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東西文明的差異及其超越 2-8

2023-07-28 14:48 作者:muffinman211  | 我要投稿


第二講 東西觀念的發展

8. 十九世紀西盛東衰後的困境與矛盾

  當十九世紀的時候,東西世界直接深刻、全面的接觸,它是西方開拓這個世界的結果,所以西盛東衰已經不必再證明了。這個時候,東西的文明差異其實是歷史上程度最高的時候,也就是說,隨即而來的是東西文明差異降低了,因為東方西化開始快速的進行。

  西方文明素質高過東方,在這個事情裡面其實不必多說,二次大戰以來,西方人一方面是自我檢討就是,他們這種高度文明造成非常極端、激烈、破壞性的衝突——兩次世界大戰,所以他們自我反省,體認到他們的文明是有問題的;另一方面,即使他們的文明是有問題的,相對於東方,他們依然認為西方文明才是優秀的。所以西化的推展是繼續進行的,但是要避免東方人的反感、或民族意識,於是就把「西化」盡量用「現代化」的觀念去宣揚。而東方社會因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降低,加上對歷史的漠視,使得這個問題越來越為後人所忽略,而不知不覺地西化。這個事情說明了,其實終極真理絕對不是西方式的價值,可是西方式的價值確實是比較接近終極真理的。問題是,接近真理卻不是真理,這表現出來的問題就是超越性的標準。西方文明就算極其崇高,但是西方文明不能是真理,那是因為人類原罪的問題,不是西方本身的缺陷。

  這件事情西方人也不容易體會,因為西方文明發展過程中,上帝信仰是在沒落的,那相對於東方,他們這種優越意識又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不可能自己克制自己。所以,你必須讀世界史,體認東西文明的差異,才能了解到這個問題。那西方文明也不可能自己去批判自己這樣的問題,所以,透過這樣的學習,我們要知道,西盛東敗這個局勢一出現,人類文明的結論就成為了歷史研究的宗旨了,因為這個時候我們並不是要給東方文明平反、還是要說人類終極文明應該是東西文明的調和,其實這套說法是東方人自我安慰,而同時深思者也知道,西方文明並不是指向終極文明的標準。

  所以這些困境出現的時候,上帝信仰被忽略了,多元主義取而代之。為什麼呢?就是指「不要再想這件事了,大家好好各自過活吧」,然後這樣一種價值觀念,是全世界的人——不管你處在優勢還是劣勢,都樂意接受的。因為處在優勢的人,可以不知不覺的繼續享受優勢,西方人推展西化不只是要精神成就感,你要知道,那是跟現實利益關係非常密切的,你要過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你就要使用西方的物資、產品,而那個生產、經濟利益都來自於西方。所以,就算東方人也開始做那些東西,可是那些科技或比較好的商品是來自於西方,推展西化不是精神勝利的需求而已,那是一種實際的利益問題。

  當西盛東敗局面出現的時候,歷史研究應該是要探索這個局面所呈現的真相真理到底是什麼,東西各自的地位實在說已經不是知識的重點了,而是東西地位差異所反映出的意義是什麼,不要再不斷地做東西文明比較。這種比較,一般人的心態就是得到一個結論:反正差異性比大同性要更重要,所以becoming & being這種哲學論點,這個世紀以來學者不斷強調becoming比being重要,因為being是恆有的狀態,becoming是變化狀態,變化狀態就支持差異性、反對大同性,這樣就算西方人處在優勢,他們也覺得比較心安了,其實這是人性的惰性表現、人性的自我合理化表現,不願意面對自己固然好、還是有缺陷,或者是自己好,卻變成了侵害比較沒有能力的人的利益,而覺得有點良心不安。弄到最後,每個人就認為是在過一種生活方式、這是一個自由的世界、每個人自我實現,認為這就是文明的終極目的了。要真的是這樣子,那作奸犯科也可以說成一種格調,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吧,因為他如果心甘情願被你抓起來關、甚至處死,你能不能承認這就是一種人生價值觀?用這種立場的話其實你沒有辦法推翻。可見呢,文明或生命如果沒有一個終極的標準,那最流行的價值就是個性、自由、多元這樣的主張。然後在這樣的世界裡面,事實上一定有優勢者繼續提倡讓他們自己比較安心的價值觀,於是這個社會就充滿了緊張性跟矛盾性,而一般人卻會認為,這是文明到極限之後,你我必須用「愛」來化解衝突的時候,所以「愛」就變成文明終極的目的。

 


東西文明的差異及其超越 2-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