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四)朱厚熜、朱载垕

最近闲来无事,又重新读了一遍《明朝那些事儿》,边读边做了一些笔记,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第四部分是朱厚熜、朱载垕的一些知识点。先放一张思维导图。

● 嘉靖皇帝朱厚熜
●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二十三日,朱厚熜来到了京城,继位成为了新的皇帝,改明年为嘉靖元年,是为嘉靖皇帝。
● 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
● “大议礼”事件
● 张璁
● 正德十六年(1521),第八次参加会试的张璁终于得偿所愿,他考上了进士,虽然名次不高(二甲第七十余名),但总算是中了。
● 张璁分配工作——南京刑部主事。
● 桂萼、方献夫、黄宗明、霍韬等人加入张璁的攻击集团。
● 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老师——王守仁。
● 杨一清成为了张璁集团的幕后支持者。
● 杨廷和
● 杨廷和主动前去拜访朱厚熜,告诉他内阁已经决定,将他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命名为兴献帝和兴献后。
● 嘉靖八年(1529),杨廷和在四川新都老家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 嘉靖二年(1523)十一月,桂萼首先发难,他上书皇帝,表示现有称谓并不适宜,应该重新议礼。杨廷和告老还乡。
● 嘉靖三年(1524)二月,内阁的反击开始。礼部尚书汪俊上书。召桂萼、张璁进京召桂萼、张璁进京。
● 郭勋保护桂萼、张璁
● 嘉靖三年,七月,戊寅。杨慎带大臣左顺门闹事。明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之一。杨慎被流放云南。
● 杨慎终究还是得到了善终,他活了七十二岁,嘉靖三十八年才安然去世,著作等身,名扬天下。
● 杨一清、张璁进入了内阁
● 嘉靖八年(1529),张璁派出手下的所有主力言官上奏弹劾杨一清。八月,朱厚熜辞退张璁。九月朱厚熜召回张璁,杨一清被削去官职,收回赏赐,等待处理。
● 党争时代
● 桂萼、内阁大学士翟銮都成为了张璁的同党。
● 年轻翰林徐阶被调任福建延平府任职。
● 张璁,因所设陷阱被揭穿,人格尽失,前途尽毁。
● 彭泽,因参与挖坑,获准光荣参军(充军),为国家边防事业继续奋斗。
● 薛侃,虽说并非受人指使,但是骂皇帝没有儿子,犯罪证据确凿,免官贬为庶民(黜为民)。
● 夏言,监狱免费参观数日(包食宿),出狱,最终的胜利者(独言勿问)。
● 嘉靖十四年(1535),张璁申请退休(真心实意,童叟无欺),经过反复挽留(一次),由于本人态度坚决(不想混了),皇帝陛下终于批准,并加以表彰,发给路费。
● 嘉靖十五年(1536),皇帝下谕:礼部尚书夏言正式升任太子太傅兼少傅(从一品),授武英殿大学士,进入内阁。
● 嘉靖十五年(1536),夏言接替李时,成为了内阁首辅,走到了权力的顶峰。
● 嘉靖二十年(1531)九月,乙未。给事中高时上书弹劾:武定侯郭勋,世受皇恩,贪污不法。郭勋入狱。几个月之后,郭勋死在了牢里。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十月,丁寅。嘉靖被杨金英等宫女刺杀,皇后救了皇帝,除掉了王宁嫔,把端妃也送上了刑场。
● 严嵩
● 字惟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
● 1488年,八岁的严嵩因为成绩好,作为优秀童生考入了县学。
● 弘治八年(1495),十六岁的严嵩准备参加乡试,包袱都打好了,刚要出发,严嵩父亲去世。
● 1498年,严嵩一举中第,金榜题名,通过乡试。
● 1499年会试落榜,1502年会试落榜,1505年会试二甲第二名。
● 正德元年(1506),严嵩被选为翰林,成为了一名庶吉士。
● 正德四年(1509),严嵩母亲去世了,辞官回家隐居。
● 正德十一年(1516),杨廷和邀请严嵩再次出山,翰林院编修(翰林院的低级官员)。
● 正德十三年(1518),严嵩得到了一份差事——传旨。
●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宁王叛乱,严嵩请假,直接回了老家。
● 正德十六年(1521)四月,严嵩正式进京。被安排去了南京翰林院。不久之后,严嵩由南京调回北京,连升三级提任国子监最高长官(祭酒)
● 嘉靖七年(1528)四月,他升任礼部右侍郎(副部)。
● 嘉靖十年(1531)九月,升任南京礼部尚书,后又改任吏部尚书。
● 嘉靖十七年(1538),嘉靖给自己的父亲一个封号——明睿宗。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严嵩觐见了嘉靖,告夏言。半个月后,夏言被削职为民,严嵩进入内阁。
● 嘉靖二十四年(1545)十二月,夏言回内阁任首辅,严嵩是内阁次辅。
● 徐阶
