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恒星的“戴森球”,迈入二级文明的钥匙,比人类先进几千年
21世纪人类文明大步向前发展,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技术的出现,但同时,我们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也是巨量的,并且在不断提升。那地球上的资源随着人类的发展,会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那人类该如何持续发展到进入下一个文明呢?这就需要探索宇宙,寻求地外资源。

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59年提出了“戴森球”的想法,这是一种在恒星上建造直径为两亿千米左右人造天体,用来包裹住恒星,从而稳定开发其中的能量。因为恒星的天然核聚变反应,持续发出的能量能够维持几十亿年,一旦被人类所使用,将会为人类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时间。

当然还有很多人脑洞大开,认为宇宙之中比我们先进的文明有很多,也许这些文明很早就已经在使用戴森球了,甚至已经超越了戴森球的范畴,他们也许在使用更高一级的星系能量。正是如此,有人对此进行的明确的文明划分。
前苏联天文学家卡尔达舍夫就把宇宙文明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文明能够对星球上的所有资源充分利用和控制,但是目前的人类仅仅到达了0.73级,就连一级文明都没有到达,甚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当前人类的目标首先达到一级文明,再不断向前发展。

那二级文明就是能够运用恒星能量的文明,也就是拥有了“戴森球”技术。那这类文明在宇宙中已经是十分发达的文明科技了,并且这类文明能够进行星际旅行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光速对他们来说也是轻而易举了。但是人类想要到达这阶段的文明,应该还会有成千上万年的时间。

最为厉害的当然是三级文明,这类文明早已度过了使用戴森球的时代,他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使用恒星的能量,而是使用整个星系的能力,这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能量了吧。科学技术上,这类文明也许已经到达巅峰,生命已经不存在时间的限制了。也许这类文明曾经到过地球,而地球人则认为他们是神。
当然有人质疑过戴森球,认为这种技术不可能实现,甚至有点天花乱坠。但纵观现如今人类的科学技术,很多都有着戴森球的影子。比如现代卫星技术,还有太阳帆技术。如今所有对太空的探索,都是对未来实现戴森球的坚实一步。

但如今,人类的太空科学技术进步并没有很快,想要建造出划时代意义的太空飞船,都需要漫长的时间。科学技术需要不断积累,但是就算生产出了更加厉害的太空飞船,日后的维护和修理也将会是一项难题。
虽然戴森球还是一项理论,难以被实现,但是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奋斗,将会朝着二级文明进发,直至有一天实现人类文明的跨越。但是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好奇心和敬畏之心,不断地去探索与研究,或许人类就能突破现有的层次,向更高的文明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