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灵终结单位设定】欧洲工程学的至高之作:悖论引擎

2022-02-04 15:26 作者:MARK015  | 我要投稿

【基本信息】

名称:悖论引擎(Paradox Engine,HCGN-1101)

所属阵营:同盟国联军(Allied Nation)

舰船类型:天空母舰

舰船型级:P-001型

舰船分级:史诗(悖论计划旗舰、领舰)

升空时间:1985年10月1日

服役时间:1986年8月25日

研发商:命运科技公司、金川工业

生产商:命运科技公司

【性能数据】

吨位:250000吨(标准)、316000吨(满载)(不包括战略次元舱内含物重量)

长:600米

宽:350米

高:125米

动力系统:

全核动力包(舰船主动力)(每个动力包包括1座FSTTR680型磁约束热核聚变堆和2台FSTTR380型磁约束热核聚变堆)

大容量纳米钦超导电容(舰船辅动力&主动力起动电力供应)

IPS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

4×AN/MFR-05变循环电磁涡喷融合冲压引擎(主推进引擎)

4×AN/MFR-02电磁涡喷融合冲压引擎(主辅助引擎)

12×AN/MFR-08变循环电磁涡喷引擎(姿态调整引擎)

航速:450节(标准);680节(最大)

航程:无限/400节

编制:1180人(标准);2610人(满载)(不包括战略次元舱内搭载人员)

 

舰船主系统:

全舰计算环境(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nment,TSCE)

整合式舰船域控制系统(Integrated Ship Domain Control System,ISDCS)(核心+接入双层架构)

“宙斯盾”舰船综合作战系统(Baseline15/BMD8.5)

同盟国联军全域联合指挥系统(A.N.I.C.S)

 

舰载主机:

经典/量子复合式蜂巢型中央计算机(峰值性能每秒5473万亿次浮点运算,核心工作频率1.5GHz,搭载舰载强人工智能“西尔维娅”)

 

船电系统:

双波段超宽带雷达(DBUWR):【1×AN/AESA-16 X波段固态主动相控阵雷达;1×AN/AESA-28 S波段固态主动相控阵雷达】

综合雷达系统(Integrated Radar System,IRS)(整合光电侦测/射控)

【型号、代号均不明】四维时空观测阵列

【型号、代号均不明】能量观测雷达

AN/MK-450舰载火控系统(加载联合多重命中体制辅助观瞄模块)

AN/USQ-89舰艇数据多重存取系统(SDMS)(SAFENET光纤总线)

协同作战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终端

气象信息系统(时刻与盟军天基气象观测系统保持直连)

集成舰桥系统(Integrated Bridge Systems,IBS)

EECM增强电子战系统(旗舰级服务器机组)

航空数据管理与控制系统(ADMACS)

舰载机自动着舰系统(ACLS)

自动后勤信息系统(ALIS)

舰载GPS导航系统终端

光电跟踪系统(EOTS)

 

舰载武装:

6×MK-11“三连星”三联装381mm折射棱镜组(副舰体各三,前二后一)

13×AGS双联装155mm电磁轨道炮【舰首1,主舰体前四后四(侧舷各二),副舰体前二后二】

1×AN/SEQ-11“短剑”高能激光反导系统

40×MK-57侧舷通用垂直导弹发射系统(4单元标准,冷热共架,冷发射模式时为电磁弹射)(共40个模块,160个单元):

【可装填“冰冻地球”多用途低温导弹、“方阵”多用途微型导弹、“维纳斯”空对地导弹、“美杜莎”主动增程型防空导弹(ERAM)】

(注:导弹垂发系统的装填方案可依据作战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此处仅提供一种示例方案。)

1×AN/SST-25“墨丘利”天基卫星打击系统上行链路终端(旗舰级服务器机组)

【型号不明】“普罗米修斯”综合气象控制系统(10×气象水晶点阵)

10×【型号不明】“雷神之锤”引导信标

AN/FCS-06“极度深寒”冷冻射线阵列

SIDS舰载综合诱饵系统

 

舰载机(标准容量约300架各类飞机):

12个VFA战斗攻击机中队,单个中队4架FAV-47“黑鹰”重型多用途短距/垂直起降隐身战斗机和8架MQV-97“黄蜂”中型多用途短距/垂直起降无人战斗机,共144架。

4个VAW预警机中队,单个中队5架E-2D“先进鹰眼”预警机,共20架。

6个VAQ电子战机中队,单个中队12架EAV-38“蜂鸟”电子战机,共72架。

6个VB轰炸机中队,单个中队6架BV-22“梭鱼”重型舰载轰炸机,共36架。

1个HSA攻击直升机中队,单个中队12架AH-70“战鹰”武装直升机,共12架。

1个HSS支援直升机中队,单个中队12架MH-70【名称不明】冷冻直升机,共12架。

2个VRC运输机分遣队,单个中队3架C-17运输机,共6架

(注:舰载机搭载方案可依据作战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此处仅提供一种示例方案。)

