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法语入门》(中译稿2023.03)(三)

2023-03-06 16:42 作者:丁小爷p  | 我要投稿

缩略词一览表

 

 

这些缩略词一般在第一次出现时进行解析,但以下列表将使它们更容易被找到。

 

 

 

 

 

 

 

 

 

第一部分

 

语音


 

音标介绍Présentation de l’alphabet phonétique

                                     

 

 

1 罗曼音标(L’alphabet des romanistes)

 

通常在中学和大学期间为法语和语言学课程而使用的音标是国际音标(API)。它非常实用,因为每一个发音都由唯一的字符进行转写,而无需添加上标或下标。

不幸的是(尽管它声称具有普遍性),它并不是唯一的。语言历史学家,尤其是那些对单词的语音演变感兴趣的人,发明了另一种字母表,称为“罗曼音标(des romanistes)1”。基本符号数量变得更少了,而它们必须通过一系列上标或下标来补全。但是这个体系强调合并某些音素的联系。因此[ę]与[ẹ]延续了和拉丁语相同的[e],根据其位置闭口([ẹ])或开口([ę])。

这里将使用罗曼音标,略有修改。事实上,它是历史语音课程中最常使用的。也是在比赛考卷中最常出现的那个,尽管所有体系都被接受(尤其是国际音标)。

{*1.我们在P.Fouché、F. de la Chaussée和G.Zink的教科书中发现了这种类型的转写,甚至在其他更新的,例如G.Joly的教科书中也有发现。}

在任何情况下,音标都必须被放在方括号中,以区别于论述的其余部分。例如:[krọšẹ]。基于相同的理由,其书写为斜体(在手写字体的情况下加下划线),如果一组符号很短,有时会用引号括起来。例如:“crochets”。

下表将说明国际音标(API)和本书所使用字母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它们优先包含现代法语的音素:随着章节的进展,将关注和转写用于标记新出现发音的有用符号。

 

1.元音(Les voyelles)

所有这些元音字符(除了最后一个)都可以接受长度符号:[ī]是长[i],[ĭ]是短[i]。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标记重合,长度可以用“:”表示,紧跟在字符之后。例如:[ǫ:]。

以相同的方式,字符可以接受一个重音记号:扬音[á]与抑音[à]形成对比。有时这些重音标记会紧跟在元音之前。例如:[ ́a]或[ ́œ̣]。

这里留空的一些方框可能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被填满了:因此表格必须在后续的章节中得到补全。

 

2.辅音(Les consonnes)

辅音体系似乎没有元音体系那么复杂1,并且其音素看起来非常接近于现代法语的辅音音素:

{*1.第2章“法语语音体系”将会极大改变这个第一印象。}

最后一个字符极少使用。

其他辅音(除了唇辅音)都可以接受一个颚音化下标。例如:[t̮]或[k̮]。

关于[R],(以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方式)发颤音时语音符号会被倒转:在API中是[r]以及对罗曼音标来说是[R]。

 

3.半辅音(Les semi-consonnes)

现代法语在元音和辅音之间有三个中间音(有时称为半元音有时称为半辅音)。这三者都非常接近相应的元音:

这些半辅音在法语的语音演变中尤为重要。


 

2 语音介绍(Introduction à la phonétique)

 

音素(phonème)是一个基础发音,有元音、辅音或半辅音。没有孤立存在的音素:所有使用音素都置于一个音位体系内。因此它们密切依赖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或响度接近的其他音素。上一章叙述的转写体系使这些联系的增强成为可能。由于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这一点变得更加重要,这正是这些古法语语音研究的对象:问题在于考察和(如果可能的话)阐明单词如何从拉丁语演变为现代法语。

这种演变只涉及我们词汇表中单词的一小部分(大约百分之十):继承词。其他则是构造词,或者说本质上是源自较晚期借用的单词:从中世纪开始,这些形式从拉丁语中衍生,因为在有学问的神职人员中间仍然使用它交流。

 

1.转写体系(Système de transcription)

采用以字母表示的发音转写体系能够避免歧义:一个符号仅对应一个发音,反之亦然。

随着正字法的发明,这种唯一性被打破了:在现代法语中,相同的发音可以用好几种形式转写。例如:vin和vain两个都转写为[vę̃]。更糟糕的是,相同的拼写可以有好几种读法。例如:couvent有时读[kuv],有时读[kuvɑ̃]。