● 弘治十六年(1503)十月,徐阶诞生在浙江宣平,由于他的父亲是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所以后代史书把他算作松江人。
● 1517年,徐阶一举考中了秀才,进入县学成为生员。
● 正德十四年(1519),十七岁的徐阶前往南京参加乡试,结果落榜,只得打道回府,继续备考。
● 1520年,徐阶拜聂豹(聂豹老师是王守仁)为师,学习心学。
● 嘉靖元年(1522),徐阶通过应天府乡试。
● 嘉靖二年(1523),徐阶前往北京,参加了会试,并通过殿试。
● 嘉靖三年(1524),徐阶进入翰林院,成为了一名七品编修。
● 嘉靖三年(1524)八月,刚进翰林院的徐阶板凳还没坐热,就接到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徐阶的父亲去世了。
● 嘉靖六年(1527),徐阶回到了北京,官复原职,开始在翰林院当文员。
● 1530年,徐阶惹恼张璁,被贬福建。福建延平府的推官。
● 嘉靖十三年(1534),徐阶终于熬出了头,他因政绩优秀,被提任为湖广黄州(今湖北黄冈)同知,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又得到消息――他再次被提升,改任浙江学政。
● 在浙江干了三年教育工作后,徐阶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转机,这一次他的职位是江西按察副使。
● 嘉靖十八年(1539),徐阶回京任职东宫洗马兼翰林院侍读。
● 结交赵时春、唐顺之,心学团体。
● 赵时春,平凉人,十四岁中举,嘉靖五年(1526)会试第一名,会元。
● 唐顺之,武进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名,会元。
● 嘉靖二十二年(1543),徐阶被任命为国子监祭酒
● 1545年,徐阶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
● 嘉靖二十五年(1546),兵部侍郎兼总督三边军务曾铣向嘉靖上了一份奏疏,请求收复河套地区。
● 嘉靖二十七年(1548),夏言再次被迫退休,离开了京城。曾铣被捕入狱。
● 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仇鸾诬告曾铣。曾铣和夏言的结局被最终确定。罪名边将结交近臣。
● 曾铣,按律斩,妻子流放两千里,廉,死时家无余财。
● 曾铣死,仇鸾出狱。
● 夏言,弃市,妻子流放广西,从子从孙削职为民。
● 庚戌之变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六月,鞑靼领袖――俺答带领上万骑兵向明朝大同发动了进攻。总兵张达战死,仇鸾被任命为总兵。七月,俺答进攻北京。
● 兵部尚书丁汝夔听信严嵩的话,抗命(反击)被杀。
● 徐阶被封为太子太保(从一品)
● 沈鍊事件
● 沈鍊,是一位锦衣卫。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在地方干了几年县长,几经曲折之后加入锦衣卫,成为了陆炳的手下。
● 沈鍊上疏,历数严嵩十大罪状。
● 锦衣卫沈鍊,处以杖刑,发配居庸关外。
● 六年后,在严世蕃的指使下,沈鍊被杀害于宣府,他的两个儿子沈衮、沈褒也被关入监牢,并活活打死,是为斩草除根。
● 杨继盛
● 杨继盛,字仲芳,河北容城人,正德五年(1510)生。
● 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科举中一举中第,成为了一名进士。
● “庚戌之变”后,仇鸾要开“马市”再次妥协退让的时候,杨继盛当即站出来,愤然上书,反对马市。仇鸾十分恼火,就告了杨继盛的黑状,将其关进诏狱,并贬官发配偏远地区狄道。
● 仇鸾密谋败亡,嘉靖想起了杨继盛的忠言,便诏令他复官,先升他为知县,一月后升南京户部主事,三天后升刑部员外郎。很快他又回到了京城,这一次他的任职地点是兵部武选司。
● 死劾严嵩。严嵩的诬告、锦衣卫的拷打、诏狱的长期关押,杨继盛被捕入狱。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初一日,杨继盛英勇就义。
● 抗击倭寇
● 赵文华告张经的黑状,罪名是张经畏惧倭寇,拿了朝廷的钱,不帮朝廷办事,消极避战。
● 嘉靖三十四年(1555)五月,王江泾大捷,张经在王江泾与敌军遭遇,大破倭寇,斩杀敌一千九百余人。这是东南自倭乱以来的最大胜仗。
● 张经、李天宠,这对难兄难弟手拉手上了刑场,一同被杀。
● 赵文华利用自己在朝中的关系,提拔七品基层御史胡宗宪为四品右佥都御史,并巡抚浙江。
● 嘉靖三十五年(1556),都督刘远因为作战不利被撤职后,胡宗宪通过赵文华的关系,获得了内阁的支持,将俞大猷扶上了浙江总兵官(大致相当于浙江军分区司令员)的宝座。
● 徐渭,正德十六年(1521)生,浙江绍兴人,曾用名数不胜数,如徐文清、青藤道士、田水月、漱老人等,当然其中最有名的,还是徐文长。胡宗宪招募徐渭为军师。
● 胡宗宪海上对手
● 徐海
● 嘉靖三十五年(1556)八月,徐海率舰队抵达胡宗宪驻地平湖城,向胡宗宪请降。
● 徐海投水自尽。陈东和麻叶一起被杀。