 

舰船防护:

基于高周波热合一体成形技术制造的,由片状热固性高分子聚乙烯陶瓷层混合装甲和宏观双层石墨烯装甲复合而成的高性能自修复装甲系统(采用全面防护的装甲布局,装甲系统总重量57600吨)

14×MK-19“类星体”高能激光近迫武器防御系统(底部6,顶部8)

【代号、型号均不明】时空相位护盾系统(额定容量1.5× 10^17 J)

【型号、代号均不明】力场护盾发生器&偏导装置

 

其它:

【型号不明】“莫比乌斯” 舰载折叠空间(总容量500000立方千米)

ISDS整合式防卫管理系统(仅主系统无响应时使用)

AECS电子对抗系统(仅主系统无响应时使用)

舰载西格玛调谐器主机

舰载超时空传送装置

舰载实验性传送平台

机库&舰载机自动运维设施

光学/雷达复合助降引导系统

7×EMALS电磁弹射器(6常规,1超长)

偏流板(JBD)

先进拦阻装置(4×阻拦索)

全电伺服升降机

科技等级:12

价格:未知

生产(修复)前提:命运科技机库+金川工业设施+实验型传送平台+超时空传送仪+悖论引擎电池

部署设施:命运科技机库

速度∶8

作用∶防空/反步兵/反装甲/攻城/电力提供/提供小地图及支援技能/步兵训练/单位生产/战机生产

耐久度∶750000

护甲类型∶极端重甲

射程∶30(母舰)/22(舰载机)

这是战役专属单位

为了应对来自红色铁幕另一边的无产阶级红军和致力于统合人类思想构建格式塔政体的紫色心灵力量。蓝色的自由雄鹰不得不在情况对自己极端不利的状况下无所不用其极。在被称为“自由世界最后的堡垒”的英国本土,此刻汇聚了原自由美国和欧洲联盟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即便红军的钢铁洪流已然推平大半个欧洲和美国全境,即便紫色的心灵风暴在曾经的国土上肆虐,将入侵者和原住民的心智一视同仁地合为一体,依然保有自由的“同盟国联军”仍然未曾投降并继续抵抗。

在苏联人尝试摧毁短剑防御系统的行动失败后,自由雄鹰的旗帜仍飘扬在不列颠群岛的上空。然而即便苏联人的进攻行动失败了,后来居上的厄普西隆可不会就此放过盟军最后的立足之地。在成功地占据了整个世界的半壁江山后,志得意满的厄普西隆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盟军固若金汤的不列颠要塞。

即便如今手握半个世界的土地和资源,且拥有绝对忠诚的强大军队。白手起家的原苏俄心灵部门,今厄普西隆军依然能够从他们发家致富的道路上学到宝贵的经验:百万大军有时不如三个心灵专家有效(大嘘)。因此在调集本部的军队和被心控的盟苏军队将不列颠群岛围个水泄不通的同时。厄普西隆的作战指挥部门也没有放弃智取伦敦要塞的准备。

盟军的舰队和空军严阵以待,日夜警惕着厄普西隆大军压境。殊不知这却是厄普西隆的疑兵之计。在盟军被厄普西隆声势浩大的全方位进攻性部署吸引了绝大多数注意力的同时,借助在德国获取的超时空传送装置,厄普西隆将自己最精锐的空中要塞“伊利卡拉”传送进了最后堡垒的核心:伦敦要塞。

厄普西隆为这次大胆而冒险的行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为伊利卡拉空中要塞配备了最精锐的乘员组和一小支特种部队,还让厄普西隆最负盛名的“异教”---带领着厄普西隆不断壮大的功勋作战指挥官来指挥这次行动。由于盟军将大部分兵力调往沿海以应对厄普西隆的超地平线登陆作战,因此赋予了这一计划相对高的成功率。

然而不幸的是,即便被心控的盟苏舰队在海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佯攻行动以吸引注意力,即便随空中要塞潜入伦敦市中心的小队是整个厄普西隆最忠诚且精锐的部队,即便那位异教使出浑身解数竭尽所能地发挥了己方的战术优势并多次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伊利卡拉那庞大的飞碟状船体在伦敦盟军驻留部队的雷神炮艇自天上引下的天火面前最终还是轰然解体。