罗曼音标还能使我们注意到将不同发音联系起来的亲缘关系。

 

元音

一些单独存在的单元音:体系中开口度最大的元音[a],两个闭口度最大的元音[u]和[i]。

发音[ü]能够标记[u]的颚音化结果。

[ọ]和[ǫ]两个符号分别标记闭口[o]和开口[o]。符号[œ̣]和[œ̨]使用相同的下标,以及[ẹ]和[ę]。最后我们必须添加[ə],现代法语的哑音“e”。从15世纪开始,它取代了[e̥],后者具有口腔中央发音1:唇音[ə]经历了发音部位在口腔中前移,直至嘴唇。

现代法语中不再存在二合元音:这是一种由两个不同元素合成的元音2。古法语(和拉丁语一样)具有二合元音,这通常解释了现代拼写。例如:fait的“ai”标记出了古代二合元音[ai]。甚至还存在由三个不同的元音元素合成的三合元音。例如:在peau中的[eau]。

一个标记元音的特殊符号是鼻元音:波浪号[~]置于相应元音的上方。例如:[ã]对应于元音[a]。这些鼻元音在古法语中比在现代法语中要多得多,因为所有元音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被鼻音化3。今天,以下鼻元音不再保留:[ã]、[ǫ̃]、[ę̃]和[œ̨̃]4。

二合元音也可以鼻音化。例如:[ãĩ]对应于二合元音[ai]。

{*1.德语最后的“-e”也是如此:(ich)liebe被转写为[l ́ībe̥]。}

{*2.更准确的定义参见第5章“二合元音化介绍”。}

{*3.参见第11章“鼻音化”。}

{*4.这最后两个鼻音在当代法语中倾向于融合,以至于最新版的《Le Robert》词典只给出了一个发音,[ę̃]。请看示例,Martin Riegel、Jean-Christophe Pellat和René Rioul在《法语分类语法(Grammaire méthodique du français)》(Paris, PUF, 1998)第48页的解释。}

 

辅音和半辅音

整体将在后续展开中详细研究。[R]发大舌颤音而现代发音(小舌颤音)被标记为[r]。其发音位置在口腔中从牙齿后移至软腭。

半辅音[y]、[w]和[ẅ]在古法语中已经存在。

 

2.音素描写(Description des phonèmes)

一个音素由一定数量的特征来定义,这些特征通过与相邻音素对比来区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特征被称为相关特征。

 

辅音

→发音方式:塞音(les occlusives)和擦音(les constrictives)

第一类是在呼出气流时突然发音,而另一类是让所有气流长时间持续通过。下表的两列通过发音方式的唯一相关特征说明了音素之间的距离遥远的音素之间的亲缘关系。

→响度:清音(les sourdes)和浊音(les sonores)

与浊辅音相反,一个清辅音发音无需声带振动。下表比较了相同的音素,这些音素仅在清音或浊音的音质上形成对比。

→发音部位

我们可以将口腔中音素发音的位置减少到三个主要位置。因此发音部位的这种唯一特征也使得区分或组合音素成为可能。所以辅音将被分类如下:

→口语性:口腔音(orales)和鼻腔音(nasales)

大多数辅音是口腔音,但有三个辅音具有鼻音特征:[m]、[n]和[n̮]。它们是浊辅音,也是塞音,尽管在发音时一部分气流会流经鼻腔。

→流辅音(Les consonnes liquides)

它们是浊擦音,通常称为流音。涉及两个辅音:边音[l]和颤音[r]。

→结论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列出的所有相关特征来完整定义一个音素。

示例(1:[d]是塞音、浊音、齿音和口腔音。

示例(2):[š]是擦音、清音、软腭音和口腔音。

概括图可以总结辅音音素的所有相关特征:

元音

元音(参见下页图示)[i]和[u]两个都是闭口元音;它们形成对比的唯一相关特征在[u]是软腭音而[i]是硬颚音。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元音梯形是略微有喇叭口和倾斜的。由此[u]要比[i]开口更小一些。这些轻微的歪斜有时就足以按靠近(同化)或远离(分化)来解释某些元音的演变。

对于这个已经很复杂的整体,额外再向其添加一个元音是合适的,“e”表示哑音[ə],它处于和中央[e̥]同样的高度,但更靠前(接近嘴唇)。

这里概括图也可以有效地归纳元音:

 

