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曼哈顿的小夜曲(陆沉同人,甜文)

2022-04-04 09:29 作者:斜月沉沉藏海雾zxy  | 我要投稿


(承接上文)


剩下的一位女士约莫二十出头,脸上的脂粉像斑驳的墙皮,浓黑的眼线“直上重霄”,完全掩盖了青春的自然之美,她一个劲的往那位先生身上凑,满脸堆笑的注视着身旁优雅的绅士。


(借鉴了钱钟书先生围城当中的讽刺手法,虽然我写的很烂)


“一杯玛奇朵就够了”她说话很小声,刻意表现自己矜持的表情让人哭笑不得。


“一杯美式,一杯拿铁,谢谢你的服务”他抬头看向沛凝,语气既慵懒又温和,手上的红宝石戒指闪烁着光芒,像是一杯醇香的红酒步步引人沉沦。(借鉴了文学理论中的文学象征,把宝石比作红酒是蕴含着多重意义空间,把原公众象征赋予了特殊意义,这里也借鉴了张爱玲第一炉香中描写梁太太的手法,为之后做铺垫)


沛凝在客人点好餐后,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他的脚步像一只跳脱的小兔子,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生活虽然并不如意,但沛凝总能找到生活的动力,其他的侍者脚步总是沉重的,尽管总是挤出一个苍白的微笑,沛凝却不一样,她的笑容宛若清泉般甘甜,她的步伐好似蝴蝶翩跹。


沛凝没有注意到,一双眼睛早已在暗中观察自己,刚才的那位先生像一位成熟的猎手紧盯着自己的猎物一样意味深长的看着沛凝,他眯了眯眼,露出了一个似有似无的微笑。

她真的是一个特别的女孩,温顺,可爱,同时也是容易操纵的。


沛凝稳稳当当的端着餐盘向那位先生的餐桌走去,只见女士们与他相谈甚欢,那位先生好似很懂女人呢,其实他才是话题的真正操纵者。


沛凝将咖啡和甜点置于桌上,她的工作已经完美的结束。


那位先生很是奇怪,他给完小费之后居然向沛凝说了“有缘再见”四个字,那位先生的眼神一直带着笑意,但瞳孔却像是深不可测的潭水。


他们在哪里见呢?无非是咖啡店里侍者与顾客避免不了的攀谈,他明明是这里的常客,而沛凝又是这里的侍者,他们之间又谈得上什么缘分呢?


两个阶层的人生活轨迹怎么会有大面积的交叉,那位文质彬彬的先生又怎么会期待与沛凝再见呢?


天色已经很晚了,满月在空中悬着,好似泛着些许的血色,让人眩晕。


咖啡店已经打了样,沛凝坐在返程的地铁上,脑子里全都是刚刚那位先生的面孔,他的声音像魅魔一样让人失去思考能力。


……………………


那天过去,沛凝还是照旧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在工作岗位和学校只间来回穿梭,她觉得自己就好像生产线的工人,重复的为生活拧上一个个螺丝钉。当然她也并没有与那位先生再次见面。

但是哥大谈吐不凡的教授和字字珠玑的讲座让沛凝深感欣慰。


自由宽松且浓郁的学术氛围像玫瑰花香(纽约市花)一样在曼哈顿上空氤氲。


沛凝虽然在这个学校没什么朋友,但是她感觉自己的生活很充实,至少她现在是朝气蓬勃的,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


哥大的图书馆是她的精神旅所,弗洛伊德说一个人有三个我“本我,自我和超我”,而图书馆就是沛凝寻找超我的伊甸园。


在这里沛凝可以忘记生活的苍白感,书中的世界是彩色的,知识不会为那个特定的阶级开放,精神也不是某一群人所特有的。


沛凝在书架中走走停停,书页被轻轻翻过,她似乎可以与哈贝马斯进行精神交往,也可以与麦克卢汉畅谈天地。


沛凝是一个有梦想的女性,她希望可以依靠独立的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来藐视哪些平庸的懦夫。


上进的沛凝,尤其讨厌颓唐的年轻人。他们像海绵一样在欲望的酒精缸里越泡越大。


沛凝认为这样的人的青春也只是残花一朵,早已失了光彩。


可她最近偏偏认识了一个颓废的青年,沛凝每每看到他挥霍青春的时候,心情都倍感烦躁,但是仅此是烦躁而已,并么有上升到厌恶的程度。


沛凝又在图书馆看到他了,他还是照旧,占着靠窗的座位,将一杯美式放在桌子上,笔记本随手一扔,趴在桌子上打着哈欠。


沛凝见到他并没有打招呼,而是绕过他走了。沛凝其实非常不愿意看到类似于这样亵渎青春和知识的行为。


“图书馆不是用来睡觉的”沛凝暗暗的说。


这位青年叫Brayden.Chen,是一位美籍华裔,但他告诉过沛凝他的中文名字是陈景铄,他的名字出自班固的《东都赋》中铺鸿藻,信景铄,扬世庙,正雅乐”,景铄在诗中指的是盛大和盛美的样子。


想必他的父母希望他胸怀宽广吧,他的父母已经是二代移民了 ,而祖父母则是流亡北美的华工,很难得他的家庭对民族文化有深厚的认同感。


身处异国他乡,任凭岁月轮转,不变的是血脉的生根。


陈景铄在校园里也能称得上是“乐善好施”,尤其是在华裔的圈子里,他的人缘是最好的,他经常接济资金紧缺的“难兄难弟”,包括沛凝在内也受过他的照拂。


他的父母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纽约开了几家工厂,虽然与哪些进入福布斯排行榜的家庭仍有较大差距,但是资产的雄厚也是沛凝这些人不能想象的。


………………


沛凝认识他纯属一个机缘巧合。


在北美看到一副中国面孔总是亲切的,这才造就了与他的相遇。


可陈景铄不知道这是一场羁绊,甚至使他的命运轨迹发生转折。


陈景铄对学习“深恶痛绝”,但对待其他的事情可是精神抖擞。


他在社员里是一位积极分子,他参加了校级的支援团体,负责为贫困学生提供生活及学业方面帮助的相关业务。


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是学习上的失败者,却可以称得上志愿上的成功者。


(未完待续)



曼哈顿的小夜曲(陆沉同人,甜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