平心而论,被传送进伦敦市中心的伊利卡拉空中要塞给伦敦市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甚至连伦敦的象征:大本钟也和国会大厦一起在伊利卡拉的溶解光束和内爆弹面前化为断壁残垣。然而即便给盟军造成了巨大损失,此次行动的主要目标---摧毁伦敦市中心的命运科技机库---却未能完成,那座高大的白色建筑物仍然矗立在伦敦的中央。

即便尤里本人并未责怪异教,厄普西隆指挥层中也并不将这次冒险行动的最终失败当一回事,毕竟厄普西隆的发家史还告诉他们另一件事:有时百万大军比三个心灵专家更加稳妥些。但此次未能达到目的的行动依然成为了那位异教战无不胜的完美履历上唯一的污点。

而对于厄普西隆而言,这个污点将在一年后变成前所未有的致命梦魇。

当伦敦要塞在另一位虽不像他的同僚那样出名却也同样才华横溢的异教的全面攻势中摇摇欲坠时。伦敦市中心的命运科技机库天花板的大门缓缓向两侧打开,一艘蓝白色的宏伟飞船在四台主辅助引擎的推进下以宏伟而不可阻挡的气势升上天空。

人类工程学的至高杰作,悖论计划的最终成就,由命运科技公司领衔,同盟国阵营科学家团队研发,金川工业鼎力合作生产的同盟国联军史诗级作战单位,悖论引擎(Paradox Engine,HCGN-1101)第一次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作为悖论计划的旗舰,悖论引擎长达600米,宽350米,高125米,前所未有庞大的体积赋予它25万吨的巨大吨位。作为盟军技术的集大成者,悖论引擎还装备有两组全核动力包。两台FSTTR-680型磁约束聚变反应堆作为悖论引擎的主动力,利用能产生出强烈磁场的线圈,约束并加热位于环形真空腔室内部的等离子体,不仅引发核聚变反应,而且让反应始终维持在腔室内部,继而实现了对聚变反应的控制。在两台主反应堆和两台辅反应堆(为主机起动提供初始电力)的配合下,能够赋予这台飞在天上的钢铁城市以足以应对一切情况的澎湃动力。

而IPS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和核动力包的结合使得悖论引擎能够智能地调控全舰能源分布和消耗,进而让核反应堆所发的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采用类H-MagJet核心机和核融合冲压加力的串联式组合燃烧室的AN/MFR-05变循环电磁涡喷融合冲压引擎通过将反应堆和冲压引擎连接以加热来流,并将等离子体电弧喷射用在燃烧控制上。AN/MFR-05发动机进口采用可调整流叶片和抗畸变风扇系统。外壁喷涂石墨烯涂层以降低热信号。除变循环设计和利用射流预冷来增加核心机出力之外,发动机本身还引入再生循环冷却设计,并同时增加第三股气流作为发动机内部散热。由于将磁流体推进技术引入发动机外涵道,加上风扇各级转子均采用纯电磁传动,并利用磁悬浮降低摩擦阻力,极大地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和推力。而软件部分则自然包括标配的多余度FADEC(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和集成热管理系统及发动机监测系统。作为人类历史上所建造过的最为巨大的喷气式引擎,四台AN/MFR-05凭借其强大推力可使得悖论引擎的最大航速达680节,几乎就和一般的飞机一样快。

悖论引擎还装备有先进的双波段超宽带雷达,经过系统整合和信号共用后一部雷达即可承担过去搜索雷达、火控雷达、反导雷达、目标捕获系统、雷达助降系统等5种雷达的全部工作,而且在性能超越它们的同时其设备重量和体积也大大缩小,极大地提高了系统效能,也使舰上电磁环境为之一新,配合“宙斯盾”系统和AN/SEQ-11“短剑”高能激光拦截系统能够实现高效的BMD(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盟军从此不用再惧怕遭到MIDAS弹头的打击。全舰计算环境(Total Ship Computing Environment,TSCE)的应用使悖论引擎能够以同一计算资源对通信、雷达、侦查、对抗、导航、武器等多个任务系统的终端应用进行横向集成,以同一的管理和中间件纵向集成了从底层物理硬件及其各种操作系统、借口、协议等,彻底打破了以往的“烟囱”式系统结构,对于悖论引擎船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极其有利。

通过借鉴商业趋势,悖论引擎采用了大量的准军标民用电子设备,相比于军用产品而言,这些设备体积小,性能高,虽然可靠性较军品略差,但悖论引擎采用电子模块化封装箱(EME)对全舰所有设备进行完善电子封装,通过体积巨大、坚固的封装箱将各类由商用现货(COTS)硬件组成的任务系统电子设备与外部环境隔离,包括冲击、震动、电磁干扰等环境。同时,EME提供对商业准军用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物理保护、噪声隔离、冷却和电源制式等要求。借鉴商业趋势使得悖论引擎自动化程度得以大大提升。即便悖论引擎的标准定员为1180人,但实际上全船仅需500名船员就能发挥出完全的作战能力。

