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破解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学校教师的这些方法策略实有成效

2023-06-15 12:00 作者:教师阁楼  | 我要投稿

生动的图片,搞笑的视频、刺激的游戏.....无时无刻吸引着学生。现在这个时代,手机作为生活和娱乐工具,已经完全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班级中成绩靠后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往往与成绩成反比,有的学生在中学已经几乎不读书,成为网瘾者,受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影响走上犯罪道路。

暑假,是学生一年中最长的假期,而许多中小学生,是在刷短视频和玩游戏中,荒废整整一个假期的。

面对中小学生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问题,学校和教师,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来源网络

成因分析:

学生行为问题的背后,都有生成原因,这其中,有更多是因为内心的某些需求。

· 缺少陪伴与沟通

假期天天在家,许多学生缺少规划和安排,整天无所事事,开始用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打发时间”,沉迷于刷短视频、打游戏、看直播等娱乐活动。

玩游戏时,孩子比较容易安静,一些家长也乐于用电子设备代替自己带娃,造成使用时间无限制。

缺乏有效的陪伴与沟通,无条件溺爱与放任,是导致学生迷上手机网络游戏的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 容易获得成就感

网络手机游戏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用户上瘾,使他们一遍又一遍地游戏。这种游戏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它会让人产生持续的刺激感,从而让玩家感到非常愉悦。同时,每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调整,就会获得即时的奖励,有趣又有成就感。

在现实生活当中,学生如果很难体验到自我成就感,在游戏当中则可以经常获得补偿。在不断沉迷于游戏时,就会产生明显的身心健康问题。

· 缓解压力

学生在学习期间承受的压力,如果缺乏有效的调节方法,可能会寻求其他方式来缓解压力,例如玩手机游戏。游戏可以让学生忘却学业上的烦恼,来获得一些快乐和满足感。

· 社交需求

网络手机游戏也被用作学生社交的手段。在游戏中认识新朋友、与老朋友一起玩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提升自信心,缓解孤独感。

我们都知道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游戏的危害颇多,作为学校老师有哪些可以做的呢?


01

正向引导,不谈网变色

谈网变色,是不是“双标”?

图片来源网络

很多人会对学生说:“少玩手机,把这个干劲的10分之一放在学习上,成绩就会好!”。最好学生都不要看手机、iPad、电视,既不影响学习也不伤视力。

但有多少成年人,空闲时间能放下手机呢?

成年人下班回家,都想“躺平”刷手机,却要求未成年人可以专注地看书、写作业,不被家里其他人影响,这个要求是不是有些过分!???

学生沉迷网络手机游戏,一禁了之,以禁代管,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前面分析的成因,学生“沉迷”的行为背后,有更多的内心需求。

作为学校和教师,在开展家校沟通时,可以主动给家长支招:

· 提醒家长反思自己使用手机的时长,是否也有“手机依赖症”(文末附“家长手机依赖症小测试”)

· 提醒家长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和关爱,引导家长认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

· 提醒家长与孩子约定设备使用时长,规则制定要明确、具体、可视化、书面化。

· 提醒家长提升孩子的信息素养,学会分辨网络信息,了解网络危害⚠️

· 提醒家长转移孩子注意力,多安排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增加户外运动的次数。


02

学校和老师主动作为

1/ 中小学生原则上是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制定具体的办法,并且通过校内设立公共电话、班主任热线等途径,先解决学生和家长的通话需求。

2/ 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我们已经步入web3.0的时代,信息技术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比如教师的阅读工作,综合评价工作,网络在线课堂等,技术的参与大大提高了生活工作的便利性。

在这个技术迭代的时代,学校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科普信息科学知识,让学生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等新兴事物,不但能会用应用,还对其工作机制、原理有初步的认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相当于带着学生在科学的世界里“逛园子”。信息技术课,可以让学生能更加从容地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鉴别信息真伪和价值,筛选出可用的信息,用科技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体验科技魅力,拥有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3/ 增加学校内运动活动,开展丰富多样化的集体活动

班主任、主课老师不占用体育活动时间,保证户外运动量。

人总会有所长。教师要尝试找到学生的闪光点、擅长点,在校级的各类活动,项目化、小组化活动中给予机会,根据其特点设置岗位、专职,鼓励这类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找到现实生活中的获得感、满足感、成就感。

4/ 教师与学生平等沟通,互相尊重

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家庭教育方面多少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给予更多一分的关注和关心,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另一部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真实世界的温情和活力,才能从心理上摆脱对网络世界的依赖。

5/ 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

除了教师家长的口头表扬,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提高自我认同的途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都要善于发现、善于捕捉。

6/ 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多与家长沟通

多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耐心接纳现阶段的问题,并给予孩子支持。例如,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心理健康比关注学习成绩更重要,亲情不离线,才能引导孩子正向生长。

7/ 假期作业多元化

寒暑假的作业布置,除了常规的练习(做题)、预习,可以设置「生活实践类、体育锻炼类、知识拓展、小调查、研究报告等作业形式,或是一个主题的作业允许学生任选一种形式完成,这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乐趣。

沉迷网络,多是小学高年级到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成因复杂。

通过学校教师的一系列引导,我们也期望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游戏的弊端,找到自己的优点、兴趣,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积极的成就感,不断追求上进、自我完善。


👇附表:“手机依赖症”测试


- END -

作者|芝识

图片|网络

更多班级管理经验与教学干货,请关注「教师阁楼」


破解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学校教师的这些方法策略实有成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