半辅音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半辅音的发音。从逻辑上讲,由于它们接近元音,全部都是浊音和擦音:发音时气流通过,且声带振动。然后是定义它们的发音部位:

——yod[y]在上颚区发音,如同[i];

——houé[w]具有双重发音:它像[u]一样既是双唇音又是软腭音;

——hué[ẅ]也是双唇音,但它像它接近的元音[ü]一样是硬颚音。


 

拉丁语词源与体系L’étymon et le système latin

                                     

 

 

3 拉丁语语音介绍(Introduction à la phonétique latine)

 

拉丁语语音体系具有其自身的一致性。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共和国初期(公元前509年)和帝国末期(公元476年)之间,我们从上古拉丁语转向古典拉丁语(latin classique, LC),最后转向中古拉丁语(bas latin, BL)。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民间使用的拉丁语(通俗拉丁语,latin vulgaire,LV)与学者使用的拉丁语之间的差异。

为了讨论的一致性,我们几乎总是只区分古典拉丁语(来自凯撒、西塞罗或塞内卡的讲话和作品,为了仅举出几个名字)和中古拉丁语就足够了。这两个名称(LC和BL)的优点在于简单的按时间顺序分类,其重要性在这些历时性的语音问题中享有优先特权。

 

1.拉丁语发音(La prononciation latine)

了解拉丁语发音对于正确转写会生成古法语(和现代法语)单词的词源至关重要。按照惯例,其拼写总是带有下划线1,而音标使用方括号。

关于元音,“u”读作[u]。例如:ubi(“……地方”)发音为[ubi]。没有一个元音被鼻音化(直至10世纪),并且在{元音+鼻辅音}序列中,我们发成两个音素。例如:ante(“在……之前”)发音为[ante],而不像我们在现代法语中会发成[ãte]或[ãt(ə)]。

仅存在三个拉丁语二合元音:[œ]、[æ]和[au]。例如:pœna(“刑罚”),cœlum(“天空”),aurum(“黄金”)。我们必须将二合元音和元音连读区分开来:

——二合元音(la diphtongue)将两个元音组合成一个单独的音节;

——在元音连读(l’hiatus)中,两个元音按音节划分被分隔开。

示例:aureus(“黄金的”)。单词[au/re/us]拥有三个音节:二合元音[au]/一个音节[re]/一个音节[us]。序列“eu”在拉丁语中从不会组成二合元音,因此每一个元音都属于一个不同的音节,并且元音组形成元音连读。

一些辅音变为不发音:末尾“-m”,所有位置2的“h”以及“s”之前的“n”都不发音。因此我们不会转写它们。例如:mensem(“月份”)发音为[mese]。

与我们的发音相比,其他辅音的发音不同寻常。由此,“v”发音为[w],“c”总是塞音[k],“x”转写为[ks],“s”是清音[s],以及“r”是颤音[R]。例如:vivus(“活着的”),[wiwus],certus(“确信的”),[keRtus],pax(“和睦”)[paks],rosa(“玫瑰花”)[Rosa]。

最后,双辅音(les consonnes géminées)事实上是作为双重音素来发音的(直至7世纪)。例如nulla(“毫无”)转写为[nulla]。

 

2.元音音长(La quantité des voyelles)

拉丁语元音的音长并不完全相同。长元音和短元音之间的区别是确切的。

示例(1:在rosă/rosā中,第一种形式是主格而第二种形式是夺格。

示例(2:动词vĕnit是直陈式现在时(“他来了”)而vēnit是完成式(“他来过了”)。

{*1.在印刷文本的情况下,斜体代替了下划线。单独的字母经常带有引号以便于阅读。}

{*2.不要和今天约定发嘘音(aspiré)的“h”相混淆,来自日耳曼诸语(参见第12章“来自日耳曼语的辅音”),且以撇号[’]转写。}

元音音长(La quantité vocalique)是根据词源而来的。它仅涉及元音,且由词典给出。例如:在murum(“墙”)中,两个[u]是不同长度的,[mūRŭ]。

音节音长(La quantité syllabique)涉及所有音节。在相同的音节中后跟辅音的元音位置(position)会变长。例如:incendo(“我烧毁”),元音[e]位置较长,因为我们按incen/do划分。

 

3.阻碍和音节划分(L’entravement et la coupe syllabique)