● 汪直
● 嘉靖三十七年(1558)汪直被押赴刑场处决,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
● 戚继光
● 嘉靖七年(1528)十月初一出生。
● 自嘉靖三十八年(155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戚继光历十三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六十九人,敌我伤亡平均比例为30:1,空前绝后,彪炳史册。
● 嘉靖十七年(1538),戚景通退休回了家,按照朝廷规定(朱元璋命令世袭罔替)和个人意愿,戚景通的职位将由十岁的戚继光继承,但戚继光已经是名义上的将军了。
● 嘉靖二十三年(1544),戚继光去北京继承父亲的职位,办理手续,就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 嘉靖二十八年(1549)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一举中第,成为了武举人。
● 嘉靖三十四年(1555),军事理论家戚继光调任浙江,任都司佥书,他的理论将在这里接受严酷的考验。
● 戚继光接任了宁绍台参将的职务。训练戚家军。
● 嘉靖三十七年(1558),岑港战局不利,戚继光被撤掉了参将的职务。
●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台州大战。
● 宁海前哨战就这样结束了,倭寇死伤二百余人,戚家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六日,新河战斗结束,倭寇死伤二百八十余人,戚家军仅阵亡三人。
●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战斗结束,倭寇伤亡一千余人,全军溃败,救出被掳百姓五千余人,戚家军伤亡合计:三人。
● 戚继光在上锋岭和长沙之战中大量歼灭敌军。
●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继光率其所部四千明军,对阵两万敌军,在无其他军队配合的情况下,五战五胜,共计歼敌五千五百余人,累计伤亡不足二十人,史称“台州大捷”。
● 嘉靖四十年(1561)起,倭寇们大肆入侵福建,嘉靖十分重视,他直接命令胡宗宪,火速派戚继光前去驰援。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初九凌晨,戚家军向横屿发起进攻。三个时辰之内,明军全歼岛上倭寇,并解救出被掳妇孺八百余人,己方伤亡共计十三人。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胡宗宪被削去官职,逮捕入京。胡宗宪选择了自杀。
● 戚继光和官复原职的俞大猷一起进军福建,历经兴化、仙游之战,清除了福建的倭寇。此后的五年中,他又穷追猛打,至隆庆元年(1567),为祸中国数十年的倭患终于被平息。
● 自嘉靖三十三年(1554)起,在胡宗宪的统领下,经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不懈努力,历时十二年的长期战斗,日本强盗们终于被赶出了中国。
● 平定福建后,俞大猷去了两广地区,就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在那里他成功讨伐叛乱,并获得了他一生中的最高职务——右都督(一品)。被人告黑状,说他贪污腐化,只得回家休养。不久后再次出任福建总兵,没曾想几年后因为部下犯错被降职,之后又升官,万历八年(1580)去世,年七十七,追封左都督。
● 戚继光去了蓟门,十七年后,当年那个巡逻的小军官又回到了这里,但他的称呼已经改成了戚总兵。
● 徐渭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试图自杀,失败。后失手杀掉妻子,被捕入狱。七年后被同乡救出,游历全国。在辽东,被戚继光推荐,到时任辽东副总兵的李成梁家任先生。最终徐渭贫病交加,离世,年七十三岁。
● 陆炳死了,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一月,这位聪明绝顶、精于权谋的特务离开了人世。终其一生,我们大概可以给他这样一个评价——懦弱。
● 王守仁心学
● 正宗嫡传的是右派,又称江右学派。代表人物,徐阶的老师聂豹
● 王学左派,又称浙中学派,代表人物,钱德洪与王畿。
● 左派的第二分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
● 何心隐,原名梁汝元,正德十一年(1517)生。
● 是嘉靖四十一(1562)年五月,邹应龙弹劾严世蕃。严世蕃,并将其逮捕入狱。撤去严嵩官职,回家养老!经过三法司会审,一致认定严世蕃贪污罪名成立,查实金额共八百两,着令发配雷州充军。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十二月,林润正式上书弹劾严世蕃。
