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不乖了
4月18日,恒瑞医药发布了2020年年报。
和往年的高效不同的是,更换了董事长后的恒瑞医药,年报日期非常晚,甚至距离证监会要求的4月30日大限非常近。
星空君查了恒瑞医药往年的年报披露时间,2016年以来分别是:3月11日、4月16日、2月16日、3月13日和4月19日(之所以不是4月18日,是因为年报标记时间比实际发布时间晚一天)。
除了2017年和2020年差不多外,大部分年份,公司披露年报非常及时,是A股最早的那一拨。
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有可能财务部和事务所为了这份财报进行了精致的打扮,从而耽误了时间。
一、轻点刹车,先来一颗定心丸
有分析认为,是集采的影响。
集采这个烟雾弹,每次打在恒瑞身上,都会带来一个黄金坑。之后是新一波高增长,为什么呢?
因为恒瑞的核心业务,压根就不是集采药物。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年报显示,公司的抗肿瘤药物依然以超过40%的增速狂飙,停滞甚至下滑的,是麻醉药物和造影剂。
什么意思?
疫情期间,手术减少了,导致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下降了。
星空君为什么不提倡去看恒瑞的重大单品药物中标情况呢?
那是因为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是整个A股最不惜血本的,这种投入方式,给恒瑞带来广阔的创新药产品线和推陈出新的仿制药,早就形成了健康的新药上市梯队,根本就不用担心个别单品的得失。
2020年,恒瑞的研发费用,差不多50亿,是A股医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的十倍。
二、再说业绩
先放两张对比图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和往年相比,2020年营收增速有了明显的趋缓状态。但是,核心药物—抗肿瘤药物的增速依然强势。
这也说明,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是手术相关的药物。
随着2021年各大医院手术的恢复,公司强劲的增长势头也有望得到恢复。
三、依然质疑一下公司的“备用金”
2018年年报发布后,星空君发现了恒瑞医药不同寻常的一面,当时就对恒瑞医药的账务处理提出了质疑:其他应收款骤增,从上年同期的2.6亿增加到了10亿。
对此,公司在年报中进行了解释,称是因为成立了销售公司,导致备用金增加。
备用金是什么东西?
简单讲,就是公司划拨给销售人员的一块资金,销售人员支出拿到发票后,再回来报销。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高度发达的现在,如此高额的备用金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完全可以实现高效快速的实报实销。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就算发生借款,也能实现高速周转的零备用金运营。
本质上,备用金就是即将发生甚至已经发生尚未入账的费用,某种意义上,这是利润调节池。
星空君认为,随着恒瑞医药的规模不断扩大,营收已经膨胀到270亿以上,如果继续维持30%左右的超高速成长,对公司的经营压力非常大。
为了维持资本市场的认可,公司不得不开始尝试在财务报表中寻找缓冲空间。
比如,适当的把一部分利润通过备用金作为缓冲池,择机释放出来。
四、回扣事件
在研发费用接近50亿的同时,恒瑞医药的销售费用也创了新高,接近100亿(98亿)。如此畸高的销售费用,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少麻烦。
尤其是回扣现象。
3月10日,焦作市人民医院墙上贴的一封举报信在网上流传,内容直指恒瑞医药向该医院十余名医生行贿。
举报信称,过去恒瑞医药的行贿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每月月初,“以医生为单位送回扣”。成熟品种回扣比例一般为10%-15%;新上市品种回扣比例15%-20%。
除此之外,恒瑞医药还会按药品销售额3%-5%,专门给科室领导一笔“交际费”。
按照举报信的说法,随着国家对带金销售的打击越来越严,从2020年8月份开始,“学术费用”替代了直接回扣,成为涉事企业的主要行贿方式——恒瑞医药“以各科室主任为单位”,委托新的打款机构进行公对私汇款,以“学术费用”的名义,并伪造学术讨论会等一系列措施进行洗白。
这不是恒瑞第一次陷入回扣传闻,甚至公司多次因为行贿被处罚。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术费用”名义下的回扣,是医药企业不可避免的营销支出。正是依赖这些推广支出,给医药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业绩。
五、2021年的一季报
发布年报的同时,恒瑞医药发布了一季报。
一季报显示,公司基本恢复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或许有人会说,不对,一季报的净利润表现不尽如人意。
事实上,一季报的净利润增幅不及预期,是因为公司在一季度提取了股权激励,剔除掉股权激励的影响,公司营收、净利润增幅都在25%以上,和往年成长性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