如果一个元音处在音节末尾或开音节(syllabe ouverte)中,那么它就是自由(libre)的。

示例(1:在via(“道路”)中,[i]是自由的,因为单词拥有两个音节[vi/a]([ia]序列不是一个二合元音)。

示例(2:在mare(“海”)中,[a]是自由的,[ma/Re]。

示例(3:在patre(“父亲”)中,[a]是自由的,因为[tR]组成属于相同音节的联合组,[pa/tRe]。

示例(4:在mense中,[e]是自由的,因为[s]之前的[n]不发音,[me/se]。

如果一个元音处在音节内部,后跟一个音节末尾的辅音,那么它就是阻碍(entravée)的,在这种情况下,音节被称为闭音节(fermée)。

示例(1:在parte(“部分”)中,[a]受到[R]阻碍,[paR/te]。

示例(2:在valle(“山谷”)中,[a]受到双辅音阻碍,[wal/le]。

这些区别很重要,因为一个自由的元音会发生演变,而阻碍对元音有保守作用。比较parte>part中(语音:[paRte]>[par])和patre>père中(语音:[patRe]>[pęr])[a]的演变。在第一种情况下,[a]多亏有了阻碍才得以保持,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它发生了演变直到现代法语中的[ę]。

我们有时会区分拉丁语阻碍(l’entrave latine)和罗曼语阻碍(l’entrave romane)。

示例:在parte中,阻碍从拉丁语(拉丁语阻碍)时起就存在,但在homine(“人类”)[ómine]中,[o]到3世纪[ĭ]脱落以后才会被阻碍(第二种形式中的罗曼语阻碍[ó/mi/ne]>[óm/ne])。

 

4.元音位置(La position des voyelles)

要在单词中确定元音位置,我们可以简单地从头开始给音节编号。例如:castellum(“据点”)具有三个音节(cas/tel/lum),“cas-”,“-tel-”和“-lum”。但要准确地研究这些元音的语音演变,需要区分单词内的四种位置:

——起始(initiale)位置被第一个音节占据;

——末尾(finale)位置是最后一个音节的;理论上,末尾位置上的音节永远不会是重读音节(tonique)1。

当单词拥有有两个或更多音节时,总是能识别出这两个位置,其他两种位置的情况则不然:重音前(prétonique)和重音后(post-tonique)。正如术语构成所暗示的那样(附加前缀pré-或post-到词根-tonique上),这些位置是相对于重读音节的。因此,这些位置总是无重音或不重读的。最后,它们永远不会与起始位置和末尾位置相混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说内部重音前(prétonique interne)或内部重音后(post-tonique interne)。

示例(1:armatúra(“甲胄”)包含四个音节,ar/ma/tu/ra。“ar-”是起始音节,“-ra”是末尾音节。音节“-tú-”是重读音节:“-ma-”在它的前面,因此是重音前音节。

示例(2:arísta(“鱼刺”)是一个三音节单词,a/ris/ta。“a-”是起始音节,“-ta”是末尾音节。因为“-rís-”是重读音节,所以这个单词既没有重音前音节,也没有重音后音节。

示例(3:hóminem也拥有三个音节,ho/mi/nem。起始音节“hó-”同时也是重读音节。“-nem”是末尾音节。因此在它们两个之间的“-mi-”是一个重音后音节。

具有多个重音前元音和重音后元音的单词非常罕见。

 

5.重音位置(La place de l’accent)

并非所有单词都有重读音节(或重音)。非重读单词依赖于随后或之前的内容。当它们依赖于后一个单词时,我们称其为后连接发音(proclitiques)。在表达te videt(“我看见你”)中,只有动词具有重音;代词te是非重读后连接发音词。相反,前连接发音(enclitiques)的单词依赖于钱一个单词。这些词的演变并不相同:比较ad té>à toi和te vídet>(il) te voit。在第一种情况下,重读代词tē经过了二合元音化,结果为[twa];在另一种情况下,te是不重读的,且弱化为[tə]。

{*1.例外极其罕见:参见动词的将来时形式,在第28章。}

 

重读元音

即使在重读单词内部,也只有一个重读音节。元音根据它们在单词中的重音而有不同的演变。在nudus>nus(“裸露的”)[núdus]中,重读的[ú]保留下来而第二个音节的非重读[u]消失了。

