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通行线】我们在广州电车101路上做了一次「微小」的尝试

2020-10-18 21:07 作者:通行线  | 我要投稿


随着公交车辆配置的不断提升,如今LED电牌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城市公交车的标配。但是,对于中国内地绝大多数城市来说,公交车上的电牌只要是「能亮」、「能显示线路」就可以了,作为乘客获取公交车辆所属线路和目的地信息的第一载体,电牌的重要性其实一直被忽略。这一次,通通就想来番不一样的尝试。

在9月底进行的广州电车通车60周年活动上,通行线团队为该活动的用车量身定制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电牌数据,大家可以点击这里回顾


广州电车通车60周年活动上的生日快乐电牌数据

  活动之后,在广州电车方面的支持之下,通行线团队决定发起一个「电牌排版改造计划」,希望在不改变现有硬件条件下,尽可能通过软件方面的修改,调整显示内容,优化排版,提高LED电牌的可读性。

  经过评估,通行线团队决定先在广州101路上对全新的电牌排版进行试点。目前广州所广泛采用的前后线路牌多为通达出品,采用两侧显示起讫,中间显示线路号的形式,竖行为24点。通行线团队认为这样的路牌存在一些改进空间,不过现有电牌以5:3:5的比例做了三分区,分别只能显示黄、红、黄色,对于修改来说也带来一定的制约和挑战。

前牌优化

  首先,通行线团队移除了起点信息。起点对于该车乘客是无用信息,至少去往起点的乘客,乘坐面前这辆车不是最方便的途径。这样的形式承袭自固牌时代,但受当时硬件条件所限,每程切换也较为麻烦,只得将起讫一同列出,并延续到了现在。不过在可变的点阵已经大规模取代固牌,自动切换都不再是难事的今天,就有些不合适了。起点不仅是无用信息,更可能成为误导。

  其次,通行线团队将线路号移至靠车门侧。当车辆靠站时,尤其是两车前后较近时,乘客很难从远处看到位于正中的线路号。将线路号左置可以有效扩大可视范围,也更符合从左往右的阅读习惯。虽然在101路上的体现并不明显,但通行线团队对数字进行了优化,使得笔画看起来更顺畅。

  除此之外,方向信息依然保留在右侧显示。尽管现有的电牌已经非常宽,但因为需要显示起点,分配给每侧的点都只有80个,经常需要滚动。众所周知,固定显示是最方便辨认的,滚动本身提高了识别的时间和难度,而在移动的车上则更甚。除非显示面积非常有限,不然都应该避免滚动显示。受硬件层面颜色分区影响,尽管移除了起点,但方向区域大小仍无法改变,只得维持现有80点的大小,因此只能在字形和排版上进行调整。


通行线团队重新制作的字体

  目前101路所主要采用的黑体是针对屏幕而非点阵而设计的轮廓字,更没有特别针对广州这块屏做特别优化。单边即使显示4个24号汉字也已捉襟见肘,为此通行线团队重新制作了字体。在尺寸上设定为略微瘦高,以节省横向空间。笔画上修剪毛刺,并统一笔画粗细。并尽量保持字体视觉高度一致,而不只是字面一致。


香港城巴的电牌,站名精简显示

  我们知道,香港经常会精简车外电牌上显示的站名,譬如「机场(地面运输中心)」会被精简为「机场」,并经常加上飞机图样方便识别。而香港的「巴士总站」四字尽管经常出现在报站之中,但不会体现在车外电牌上。通行线团队也精简了站名,将「海印桥总站」、「机场路总站」中较为次要的「总站」二字去除。


香港城巴的电牌标注地铁站换乘信息

  同时香港新巴、城巴也会在铁路站旁加注铁路站标志以方便乘客换乘。通行线团队同样也加注了广州地铁的标志。但后来考虑到这里的海印桥距离地铁站实际仍有一定步行距离,在之后的版本更新中我们将考虑移除地铁标志。

日本福冈公交的电牌,电牌上有经由显示

  由于线路号左移,中间的红色区域便空了出来。这块区域仅有48×24的大小,显示全尺寸站名也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通行线团队参考福冈、悉尼等地的排版形式,加入了经由显示。

日本大阪的公交车,在固牌时代已经开始显示经由

  路牌上的内容从线路号,到方向,再到经由的发展,是面向人群从仅有熟客到也包含生客的进步。几个数字的线路号对于陌生的乘客不过是毫无意义的密文,即使现在有了导航的辅助,也未必全懂,看过就忘。但对于熟悉的乘客它却是一把钥匙,准确地描述了整条线几十个站的完整走向。

