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400亿独角兽WeWork申请破产,共享办公会成为“昨日黄花”吗?

2023-11-27 15:56 作者:神经童非童  | 我要投稿

经过漫长的挣扎,WeWork最终选择申请破产保护。尽管在美国法律中,“破产保护”与“破产”有所区别,但鉴于公司负债累累,WeWork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破产的境地。

在提交的法庭文件中WeWork表示,公司拥有约15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总额为186亿美元。此外,WeWork还欠了多家房地产公司和业主近1亿美元的未付租金和租赁终止费。

WeWork以二房东生意起家,却将自己包装成互联网高科技公司,以共享办公平台的名义炒得火热,曾经最高时估值470亿美元,折合约3400多亿人民币,是全世界估值最高的独角兽。WeWork的模式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在最高峰时期,WeWork在全球150个城市拥有850多家门店,工位数超过100万个,会员数量超过45万。

然而,这家公司自打成立以来就没赚过钱,在2019年错失上市良机后,WeWork只能在2021年选择流血上市。随着业绩持续恶化,WeWork股价也持续下跌,如今市值仅有不到1亿美元。

广东省孵化器创新创业导师骆仁童博士表示,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独角兽”企业,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新兴行业和企业,不要被表面的繁荣所迷惑,同时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强科技创新和投资决策的审慎性。

十年前,共享经济开始风靡全球,通过互联网将社会闲散资源和需求集中到一个平台上,采用数字化匹配对接进行交易,供方获得报酬,需方获得闲散资源的有偿使用权。投资者生怕错过下一个亚马逊、Facebook或Google,纷纷上赶着给WeWork送钱,其中就包括摩根大通、高盛、软银等等。

从住宿到交通到办公,从教育服务以及生活服务及旅游领域,优质共享经济公司不断涌现。比如,共享出行的代表优步(Uber)汽车的股价持续上涨,市值超过一千亿美元;共享住宿的代表爱彼迎(Airbnb)近期股价表现虽然不及优步,但高峰期市值同样达到1500亿美元。这些都证明了共享经济并不是一个伪命题。《Airbnb(爱彼迎)翻身成功上市,途家、小猪们会成为中国版Airbnb吗?》

WeWork的失败,并非因为“共享经济”的逻辑出现问题,更根本原因是公司的经营模式属于伪共享经济。同时,过去几年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创业热潮褪去,中小企业运营困难。以服务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的WeWork再也无法经营下去。《复盘WeWork的商业模式来解读为何孙正义都折戟》

最大的问题是,诺依曼本人的个人生活不检点。喜欢冲浪,便动用公司资金投资造浪器厂商,还擅自挪用6000万美金购买私人飞机、豪宅和各种娱乐服务,甚至用公司贷款给自己买楼,再把楼租出去。

WeWork的融资能力越来越差,企业经营陷入恶性循环,破产是它必然的命运。

WeWork的失败给孙正义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而这也对软银集团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据统计,WeWork成立13年来累计融资120亿美元,其中软银集团的投资总额超过了106.5亿美元。然而,如今这些投资几乎化为乌有。

孙正义曾经在投资雅虎和押宝阿里巴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让他迫切地想要再次创造奇迹。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了软银的亏损额创下了历史纪录。2020年3月,孙正义在业绩发布会上公开道歉,承认自己对WeWork的投资是“愚蠢的”。WeWork的失败无疑给了软银一个沉痛的教训。《245亿史诗级巨亏!软银套现阿里续命,软银为何崩盘?》

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投资决策需要谨慎而明智。广东省孵化器创新创业导师骆仁童博士表示,投资不能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应该注重长期发展和稳健的投资策略,而且也应该加强对科技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健康发展。

尽管WeWork在美国和加拿大做出了重大战略重组决定,但这并没有影响到WeWork在中国的业务。WeWork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声明称,该公司在美国和加拿大的重大战略重组决定与中国无关。

但是,WeWork申请破产保护,某些程度标志着在“共享办公”时代的结束。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共享办公领域市场交易规模不断萎缩,从2019年巅峰时的227亿元人民币暴跌到2022年的13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7%。共享办公在中国市场逐年疲软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2019年前,共享办公市场规模一度呈现翻倍式增长。SOHO 3Q、优客工场、WE+等知名品牌都成立于这一时期。然而,由于过度扩张、财务压力和运营不善等因素,再加上三年特殊情况的影响,这些企业普遍陷入了亏损之中。

例如,优客工场曾被称为国内“联合办公第一股”,并于2020年以SPAC方式在美股上市。然而,此后该公司并未迎来快速发展。2022年,该公司净亏损达到了3.22亿元人民币,总市值仅为约200万美元,较上市时跌去了90%。至于SOHO 3Q、氪空间、纳什空间、梦想加等企业,如今都没了声响。

当然也有一些盈利的品牌。例如行业龙头之一的创富港联合办公在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85%;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34.9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27.10%。

另外,目前看来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联合办公在平衡远程办公和传统办公室办公方面的优势。他们正在改造自己的办公场所,将灵活空间策略纳入其中。据行业相关报告,有77%的企业同意提供混合办公模式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至关重要;有73%的企业已计划或正在规划将办公空间改造为全开放的协作空间,取消个人固定工位。

一家成立仅13年、如今市值不到1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其破产本不应成为全球财经媒体和投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WeWork从创立、发展壮大到破产的历史,同时也是“共享办公”由盛及衰的十年,其中更是伴随着相关企业的巨额融资。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共享办公的运营成本实现轻量化并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不断提高盈利水平才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良策”。行业正在逐渐趋于理性并重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智慧应用 |《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智慧建筑》.《智慧机场》.《智慧交通》.《烟草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

数字应用 | 《大数据及中台》.《区块链》.《元宇宙》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趋势》. 《ChatGPT新纪元》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零售业数字化》 

金融类课程 | 《金融科技创新》. 《商业银行变革》 .《数字人民币》

思维与技能 |《数字化管理思维》.《数字化组织变革》.《用户思维》

宏观与趋势 |《2023宏观趋势》.《数字经济》.《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

创新与创业 |《创业导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小企业赋能》



3400亿独角兽WeWork申请破产,共享办公会成为“昨日黄花”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