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三十二章

2021-08-16 00:25 作者:馥存song  | 我要投稿

“为何这世上的人所思所想参差不齐呢?”

“所处境遇不同而已。”

阮籍有点明白这说法,毕竟自己在年轻时肯定是不会想着去接触老庄之学的。若不是朝局太过令人失望,自己忧思徘徊需要自解,也不会逐步走向自我解脱的道路。

“只是明明许多人处在悲哀绝望之中,却为何没能自解?求生本能,为何要任由伤痛一味沉沦?”

“所求不同。”

所求不同?若是内心伤痛,不该是彻底解决?除此之外,还会有什么所求?

阮籍有些疑惑不解。司马懿见他这样,终于知道他为什么有如此单纯的一面了。

“譬如有一户人家,做父亲的做事屡屡不成,一时想要求得快钱被人诓去赌钱,从此之后就成日沉迷于此,不久之后,有一日不知怎么手气太背,竟然欠下了他一辈子都难以偿还的巨额赌债,负担太大他自觉承担不起,所以见势不对连夜卷起家中所有钱财择路逃跑了,只留下毫不知情的妻儿老小来面对赌债。而这家的儿子天资聪颖,本来在乡里被人称道前途大好,但是经过这事,只好担起父亲的债务,不得不弃学做工,而他的母亲妹妹也不得不日夜织布洗衣劳作不休,祖父母经了这次巨变也被气得一病不起,家里顿时雪上加霜。但是就算他们这样辛苦偿还,依旧每每不能够数,所以还要不时应付前来催债的打手,低声下气请求宽限几日,被施加拳脚也成常事。如此一来家中境况一落千丈,瞬时家徒四壁。也因为债务的缘故,原本要好的亲戚友人们都怕沾惹上他家而被屡借银钱,与他们断绝联系了,而妹妹本身的婚约也因债务被退,无辜耽误花期……。此种情形下,如何才能自解?”

什么都没有了,所劳所得全要如数奉与他人……

阮籍沉默下去。倘若自家遇到这样的事,而使阿浑与阿元耽误了前程,阿舒婚姻无望,自己还要向人低头哀求不已……,那自己必然身心俱瘁,江莺和阿舒也必定会日日哭泣……。这样想着,阮籍脑海中就已经有了江莺掩面而泣的画面了。

遭逢巨变,很难有人能镇定自若将世事看做浮云。

“你我都生在富足之家,就算你自小孤苦也不缺吃穿,身在大族可以被庇佑保护,不能明白朝不保夕的百姓是如何度日的。而且人人生来都白如素绢,后天经历成就性格。我等有幸识文断字,得以继承千古以来至于今日之德智,经历困苦可以求助于万古先贤,这些优厚待遇也并不是平头百姓可以接触理解的,故而越是在下的,遇见灾祸想要自解越困难,忧苦难当不得解脱,若再遇见我等生来衣食无忧的,对比之下就必然心生嫉恨。如此一来便会每日寄托他物求得暂时欢愉还觉不足,哪里还知道如何自解?”

“故而五斗米教遍布天下……”阮籍喃喃道。

宗教神明,不过是痛苦不堪的人们借了这些泥像寄托自己的苦难,殊不知这人世间的苦难与否在于自身心态。

阮籍脑中突然就出现了庄子在妻子灵堂上鼓盆而歌的画面。又想起了庄子涸辙之鲋的故事。

自己虽没有经历过难以逾越的困苦,但是《庄子》此书的作者庄周却经历了,而庄周纵使面对着断米无粮的困窘,依旧参悟了自己的无我之道。

“其实还是在乎心。”

庄周与蝶,若是不将梦当做梦,就会执著恐惧……

但是沉迷于梦的人太多了。

当初的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就算是到了现在还是没有完全醒来。

“一无所有有一无所有的难处,而在这世上富足的人家也有富足的迷失。”司马懿对着阮籍道。

因为自小就生存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阮籍自己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迷失的。

不必非要为吃穿而打拼,经历的却是精神上的困苦。

“拥有基本就等于欲求,毕竟不想要就不会拿在手上。拥有了金钱权力,欲望所牵,就容易丧失理智。”