香港新巴的电牌标注经由信息

  终点的出现辅助了线路号。其实熟客或常住当地的线路生客更想要知道的并不是具体的终点,而是方向,往海珠还是荔湾,去珠江还是离珠江,往市区还是往郊外。此时指向才是终点最大的功能。如果终点就是最重要的站,此时也会出现终点直接取代线路号的做法。

上海地铁2号线的指示牌上加注了「往市区」

  但终点本身经常由于空间或其他各种因素的关系,并不设在最知名,乘客最多的地方。譬如上海地铁2号线的终点并非乘客更多的虹桥机场或虹桥站,而是临近的徐泾东。如果只标注徐泾东,可能会让许多生客一头雾水。这时将最重要站点标出就是一个更好的做法,它们本身是全线最多乘客需要知道的信息,无论熟客或生客,都能做到很好的辅助指向作用。譬如上海地铁2号线虹桥2号航站楼的站内往浦东机场的指示牌上就加注了「往市区」,也是一种一目了然的注脚。

优化排版后的前牌效果

 

因此通行线团队就将重要经由越秀公园和北京路放入中间红色区域。希望在不影响乘客现有的方向阅读习惯之下,加入一定的辅助。借助3type所推出的丁卯点阵体,在红色区域内显示更多汉字并留有空隙,而不会像目前最小的12号宋体一样无法施展或挤作一团。

侧牌优化



广州101路“电鲨”先前的侧牌数据

  侧牌有时容易不受重视,但实际上它是离车门最近的,乘客上车前未必会看到前后牌,但看到侧牌的几率是最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州公交目前所用的侧牌主要用以显示所有沿途站名,因而分辨率较高,新车更是已经标配LCD。“电鲨”车型所用的LED宽度在200点以上,高度则为64点。左侧约1/6为红色,其余右侧则为黄色。

  “电鲨”在现有侧牌红色区域只显示线路号,而右侧各站显示经常由于站名较多,无法将所有站名同时显示,乘客无法快速找到方向信息。通行线团队在红色区域以上线路号下方向的形式固定显示最主要信息。右侧黄色区域则用转页形式显示多屏信息。

  原有显示全部站名的做法被保留并优化。先前站名显示使用加粗的12号宋体,该字体本身并不自带粗体,因此许多笔画粘连不便阅读。字体本身较大,无论上下或左右都经常需要滚动。且分散对齐在电牌本身内容已经较为密集的情况下使得内容更难辨识。

  通行线团队将站名全部换为9点高的丁卯点阵体,该字体专为点阵显示做了优化,尽管字变小了,但辨识度并未降低。有时较大的字导致间隙过小,反而阅读起来不如较小但空间适中的字。

  由于字的变小,可以在一屏内完整显示101路的沿途各站而无需滚动。同时也取消了分散对齐。

改良后的侧牌数据还加入了重点信息显示,可提示乘客该线路的主要途经地点及可换乘的地铁线路

  不过显示所有站名的做法在国内乃至全球都相对不算常见。侧牌本身空间有限,将所有站名列出反而无法突出重点,淹没真正更多人想要知道的信息,增加了阅读时间,而车辆停站时间有限,应当突出重点。

  因此通行线团队又增加了一页重点信息,将沿途主要途径的商圈、图书馆等列出,并提供地铁换乘提示,让乘客可以快速阅读信息。受制于目前的通达控制软件,还无法实现根据行车位置实时自动调整屏幕内容。如果能实现,显示内容将会更加准确。

后牌优化

  后路牌相比前、侧路牌确实重要程度更低,一般只需要知道线路名称即可。由于广州公交的后牌与车辆联动,需要显示刹车、转向等内容,因此我们没有对排版进行调整,维持了线路号居中的形式,只是如前路牌一样优化了起讫站字体。并根据相关需求,加入了「广州电车 一路相随」的品牌宣传内容。

总结与展望

  通行线团队认为,好的车载路牌应该能让大多数乘客即使在不查导航、不看站牌的情况下也能马上知道该不该关注眼前这辆车。哪怕完全不确定,也能询问司机,而不是看完一圈站牌查完导航,那样的话车可能都开走了。

  这次为广州101路优化电牌排版,对于通行线团队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主要是因为硬件层面的限制),我们也希望能在现有硬件之下向市民传递更多理念,效果可能并未达到最好。截至目前,101路的大多数车辆均已上线这款优化后的电牌排版,欢迎各位亲眼观看后提出更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可以在下方的评论区与我们互动,我们也将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情况来制定下一步的优化方案。


文章作者

hans-johnson


周滔航 | 配图

hans-johnson | 配图

didi7 | 配图

进击的学渣 | 配图

hans-johnson | 电牌设计

didi7 | 编辑

怪兽爱吃人 | 编辑


【通行线】我们在广州电车101路上做了一次「微小」的尝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