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公开北约向亚洲扩展无可避免,难道30年前的设想会成真吗?
近期,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丹·沙利文公开表示,北约向亚洲扩展是无可避免的。兼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成员的达克沃斯也表示:“我认为普京的行动不仅扩大了北约,实际上还强化了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决心。”显然,美国不但在欧洲扩大北约,还要把这个军事组织扩大到亚洲。北约东进在过去几年时间里逐渐从口头变成了行动。
美国为什么要如此顽固地推进北约扩大化?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个咄咄逼人的想法逐步落实,越来越迫近中国的边界?
早在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国际政治学者亨廷顿,出版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专著,叫做《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在冷战之后,因此可以认为是美国思想界在苏联崩溃之后,考虑新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代表作。
亨廷顿把全球分成了七个文明。按照他的说法,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上的差异。亨廷顿很准确地认识到了,在所谓的七大文明当中,只有中华文明具有追赶乃至超越西方文明的潜力,因此是西方的终极敌人。
怎么对付中国呢?亨廷顿提出了一个设想,那就是美国撤出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立刻倒向中国。然后中国在南海使用武力,美国却不愿参战。然后印度趁机进攻巴基斯坦。此时中俄又发生冲突。战火逐步扩大,最终蔓延到了欧洲。于是乎,一场世界大战爆发了,北约、俄罗斯和印度站在一起,中国、日本和阿拉伯世界站在一起。
当时有国内研究者指出,亨廷顿嘴上说的是文明冲突,内心深处依然是西方式的种族主义。而站在西方立场上解决文明冲突的最终工具,还是北约这个军事组织。
亨廷顿不是个简单的学者,他在美国的政治高层拥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的表现来看,亨廷顿的思维已经得到了美国统治集团的广泛接受。美国就是要把北约这个军事工具的功能扩大化,一方面从军事扩展到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另一方面从欧洲扩展到印度洋太平洋地区。
美国为了阻止中国的崛起,想尽办法留在了亚洲,严厉禁止日本和韩国接近中国,同时全力拉拢印度反对中国。美国国内还有一大批人主张,对俄罗斯和解,把主要矛盾放在中国身上。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打断中华民族的崛起,更是要把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从人类历史上抹掉。这并不是我们危言耸听,因为亨廷顿假设了两种结局,一种是两个阵营互相投掷核武器,两败俱伤;一种是“俄罗斯和西方军队最终进入天安门广场”。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想起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在紫禁城太和殿广场举行阅兵的那一幕。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今天北约的东进或者东扩,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个别总统的个人喜好。它就算不是整个西方的统一认识,那么至少也是昂撒民族内部的共识,是一个长期笃定执行的战略。所以,指望美国会因为遭到舆论谴责,或者个别盟友的消极怠工,就放弃北约东扩的战略方针,可能性并不大。
如何应对北约东进的态势呢?
首先当然应该是放松心态。亨廷顿假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北约与俄罗斯结盟,甚至俄罗斯加入北约,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就为我们消除了最大的军事风险。而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拼凑起来的4个盟国,也就是所谓的亚太四方,加起来总共也没有多少实力。况且这4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有很大一部分是要依靠中国。
其次是,尽量分化对手。无论欧洲北约国家,还是所谓亚太四国,与美国并不是利益完全相同。乌克兰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的严重损害,目前还在持续增长,民众的不满情绪在积累。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与中国有着重要的贸易关系。而中国没有动用武力来解决南海问题、中印边境问题,让有关国家可以拖延搪塞北约东进的步伐。
到一定的时候,当有关各方发现,用北约这个军事工具,无法解决国际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却仅仅是为了美国的种族主义服务,那北约东进自然就搞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