“自古以来,越是富足的家庭,越容易养出不肖子孙,这是什么道理?因为金钱权力太过有力,挣扎求生的人不得不奋力爬升力求钱财救命,而一旦有求于人,就会给与被求者权力,有了拿捏别人的东西自然就会出现欺压。先辈们经过千辛万苦才获取的钱权还知道得失之道不会过分对人自求毁灭,但是子孙们却是生来就拥有的,从小耳濡目染不免会以为别人生来就是为了自己而活,殊不知他人对自己的忍让和付出都是因为外物不是为了他们。平日里不能经历困苦的子孙们渐渐的就会变得索求无度了,起先是付出一些小的代价来满足自己的索求,后来若是知道了可以不用付出什么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就会贪婪的直接强取,丝毫不会顾及他人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他有权力,别人都是因自己而活的,既然如此,自然没有什么可理会的。而人一旦对别人失去了感知,就失去了比照得失的能力,没有了判断力,就容易被不知什么时候会来的危险吞没。”

阮籍一脸惊讶的望着太傅大人,太傅大人所想的角度是他从没想过的,毕竟自己从没在物质上面下过功夫,对于钱权并不看重,所以没有想过世俗之中那些放纵于钱权的人的想法。

“这类人沉迷其中,往往是不会感受到迷失之苦的。因为在那之中,只有欢欣,没有痛苦,不痛苦,就会对别人的劝告无动于衷,自然不会改变,自然迎向灭亡。”

阮籍点头,不错,这也是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理由之一,被人们疯狂追逐的东西,一旦介入就不得不跟随众人一起追逐,这是危险的。

“就是因为先人们见识过太多这样的衰败,所以著立史传来记录成败,所以才告诫子孙们一定要读书识理来规避灾祸。这也是当世以经传世家为尊的理由。这也是为什么经传世家能出人才的理由。这也是为什么你我能够自解的原由。”

“那世上其他不能自解的人……”

阮籍迷惑不解,这句话只说了一半但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迷惑什么。

这些人……就痛苦着?……就在芸芸众生中这样活?

司马懿笑了,对阮籍道:“你想做什么?在你之下在生死存亡上挣扎的人只会将你的话嗤之以鼻,认为你未经世事不知利害,不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解忧反而只想造空中楼阁;沉迷物欲的自有他的欢乐梦境畅游,不但不能理解你所说的祸患,还会以为你是专门坑害他们阻碍他们寻欢的。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选择,你自解了,虽说我有提点你一二,可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突破痛苦的境地,如果不是自己选择,谁也不能动摇一分。”

阮籍明白太傅所说的意思,所以无话可说。

“你说庄子为什么对孔子又褒又贬呢?”

为什么?

阮籍抬头望着太傅。

“因为他对孔子既敬佩又遗憾。敬佩他拯救苍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又遗憾他看不清世事数年游说两手空空。”

“礼乐,盛世之治,并非乱世之治啊!你想要人们仁爱孝悌,首要的条件就是,天下归一,心无恐惧。是故孔子极力推行礼制而不得,却在汉朝一统时成了治世之学。乱世之下,人人处在生死难料的忧惧之中,为求生存自然是无所不用其极,毫无道德可言,怎么可能再用礼乐来规劝世人?乱世之下,需要的是安心,和庄子所说的相同,乐生达命。而庄子敬佩孔子其中一个理由,我猜,应该是孔子终于明白人世中人,并没有救与不救这样的说法,世上的每个人都不需要被人去‘救’,只能自救。孔子对曾参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按照自己的志向走自己的路便可以了。”

听完太傅说的话,阮籍想到了在讲《德充符》时讨论过的,王骀煮水的事。走自己的路,去成就自己,让自己过得璀璨自在,这就是传道的最好方式。

做自己。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这个词上。

但是什么是自己呢?

无我。

无我之后,寻一志向,一以贯之。

司马懿说完上面一段话后,静静的看着阮籍,阮籍知道太傅的意思同样盯着太傅。

半晌之后阮籍突然起身对太傅行礼,口中道:“籍今日想向太傅请辞。”

“可有去处?”

“犬子冠礼之后,便动身前往关中。”

“关中?要去做什么?”

“还不知道……”

司马懿挑了挑眉,没想到阮籍竟然还不能正视自己之前的志向。

“就没有什么想法吗?”

阮籍迷茫不知所措,自己选择关中的原因是:关中的权力还在两方争夺之中,自己过去不管做什么都不会涉及到固定的一方势力,不论有什么牵扯总会有转圜的余地,省得去到某处就被人抓去游说,烦不胜烦。但是去到关中作何行业,实在是没有想法。

阮籍现在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也好,你要去关中,我可以让师儿去信说一声,让你在关中能够畅通无阻。”

阮籍听到太傅这样说,惶恐的起身拒绝。他就怕这个,受到司马家在关中的打点,自己不就洗脱不清了?

谁知阮籍还未开口,司马懿已经笑起来,道:“等到世人都知晓我装病的那一日,你以为天下人会觉得你和我司马府没有关系吗?”


【种田文】如若阮籍行济世 第三十二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