除去在导航、雷达、通讯等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外。完全体的悖论引擎还集盟军三大子阵营众长,缝合有各阵营所有的得意之作以应对各种情况。

悖论引擎的主要武器为以前二后一的布局搭载在主舰体两侧副舰体下部的共6座MK-11“三连星”三联装381mm折射棱镜组。作为光束武器,这种先进舰炮没有身管,仅靠内置的调谐器就能射出笔直的高能光棱束;从盟军在其陆地力量中大量采用的光棱坦克的“彗星”主炮发展而来的“三连星”顾名思义,就是将三座经过功率增强和结构重新设计以适应高能级光棱束发射需求的“彗星”折射棱镜并联在一起,并为这一组合体配备统一的制式电源和机电设备(以及同样重要的系统整合)。虽然本质上仍然是“彗星”折射棱镜的并联,但由于换装了高能电池和改良了硬件结构,其威力远远凌驾于普通的“彗星”之上,据计算,悖论引擎的6座三联装“三连星”棱镜组共54座棱镜一次照射的强度可达到“国家点火装置(NIF)”超强激光器的能级。拥有充沛舰内空间容纳高能电容的优势使得“三连星”折射棱镜组拥有12发/分的射速;有效射程可达1000公里。

除安装新颖的“三连星”折射棱镜组作为主炮外,悖论引擎还装备有13座AGS双联装155mm电磁轨道炮,并采用舰首1座,主舰体前四后四(侧舷各二),副舰体前二后二的布局进行布置。这种从AGS(Advanced Gun System,先进舰炮系统)发展而来的双联装155毫米电磁舰炮采用欧盟提供的基于低温分子束外延技术而大量生产的锡基石墨烯蜂窝量子拓扑材料(反迈斯纳磁体)制作电枢加速段,采用75倍径155mm口径身管;拥有24发/分的射速;高达30马赫的炮口初速使得其有效射程可达650公里,若使用增程型炮弹极限射程可达860公里,配合加装氮离子装药的炮弹能够给敌方部队以前所未有的打击。

除舰炮外,悖论引擎还配备有采用4单元标准,共160个单元的MK-57侧舷通用垂直导弹发射系统,MK-57仍采用传统的热发射方式,但通过多项技术革新使得其性能相比上一代MK-41而言有了质的提高,其710毫米的发射箱内径足以装下同盟国联军任何类型的舰载导弹。MK-57发射单元的外部也安装复合材料装甲,降低被击中时诱爆储存中导弹的机率。配合重新设计的消防系统,即使发射器因意外事故或战损而引起火灾,也不致波及其他导弹。重新设计的排烟系统可以提高导弹发动机45%的效率,使导弹喷焰不致成为抵销导弹推进的能量,并可将废气更顺畅的排出发射器。作为发射装置的MK-57可装填“冰冻地球”多用途低温导弹、“方阵”多用途微型导弹、“维纳斯”空对地导弹、“美杜莎”主动增程型防空导弹(ERAM)等盟军现役导弹。由于采用的导弹均为成熟的货架产品,因此在价格低廉的同时仅需简单的修改就能完成与悖论引擎舰载火控系统和雷达系统的系统整合。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盟国联军不选择更加先进的实验性导弹武器作为悖论引擎的通常导弹武器,实际上也足以从侧面证明盟军整体面临的“经费不足”窘境。

悖论引擎在其舰体中部搭载的AN/SEQ-11“短剑”高能激光反导系统是部署在英国外海的陆基“短剑”激光反导系统的舰载优化版本。即便没有像陆地上那么充裕的安装空间,盟军的科研人员们还是在伦敦要塞守军击落伊利卡拉空中要塞,从而为他们争取到的一年多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短剑”系统的小型化工作和上舰测试。最终,这套系统得以安装在悖论引擎上,并以一己之力为以悖论引擎为中心的盟军海-空联合舰队撑起了强有力的防空保护伞。唯一可惜的一点就是截止悖论引擎启航飞向南极大陆的时刻起,短剑反导系统依旧对普通的空中目标无能为力。为此悖论引擎不得不额外在舰体周身以底部6座,顶部8座的布局加装共14座MK-19“类星体”高能激光近迫武器防御系统。这种自美国M8“天火”激光防空坦克搭载的双联装激光防空炮发展而来的专为盟军空中战舰准备的激光近防系统具有良好的适装性,在盟军多种空中战舰上均有应用。当有高速飞行物来袭时,悖论引擎搭载的双波段超宽带雷达(DBR)会迅速与防御管理模块进行高速数据共享,为近迫武器系统的运行提供实时目标参数。在舰载主机确定来袭火力的威胁等级后,防御管理系统会根据威胁等级迅速分配各个模块的任务,包括照射器的照射角度,照射时长;供电模块的输电优先级对象等。保证来袭的每一个飞行物都能受到1到3座照射器,0.1秒到5秒不等的持续照射时长的不同级别激光照射,直到来袭物体被彻底摧毁为止。