→单音节单词

当它们带有重音时,我们称其为词末音节有重音词(oxytons)。例如:mel>miel。根据它们的性质,这些单音节词具有重音或保持不重读。所有提供信息的单词,谓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名词和一些代词)都有重读音节;相反,语法词不重读(前置词和连词)。

词末音节有重音词的演变方式与多音节词并不完全相同。它们的元音自由演变,就好像它属于一个开音节一样。例如:mel>miel,到3世纪末带有从[ĕ]到[ię]的二合元音化,而在appĕllat>apele(现代法语appelle),重音[ĕ]不会发生二合元音化。

→双音节单词

有重读音节的双音节词是倒数第二音节有重音词(paroxytons),也就是说,重音总是落在它们的第一个音节上。例如:múru>mur。

→三音节或更多音节单词

单词中重音的位置同时由倒数第二个元音的音长和倒数第二个音节的音长决定。这些单词可以是倒数第二音节重音词:

——如果倒数第二个音节的元音是长元音,则它保有重音。例如:virt ́ūte(“道德”);

——如果元音被属于相同音节的辅音所阻碍,则元音被位置所延长。元音的词源长度对于决定重音的位置并不重要。例如:ar ́ĭsta。

因此我们不会混淆由词典给出的元音音长,以及取决于音节结构的音节音长:一个由辅音闭合的音节总是处在较长的位置,而一个开音节是短是长要视单个元音的音长而定。

仍然存在重音再向后移动一个音节的情况:只要满足倒数第二个音节是短元音且是自由的(或者是开音节中的短元音)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因此倒数第二音节重音有重音的单词在倒数第三个音节上具有重音。例如:h ́ŏmĭne,自由的[ĭ]使得重音向后移动至起始音节。

 

重音位置

通常很难猜出元音的长度,因此也很难猜出未知单词中的重音位置。然而大多数时候,基于现代法语结果的比较仍然是足够的,因为即使它会发生演变,重读音节依然保持原样。不过我们知道在现代法语一个单独的单词中,通常最后一个发音的元音带有重音1。例如:virt ́ūte>vert ́u,ar ́ĭsta>ar ́ête,h ́ŏmĭne>h ́omme。

其他元音,非重读元音,趋向于消失:在倒数第二种情况下,它们或是弱化了,或是完全不发音了。

示例(1:hospitem>oste(“主人”)倒数第二个音节的[i]被抹去了。因此重音到了[o]上。Hóspitem是倒数第三音节有重音词。

示例(2:nepotem>neveu。倒数第二个音节的[o]没有被抹去,因此重音到了它身上:nepótem。“eu”序列即是演变为[ó]的形式。这个单词是倒数第二音节有重音词。

{*1.末尾的“e”称为哑音(muets),显然不是发音的元音。}


 

4 中古拉丁语元音体系(Le vocalisme en bas latin)

 

拉丁语音位体系已经开始从古典拉丁语走向瓦解:碑铭学指出,拼写并不总是和实际发音相符。这种瓦解尤其影响元音,特别是因为重音性质的改变。

 

1.元音连读中的非重读元音(Voyelles atones en hiatus)

它们处于弱读位置,趋向于以某种方式消失。连读中的两个元音[e]和[o]在不到1世纪时发生弱化:[e>i]和[o>u]。例如:v ́īnea(“葡萄树”)>v ́īnia(在三个音节中)。

如果一个音素存在于原生的语言状态中,那么它会被认为是主要的,例如在古典拉丁语中。如果它只是后来才出现的,就会被认为是次要的。这里,闭合从[e]到[i]、从[o]到[u]产生了次要音素,它们分别同拉丁语中已经存在的主要音素[i]和[u]混淆起来了。

主要或次要音素的[ĭ]和[ŭ]拼写作辅音。在最普遍的情况下,到1世纪时已有[i>y]和[u>w]。例如:v ́īnia(三个音节)> v ́īnya(两个音节)。但元音会受到来自周围音素有条件的改变:

——yod和[kw]不能共存。例如:qui ́ētus>quētus>cois(“平静的”);

­——连读中的[ŭ]变为了[w],它在与软腭元音[o]/[u]的接触中变为不发音。示例(1):mortŭum>mortu(>mort)。示例(2):battŭo(“我矮”)>*batto(从代替古典形式battuere不定式*báttĕre类推)。

最后,连读中的两个元音在它们色彩相同时会发生合并。示例(1):prehéndĕre>préndĕre(>prendre)。示例(2):cohórte>córte(>cor,“庭院”)。