● 嘉靖四十四年(1565)三月辛酉,严世蕃和罗龙文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斩决。
● 嘉靖四十四年(1565)四月,严嵩被剥夺全部财产,赶回老家,转行当了乞丐,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受尽白眼,两年后于荒野中悲惨死去,年八十八。
● 海瑞
● 正德九年(1514),海瑞出生在海南琼山,二十八岁那年,他光荣地考入了县学,成为了生员。三十六岁,考中举人。
● 四十一岁,接任福建南平县的教谕。
● 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去浙江淳安担任知县。
● 1561年,海瑞改任江西兴国知县
● 嘉靖四十三年(1554),海瑞就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 张居正
● 嘉靖四年(1525),张白圭出生于湖广荆州府江陵县。
● 十二岁,考中秀才。改名张居正。
● 嘉靖十九年(1540),张居正考中了举人
● 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再次赴京赶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了翰林院庶吉士培训班。
● 嘉靖三十三年(1554),带着一腔愤懑,三十岁的张愤青请病假回到了家。
● 嘉靖三十六年(1557),张居正回到了北京
● 嘉靖三十九年(1560),翰林院编修张居正因工作勤奋努力,考核优异,升任右春坊右中允,兼管国子监司业。
● 嘉靖四十三年(1564),他被提升为右春坊右谕德。
● 李时珍
● 嘉靖三十年(1551),担任楚王的私人医生。
● 进入了太医院。
●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时珍回到了民间。
● 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李时珍开始写《本草纲目》。历经二十六年,李时珍走遍了全国各地,尝遍了无数植物药材,查遍了世上的所有医书,最终完成了这部中国历史上最为伟大的医学著作。
● 《本草纲目》共计十六部,五十余卷,全书记载药物一千九百余种,还详细记载了这些药物的采集、制作、特性、治疗病症,并全部附有手绘插图(佩服),此外书中还收入经检验有效的方剂一万一千多则。
● 李时珍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去世。
● 公元1566年,朱厚熜去世,徐阶和张居正拟遗诏。
● 明穆宗朱载垕
● 公元1566年,朱载垕继位了,年号隆庆。
● 于是在隆庆初年(1567),内阁已有六人,他们分别是首辅徐阶,次辅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
● 隆庆元年(1567),高拱主动提出辞职回家。一个月后,他的同乡好友郭朴也退了休。
● 隆庆二年(1568),徐阶六十六岁,致仕,暂住北京,即将退休,准备回松江老家。
● 海瑞先生,自打从牢里放出来,那可真叫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官复原职,很快就升了官,当了大理寺丞(正五品),专管审案,也算发挥特长。
● 隆庆二年(1568)十一月,徐阶回到了松江府华亭县,他又看到了熟悉的风景,和他离弃多年的家。
● 隆庆二年(1568),湖广巡按御史突然一拥而上,共同弹劾辽王。皇帝大人派了司法部副部长(刑部侍郎)洪朝选去调查此事。辽王被废除王位。
● 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经过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幕交易与协商,凭借御用监掌事太监陈洪的帮助,高拱回到了京城。
● 隆庆三年(1569),海瑞任职应天巡抚,包括今天的上海、苏州、常州、镇江、松江、无锡以及安徽一部。
● 徐阶的两个儿子被抓去充军,家里的所有田产都被没收,连他的家也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烧掉了,徐大人只能连夜逃往外地。
● 隆庆四年(1570),海瑞被撤职。
● 隆庆新政,高拱任内阁首辅。
● 潘季驯治黄河。
● “束水冲沙法”。
● 滚水坝分洪。
● 隆庆四年(1570),永不落幕的两广叛乱再次开演了。
● 殷正茂平叛,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
● 隆庆五年(1571),边境市场正式开放。自朱元璋起,折腾了两百多年的明蒙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此后近百年中,双方再未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 隆庆六年(1572)五月二十六日,隆庆皇帝朱载垕驾崩,年三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