藉由盟军先进的航空航天技术,悖论引擎在拥有各类高性能舰载机的同时也能得到各种轨道卫星的支援,比如在盟军支援体系中广泛应用的AN/SST-25“墨丘利”天基卫星打击系统上行链路终端。通过战略卫通天线向位于LEO的卫星发送一个坐标,经过验证和解密后,这一信息将会被发送至位于同步轨道的打击卫星,重达四百吨的打击卫星将会发射一根用于精确打击常规火力难以触及(被坚固掩体覆盖),空袭难以实施(难以确保制空权)的纵深目标的大质量钨棒,这种金属棒能以39000公里每小时的惊人速度冲破大气层,然后依靠其本身质量和重力对目标实施打击。由于在再入时金属棒的外部会遭剧烈摩擦形成的高温烧蚀,导致金属棒的周身会被一层火红色的等离子鞘层所覆盖,整体上看就像从天而降的一道火红色光束。受限于盟军运载火箭的运力,打击卫星搭载的金属棒分为两种,一种是质量并不太够的标准钨棒,通常在其撞击地面之前通常就会被大气烧蚀干净,不过以几乎相同速度坠落的超高温等离子体还是能给地面单位带来极大的杀伤。在一般情况下,盟军雅典娜炮所请求的天基打击通常都属于这一类型;另一种则是使用土星五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的加重型钨棒,这种相比于标准钨棒增重达50%的重型钨棒在再入大气后依然能够保持相当的质量,从而给敌军造成更加严重的动能-高温烧蚀双重伤害,其威力跟苏联的MIDAS弹头相当,不过由于土星五号运载火箭的价格昂贵,加上运载火箭普遍对发射场地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这种加重型钨棒的数量比较稀少,同样也只有像悖论引擎这样的高权限单位有资格动用。

高度发达的技术使得盟军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重现当年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非凡行为,藉由由舰载天气控制系统主机,气象水晶点阵及其约束控制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构成的“普罗米修斯”综合气象控制系统,悖论引擎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东方神话中“呼风唤雨”的权能。通过舰载气象水晶点阵、部分“墨丘利”系统打击卫星上携带用来加热某地大气的小型钨棒和悖论引擎自带的冷冻射线阵列来调控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的广域气候,将之转变成便于由战区机动部队所携带的子机终端进一步控制与转变的情况;在总机制造出的相对封闭且不稳定的气候情况下,子机可以通过对云层充电以及进一步的温度改变诱发包括高密度雷暴、极低温强风、大规模降水等异常天气来打击敌方。考虑到前线战场恶劣的战场环境和客观作战需求,配发给盟军前线机动部队的天气控制器子机终端被统一设定为只能定向诱发闪电风暴的简单构型,更复杂且昂贵自然也具备多种模式的构型则通常被部署在安全的后方基地中;而作为盟军气象控制系统的最高节点,悖论引擎则搭载着最为复杂精密,同时也是最为昂贵的最高等级节点,足以控制地球上现有的绝大多数气象,并使用它们辅助我方攻势,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普罗米修斯”系统的打击引导部分,被用于雷神炮艇上的“雷神之锤”引导信标也同样被整合在了悖论引擎的舰载机上,这些舰载机上搭载的相控阵雷达系统将会进行远程初期目标甄别,在机体接近目标后动用自身的EOTS(光电跟踪系统)进行目标最后确认和引导信标投放。引导信标在被投放后就会迅速通过盟军GPS网络迅速定位自己的位置,随后一串记录了目标详细位置的加密字符串就会被发送到周边拥有气象控制计算机的单位(比如雷神炮艇或悖论引擎)。紧随而来的,就是从天而降的天火。

