的不是一片焦土和一地鸡毛。
熟悉我文章的同学肯定知道,我无不在强调一个关键——人类是贪心的。而贪心并不是没有好处,它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万物都要有一个“度”,超过这个“度”的贪心就会把全人类引向一个深渊。
最后,无论对于基因编辑技术还是人工智能,人类都没有必要去害怕,如果真的有时间,还是管好自己的贪欲更加稳妥一点。

祝,春祺

参考资料:
1、《王立铭.生命科学50讲》.《得到》.20185.20/21
2、中国首例“无癌宝宝”在长沙诞生,父亲曾患恶性肿瘤.三湘都市报.2015.9.23
3、邱仁宗.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伦理学的视角[J].医学与哲学(A),2016,37(07):1-7.
4、熊彬彬,曾虎,刘云坤,孙宇辉.CRISPR-Cas9驱动的基因编辑新纪元[J].微生物学通报,2017,44(01):178-185.
5、谢亚磊,刘千琪,刘戟.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生命的化学,2016,36(01):1-6.
6、刘蓓,尉玮,王丽华.基因编辑新技术研究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9(04):262-269.
7、王璐. 国内首例“无癌宝宝”半岁了[N]. 大众卫生报,2015-09-29(001).
8、唐江澎. 国内首例“无癌宝宝”长沙诞生[N]. 长沙晚报,2015-09-25(A07).
9、FOXP2 gene.Genetics Home Reference.2016.9
10、FOXP2.Wikipedia.2018.5.11
11、Alec MacAndrew.FOXP2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Molecular Biology.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