 

2.拉丁语二合元音的单元音化(Monophtongaison des diphtongues latines)

二合元音通常相当不稳定:组成它的两个元音元素倾向于相互同化。古典拉丁语具有在中古拉丁语中已经消失的三个二合元音:

——到1世纪:[œ>ẹ]的单元音化。例如:pœna>p ́ēna;

——到1世纪:对于大多数单词的[æ>ę]的单元音化。例如:cœlum>kęlu。仅对于少数单词的[æ>ẹ]。例如:sœta>s ́ēta(>soie),prœda>pr ́ēda(>proie);

——到6世纪,[au>ǫ]的单元音化。[a]和[u]两个发音相差极远,二合元音抵制更多:这个过程开始于5世纪末,直到下个世纪才完成。例如:causa>chose1。此外我们还知道2[a]之前的[k]在5世纪以前没有发生颚音化:因此二合元音在此后减少了。

 

3.义体元音(1世纪)(Les prothéses vocaliques (Ier siècle))

非词源元音出现在某些以[s-+辅音]类型复杂辅音组开头的单词的词首。由于这个元音被置于辅音组前面,所以被称为义体元音3。复杂辅音组对词首发音做出的努力使得这个新发音得到了发展。起初,这个元音是[ĭ],发音最接近[s]的发音。但它经过元音变化而发生演变(参见后续发展):ĭ(1世纪)>ẹ(2-3世纪)。

例如:spatha>espee,scutu>escu,strictu>estroit。

{*1.现代发音考虑到了到17世纪时[z]之前的闭合[ǫ>ọ]。}

{*2.参见第16章“颚音化”。}

{*3.源于拉丁语前置词pro,“……前面”。}

 

4.拉丁语元音的混乱(BV)(Le bouleversement vocalique latin (BV))

无论元音的音色还是长度都起了变化。元音体系因此受到很深的影响。

 

元音变化(1世纪)

这种元音变化(MV)得到传播直至3世纪末,但我们可以固定在初始年代,因为后续现象(新的罗曼语音长,参见下文)不会只出现于后世。

在拉丁语口语中,短元音开口而长元音闭口。例如:vĕnit(“他来了”)与vēnit(“他曾来过”)在[e]的长度上形成对比。在vĕnit中[ĕ>ę];在vēnit中[ē>ẹ]。

在元音变化结束时,元音因此由它们的时长和音色来区分:[ē>ẹ(长)]与[ĕ>ę(短)]形成对比,[ō>ọ(长)]与[ŏ>ǫ(短)]形成对比。

只有[a],体系中开口度最大的元音,没有被元音变化所触及。

两个闭口元音在它们是长音是被保留下来:[ū>u]和[ī>i]。它们在开口的时候服从普遍规则:

——到2世纪时[ĭ>ẹ];

——到3世纪时在所有位置除了[ŭ]在末尾的时候,到5世纪时 [ŭ>ọ]。

 

新的罗曼语音长(3世纪)

在古典拉丁语中,元音依据单词词源来决定是短音还是长音(词源音长(quantité étymologique))。对于新的罗曼语音长(NQR)一个元音变长还是变短依据它们在单词中的位置以及与重音的关系:我们使用音素音长(quantité phonétique)这个词:

——重音下的所有自由元音都会变长(一些短元音会延长)。我们从强度重音过渡到长度重音。例如:gŭla(“嘴”)。[ŭ>ọ(总是短元音,经过MV)>ọ(这一次的长元音,经过NQR)];

——在所有其他位置中(非重读或阻碍重读),元音会变短(一些长元音缩短)。

总而言之,在重音下的自由位置中:

(符号“:”标记元音长音。)

该表突出显示了某些元音的合并:无论起源如何,它们都会经历类似的演变。示例(1):pĭlu>pelo>poil,以及sēru>sero>soir。示例(2):flōrem>flore>fleur以及gŭla>gola>gueule。

所有灰色的元音组都是二合元音。因此其他两个元音的演变是不同的:

——[ī>i]保持不变;

——[ū>u>ü]到7-8世纪时,经过了音素前移(通常解释为发音弱化和底层凯尔特语的结果)。

还有二合元音[au>ǫ:]没有进入到该表的情况,因为它到6世纪时才单元音化。


 

先更新一点。

《古法语入门》(中译稿2023.03)(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