作为“普罗米修斯”系统的补充,悖论引擎搭载的AN/FCS-06“极度深寒”冷冻射线阵列基于太平洋阵线的逆温炮研制,将原本的机械转动结构改为可360度发射的全电伺服极化阵列。省去了转动重达一千吨机电设备所需的庞杂机械结构。这种冷冻射线能够如同暴风雪坦克搭载的逆温炮一样严重削弱敌方单位的装甲,而远比暴风雪坦克充沛的能源输出使得从悖论引擎射出的冷冻射线仅仅是擦过就会使单位冻结,极易导致地面和空中单位的发动机熄火,若是被直接命中,彻骨深寒将会轻而易举地冻裂所有的装甲和内部构造。而且由于强功率输出,被彻底冻结的单位是不可被任何手段恢复的,除非拥有全方位缓慢升温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环境恶劣的前线战场上则是几乎不存在的。

悖论引擎号还采取主/被动复合防御手段保护自身,通过舰载EECM(增强型电子战系统)和各类主/被动诱饵对来自水上、水下的各类来袭火力进行干扰和欺骗;通过“美杜莎”增程主动式防空导弹(ERAM)对来袭火力进行远程拦截;电磁副炮凭借精密火控系统对中距离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舰载近迫武器系统(CIWS)发射高能激光来拦截近距离目标;最后的舰体装甲则与来袭火力进行零距离对撞。通过远距离、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悖论引擎号有能力应对所有威胁。

在装备有盟军最尖锐的矛的同时,悖论引擎也兼具盟军最厚实的盾牌。悖论引擎采用HSLA-200纳米强化钢和HSLA-85纳米强化钢作为舰体用钢,这两种全新的舰用钢在制备过程中按照不同的配比掺入了锰、硅、镍、铬、铜等金属元素和大量纳米机器人以提高材料性能,使得其屈服强度达到史无前例的1500MPa(HSLA-200)。此外,由于在加工钢材时采用了新的高周波一体成型技术,使得两块板材间的连接处得以从分子层面上浑然一体,在具有和钢材未焊接部分一样的强度和韧性的同时也减少了重量。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加工性和优秀的耐高盐高湿环境腐蚀能力。这两种船体钢不仅性能优良、结构轻盈,甚至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装甲防护。

此外,悖论引擎的主装甲系统则为同样基于高周波热合一体成形技术制造的,由片状热固性高分子聚乙烯陶瓷层混合装甲和宏观双层石墨烯装甲复合而成的高性能自修复装甲系统。前所未有的庞大吨位使得悖论引擎可以采用全面防护的装甲布局,而这也使得她的装甲系统总重达57600吨。悖论引擎的智能装甲系统所采用的NS800纳米蜂群本身是一种特制的分子电体,因此可在通入1.5V弱电流(相当于一节普通AA电池的额定电压)后受电磁力作用改变自身的分子排列顺序,从宏观上则表现为通电的纳米蜂群逐步由液态变为固态,在固体状态下的活性纳米蜂群虽然失去了液态时具有的耐高温特性,但却能起到阻碍和支撑作用。当敌方侵略性纳米蜂群侵入装甲系统内部试图削弱防御的时候,处于液态的纳米蜂群可迅速对异己成分展开清洗,而在敌方蜂群占据上风的同时,装甲系统智控AI会命令周边蜂群迅速进入防御姿态,这时接到指令的蜂群就会在输入外部电流的情况下迅速固化,从而将入侵的纳米蜂群彻底封锁在原地,尽可能地控制损害;而在装甲板遭破甲弹攻击导致装甲面板大面积剥离的情况下,纳米蜂群同样会通过迅速固化从而建起一面支撑墙,虽然不用指望这种依靠外部电流才得以构建起来的支撑能有多大防御力,但它在保护内层装甲板内的液态纳米蜂群不至于外溢造成无谓损失的同时,也为自动损管系统派遣的微型机械进行快速修复提供了方便。

通过对总容量达500000立方千米的“莫比乌斯” 舰载折叠空间的开发,工程人员还掌握了一件同样价值无量的副产品。那就是悖论引擎正在使用的时空相位护盾系统,这套系统通过折叠空间在悖论引擎的舰体外侧构建了一个克莱因面,利用力场偏转诱导攻击能量使其在空间中“绕”过船体。这套系统可以帮助悖论引擎承受大量的伤害,根据测算,在通常情况下,悖论引擎的时空护盾容量能够在被击破前抗下一发MIDAS弹头所释放的全部能量。而由于主体已经有了如此完善的护盾系统,因此悖论引擎上搭载的力场护盾发生器和偏导装置则专注于对友军建筑进行支援,并没有将力场护盾投射到自身的能力。

作为天空母舰,悖论引擎还具备搭载舰载机的能力。悖论引擎在主船体中后部拥有一条加装了电磁弹射器和阻拦索,足以起降大型运输机的跑道,而两侧的副船体则分别拥有一条用来放飞无人机的小型跑道。由于悖论引擎内部空间被大量设备所塞满,因此大部分的舰载机通常都被布置在口袋空间中,执行作战任务时再传送至现实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在战机降落在悖论引擎的甲板上后,机体可被传送至口袋空间内部,并在点对点精确传送技术的辅助下将弹药直接传送到武器挂架上。不过受限于技术水平,这项技术目前暂时只能用来传送武器,燃料由于复杂的流体力学计算会消耗多余的计算力因此暂时不受支持。加上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有限,因此目前只有悖论引擎口袋空间里的机场才支持这种魔法般的快速换弹。因此长期驻扎在口袋空间机场的机队也往往受到同僚们的羡慕嫉妒恨,以至于盟军高层后来通过了一项悖论引擎舰载机机队两个月轮换的决议,这才有效缓解了这种现象。

即使悖论引擎采用了种种先进技术,装备了种种强大武器,但如果缺少一种能够一锤定音,一次启动就能逆转整个战局的终极武器,那么她也是不够格被称为史诗级单位的。而悖论引擎作为搭载着由西格弗里德博士领衔,集合同盟国联军科研团队和金川工业、命运科技公司最高技术制造的,盟军目前仅有一台的西格玛调谐器(Sigma Tuner)原型机的天空母舰,无疑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让她担得起“史诗”的名号。这一大型时空影响设备分为两部分:“浸泡”在口袋空间深层的中枢缩退核心和位于现实空间的巨型调谐机构,通过缩退核心强力的引力子缩退作用制造一个超微泡沫黑洞,进而通过对其进行约束和调谐,释放两百倍于大规模太阳风暴级别的超强引力波,进而影响周边一大片地区的时空结构并暂时性冻结指定区域内所有敌军的一切行动。作为盟军的最高机密工程,西格玛调谐器应用了盟军最严格的保密措施,一支接受过完整抗心控训练的精锐特工小队被用来保护位于伦敦要塞命运科技机库下方的西格玛调谐器研究设施。在西格玛调谐器开始研究到完成上舰测试的近三年内,所有潜在的泄密途径都被一一堵塞,所有试图获取该项目详细信息的苏联间谍或厄普西隆心灵专家都被一个一个找出并处决。使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盟军高层外没有一个人知道“西格玛调谐器”是何方神圣。

前所未有的高度保密措施赋予“时间静止(Time Freeze)”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良好效果。悖论引擎进行的第一次时停仅仅持续了三十分钟,但是在这三十分钟内,对于包围了不列颠群岛的所有厄普西隆舰队和被心控的盟苏混编舰队来说仅仅是一瞬间,所有的水面舰艇均被摧毁,天空中飞行的空中单位也被全部击落。仅有躲在深海的少数潜艇逃过一劫。出乎意料的时间停止不仅带给厄普西隆以巨大震撼,同时也清空了整个不列颠群岛周边的所有敌军,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军力真空。乘尤里猝不及防的当口,早有准备的盟军将所有的部队全部集中到悖论引擎,并带上了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随后便迅速地带着庞大的舰队拖家带口一波流,南下前往大西洋寻找蓝色雄鹰的出路。

自然,究极的性能往往代表着要付出究极的代价。强大的时间静止技能所需的是澎湃的电力,而这一需求哪怕是将悖论引擎主能源产生的每一度电全部榨干,尚且不能达到要求的五分之一。因此,悖论引擎额外配备了四台纳米钦超导电容。采用钦作为室温超导体基板制作的电池能够以最高效率输入和输出庞大的能量,且不产生一点热量,进而给西格玛调谐器以充足的能量展开时间静止。除了在不使用时间静止时通过舰内能源充电外,悖论引擎也能将电容传送到外部,利用盟军地面部队的电力来源进行充电。

战场侦察已经揭示了至少以下数点关于悖论引擎的情报:

工程学奇迹——别的暂且不论,单就让悖论引擎重达二十五万吨重的舰体升上天空这件事,就已经向全世界展示了自由世界超强的技术实力。再加上强大的光棱炮,丰富多样的配套支援设施,环环相扣的各种防御措施……悖论引擎被称为“欧洲工程学的至高之作”不是没有原因的。

庞然大物——作为人类迄今为止建造过的最为巨大的航空器,悖论引擎足以让任何人望而生畏。尽管搭载了同样强大的动力系统,但她舰体的巨大尺寸依旧使得她不像其他中小型航空器那样灵活,也就更容易遭到敌军的集火打击。

协同作战——同盟国联军先进的协同作战网络允许盟军进行前所未有配合紧密的高效作战。这使得悖论引擎不论在任何作战中都能充分地发挥出自身优势,在用舰载光棱炮摧毁一切敌人的同时,也能为友军准备随叫随到的各种强力支援。

口袋空间——这是盟军时空控制技术所能达到的巅峰,扭曲三维空间创造出的“莫比乌斯”舰载空间足以容纳一整个纽约市。“飞在空中的巨型城市”从来不是一种夸张,而只是客观的叙述。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悖论引擎从不需要护航,因为她自己就能从口袋空间里叫出成批的护航舰队来。

呼风唤雨——藉由“普罗米修斯”系统,悖论引擎能够实现“盗取天火”般的能力:将整个战区笼罩在她创造出的极端天气中,进而兵不血刃地消灭位于这一地区的所有敌军。虽然如此规模的天气控制会对全球气候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不过在自由意志的生死存亡之时,又会有谁在意反复无常的天气呢?

火力全开——作为命运科技的“掌上明珠”,同时也是为了应付最艰难的局面,盟军一反他们精致高效的惯例,如同患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的中国人一般,将他们的所有武器不计代价地往悖论引擎上堆砌,而这造就了最终升空版悖论引擎可怕的火力。她的常规攻击甚至能小规模地改变周围的地形,即便是极北的坚冰也无法抵达充能完毕的光棱炮的一击。

乾坤挪移——由于为舰载超时空网络配备了充足的能源和硬件结构的优化,悖论引擎的舰载超时空传送系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能够将整师整师的部队从战区的这一头传送到那一头,甚至还能传送一整个防守严密的盟军基地。高效的大规模传送不仅赋予盟军出色的战术优势,也带给悖论引擎的敌人以无穷的梦魇。

人工智能——悖论引擎搭载的强人工智能“西尔维娅”是世界上第一个强人工智能,其远超人类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她拥有出色的控场能力,作为盟军最好的辅助指挥官,她会帮助每一位指挥官执行战术操作,让指挥官的双手得以解放,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思考战略问题上去。

最后希望——作为盟军总旗舰的悖论引擎无疑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为了捍卫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这艘空天要塞如今将携全世界自由意志所能汇聚起的所有力量,杀向尤里的心灵终结仪。此刻,再没有“同盟国”和“苏维埃”的分别,而只有“自由意志”和“统合心灵”的大战。别睡太死,尤里,大的要来了!

【单位语音】

选中:

The Paradox Engine. 悖论引擎。

The world's finest. 世间最佳。

Commander, we're listening. 指挥官,我们在听着。

Are you picking this up? Good. 这个行动你接了?很好。

Command(命令),and(与)we shallconqueror(征服). 下达命令,我们即去征服。

Somehow we still carry on! 无论如何我们的远征仍将继续!

We shall alter the future! 我们将改变未来!


移动:

All set, Paradox is on the move. 一切就绪,悖论引擎移动中。

Positioning in progress. 正在进行定位。

We are right on track. 我们步入正轨。

Further beyond! 向极天之外进发!

Fight, 'till we're free! 战斗吧,直到自由降临![1]

It is our destiny! 此乃我等的天命!


攻击:

The threat must be eliminated! 威胁必须铲除!

Target acquired. 目标已锁定。

All guns, fire! 所有武器,自由开火!

Whatever it takes. 不计代价。

Eliminating hostiles. 消灭敌人。

Our advance must continue! 我们的远征必将持续下去!


时间静止就绪:

Time Freeze ready! 时间静止就绪!


激活时间静止:

TIME IS ON OUR SIDE. 时间站在我们这边。

It's time to stop! 是时候停下了!

This will be their downfall. 这将是他们的陨落之刻。

They'll never know what hit them. 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是什么击败了他们。


未采用:

Commander, the engine is ready for activation. 指挥官,悖论引擎做好行动准备了。

We're ready to deploy the reinforcements. 我们准备好部署援军了。

Let us know when you need support, Commander. 当您需要支援的时候请告知我们,指挥官。

Time Freeze is ready. 时间静止准备就绪了。

We can now stop the flow of time. 我们现在可以停止时间的流动


限造一个

无法被劫持

免疫所有负面效果

可以在移动中攻击

驾驶员无法被杀死

可以自动回复耐久度

在敌方小地图上不可见

攻击时不会显示其位置

可以攻击坦克碉堡内单位

可以发现伪装、隐形和潜水单位

外部结构损坏严重时,修复速度加快

三级载员存活率(新兵:90%,老兵:95%,精英:100%)

 

支援技能:

时间静止

超时空传送

闪电风暴

侦查卫星

墨丘利激光打击

空降部队

力场护盾

回溯

超时空起重机

超时空加速

【心灵终结单位设定】欧洲工程学的至高之作:悖论引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